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关键技术
关于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关于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项目拟由北京市提名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该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2017年12月21日至2017年12月27日。
任何单位、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科技管理部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
逾期或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邓大伟联系电话:0电子邮件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国超深层油气资源占油气资源总量的1/3以上,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超深层具有高温、高压、非均质强等特点,采用直井开发综合成本高、效率低,迫切需要利用超深水平井增大有效泄油面积,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实现高效开发。
该项目创建了以提高储层钻遇率的近钻头地层成像探测技术、确保精准中靶的井眼轨迹随钻测量及控制技术、降低钻柱摩阻的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技术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解决了超深水平井钻井面临优质储层钻遇率低、轨迹控制难、水平段摩阻大等世界级难题,实现了水平井钻井更聪明、更精准、更高效,使我国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项目技术原创性显著,获授权发明专利36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
项目成果在四川元坝和新疆塔河、顺北等油气田进行了工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强力支撑了超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创造了多项超深水平井世界工程纪录,显著提高了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于201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现状及问题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发展现实状况及问题郭平、李士伦、杜志敏、孙雷、孙良田(CNPC西南石油学院特殊气藏开发关键研究室)凝析气田在世界气田开发中占有特殊关键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 地质储量超出1万亿方巨型气田中凝析气田占68%, 储量超出1千亿方大型气田中则占56%, 世上富含凝析气田国家为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 她们有丰富开发凝析气田经验, 早在30年代, 美国已经开始回注干气保持压力开发凝析气田, 80年代又发展注N2技术, 前苏联关键采取衰竭式开发方法, 采取多种屏降注水方法开发凝析气顶油藏。
70年代已开始注气, 现在在北海地域, 也有冲破‘禁区’探索注水开发凝析气田。
在中国这类气田已遍布, 在新疆各油区更展示了美好前景。
依据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中国气层气关键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地域, 以及近海海域南海和东海, 资源总量为38×1012m3, 勘明储量2.06×1012m3, 可采储量1.3×1012m3, 其中凝析油地质储量11226.3×104t, 采收率按36%计算, 凝析油可采储量4082×104t, 而且关键分布在中国石油股份企业。
伴随勘探程度向深部发展, 越来越多凝析气田相继发觉, 研究和发展相关开发技术相关键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凝析气田开发方面已成熟技术和问题关键有:1、油气藏流体相态理论和试验评价技术(1)经过“七五”到“九五”研究, 已基础形成配样分析和模拟技术, 如凝析气藏取样配样及PVT分析评价技术及标准、油气藏类型判别标准; 但对饱和凝析气藏取样仍不能很好地取得有代表性流体样品。
(2)近临界态流本相态研究已得到发展, 临界点测试已取得成功, 对近临界态凝析气藏开发中相态特征研究取得了新认识; 在采取计算方法确定临界点上还有难度。
(3)高含蜡富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固相沉积得到研究, 并建立了对应测试方法和模拟评价技术; 但因为凝析油组份复杂性, 现在模拟理论模型只能达成拟合而估计可靠性差。
关于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公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关于申报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公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2014年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精细控压钻井成套工艺装备及工业化应用二、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项目简介随着世界油气资源日趋劣质化,必须向勘探潜力巨大的深部、复杂压力地层发展,但实际探明率低、钻井作业难度大,如何安全高效低成本地勘探开发其中资源已成为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是有效解决此类难题的国际前沿技术,可使常规技术“无法预知”、“无法控制”导致的井涌、漏失、坍塌和卡钻等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复杂压力地层钻探成功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
2007年开始美国率先探索并应用该技术,但严格封锁技术、只提供高价服务。
为适应油气发展的战略需求,国家和中石油设立专项自主研发,经八年攻关,在精细控压钻井成套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成为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专家评价:该成果在理论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欠平衡控压钻井工艺、工况模拟与系统评价方法达到国际领先。
1、自主研发国内首套精细控压钻井成套工艺装备,包括自动节流、回压补偿、井下随钻测量、监测与控制软件系统。
创新形成多策略、自适应的环空压力闭环监测与优化控制技术,实现了9种工况、4种控制模式和13种复杂条件应急转换的精细控制,井底压力控制精度优于国际同类技术,形成规范和行业标准,全面替代国外产品。
2、创新建立集钻井、录井、测井于一体的控压钻井方法,实现了作业现场数据采集、处理与实时控制;独创了井筒压力与流量双目标融合控制的钻井工艺及井筒动态压力实时、快速、精确计算方法。
实现了深井井下复杂预警时间较常规钻井提前10分钟以上,为安全控制赢得时间;成功实现穿越深部碳酸盐岩水平井多套缝洞组合,水平段延伸能力平均增加210%,显著提高了单井产能。
3、首次突破国际控压钻井采用微过平衡的作业理念,率先开展欠平衡控压钻井应用,创新形成欠平衡精细控压钻井工艺。
2020年中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0年我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概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石化行业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20年,我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评选结果揭晓,一些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和成果的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一殊荣。
本文将针对这些获奖项目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项目一:新型聚合物材料在石油储运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1. 项目背景2. 项目内容3. 项目成果4. 存在的问题5. 展望和未来发展方向三、项目二:油气管道井地隧道泄漏检测与预警技术1. 项目背景2. 项目内容3. 项目成果4. 存在的问题5. 展望和未来发展方向四、项目三:油气管道高效腐蚀预防与控制技术1. 项目背景2. 项目内容3. 项目成果4. 存在的问题5. 展望和未来发展方向五、项目四:大型石化装置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系统1. 项目背景2. 项目内容3. 项目成果4. 存在的问题5. 展望和未来发展方向六、结语今天我们对2020年我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获奖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这些项目的涉及领域涵盖了石油储运、管道技术、腐蚀预防、智能化监控等多个方面。
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石化行业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可以为全球的石化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希望未来我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获奖项目能够继续保持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项目五:环境友好型石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开发1. 项目背景2019年《全球气候变化协定》的签署,使得全球对环境保护和碳排放减少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评选中出现了一些环境友好型石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开发的获奖项目。
这些项目以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为目标,致力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2. 项目内容这类项目主要包括新型的环保工艺、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问题,一些科研团队研发了高效的脱硫技术和设备,降低了煤化工生产的环境压力。
2010年度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拟奖励项目名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儿童复杂性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立体定向多靶点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和智障性及老年痴呆性精神障碍系列研究 胰岛素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多巴胺能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髋部截骨遏止髋关节椭圆变形手术规律 数理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在医院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高原地区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 高原供氧措施及应用研究 急性四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腹腔镜技术在妇科肿瘤临床应用研究 鼻咽癌调强放疗物理剂量与生物效应优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骨包虫病的临床诊治和实验研究 迷走神经介导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模型制作及其应用 腹腔镜腹腔探查诊断不明原因腹水新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标准及质量控制研究 腰椎间盘镜治疗下腰椎疾病拓展应用 双黄解毒乳膏的临床前研究 维药“阿娜尔”系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新疆地区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治疗及基因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牙周炎相关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 辛芷鼻敏胶囊新药研究 急性病毒性脑膜脑炎疫情分析 不同劳动类型职业紧张效应、作用机制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尿酸血症临床流行病学及中药干预研究 人类8型疱疹病毒复合抗原血清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基础研究 新型脂质体制备技术在不同类型药物中的研究和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标准研究 新疆科技期刊创新办刊模式、运行机制及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200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公告

200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4.03.30•【字号】•【施行日期】2004.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200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公告200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工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经过申报、受理、初审、行业组评审和综合评审,现已结束。
本次共受理上年度取得的科技成果187项,通过初审,对符合申报条件的153项成果进行了评审。
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定,共评选出拟奖励成果11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70项。
现将拟奖励成果的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予以公告。
如对拟奖励成果有异议,请在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向该成果推荐部门或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加盖单位公章或署本人真名)。
电话:(0991)3839347 382376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2004年3月30日一等奖盐渍土地区公路利用风积沙筑路技术开发与应用完成单位: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陈发明,周鹏海,王立临,徐惠芬,周志强,刘玉萍,刘冰,陈飞捷,刘国培,李志远,余战军。
荒漠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技术开发与示范完成单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新疆西部绿洲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畜科院草原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陈亚宁,邱长林,潘存德,李学森,程争鸣,李疆,王维翰,何江成,李军,王毅,李卫红,廖康。
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完成单位:新疆大学。
主要完成人:贾殿赠,刘浪,刘广飞,唐新村,吉亚丽,梁凯。
150 千伏安太阳能动力电源控制系统完成单位: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1.许网保,2.姚东瑞,3.魏明阳,4.虞 国 新 ,5. 王 燕 芹 ,6. 臧 伟 新 ,7. 车 文 军 ,8. 周 国 平 ,9. 王 良 ,10. 梁 建 中,11.高永春,12.王强
1. 喻 晨 ,2. 张 吉 昌 ,3. 陈 勋 ,4. 于 成
1.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 金 ,5. 曹 传 文 ,6. 张 喜 昆 ,7. 张 凤
坤,14.陈伟,15.张书
1.穆龙新,2.陈和平,3.李星民,4.吕
海外大型超重油油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斌 昌 ,5. 黄 文 松 ,6. 李 方 明 ,7. 黄 继
永,26.江梅,27.王忠东,28.沈益新,29.
柳克庄,30.蔡珍友
科技进步一等奖
序 评审 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12J006
竹红菌素的全细胞 催化合成及纯化技 术
1.江南大学,2.江苏汉邦科 技有限公司
1.蔡宇杰,2.丁彦蕊,3.廖祥儒,4.须 文 波 ,5. 张 大 兵 ,6. 李 枝 玲 ,7. 李 胜 迎,8.罗军侠
分公司,4.中国石油化工股 发,14.林强,15.李贤丰
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 1.周福建,2.刘玉章,3.张福祥,4.丁
非均质碳酸盐岩油 坊分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 云 宏 ,5. 熊 春 明 ,6. 刘 雄 飞 ,7. 杨 贤
18 12J228 气藏转向酸化酸压 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 友 ,8. 卢 拥 军 ,9. 蒋 卫 东 ,10. 石
1.姬忠礼,2.吴小林,3.杨云兰,4.谭 东 杰 ,5. 陈 鸿 海 ,6. 熊 至 宜 ,7. 李 柏 松 ,8. 马 长 欢 ,9. 张 星 ,10. 蔡 永 军 ,11. 许 乔 奇 ,12. 于 艳 秋 ,13. 傅 伟 庆,14.商剑峰,15.王成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及技术措施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含水量是影响凝析气藏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层边底水的压力变化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也有一定影响
●地层边底水的温度变化可能也会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产生影响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增加凝析气藏的开发难度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影响到凝析气藏的产量
含凝析油较多
●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区别:1、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在含油量 上有所不同,2、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开发方式有所不同。
●凝析气藏中含凝析油的特点:1、凝析气藏中含有一定量的凝析 油,2、凝析气藏中的凝析油可以提供额外收益,3、凝析气藏 含凝析油会对开发产生影响。
含凝析油较多
● 凝析气藏的开发需要考虑凝析油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凝析油回注技术, 需要合理的处理凝析油资源。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 及技术措施
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在油气藏勘探及开采实践中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在地 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 力降低,反而会凝结出液态石油,这种液态的轻质油就是凝析油, 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凝析气藏相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比 一般的气藏资源更加复杂, 其含有凝析油的特点决定了特殊的开发 特征, 要求运用特殊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特别是要结合气藏资源的 天然气、凝析油和原油性质特点以及整体开发特征, 科学选择开发 方式, 提升整体油气采收率。
●凝析气藏开发中, 纯凝析气藏多采用衰竭式开发、保持压力开发等方式, 而 带有油环的凝汽气藏可先对气藏进行衰竭式开发, 对油环暂时不动;也可以 同步开发油气藏;还可以先进行油环开发, 对凝析气区域进行保压。对岩性、 构造双重控制下的凝析气藏, 原始凝析油含量多在400克/立方米以上, 存在 较多油环和原油资源。作为凝析气藏开发最常用的方式, 衰竭式开发中气 藏所处地层压力不断下降,井筒流体受压降后反凝析作用会析出原油, 进一 步加快了压降进程, 造成采收率下降。因此, 对该类气藏资源的开发要特别 注意生产压差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工业化提名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提名意见凝析油气是国家急需的高端石化产品的稀缺原料。
我国凝析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2005年形成了基于平衡相态理论的高压循环注气凝析气田开发技术,实现了5000m、60MPa、中高渗凝析气田的高效开发。
但新发现的迪那、塔中等凝析气藏埋藏更深(>6000m)、压力更高(>105MPa)、储层更复杂(低渗透砂岩、缝洞型碳酸盐岩),效益开发属世界级难题。
近十年来,国家和中石油持续立项攻关,创新了超临界凝析气非平衡相态渗流理论,研发了超深超高压低渗透凝析气田高效安全开发技术,创建了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效益开发技术,形成了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技术。
该项目成果在塔里木凝析气田开发中广泛应用,年产当量由486万吨上升到1000万吨以上并稳产8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深层凝析油气开发基地。
2008年以来,累计增产7709万吨,新增利税1098亿元。
研究形成的技术和开发模式对国内外同类型凝析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研究成果共获发明专利32件、软件著作权24项,发布标准19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28篇(SCI、EI论文50篇),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引领了全球深层油气开发技术的发展。
专家评价该成果实现了凝析气田开发技术的重大跨越,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审查,推荐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要求,按照规定内容进行了公示,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凝析油气富含优质烃类组分,是国家军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高端石化原料,备受世界关注。
我国凝析油气资源80%集中在塔里木盆地,2005年以前揭示了高含蜡凝析气三相(气-液-固)相变规律,创新了基于平衡相态理论的高压循环注气开发技术,建立了高压(5000m、60MPa)中高渗凝析气田三种高效开发模式。
但新发现的凝析气藏埋藏更深(>6000m)、压力更高(>105MPa)、储层更复杂(低渗透砂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开发理论和技术必须革新换代,关键是攻克以下世界级科学技术难题:①超高压凝析气的超临界特征导致相变渗流规律难以定量描述;②超深超高压低渗透凝析气藏裂缝活动机理复杂,自然产能差异大、开发风险极高;③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渗流规律不清、缝洞分散,难以实现效益开发。
2008年以来,国家和中石油持续立项攻关,形成了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技术,实现了凝析气田开发理论和技术的重大跨越,年产当量超过1000万吨并稳产8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深层凝析油气开发基地,专家评价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创新了超临界凝析气非平衡相态渗流理论。
实验明确了超高压凝析气具有气体和液体双重性质的超临界特征,建立了干气-凝析气-凝析油相间传质的非平衡理论,创建了基于非平衡相态的多相多组分重力超覆渗流模型,实现了超高压凝析油气体系扩散、渗流行为的定量描述,揭示了凝析气藏循环注气“置换-超覆-扩散”三元驱替机理,发明了注气垂直驱替提高采收率新方法。
(2)研发了超深超高压低渗透凝析气田高效安全开发技术。
通过大岩样真三轴裂缝力学活动性模拟实验,揭示了裂缝渗透率与力学活动性指数成正比的规律,创建了裂缝性低渗透凝析气藏应力控产理论,创新了基于地应力与裂缝渗流耦合的井网优化和水侵预测技术,研发了140MPa全通径射孔-完井-改造一体化工艺,实现了少井高产稳产;创建了以13Cr油管抗酸防腐、环空分级管控为核心的超高压全生命周期井完整性技术,建立了国际首套陆上高温高压井完整性指南、设计准则和管理规范,实现了所有超高压气井安全受控。
(3)创建了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效益开发技术。
发明了缝洞介质岩样制备及驱替等实验方法,揭示了洞穴储层反凝析油重力聚集机理,研发了缝洞单元重力辅助驱替提高采收率新方法;创新了以动态描述为基础、动静迭代为核心的缝洞精细描述技术;创新了沙漠区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与处理技术,建立了水平井+大斜度井三维井网开发模式。
使塔中等边际气田实现了效益开发。
共获发明专利32件、软件著作权24项、标准19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专著10部、论文128篇(SCI、EI论文50篇),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
2008年以来,累计增产凝析油气当量7709万吨,新增利税1098亿元,我国凝析油对外依存度降低了15%,推动形成乙烷制乙烯等新型产业链,确保了西气东输和南疆利民平稳供气。
该成果奠定了我国在世界凝析气田开发中的领军地位,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践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评价1.成果鉴定结论中国石油科技评估中心于2019年1月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工业化》成果鉴定会,孙龙德、李阳、韩大匡、康玉柱、周守为、刘合、孙金声、刘清友、刘玉章等9位院士及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成果汇报、查新报告及应用报告,审查了技术文件,认为该成果实现了凝析气田开发技术的重大跨越,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公开评价(1)美国两院院士、A&M大学DR.Akhil Datta-Gupta教授回忆了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的合作经历,对超深超高压裂缝性凝析气藏产能主控因素与开发机理研究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认为塔里木油田建立了天然裂缝地质力学响应与生产动态之间的关系,并实现了定量描述,显著提高了该类特殊气藏的动态预测精度,科学地指导了产能评价和井网优化设计,相关技术与认识已经走到世界前沿。
(2)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Younane N.Abousleiman教授高度评价,认为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在深层超高压裂缝性凝析气藏开发中,关于地应力与裂缝渗流耦合研究在井网优化、天然气产量提高中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原创性的和世界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令他印象深刻。
(3)2012年,迪那2“超深层超高压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突破、开辟油气开发新领域”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3. 国内外技术对比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SH01)在国内外27个中英文主要文献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索,全面反映了国内外关于凝析气藏相关研究的现状,共选出密切相关文献150篇,除本项目研究成果外,在国内外均未见到与本项目关于超高压凝析油气非平衡相态渗流理论、超深超高压凝析气田高效安全开发技术及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效益开发技术相同的研究成果公开报道。
4. 获得重要科技奖励(1)2017年,《塔里木凝析气田稳产千万吨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2012年,《迪那2低渗透裂缝性高压凝析气田高效开发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3)2012年,《库车山前深层高温高压气井完井改造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2014年,《特殊气藏开发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附件3集团公司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主要完成人及合作关系说明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工业化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申报项目“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工业化”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牵头,组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等6家单位组成多学科研发团队协作完成。
针对我国深层超高压凝析气藏开发面临的理论技术难题,以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研究为基础,从地下到地面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攻关,取得了重大理论技术创新,建立了一套深层超高压凝析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指导生产成效显著。
各单位分工情况如下:通过项目完成人之间的紧密合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绩:(1)共同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08ZX05046、2011ZX05046)、《塔里木盆地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08ZX05049-06、2011ZX05049-05)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2)共同完成了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编号2010E-21、2014E-21)、《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4B-15)、《特殊天然气藏开发配套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8B-11)的攻关研发和应用。
(3)共同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4)共同获得主要知识产权等。
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附件4集团公司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应用情况及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工业化应用情况研究形成的超深超高压复杂凝析气田开发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塔里木盆地凝析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深层凝析油气生产基地,实现了年产当量由486万吨到1000万吨的跨越,并已持续稳产8年;建成了年处理天然气100亿方的轻烃深度处理装置,年增产轻烃及液化气42万吨。
2008年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1066亿方、凝析油及轻烃等石油液体2477万吨,油气当量1.12亿吨,其中技术应用后累计增产石油液体1832万吨、天然气738亿方,油气当量产量达7709万吨。
研究成果已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大涝坝、雅克拉碎屑岩凝析气藏,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缝洞型凝析气藏推广应用,正在支持中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开发方案编制。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