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白云山)

合集下载

广州市白云山需加强管理的植物种类及其应对策略

广州市白云山需加强管理的植物种类及其应对策略

白云 山位 于 广 州市 北 部 ,东 经 蟛蜞菊、地锦花 、穿地 龙,矮小多年生 制 其 蔓 延范 围 。 1 3 1 , 北 纬 2 。 1 ,地 形 斜 草本 ,被短毛 ,叶近无柄 ,矩圆状披针 2 3厚果崖豆藤( lm pc cp. 。 1 7 3 1 . Mi a ak a a l e yr
L 丰富 ,绿化覆盖率达9 %。气候属南亚 产热带美洲,现广泛分布世界各热带地 布褐色皮孑 ,茎 中空。生长速度快 ,排 5 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2 . 。年降雨 区 ,被世界上列为最有害的 1 0 1℃ 8 0 种外来 挤性强,容易形成大片危害。
量达 1 2 mm,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 74 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般 的公 园,应该让人感受到它自然、
摘要 :针对 白云山几种需加强管理的植物的生物学习性及危害 ,提出了如何预防和减轻危害具体措施。 关键词 :白云山;植物;策略 ;广州
Ab t c : h sp p r e c b st ebo o i a b h v o s n ed ma eme h ms o o p c l l t wh c e d sr t n g me g s r t i a e s r e i lg c l e a i r a d t a g c a m fs met ia a s i h n e ti a T d i h h y p n c ma a e n
lJ乔木状 ,嫩枝褐色 。密被黄色 : / 交错 地 区 ,地 带 性 植被 为南 亚 热带 季 风 取 其 表层 养分 ,使 其 生长 不 良 ,特 别 容 直立 ̄l\ 常绿阔叶林 ,植物种类繁多 ,生物资源 易侵入到环境遭到破坏 的开阔地方。原 绒 毛 。后渐 秃 净 ,老 枝 黑 色 ,光滑 ,散

白云山植物名录

白云山植物名录

科号


P3. 石松科 灯笼草属
P4. 卷柏科 卷柏属
P4. 卷柏科 卷柏属
P4. 卷柏科 卷柏属
P4. 卷柏科 卷柏属
P4. 卷柏科 卷柏属
P4. 卷柏科 卷柏属
P6. 木贼科
P13. 紫萁科 紫萁属
P15. 里白科 芒萁属
P15. 里白科 芒萁属
P15. 里白科 里白属
Arachniodes rhomboidea (Wall. ex Mett.) Ching
P45. 鳞毛蕨科 贯众属
Cyrtomium balansae (Christ) C. Chr.
P45. 鳞毛蕨科 鳞毛蕨属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th.) C. Chr.
P45. 鳞毛蕨科 鳞毛蕨属
Dryopteris decipiens (Hook.) O. Kuntze
P45. 鳞毛蕨科 鳞毛蕨属
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
P45. 鳞毛蕨科 鳞毛蕨属
Dryopteris sparsa (D. Don) Kuntze
P45. 鳞毛蕨科 鳞毛蕨属
Dryopteris tenuicula C. G. Matthew et Christ
34 刺齿半边旗 35 剑叶凤尾蕨 36 银脉凤尾蕨 37 傅氏凤尾蕨 38 线羽凤尾蕨 39 井栏边草 40 半边旗 41 蜈蚣草 42 粉背蕨 43 毛轴碎米蕨 44 薄叶碎米蕨 45 团羽铁线蕨(团叶铁线蕨) 46 鞭叶铁线蕨 47 扇叶铁线蕨 48 白垩铁线蕨 49 假鞭叶铁线蕨(南洋铁线蕨) 50 半月形铁线蕨 51 水蕨 52 粉叶蕨 53 膨大短肠蕨 54 淡绿短肠蕨 55 假盖蹄蕨 56 菜蕨 57 单叶双盖蕨 58 羽裂叶双盖蕨 59 渐尖毛蕨 60 齿牙毛蕨 61 毛蕨 62 宽羽毛蕨 63 华南毛蕨 64 普通针毛蕨 65 金星蕨 66 新月蕨 67 单叶新月蕨 68 三羽新月蕨 69 普通假毛蕨

广州地区山头常见植物

广州地区山头常见植物

广州地区山头常见植物,火庐山、凤凰山、白云山以及各个山沟路边都可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各物种具体功效,请百度或查阅资料。

由于本人本月上传图片限定为2M,其他图片委托其他山友上传。

注意:1. 部分植物形态差别不大,有毒的和药用的容易混淆;2. 部分中草药个别器官有毒,并非全株可用,例如南方常见的鸡骨草的种子有毒,必须除去果荚,若不注意,将全草放入锅内,会出现危险,因此不要随便按照图片采摘食用。

1.扭肚藤名称:扭肚藤学名:Jasminum amplexicaule别名:猪肚勒,白花茶、青藤仔花科属:木犀科素馨属类别:缠绕木质藤本【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湿热腹痛,大便不畅,煎服。

煎汤洗疮疥。

2.《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及消滞。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

治肠炎,痢疾,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

2. 落葵(常食用,清炒做汤)【学名】Basella rubra Linn. 【别名】木耳菜、胭脂菜、胭脂豆、藤菜、蔠葵、紫角叶【分类】落葵科,落葵属【应用】观赏、蔬菜、药用。

观赏:落葵为蔓性草本, 紫红色茎叶, 淡红色花朵和紫黑色果实、颇为可爱,适用于庭院、窗台阳台和小型篱栅装饰美化。

幼苗或肥大的叶片和嫩梢作蔬菜食用(木耳菜)。

该菜鲜嫩软滑,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健脑、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3.马缨丹别名:五色梅、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臭金凤、如意花、昏花、七变花、如意草、土红花、臭牡丹、杀虫花、毛神花、臭冷风、天兰草、臭草、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野眼菜、五彩花、红花刺、婆姐花药用价值:根可治久热不退,风湿骨痛,腮腺炎,肺结核;茎叶煎水洗治疥癞、皮炎;鲜花朵煎服治腹痛吐泻;鲜花、叶捣烂外擦跌打损伤。

清凉解热,活血止血。

治肺痨吐血,伤暑头痛、腹痛吐泻、阴痒、湿疹、跌打损伤。

根可制久热不退、风湿骨痛、腮腺炎、肺结核;茎叶煎水洗治疥癞、皮炎。

有毒部位:枝叶及未熟果有毒。

中毒症状:人畜误食,造成慢性肝中毒,有发烧、衰弱、呕吐、腹泻、步履不稳、呼吸急促、昏迷、黄疸等症状4.蔓九节(爬在树皮或者石壁阴面)Psychotria serpens L. 茜草科:(Rubiaceae)九节属:(Psychotria)常以气根攀附于树上或石上,广东做络石入药,舒胫活络,去风止痛。

园林植物名称科属分类大全大夫山白云山园林景观设计树木学作业

园林植物名称科属分类大全大夫山白云山园林景观设计树木学作业

种名科名属名用途大夫山白云山大叶紫薇千屈草科紫薇属适合用作高级行道树、园景树、林浴树与庭荫树,单植、列植、群植均可。

紫花品种宜用于中、近距离观赏,而红花品种可用于供远距离观赏的风景林。

小叶榕桑科榕属树性强健,绿荫蔽天,为低维护性高级遮荫、行道树、园景树、防火树、防风树、绿篱树或修剪造型。

适合场地: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

紫藤豆科紫藤属观花藤木植物,应用于园林棚架,春季紫花烂漫,适栽于湖畔、池边、假山、石坊等处,盆景也常用。

小叶紫薇千屈草科紫薇属落叶乔木,观花,又叫百日红彩叶大红花(彩叶朱槿)锦葵科木槿属景观用途:公园、广场、花基户外植物黄金榕桑科榕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树性强健,叶色金黄亮丽,适作行道树、园景树、绿篱树或修剪造型,也可构成图案、文字。

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或利用其来强调色彩变化锦绣杜鹃杜鹃花科杜鹃属常绿灌木,观花观音竹(凤尾竹)禾本科箣竹属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

灌木型银杏银杏科银杏属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石栗大戟科石栗属石栗树生长迅速,对市区环境适应能力强。

树干挺直,树冠浓密,有很好的遮阴效能,行道栽植树,华南地区多作庭园树栽植灰莉马钱科灰莉属庭院观赏植物、也可盆栽√√朴树榆科朴属公园、庭园作庭荫树。

街道公路列植作行道树。

河网区防风固堤树种。

村庄景材料。

春花树蔷薇科行道树、绿篱、庭园美化、盆栽;可单植、列植、丛植。

春天开花成簇,具观花效果。

樟树樟科樟属行道树园景树土蜜树大戟科土蜜树属观赏树木,木材,更可用来制造农具√√大眼竹禾本科簕竹属观赏南洋杉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园景树,纪念树,行道树。

室内盆栽装饰树种。

可孤植、列植或配植在树丛内。

大型雕塑风景建筑背景树。

大琴叶榕桑科榕属庭园树、行道树、盆栽树芒果漆树科果树白兰木兰科含笑属花可供作熏茶、酿酒或提炼香精。

盆栽垂叶榕桑科榕属垂叶榕可以提高房间的湿度有益于我们的皮肤和呼吸。

丽水白云山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现状分析评价

丽水白云山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现状分析评价

丽水白云山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现状分析评价3.1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种类概况根据1999年8月公布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丽水白云山共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24种(表1),隶属于 17科23属。

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银杏(Ginkgo biloba)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et Cheng)、秃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6种,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有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金钱松(PseudolarL~kaempfen)、鹅掌楸(Liriodervdron chinens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 Cheng et Law)、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花榈木(0rmosia henryi Prain)、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榉树(Zelkova serrata Makino)、杜仲(Eucommiaulmoides)、红豆树(OrmosiahosieiHemsl.etWils)等18种(详见表1)。

表1 丽水白云山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分布表种名科名等级分布情况我国现状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 红豆杉科Ⅰ级分布于白云山山脚特有、孑遗水杉(Metasequoia杉科Ⅰ级分布于白云山山脚路边特有、孑遗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秃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杉科Ⅰ级分布于白云山公园场部特有、孑遗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钟萼木科Ⅰ级分布于白云山阔叶落叶特有、孑遗林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山茶科Ⅰ级散生于白云山林区内特有、孑遗银杏(Ginkgo biloba) 银杏科Ⅰ级分布于白云山公园内特有、孑遗金钱松(PseudolarL~kaempfen)松科Ⅱ级散生于白云山公园场部特有、残遗福建柏(Fokienia hodglnsii)柏科Ⅱ级白云山林区的磨刀坑特有、稀有腊梅科Ⅱ级散生于白云山林区内特有夏腊梅(Sinocalycanthuschinensis)杜仲(Eucommia ulmoides)杜仲科Ⅱ级散生于白云山林区内特有、稀有核桃(Juglans regia Linn) 胡桃科Ⅱ级散生、丛生于白云山林区特有鹅掌楸(Liriodervdron chinense)木兰科Ⅱ级散生、丛生于白云山林区特有、稀有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 Cheng et Law) 木兰科Ⅱ级散生于白云山林区内孑遗、珍贵药材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 木兰科Ⅱ级散生于白云山林区内孑遗、珍贵药材榉树(Zelkova serrata Makino) 榆科Ⅱ级分布于公园路口处珍稀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茜草科Ⅱ级白云山林区内山坡沟谷特有、孑遗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蓝果树科Ⅱ级分布于白云山山脚公路边稀有、特有红豆树(OrmosiahosieiHemsl.etWils)豆科Ⅱ级散生于白云山林区内稀有、珍贵用材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豆科Ⅱ级分布于白云山林区内珍稀缠绕植物花榈木(0rmosia henryi Prain) 豆科Ⅱ级散生或丛生于白云山林区特有、珍贵树种毛红椿(Toona ciliata Roem.var. pubescena (Fr.) Hand-Mazz.) 楝科Ⅱ级白云山林区的磨刀坑等地特有、珍贵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 樟科Ⅱ级散生、丛生于白云山林区特有、珍贵树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樟科Ⅱ级散生、丛生于白云山林区稀有、特有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 exLindl.)红豆杉科Ⅱ级白云山林区的磨刀坑稀有、特有3.2丽水白云山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保护价值3.2.1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生态效应大部分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有很高的药用、材用、观赏、食用等价值和开发前景,保持了野生植物的优良性状,丰富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对于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生态学调查报告探索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态

生态学调查报告探索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态

生态学调查报告:探索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态
背景介绍:
作为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区,白云山以其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植物群落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学调查,以了解白云山植物生态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调查内容:
我们在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不同地理环境和海拔高度的区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具体调查内容包括植物多样性、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长状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
经过一周的调查,我们发现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据统计,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种类达到了150余种,其中包括罕见的濒危植物和珍稀的特有植物。

在稍低的海拔地带,常见的植物有紫薇、樟树、泥蒿、石龙尾等;而在较高海拔地带,常见的植物有红毛丹、红椿、龙脊兰等。

我们还观察到不少植物具有较好的数量和分布,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部分地区,植物生长的情况并不好,木材萎黄、树皮脱落等;同时,不少森林地区遭受到恶劣天气和环境污染的影响,许多植物数量以及数量的分布出现明显下降,植被覆盖度也在逐年减少。

结论: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保障植被的健康生长;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引导游客对植物保护的意识,并在游客的引导和监管下提高植物生长状况,以确保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植被景观类型及特征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植被景观类型及特征

收稿日期:2002-03-05 作者简介:汪永华(1976-),男,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广州市“九五”攻关重大课题(98-z -044-01)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植被景观类型及特征汪永华,陈北光,苏志尧(华南农业大学热带及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将白云山风景区的植被景观划分为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草地、果园5大类型,分析了各种植被景观类型的生态特征.其中,常绿阔叶林的斑块类型丰富,面积差异较小,景观多样性最高.认为应该加强对白云山风景区的生态景观的保护.关键词:景观类型;生态特征;景观多样性;白云山风景区中图分类号:Q149;S75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1X (2003)01-0056-04 白云山风景区座落在广州市区,位于23°09′~23°13′N ,113°16′~113°19′E ,总面积约32.27km 2,被誉为广州市的“市肺”,分布有广州市区最大的一块城市森林.白云山景观要素的组成、配置和利用是否合理,与水土流失控制、土地资源长期维护、林地生产力提高、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反映白云山风景区的植被景观生态类型及其特征,为本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合理配置与林分改造提供科学依据.1 白云山自然地理特征白云山为九连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属丘陵地形,主峰不明显,以摩星岭最高,海拔382m .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土壤呈强酸性.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年均气温为21.4~21.8℃,年降水量1689.3~1876.5mm ,而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以上.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1,2],经人类干扰(包括林分改造),现在的植被为人工植被和天然次生植被的混合体,主要是天然次生阔叶林和部分马尾松林及针阔叶混交林.白云山植物种类繁多,共有维管束植物179科、553属、1002种,占广州地区植物种类的50%[3].自然植被以壳斗科(Fagaceae )、山茶科(Theaceae )、樟科(Lauraceae )、芸香科(Rutaceae )、茜草科(Rubiaceae )、大戟科(E uphorbiaceae )、桃金娘科(Myrtaceae )等为优势科[1,4].2 白云山植被景观分类及外貌特征采用景观土地属性分类的植被分类途径,根据植被群落的外貌特点(种类组成、优势度类型等)[5,6],结合土地利用情况,把白云山植被景观划分为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草地和果园5种景观要素类型;并根据植被景观上层木的生活型[7],共划分为29种斑块类型.2.1 常绿针叶林(A )常绿针叶林是白云山植被景观的主要类型之一,分布较广.面积2.69km 2,占白云山整个景观的8.33%.该景观要素色调深绿或暗绿,树叶针状,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层次分明.该类型的乔木层主要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和加勒比松(Pinus carib -aea );灌木层种类丰富,包括灌木和一些阔叶树的幼树,主要有九节(Psyc hotria rubra )、梅叶冬青(Ilex as -prella )、三丫苦(E vodia le pta )、桃金娘(Rhodomyrtus to -mentosa )、龙船花(Ix ora chinensis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越南叶下珠(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黄栀子(G ardenia jas minoides )、岗松(Bae ckea frutesc ens )等;草本层常见的有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纤毛鸭嘴草(Isc haemum ciliare )、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 ns )、菝葜(Smilax china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 )等.根据植被景观上层木的生活型,可划分为2类斑块类型:(1)马尾松林(A 1,2.08km 2),主要分布于五雷岭、上下坑、景泰坑、梅花园、黄婆洞、大金钟、松涛别院、飞天龙以及白云山南部的麓湖景区等地;(2)加勒比松林(A 2,0.61km 2),主要分布于白云松涛.2.2 常绿针阔叶混交林(B )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是由针叶树种与其他天然的或人工栽植的阔叶树种混交而成的一种森林景观.面积4.32km 2,占整个景观的13.40%.该景观要素类型结构较复杂,层次不明显,异质性丰富,季相多第24卷第1期 2003年1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Vol .24,No .1 Jan .2003变化,色彩丰富.乔木层主要由马尾松、木荷(Schima supe rba)、降真香(Ac ronychia pedunc ulata)、大叶相思(A cacia auriculiformis)、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潺槁(Litsea glutinosa)及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等组成;灌木层由梅叶冬青、桃金娘、龙船花、野牡丹、越南叶下珠、黑面神(Breynia frutic osa)、九节等组成;草本层由芒箕、乌毛蕨(Blec hnum orientale)、山菅兰、淡竹叶、纤毛鸭嘴草等组成.分为2个斑块类型:(1)马尾松+木荷林类型(B1,3.63km2),主要分布于黄龙岗、牛牯岭、下坑、大金钟、马鞍岭;(2)马尾松+大叶相思林(B2,0.69km2),主要分布于石鼓岭、大石岗等地.2.3 常绿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是广州地区的地带性森林类型,也是白云山最主要的植被景观要素类型.面积12.72 km2,占整个景观的39.42%.该类型外貌上终年常绿,树冠多呈半圆球形,树叶表面具有光泽,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林分稠密,种类成分较复杂.白云山的次生常绿阔叶林现正处于向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渡阶段.乔木层的优势树种主要有中华锥(Castanopsis chinensis)、降真香、鸭脚木(Sc hefflera octo-phylla)、木荷、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黧蒴(Castanopsis fissa)、山乌桕(Sapium discolor)、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以及人工栽培的大叶相思、台湾相思(A cacia c onfusa)、柠檬桉、火力楠(Mic helia macclureit)、千年桐(V ernicia montan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等;灌木层主要由桃金娘、野牡丹、岗松、九节、梅叶冬青、三丫苦、鬼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及乔木层树木的幼苗组成;草本层主要由淡竹叶、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 ri)、菝葜、玉叶金花、山菅兰、乌毛蕨、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 um)、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等组成.根据植被景观上层木的生活型,该景观要素类型可分为23类斑块类型:大叶相思林(C1)、马占相思林(C2)、大叶紫薇(Lagerstroe mia speciosa)林(C3)、尖叶杜英林(C4)、枫香林(C5)、黧蒴林(C6)、柠檬桉林(C7)、大叶相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C8)、降真香+中华锥林(C9)、木荷+樟(Cinnamomum c am-phora)林(C10)、降真香+鸭脚木林(C11)、木荷+火力楠林(C12)、木荷+千年桐林(C13)、台湾相思+千年桐林(C14)、木荷+黧蒴林(C15)、木荷+降真香+山乌桕林(C16)、木荷+中华锥林(C17)、木荷+尖叶杜英林(C18)、木荷+大叶野樱(P runus mac rophylla)林(C19)、中华锥+大叶相思林(C20)、樟+枫香林(C21)、红苞木(Sapium disc olor)+山乌桕林(C22)、鸭脚木+中华锥+大叶野樱林(C23).2.4 疏林草地(D)稀树草原本是在热带干旱地区以多年生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所构成的大面积的热带草地,其间混杂生长着耐旱灌木和非常稀疏的孤立乔木,呈现出特殊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亦被称为“萨王纳林”.西方将它应用于园林,即疏林草地.近些年来,它在我国园林造景中被广泛应用.该类型一般具有稀疏的上层乔木,并以下层草本植物为主体,但比单一的草地增加了景观层次.白云山的疏林草地主要为近几年人工营造,面积5.20km2,占整个景观的16.10%.广布于整个景区,但主要分布在明珠楼、白云松涛、黄婆洞、大金钟路、山南可憩茶座,用于各景区以美化环境、供游客游憩及疏散过多游客.2.5 果园(E)该类型面积0.11km2,占整个景观的0.33%.因其为人工栽培而成,故景观结构整齐,树形美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在白云山,面积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果园景观主要由龙眼、荔枝等岭南佳果果树组成.2.6 其他类型(F)白云山有众多的人工水库(F1),面积0.76km2,占整个景观的2.35%.还有一类由人工建造、几乎完全由人工控制的景观要素,即人工建筑(F2),面积6.48km2,占整个景观的20.07%.其中,明珠楼、松涛别院、双溪、九龙泉、能仁寺、锦绣南天、白云晚望、山庄等人文景观,在景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区域内,以人工建筑为景观基质,道路呈网状分布于基质上,人工的、半人工的小绿地、小水体镶嵌于其中.原有的自然条件和景观仅作为人工建筑的立地条件.白云山周边外缘及宽谷平地基本上都被人工建筑所包围和占用,其中有景点建筑、居民区、工厂、军事驻地等等,构成了一幅繁华的城市景观.3 白云山植被景观多样性分析景观类型多样性是景观要素类型的多样性或差异性特征,即景观中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性[8,9].它多考虑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的数目多少以及它们所占面积的比例.常用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景观均匀度等指标[6,8,9]来描述景观多样性(表1). 常绿阔叶林类型的Shannon-wiener指数(4.085)最大,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即其景观多样性最高.这是因为阔叶林斑块类型丰富,同时其中各斑块类57第1期汪永华等: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植被景观类型及特征 表1 白云山景观类型多样性Tab.1 Landscape type diversity of Baiyunshan景观要素类型landscape element type Shannon-wiener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优势度指数dominance index常绿针叶林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A)0.7710.7710.229常绿针阔叶混交林evergreen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B)0.6540.6540.346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C)4.0850.9030.439疏林草地meadows with sparse trees(D)000果园orchard(E)000其他类型others(F)0.4840.4840.516全景观landscape4.0190.8110.835型的面积较均衡.而整个景观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4.019,略小于阔叶林类型,这是因为尽管整个景观的斑块类型较多(31个),但是各斑块类型的面积差异较大,尤其是疏林草地类型,其面积占到了整个景观的16.1%,而其他的斑块类型面积大多占1.0%~3.0%.所以,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取决于景观所包含的景观要素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要素类型间面积的差异.景观要素类型越多,景观多样性越大;相反,景观要素类型的面积差异越大,景观多样性越小。

福建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福建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福建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刘晨舒*(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19)摘要:在对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实地踏勘、调查的基础上,将维管束植物按经济价值用途分为7类,即:纤维植物、鞣质与染料植物、香料植物、蜜源植物、油料植物、淀粉与糖类植物、药用植物和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根据各类植物资源数量的多寡排序依次为:药用植物(238种)>蜜源植物(109种)>油料植物(97种)>淀粉植物(76种)>纤维植物(72种)>鞣质与染料植物(53种)>香料植物44种。

本文还对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S75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80(2016)04-0065-041996年,福安市政府批准建立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属县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1997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为全面了解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2015年,以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为主持单位组成的生物多样性考察队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资料[1-5],重点对保护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及分析,为保护区植物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性的科学资料和理论依据。

1保护区自然环境概况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地处福建鹫峰山东麓,属洞宫山脉余脉,为福建境内洞宫山脉唯一的市级自然保护区,是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区地理坐标119ʎ29'28ᵡ 119ʎ33'48ᵡE,27ʎ9'2ᵡ 27ʎ12'16ᵡ,总面积1030.44hm2。

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保护区以中低山为主,最高峰上塘山,海拔1021.48 m,最低处海拔190m,相对高差达831.48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云山植物总结
1.大戟科红背桂
叶背红色
2.罗汉松科竹柏
叶对生,叶脉不明显,树干通直,树皮褐色,平滑,薄片状脱落;小枝树生,灰褐色
3.茜草科玉叶金花
藤本,叶对生,花萼特化形成白色叶片状,花冠黄色,托叶2深裂
4.百合科山菅兰
叶鞘套合(压扁状),紫色果,叶长
5.冬青科梅叶冬青
主脉撕开后有拉丝,叶边缘有锯齿,枝上有称星点(白皮孔)用火烤叶有黑圈
6.乌毛蕨科乌毛蕨
孢子囊群长在叶脉中央,羽片较大型
7.里白科芒萁
叶背有些灰白色,叶2叉分枝,叶掌状复叶,孢子囊群长在叶背成圆球状
8.马鞭草科白花灯笼(鬼灯笼)
叶缘有锯齿,花萼红绿色,花冠长漏斗状,叶对生无托叶9.桑科粗叶榕(五指毛桃)
隐头花序,有托叶环,有乳汁,枝上有黄色毛,老叶有5裂10.金星蕨科华南毛蕨
孢子囊群围着羽片边缘成一圈,圆球状
11.马鞭草科冬红
茎节长,枝条上有皮孔,叶缘有锯齿
12.鸢尾科鸢尾
叶鞘套合,梗扁平
13.桑科阿里垂榕
有托叶环,有乳汁,叶窄,有些线形,叶端尖,叶主脉下凹14.锦葵科悬铃花
单体雄蕊,花红色,花冠合生,柱头多裂,长于花冠。

15.酢浆草科黄花酢浆草
叶较小,有分枝,有茎
16.桃金娘科柠檬桉
树皮灰白,树干直,散发柠檬香,树皮每年脱一次,脱后变回白色光滑
17.大戟科银柴
完全叶,嫩叶有叶状托叶,早落,叶有明显锯齿,叶端尖,叶,叶柄顶端常具2枚小腺体
18.禾本科淡竹叶
叶像竹叶,平行脉,根肉质膨大成纺锤状
19.竹芋科蜜花锦绣竹芋
叶有红白相间和绿白相间,叶翻卷明显
20.大戟科毛果算盘子
枝叶上有毛,叶互生。

果有毛,像算盘,果长在枝背
21.大戟科黑面神
叶背灰绿色,轻划背面有痕,枝绿色
21.桑科对叶榕
榕属里唯一一种叶对生的榕树,花果长在茎上,叶较大22.野牡丹科多花野牡丹
叶脉3-5条,叶较窄,绒毛不太长,花序花较多
23.大戟科全缘麻风树
叶全缘,叶缘有不规则突尖,叶顶端短尖,基部心形,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初沿脉被微柔毛,后变无毛,花单性红色,树皮平滑;枝条苍灰色,无毛,疏生突起的皮孔
24.五加科鸭脚木
掌状复叶,叶尖,叶柄膨大
25.木犀科山指甲(小叶女贞)
叶对生,枝上有黄毛,叶形变化大,小枝密生短柔毛,花白色,花冠裂片长于筒部,花药黄色
26.海金沙科曲轴海金沙
叶大,孢子囊群在叶缘上,成流苏状
27.大戟科山乌桕
叶柄和叶片间有2个突起腺点,叶柄红色,嫩叶有些红色,有乳汁,柔荑花序
28.金丝桃科黄牛木
叶对生,长叶的枝压扁状,对光看有黑点
29.樟科豺皮樟
叶小,叶中部以上最宽,叶背灰白色,揉有樟味,嫩叶背有绒毛,叶互生
30.山茶科木荷(荷木,荷树)
叶芽长在枝顶,短,苞片多,常有虫婴,叶有或无锯齿31.含羞草科马占相思
叶柄变态成叶片,枝有明显棱,叶比大叶相思大
32.大戟科土密树
叶端圆,有腺体和托叶,叶边缘多少有些下卷,叶柄粗33.芸香科三叉苦
对生叶,3出复叶,味苦,圆锥花序,花小
34.野牡丹科香港野牡丹
叶薄,花瓣紫红色
35.大戟科红背山麻杆
枝柄红色,叶柄和叶片间有2条线状腺体,基出叶脉,背脉突出明显
36.野牡丹科毛捻
果多毛,毛硬粗
37.荨麻科花叶荨麻(冷水花)
叶上有白色斑纹,能吸收苯,醛
38.禾本科心叶美稃草
叶有波纹状,主脉背面明显,叶端尖,叶片与茎连接处偏斜39.樟科潺槁
叶有特殊气味,枝上有白粉,有3出脉,有羽状脉
40.含羞草科台湾相思
叶状柄,窄,黄色头状花序,叶比大叶相思小
41.茜草科九节
嫩叶有三角形托叶,早落,单叶对生,顶端短渐尖或急尖,
有时钝头,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花白色
42.金缕梅科红花荷(红苞木)
叶片质感坚硬,光滑无毛,革质叶,叶面呈深绿色而略带光泽,叶背灰白色,叶柄带红色,红花荷的花形像吊钟43.山毛榉科椎栗
叶脉突出形成刺,叶下部全缘,上部有锯齿,叶端尖
44.夹竹桃科羊角拗
花瓣丝状,黄色,叶对生,长叶处膨大
45.蔷薇科石斑木
叶聚生在枝顶,革质叶,重锯齿
46.木兰科含笑
枝有毛,有托叶环,叶革质,花不开
47.壳斗科黎蒴
叶脉突出成刺,叶大,锯齿大,背面有银粑
48.桑科斜叶榕
托叶包芽成刺状,叶斜不规则,叶缘边上有斜角
49.桑科构树
叶形变化大(3种),头状花序,叶背有毛,背脉明显,叶粗糙
50.樟科绒兰
嫩叶背脉和枝条有红色绒毛
51.马齿苋科太阳花
茎叶肉质状,茎叶小,种子小,黑
52.唇形科彩叶酥(阳紫苏)
方形茎,白花
53.唇形科一串红
花冠二唇形,花萼红色,花冠易落
54.夹竹桃科黄婵
花冠基部膨大
55.夹竹桃科软枝黄婵
花冠基部不膨大,枝较软
56.桑科霹雳
有乳汁,托叶环,营养叶小,生殖叶大,营养叶和生殖叶异

57.蝶形花科山鸡血藤
藤本,复叶,粗茎(5-10cm)断开有红色汁液
58.茜草科牛白藤
完全叶,叶对生,叶脉下凹,基出羽状脉
59.大戟科木油桐
叶片与叶柄间有一对杯状腺体
60.无患子科龙眼
叶大,叶脉背面有黄色绒毛,脉序明显
61.芭蕉科大蕉
叶柄长,合生,果宽大
62.芭蕉科芭蕉
叶柄短,开裂,果较小
63.冬青科秃毛冬青
叶脉拉开有拉丝,叶有明显向上的锯齿,枝叶无毛
64.漆树科盐肤木
小枝被柔毛,有皮孔,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羽片有锯齿,叶轴具宽翅
65.葡萄科乌敛梅
有卷须,卷须与叶对生,三裂叶
66.紫金牛科鲫鱼胆
叶边缘有锯齿,枝有皮孔
67.禾本科大叶油草
茎秆扁平,节上密生灰白色柔毛,叶片柔软,翠绿色,穗状花序
68.禾本科粉丹竹
茎白色
69.苏木科宫粉羊蹄甲
叶互生,单叶,叶的先端往内裂开至叶片长度的1/3,基部呈心形,边全缘,叶面光滑,叶背的叶脉上披有短毛,叶脉11至13条,从叶的基部呈放射状生出,
70.芸香科三叉苦
树皮灰白色,有长圆形皮孔,叶为三数复叶,对生,基部
略胀大,叶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有腺点
71.露兜儿科露兜儿
叶中脉凹陷,叶长,边缘锯齿
72.茜草科蔓九节
叶对生,完全叶,沿树干生长
73.尨牛儿科天竺葵
叶肾形,叶有灰褐色圈痕
74.桃金娘科白千层
树皮白,可片状脱落,花序白色向上
75天南星科绿萝
叶有黄色花斑纹,沿树干生长
76.夹竹桃科红花夹竹桃
叶较宽
77.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
叶针形
78.茜草科栀子花
有托叶,无乳汁,花萼突起,花白色,有香味
79.五加科手树
叶五裂,互生叶
80紫草科福建茶
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革质,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两面均粗糙,上面常有白色小斑点。

春、夏开白色小花
81.棕榈科三药槟榔
茎绿色,间以灰白色环纹,顶上有一短鞘形成的茎冠,羽状复叶,侧生羽叶有时和顶生叶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