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_教案教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_教案教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_教案教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尝试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5分)

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

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另作品——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

(以简介作者及看图、想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阅读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一时不能理解的先记下来。

思考: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指名读课文。

(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

(初读感知课文,是阅读课堂结构的第二个环节。自由读以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12分)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

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

3、导读第一部分。

(1)读课文,思考: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交流讨论

(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4、学生质疑。(对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相互释疑)(导读理解为阅读学法指导的第三个环节。“导”,体现在首先就提出“把课文划分成两部分”,再让学生对号入座,简化了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7分)

1、轻声读(品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感受到的情景,边品读边想象)。

2、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3、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尝试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精读应用,是阅读学法指导的第四个教学环节。在这里设计了第一次品读,即读课文第5、7、8自然段,在读中想象、感受美,从而陶冶情操)

五、布置作业(1分)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去的见闻榕树奇特

第二次去的见闻鸟儿活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