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它对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
本文将详细探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强烈的吸热能力。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也会变得更加强烈。
这导致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引发气候变化。
其次,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了海洋酸化的现象。
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溶解进入海洋中,与水分子反应形成碳酸。
这使得海洋的pH值下降,也就是酸化。
海洋酸化对于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中生活着许多脆弱的生物,如珊瑚礁和贝类。
酸化的海水会对它们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它们死亡。
此外,二氧化碳的释放还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随着地球温度的升高,大气中潜在的水蒸汽含量也会增加。
这使得暴雨、飓风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
这些灾害性的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另外,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生物物种对气候变化和温度升高非常敏感。
例如,一些动物物种的繁殖周期可能会被打乱,使它们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此外,一些生物的栖息地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极地的冰川正在融化,对于依赖冰川的动植物而言,它们的生存环境正逐渐缩小。
最后,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还会导致头晕、乏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诱发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总之,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它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系统、天气事件、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紧迫任务。
二氧化碳的原理

二氧化碳的原理
二氧化碳,简称CO2,是一种由碳和氧组成的化合物,是地球
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它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同时也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二氧化碳的来源。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包括人
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人类活动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工业
生产等,这些活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自然过程中,包括植
物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火山喷发等也会释放二氧化碳。
这些来
源共同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
其次,二氧化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温室效应和植物光合作用两
个方面。
首先是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向
四周辐射,形成类似温室的效果,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得以维持。
然而,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温室效应会加剧,导致地球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同时,二氧化碳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对维持地球
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此外,二氧化碳还参与了地球的碳循环。
地球的碳循环是指碳
在地球大气、陆地、海洋和生物体之间的循环过程。
二氧化碳通过大气与植物进行交换,被植物吸收后转化为有机物,再通过生物链传递到动物体内,最终又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过高的浓度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包括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加强环保意识等,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2.原理:CaCO3+2HCl CaCl2+CO2↑+H2O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2)收集方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又由于CO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7.有关药品选择(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与地球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时,部分能量被地表吸收,地表再以热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然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这些热辐射,使得一部分热量保持在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例如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森林砍伐等,导致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到大气中。
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进而增强了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
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引发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如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国际社会也通过各种形式的协议和行动来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CO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在大气中能够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的热能,形成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根据国际科学界的共识,全球气温上升将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干旱、极端高温和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自然灾害将对人类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对大气化学产生了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碳酸,降低大气中的pH值,导致海洋温暖和酸化。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汇之一,吸收了大约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而,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性的增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酸化的海水对珊瑚礁、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陆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植被的生长和营养吸收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植被的旺盛生长,但却减少了植物的营养价值。
这也对人类的食物安全产生了挑战。
另外,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还导致了植被的蒸腾量下降,影响了水循环和降水的分布。
总而言之,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植被生长和营养吸收产生负面影响,加剧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减缓这些影响,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和采取其他环保措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造成温室效应的缘由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现在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
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缘由是什么呢?下面是pincai我整理的关于造成温室效益的缘由,欢迎阅读和参考!造成温室效应的缘由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汲取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缘由.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进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自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削减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第1页/共3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水域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削减了汲取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转变.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整地球气温的功能.假如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渐渐上升,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假如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上升3 ℃~5 ℃,两极地区可能上升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上升,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消失干旱,飓风力气增加,消失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难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上升,将使两极地区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很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凹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逼,甚至被海水淹没.20世纪60年月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需有效地掌握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掌握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第2页/共3页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现在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
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unjs小编整理的关于造成温室效益的原因,欢迎阅读和参考!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
1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地球变暖。
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造成的,但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有很大贡献。
2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原理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有机物质,它的称为温室气体,因为它可以容易的把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反射回太空,使地球表面保持温暖。
当太阳光线通过大气层传入地球,环境中的温度就会上升;而太阳光线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它就会以太阳光线和红外线的形式被释放到环境中,而这种太阳辐射被二氧化碳吸收,会造成天气变暖,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的现象。
3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危害
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已经对全球气候造成了沉重的影响。
如果继续排放,气温将继续上升,会极大地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改变大自然的进程,从而给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活动带来严重的危害,如台风洪水灾害等。
4 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现在我们应
该尽快改变使用化石燃料的生产方式,开发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和水力发电;我们还应该为植物建立更多的良好生态环境,提
高植物的造林和植物资源利用,还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降低人类活
动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确实对地球大气层有很大的危害,应该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保护地球大气层,实
现可持续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摘要通过气候变暖及生态系统变化的事例简述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其起源,并从生物技术、能源革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几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涌现出的二氧化碳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引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很多,也很复杂。
最近20多年来,臭氧层的损耗、温室效应加剧和全球性气候变化,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使人类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许多科学家担心,人类在改造地球的活动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地球的升温,因为它会使其他变化发展为突变。
因此,温室效应的加剧是近年来引起国际争论的又一全球性环境污染热门课题。
李远哲教授1998年5月指出: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消耗的增加,我们过度依赖地球上千万年累积的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燃烧结果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带来了温室效应、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公布了1999年度全球环境指数报告中指出:从1970年到1995年,全球环境指数约下降了30%,这意味着在短短的25年间,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骤减了三成,消耗能源数量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
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砍伐下来的树木,产生的大量可以蓄热的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引起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去平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一批科学家在联合国组织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预言说,如果人类继续按现在的速度排放二氧化碳,在21世纪的某一天,地球温度将升高约2-5℃温室效应与温度效应的加剧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和H2O,产生的CO2可溶解在雨水、江河、湖泊和海洋里,也可以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等。
产生和消耗的CO2量之间达到平衡,使大气层中CO2浓度保持一定的范围内。
地球大气层中的CO2和水蒸气等允许部分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透过并达到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同时,由于CO2和H2O分子可以产生分子偶极矩改变的振动,故能吸收太阳和地球表面发出波长在2000纳米以上的长波辐射,仅让很少的一部分热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
由于大气吸收的辐射热量多于散失的,最终导致地球和外层空间保持某种热量平衡,使地球维持相对稳定的气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CO2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早已存在。
如果不存在温室效应,据科学家计算,地球表面的温度大约在-18℃左右,而地球表面的实际年平均温度为15℃。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量增加,温室效应已增强。
现在全球每年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总量估计为100-200亿吨,几乎全部来自矿物燃的燃烧,天然来源和CO的光化学氧化产生的CO2所占比例很少。
大气中CO2浓度不断上升。
1896年约为296ppm,1960年约为320ppm,据估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370ppm。
由于CO2温室效应增强,已经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由联合国一些机构资助的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组织(IPCC)指出,如果矿物燃料的使用继续稳定增加,那么,到2050年全球年平均温度将达到16-19℃,超过以往的变暖速度而加速全球的变暖。
当前人们议论的“温室效应”,实际上是温室效应的增强后引起地球升温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气体温室效应是由于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而引起的。
温室效应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氟里昂)和O3(臭氧)等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ppbv)每年平均增长率(%)二氧化碳(CO2)3440000.4甲烷(CH4)16501.0一氧化二氮(N2O)3040.25三氯乙烷(CHCl3)3040.25臭氧(O3)不定CFC110.235.0CFC120.45.0四氯化碳(CCl)0.1251.0一氧化碳(CO)不定0.2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吸收地球红外辐射线的谱带范围为7000-18000nm,二氧化碳吸收辐射线的范围为12500-17000nm,透射到大气中的红外辐射约70-90%都是7000-13000nm范围内,所以二氧化碳对吸收红外辐射起了主要作用。
其它具有温室效应的痕量气体也可吸收部分红外辐射。
所以,地球今后的气候取决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其它痕量气体浓度增加的程度。
2.1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所有生物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动物和人类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却吸收二氧化碳,生物可以把碳转化成它们需要的碳水化合物。
在过去年代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1750年时,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80ppm。
自1958年以来,在美国夏威夷的昌纳罗亚气象站连续监测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结果表明:1950-198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3%,这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所致,大量的森林破坏也是造成二氧化碳上升的原因之一。
1985年在奥地利的韦拉契召开的温室效应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同盟提出的报告认为,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可能为100-200亿吨。
一个全球性碳循环的模型预测值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367-531ppm。
即是说,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工业革命前要增长1.4-4.0倍。
许多权威人士一致认为: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会造成严重的气候恶化,这种恶化也许能够被未来的人类社会所接受。
2.2其他温室气体近30年来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一氧化二氮、氟里昂及其它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都在与日俱僧,对未来的气候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分子的角度看,这些气体对远红外辐射的吸收远比二氧化碳更强烈,但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远小于二氧化碳,因此对气候的影响比二氧化碳小,这些气体合在一起的作用与二氧化碳的作用大致相等。
3温室效应增强与气候变化预测今后气温的变化通常是利用计算机模型根据通过大气层的阳光与红外辐射来计算。
计算机模型表明,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一倍,气温可能升高 1.5-4.5℃。
气温升高数量值虽小但影响很大。
在以往一万年中,平均气温变化还不到2℃。
这表明如二氧化碳浓度翻一番,气温至少上升1.5℃,这会超近代历史的气温变化范围。
到2030年,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即由344ppm增高到680ppm,其它温室气体在约相当140ppm二氧化碳的作用。
把所有这些温室效应气体引起的气温上升加在一起,据最近三个计算机模型计算表明气温将上升3.5-4.2℃。
气温变暖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的冬天最为明显,南半球气温变暖主要发生在南极洲。
有一个模型预报出,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气温升高4℃,撒哈拉升高5℃,在纬度60°地区内气温上升还要更多。
各种计算机模型计算表明,气温升高后,降水量与土壤温度会起变化。
在北纬30°与南纬30°之间的地区,总降水量会增加7-11%即赤道附近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离赤道远的地区在某些年内降水量会减少。
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夏天的土壤会变得更加干燥。
计算气温升高虽还有许多未知因素,但据最近以来对室温效应的研究指出,到2030年气温变暖是肯定的,变化最大范围在1-7℃,最有可能是1.5-4.5℃。
4 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会对气候,生态及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带来影响。
4.1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1)对沿海地区的影响①气温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增强,海水将会由于海温升高而膨胀,促使海平面上升。
据统计,近百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增高大约0.8℃,全球海平面大约上升了10-15cm。
综合考虑海水膨胀,南北极和高山冰雪融化的前提下,当全球增暖1.5-4.5℃时,海平面可能上升20-165cm;如取中位,当全球增暖3℃时,海平面可能上升80cm。
对世界沿海城市及数十个小岛国构成严重威胁……。
②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海岸线60km范围以内。
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多比较发达,世界上的许多大城市也都位于沿海江河入海口的附近,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我国的上海等等。
江河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平原大多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经济繁荣。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等。
海平面上升时,沿海地区将会造成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滩和海崖遭受侵蚀、农田土地盐碱性恶化、海水倒灌与洪水加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遭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养殖业受害影响巨大、破坏大中城市的供排水系统……等灾难性后果。
(2)对农业和森林的影响①种植业种植业的生产对象是植物。
温室气体增多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二是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
(A)第一种影响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时,如果光、热、水、肥供给充分,可使大多数作物增产。
二氧化碳增多对于世界粮食生产是有利的。
(B)第二种影响气候增暖可能使作物的生长季节延长。
据估计,夏季平均温度提高1℃,相当于生产季节延长10天,气温升高、生长季节延长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使作物的分布区有可能的向北扩展。
从世界上来说,所有农作物的种植区域都有向高纬度扩展的趋势。
②林业和牧业全球增暖对林业和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A)草木产量提高据估算,当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北半球各纬度自然植被的产量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北半球各纬度带自然植被的产量提高幅度纬度带(°N)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产量提高幅度(%)74535193068130200(B)植被带北移由于气温升高。
冷型温带森林或温带草原将代替目前的北方森林,而亚热带森林将由热带森林所代替。
据加拿大估计,平均气温升高1℃,加拿大林线将北移100km。
随着气温的大幅度上升,现今北极地区的苔原有可能完全消失。
③海洋渔业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左右。
海洋的生产能力十分巨大,在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海洋每年可为人类提供20亿吨鱼类和贝类,而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还不足一亿吨。
因此,海洋渔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气候变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鱼类的分布,即渔场的分布;二是影响渔业生产活动。
(3)对健康与生态的影响①对人体健康和物种的影响由于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增加紧张情绪,而凉爽天气则使人感到轻松,全球气温变暖后,在高纬度国家里,常年高温会使某些疾病增多。
虽然人类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但地球上有些物种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不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使气候变化给某些物种增加了压力,导致物种的多样性的进一步减少。
②生态系统的改变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带移动,气候变化,将使森林所占土地的面积比例从现在的58%减少到47%,荒漠将由21%扩展到24%,草原将由18%增加到29%,苔原将由3%减少到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