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保护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生态防治对策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公众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湿地保护和生 态旅游的认识和意识。
04
CATALOGUE
西溪湿地建设的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一:加强生态保护
01
02
03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 性,包括植被、水源、动 物和微生物等,维护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强化生态修复
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对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 韧性和稳定性。
调查时间
2022年1月至3月期间进行, 历时三个月。
调查结果和分析
植被丰富度
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包括荷花、芦苇、茭白等水 生植物,以及鸟类栖息的树木
和草地。
水质改善
通过治理和保护,西溪湿地水 质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指标达 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生态旅游
西溪湿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游览,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重 要的产业之一。
鸟类保护
西溪湿地是多种鸟类的繁殖和 越冬地,加强鸟类保护对于维
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论和建议
加强湿地保护
为了维护西溪湿地的生 态环境,应继续加强湿 地保护工作,防止污染
和破坏。
发展生态旅游
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当
地经济发展。
加强鸟类保护
建立健全鸟类保护机制 ,加强巡查和监管,防 止非法捕猎和破坏鸟类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西溪湿地建设现状 •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分析 • 西溪湿地建设的优化方案 • 西溪湿地建设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CATALOGUE
西溪湿地公园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

作 者 简 介 : 海 霞 (9 7 ) 女 , 北 武 汉 人 , 士 , 程 师 . 究方 向 : 境 监 测 . 余 17 一 , 湖 博 工 研 环
第 1 2期
余 海 霞 , : 溪 湿 地 公 园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评 价 及 防 治 等 西
5 1
④
图 1 西 溪 湿 地 采 样 点 位 示 意 图
2 富 营养 化 调 查 内容 与 方法
2 1 采样点 布设 .
式() T I : 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 为 1 中:L ( ) w,
第 J种 参数 的 营养 状 态 指数 的相 关 权 重 ; L ( ) T I 为第 J种参 数 的营养状 态指数 . 湖 泊富 营 养 化 状 况 评 价 指 标 为 叶 绿 素 a 总 、
水 体叶绿素 a 总 磷 、 、 总氮 , 高锰 酸 盐 指数 逞逐 年 下 降趋 势 , 透明度逐 渐提 高 , 明湿 地 经规划 保 护后 , 表
采取缩减 人 口、 污纳 管 、 整 土地 利 用 方 式等 措 截 调
施 , ] 西溪湿地水体水 质得到 了一定程度 的改善.
根 据式 ( ) 7 可分 别 算得 叶绿 素 a c l) 1 ~( ) (ha 、 总磷 ( P) 总氮 ( N) 透 明度 ( D) 高 锰 酸盐 指 T 、 丁 、 S 、
水 样布 点和采 集依 据 国家环 境 保护 行 业标 准 《 表 水 和 污 水 监 测 技 术 规 范 》 ] HJ T 9 — 地 _ l ( / 1 2
2 0 ) 行. 据 西 溪 湿 地 河 道 分 布 情 况 、 能 区 02进 根 功
划、 目前 整 治 现状 以 及今 后 发 展 规 划 并 经 现 场 踏
西溪湿地整修方案

西溪湿地整修方案1. 背景介绍西溪湿地是杭州市郊的一处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西溪湿地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湿地退化和物种丧失等。
为了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制定一份整修方案势在必行。
2. 整修目标本整修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提升湿地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3. 整修措施3.1 水质治理为了提升西溪湿地的水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建设湿地人工湖泊用于废水处理和净化;•禁止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直接排放到湿地;•建立生态补水机制,保证湿地水位稳定。
3.2 植被恢复为了增加西溪湿地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湿地植被调查,了解当前植被状况和物种分布;•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进行引种和恢复;•引入湿地保护区管理制度,限制人为破坏和采摘野生植物。
3.3 保护与管理为了加强对西溪湿地的保护和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制定西溪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湿地保护和巡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4 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提高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湿地研究和科学监测工作,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策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湿地保护经验。
4. 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整修措施的实施,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湿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为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湿地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湿地保护与管理机制逐渐健全,保护工作得到更好落实;•西溪湿地成为国内外湿地保护与研究的典范。
5. 结论综上所述,西溪湿地整修方案的实施将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0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质改善措施
污染源控制
加强对周边工业企业和农业污染 源的监管,减少废水排放,确保
水质安全。
水质监测
建立定期水质监测机制,对水质进 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 决问题。
水生态修复
采用生物、生态等综合措施,对受 损水体进行修复和改善,提高水体 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生态系统保护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
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科研合作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深入 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推广先进技术
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保护技术,提高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效 率和质量。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湿地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湿地 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积极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加强环保意识教 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绿色消费,促进 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调查结论总结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西溪湿地建设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湿地的水 质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为城市生态 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西溪湿地建设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 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溪湿地建设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西溪湿地建设现状 •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 未来发展规划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西溪湿地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
西溪湿地防治措施

西溪湿地防治措施简介西溪湿地是中国杭州市著名的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典型的城市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西溪湿地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是西溪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控制和减少水污染,以下措施可以采取:•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在湿地的入口处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如人工湿地和生物过滤带,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禁止污染物排放:加强对周边工业企业和居民的监管,禁止任何形式的污染物排放,确保水源的纯净。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西溪湿地的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异常情况,防止水污染的发生和扩散。
2. 生态恢复措施为了恢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下措施可以采取:•植被恢复:进行湿地的植被恢复工作,种植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加强湿地的稳定性和保护功能。
•鸟类保护:设立鸟类保护区,禁止捕杀和扰乱鸟类,保护湿地中的鸟类种群。
•引种与放流:在湿地中引入适宜的水生动植物,并放流适合的鱼类和水生动物,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3. 游客管理措施西溪湿地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而过多的游客活动可能对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措施可以采取:•限制游客数量:控制每天进入湿地的游客总数,防止过度游客活动对湿地环境的破坏。
•设置游览路线:规划合理的游览路线,引导游客有序地参观湿地,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海报和讲解员等方式,向游客普及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4. 社区参与与合作保护西溪湿地需要社区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
以下措施可以采取:•组织清洁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开展湿地清洁活动,增强居民对湿地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湿地规划:与各利益相关者合作,制定湿地的规划和管理方案,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杭州西溪湿地对杭州生态建设的作用及面临问题

杭州西溪湿地对杭州生态建设的作用及面临问题摘要:该文针对杭州西溪湿地,探究其对杭州生态系统建设的作用,以及目前人类活动对杭州西溪湿地的影响。
关键词: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生态问题水是生命之源。
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一直与水生生相息。
人类的生活、生产等等都离不开水。
城市的建设往往也选择临江靠海,例如上海、杭州、伦敦、纽约,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息的生机和活力。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仅占地球陆地表面的6%,却为地球20%的物种提供了栖息繁殖地。
杭州西溪湿地历史悠久,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是杭州最早的文明发源地。
对杭州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湿地的定义《湿地公约》中给湿地的定义是:不论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水体[1]。
依据此定义,可以发现大多数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等均可划分为湿地,而且从定义中还可显示出,湿地与城市或其他生态系统的交叉、联系更加频繁和普遍。
由此,也可体现出湿地对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杭州西溪湿地的基本信息2.1 地理位置西溪湿地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位于杭州市西部,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16公里。
地理坐标位置介于东经120°02'至120°16',北纬30°15'至30°17'。
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2.2 物种分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已鉴定的昆虫标本有480种,分属于15目、133科、417属。
西溪湿地水体生态修复方案

西溪湿地三期水体生态修复简要方案一、景观与水水是景区的灵魂,是景区赖以高贵的根本。
园林因水而生动、因水而活泼。
“水令人远,景得水而活”。
如今是无园不水,水景已成为衡量园林景区及庭院小区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
景观水体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和对健康的追求,水景不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喜水、爱水是人的一种天性。
古往今来人们赞美水的名句极多,“山青水秀”示景观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水和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的水鸟并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展示了水、天、霞、鹜共同组成的美丽景观。
纵观中外重要的大中城市无不依水而建,缘水而兴。
无论是在那个国家,造园师在造园设计时总是千方百计做足水的文章。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水流则灵”充分体现了水在园林中的重要性。
二、水体治理的必要性水是生命之源。
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了清洁的、和谐的水环境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保障。
因此水环境的科学修复和治理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
但开挖了水体并不代表就能达到预定的景观目的,而理水、治水才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一步。
因为水是一种最为优异的溶剂,几乎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而且由于水域的标高往往低于地平面的标高,污染物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由此决定了水体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一个生态系统。
(一)造成水体混浊不清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景观水体主要是受氮磷的污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使得水体浑浊不清,透明度低,发绿、发黑甚至发臭。
景观水体对水质的要求最重要指标是水体透明度。
通常影响水体透明度的因素是藻类和有机及无机的悬浮物。
有机及无机的悬浮物属无生命物质,就某一水体而言波动不是太大。
而藻类却随着水中的营养物质丰欠、外界气温的变化、水环境内在条件等的变化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太湖及安徽巢湖的兰藻水华事件、泥皮的出现、水质的恶臭等等。
杭州西溪湿地水体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及对策

( 氏试 剂 比色法 )总 氮 ( 硫 酸钾 氧化一 外 分光 光 纳 ; 过 紫 度 法 )B B ( 日培养 法 ) 叶绿 素 a 醋 酸 纤 维 微孔 ;O 五 ; ( 滤膜过 滤一 分光 光度 法 )石 油类 ( ; 红外 分光 光度法 ) 。 1. .3水环 境质 量现状 评价 方法及 标准 2 () 1评价 方法 。 采用单 因子评价方 法 , : 因子 i 即 单
1 . 1水 文 、 系状况概 述 水
西 溪水 网属 于 运河水 系 , 域 内主要 河 流 由西 向 地 东为 西 溪 、 家港 , 严 由南 向北 为 五 常港 、 蒋村 港 、 紫金
量 的前 提 。 泥作 为湿地 水体 三大环 境要 素 ( 质 、 底 水 水 生生 物 和底 泥 ) 一 , 之 是底 栖 生 物 的栖 息 地 和 水 生植
港, 这些河流最终向北均汇人余杭塘河。区内河流密 布, 池塘众多, 水面覆盖率高达 5 %, 0 河流总长约 10 0
k m,大 小水 塘 多达 1 . 1万个 ,水 网密 度 高 达 2 m・ 5k k , m之 地表 水 总 量 达 5 0万 m , 有 典 型 的 江 南水 乡 0 。具
省环 境保 护科 学设 计 院 ( 0 4 水环 境 检测 结果 表 明 : 20 )
1 . 采样点 的布设 .1 2
水样布点和采集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பைடு நூலகம்《 地
表水 和 污水监 测技 术规 范 》H / l 20 ) 行 。根 ( J 9一 02进 T
据 西 溪湿 地 河 道分 布 状 况 、 能 区 划 、 功 目前 整 治现 状
摘
要: 在现场勘查与相关资料分析基础上 , 根据西溪湿地河道分布状况 、 功能 区划选取 8 代表性样点 , 个 对水体 质量 进行了分析评价 。 结合 目前整治现状 和今后发展规划 , 阐述了建设钱塘江配水工程 、 生物修复 、 污泥疏浚等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溪湿地保护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生态防治对策西溪位于西湖北山之阴,是杭州著名的“三西”(西湖、西溪、西泠)之一。
西溪以溪、芦、柳、鱼、柿、笋、菱构成江南水乡特色,成为名符其实南宋皇朝的后花园和供品基地。
西溪内主要有泉井、溪流、河荡、潭池、沼泽、滩涂、水堤、岛屿等水域景观,池塘遍布、湖岸曲折、两岸树木苍翠、芦荡飘曳是西溪特有的生态环境,“一曲溪流、一曲烟”是西溪湿地的特色写照。
目前,西溪是杭州市城郊仅存的一块湿地。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西溪湿地面积锐减,生态功能急剧退化,西溪湿地正面临被蚕食的命运。
过去,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但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目前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总体上超V类。
西溪湿地的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西溪湿地能否恢复或接近于原来的景观,直接决定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成败。
因此,保护和适度开发西溪,第一要务当推治水,尽快改善西溪的水环境质量。
1、西溪湿地保护区水环境质量现状2003年11月,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西溪风景区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西溪风景区各采样点水较清,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三个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但部分点位的总磷和氨氮超Ⅴ类标准(见附表1)。
去年年底,浙江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受西湖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的委托,承担西溪湿地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浙江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为彻底调查西溪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水环境质量,对沿山河等8条河道布置了12个测点(见附表2),水质的监测项目为水温、透明度、PH、DO、COD、BOD5、NH3-N、TP、TN、CN-、S2-、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价铬、镉、铅、汞;监测频率为连续2天,每天上下午各1次,其中BOD5、CN-、S2-、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价铬、镉、铅、汞频率减半,并采用单因子法对监测断面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监测结果和评价结果分别见附表3和附表4。
从监测结果来看,西溪水域污染较重,各个断面均有指标超出Ⅴ类要求,超标项目主要集中在氨氮、总磷、石油类和总氮上,总体来说,区域内水环境质量超Ⅴ类标准。
其中,就本区域而言,秋雪庵和朝天莫港水质相对最优,上游沿山河和下游余杭塘河的水质相对最差,受渔业养殖污染的鱼塘水质要差于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
就水质指标而言,最差的指标是石油类、总氮、总磷和氨氮,根据污染物来源分析,本区域水体中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是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航运污染。
2、西溪湿地保护区水污染原因分析西溪湿地保护区的原生环境总体比较可以,但区内生活住宅区在无截污设施情况下无度排放污水和养殖鱼塘废水是造成西溪湿地保护区范围内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具体如下:2.1 生活污染西溪湿地保护区涉及蒋村乡的王家桥等9个行政村,合计农户约2521户,人口约10148余人;五常乡白庙村,有农户200户,人口约1000人;街道237户,人口约758人,共余人口约427人;保护区范围内常住人口为12333人,暂住人口1.5万。
若每人以每日排放0.2吨生活污水计,则保护区范围内日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5400吨。
由于保护区范围内的近3000户居民点规模不大,分布极其散乱,分散型的农村住宅区无法像规范的生活小区那样对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治理,导致5400吨/日的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沿山河等8条河道。
2.2 农业面源污染目前,西溪湿地保护区范围内通过三年“禁养”工作,生猪已全面禁养,再无存栏。
但是由于保护区范围内有3000多户农户,以每户平均散养983只家禽计,保护区范围内尚有家禽1万余只,每60羽家禽相当于1头猪,每头猪相当于10人排污量,所以保护区范围仍存在相当于1300余人的家禽粪尿污染。
根据2004年区卫生局的调查,保护区范围内存在简易棚厕1787只,露天粪炕1082座,有简易棚厕、露天粪炕的2769户住户产生的粪尿虽不直接对西溪水域直接造成污染,但由于这些农户用粪尿施肥浇地、浇菜,从而间接污染水体,另1230户农户由于住宅内没有建立三格式化粪池,导致生活污水直排水体,污染西溪水域。
保护区内共有鱼塘4822亩,年产淡水鱼2068吨左右。
但由于人工养殖的鱼塘不断投放饲料,而不是采用生态养鱼的方式,又-N、TN、石油类均因鱼塘水体年换水频率极低,故养殖鱼塘污染严重,DO、COD、NH3超V类,养殖业污染也不容忽视。
2.3 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原因之一。
例如大多数农户放弃了捻河泥的积肥方式,从而导致河道淤积,底泥不断释放总N、总P。
农户不再养春蚕,不去护理桑堤,以致于桑树歪斜,桑堤不能发挥吸纳、降解水体污染物的功能等等。
2.4 外来物种入侵喜旱莲子草、水葫芦等外来物种大量入侵,大量繁殖、疯长,大多的水体表面被喜旱莲子草、水葫芦等所覆盖,且又没及时打捞,即没有将它们所积累的富营养化物质及时转移,仍在水体中,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堆积。
同时,导致水体缺氧,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结果造成鱼类大批死亡,鱼体腐烂又污染水体,使水体中的富养物质恶性循环。
2.5 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西溪湿地保护区范围内没有一条道路铺设污水管,每家每户住宅的地下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无法使每户农居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系统收集。
2.6船舶污染由于保护区内陆路不发达,陆生交通工具无法直达农户家门前,农户外迁搬运家具等,只能借用机动船舶,而机动船舶大多用柴油作动力,不用人力,导致水体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
2.7游客污染根据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指挥部的统一步署,从2004年9月1日起,禁止保护区内的居民接待游客。
但是,农户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接待游客的现象并没有终止,较以往尤过之而无不及,无非接待方式并不再明目张胆,而是以亲戚、朋友等方式为由接待游客,平均每日游客量仍达1000人左右,污水排放量增加200吨左右。
2.8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染拆房队野蛮拆房,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特别是将建筑垃圾故意填埋在保护区内池塘的现象比较普遍。
残余户建筑垃圾没有及时清运,也存在就近、故意填埋池塘的现象。
一方面破坏了湿地,使池塘等净化污染物的功能缺失,另一方面直接污染水体。
2.9 堤岸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功能丧失根据调查,保护区内存在人为把弯曲的堤岸固化、拉直的怪象比较普遍,实令人扼腕痛心。
保护区内的池塘、潭池、芦荡的堤岸,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交错带或过渡区。
在该过渡区内生长着水蓼、芦苇等挺水植物;水竹叶、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和柳、桑、柿树等陆生植物,是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主要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是吸纳、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场所,是控制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主要通道。
池塘、潭池、芦荡、溪流的堤岸,其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这些陆生与水生的界面区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不但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还有可能危及西溪湿地的整个生态系统。
所以,堤岸的人为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生态功能逐步丧失,也是水体环境质量一时难以有效改善的原因之一。
10、上、下游水体污染西溪系沿山河、五常港、紫金港、余杭塘河四条河之间的低洼地。
通常情况下,上游水经沿山河、五常港等河流下泻,进入西溪湿地,后汇入余杭塘河,最终入运河。
水体的总的流向是从南到北,但当余杭塘河水位较高时,会出现局部倒灌现象。
根据-N26.28吨/年,总调查,沿山河上游污水排放量140万吨/年,COD393.2吨/年,NH3氮52.56吨/年,总磷4.2吨/年;余杭塘河上游污水排放量78.84万吨/年,COD294.25 -N21.35吨/年,总氮48.76吨/年,总磷4.2吨/年,由于沿山河、余杭塘吨/年,NH3河水体污染严重,对西溪水质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造成西溪湿地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上述十大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因素。
湿地保护区内的人是引起西溪水质恶化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人的因素带有根本性。
保护区内有常住人口1.2万人,暂住人口1.5万人,只要这些人在保护区内留一天,就需在保护区内吃、喝、住、行,就会随地“大小便”,产生污染。
那么,改善西溪湿地水环境质量的进程就会推迟一天,甚至更长。
实际上,人尽管可凭借其智慧调节、管理生态系统,但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人类由于长期受原始生产力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劣根性浸淫,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习性已成为动力定型。
所以,解决湿地保护区水环境问题的关键控制人的问题,只要一旦人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人与其他物种关系)准确了,自觉地将自己视为自然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那么,保护区内的湿地就存在了保存的根基,水体生态环境就会自然恢复。
3、西溪湿地保护区水污染治理对策根据《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杭政办函[2004]12号)要求,确保保护区内的水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GB3838-2002),建议采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等措施。
具体如下:1、旅游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保护区内尽快铺设污水管道,特别是花蒋路、文新路延伸段等道路。
对污水管沿线的单位和居民比较集中的住宅彻底实施雨、污分流,污水纳管。
对保护区内离污水管道距离较远,纳管条件不成熟的单位和零星、分散的居民住宅,可各自分散建设隔油池、污水处理设施和三格式化粪池,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暂时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由于景观建设的需要,区域内可能会保留少量的现有农业和农村生产方式,但应以不赢利性的,而且要控制其数量和规模,同时保留的这些农业和农村生产形式,应服从于景观建设和生态恢复的要求。
农业生产方式应以粗放的方式为主,最好恢复过去捻河泥积肥农业生产方式;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不提倡直接用人粪尿施肥、浇菜、浇地,提倡使用有机复合肥;水产养殖应以自然放养为主,禁止进行网箱养鱼和高密度池塘养鱼;禁止在区内进行一切畜禽养殖,减少农业面源对水质的影响。
3、船舶污染治理由于保护区内陆路不发达,故船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为防止由于机动船行驶产生的污染,必须对保护区内船只的数量、大小、使用动力等内容进行控制。
一是以各类船以手划船为主,可适当配置一定数量的电瓶船,禁止使用以燃油为动力的船只;二是控制船体结构和大小,船体应以浅水和小型为主;三是船速以低速为主,不宜太快。
4、堤、基、岸的保护。
禁止对保护区内的池塘、溪流、滩涂等两侧的堤、基、岸等采用水泥固化、拉直的方式进行驳坎(硬性驳坎)。
控制驳坎范围和强度,确因交通和景点建设需要,确需进行驳坎的岸线,尽可能采用生态驳坎的方式进行,护坡要采用覆盖自然植被的方法进行,防止不当驳坎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损害与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