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第六次课(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次课(水环境影响评价)
大、中型湖泊、水库
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
(4)特殊情况的要求
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其流动状况,在 排洪时期为河流流动;用水时期,如用水量大则类似 河流,用水量小时则类似狭长形水库。这种河流的取 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等可参考河流、水 库部分的有关规定酌情处理。
我国的一些河网地区,河水流向、流量经常变化, 水流状态复杂,特别是受潮汐影响的河网,情况更为 复杂。遇到这类河网,应按照各河段的长度比例布设 水质采样、水文测量断面。水质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 设等可参照河流、河口的有关规定。调查时应注意水 质、流向、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1)应尽量收集现有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足 时,应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调查。 (2)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 期进行,必要时,其它时期(丰水期、平水期 或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
(3)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 法密切相关。在采用数学模式时应根据所选取用的 预测模式及应输入的参数的需要决定其内容。在采 用物理模型时,水文测量主要应取得足够的制作模 形及模型试验所需的水文要素。 (4)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 在一个时期内进行。它与水质调查的次数不要求完 全相同,在能准确求得所需水文要素及环境水力学 参数(主要指水体混合输移参数及水质模式参数) 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水文测量的次数和天数。
①当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 但此点距底不应小于0.5m。 ②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首先要根据现有资料查明 此湖泊(水库)有无温度分层现象,如无资料可供调查, 则先测水温。在取样位置水面下0.5m处测水温,以下 每隔2m水深测一个水温值,如发现两点间温度变化较 大时,应在这两点间酌量加测几点的水温,目的是找 到斜温层。找到斜温层后,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 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目录1. 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1 编写背景1.1.1 研究意义1.1.2 研究范围1.2 方法论1.2.1 数据采集1.2.2 数据分析1.2.3 模型建立1.3 结果展示1.3.1 水质分析1.3.2 污染源识别1.3.3 生态风险评估1.4 结论与建议1.4.1 影响评价总结1.4.2 监测与管控建议编写背景研究意义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旨在全面了解水体质量状况,识别污染源,并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范围本报告涵盖了一定范围内的水体,涉及水质、生态、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价水环境对周围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方法论数据采集在编写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需要充分收集水质监测数据、生态调查数据、污染源数据等相关资料,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揭示水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含量及分布规律,为后续的模型建立和评价提供依据。

模型建立利用现代环境科学技术手段,建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和预测,评估水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结果展示水质分析报告中应包含对水质指标的监测分析结果,反映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水平,评价水质状况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污染源识别通过对水环境中的污染源进行分析和识别,可以准确定位污染源位置、性质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生态风险评估对水环境中生态系统受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及其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论与建议影响评价总结在总结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应对水体质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监测与管控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监测与管控建议,针对存在的污染问题和生态风险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保障水环境的持续健康。

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资源之一,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用水,还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变得至关重要。

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分为定点监测和流域监测两种方式。

定点监测是指选取湖泊的典型点位,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采样和分析,以了解该点位的水质状况。

流域监测则是综合考虑湖泊流域内的各种因素,并将监测点位布设在各个流域入湖口处,以综合评估湖泊水环境的综合质量。

通过这两种监测方式,可以全面掌握湖泊水环境的变化趋势。

湖泊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湖泊水环境质量标准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括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水质指标包括水体的溶解氧、浊度、酸碱度、温度等,富营养化指标则关注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

此外,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排放也是评价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中,不仅需要准确地采集和分析水样,还需要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更全面地了解湖泊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实地调查可以掌握湖泊周边的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情况,遥感技术则可以获取湖泊水质的空间分布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湖泊的水环境质量。

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还需要考虑到长期性和动态性。

湖泊水环境的质量不仅受到季节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需要在长期时间尺度上进行监测和评价,以获得更加可靠的结果。

此外,还需要关注湖泊水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湖泊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问题,也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

通过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湖泊水环境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治理。

例如,在富营养化方面,可以通过合理控制农业和城市排放,减少营养物的输入,从而改善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浅谈水环境现状及评价方法

浅谈水环境现状及评价方法

浅谈水环境现状及评价方法作者:孙艳林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21期孙艳林(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广东深圳 518055)摘要: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发展的命脉。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要素,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本文在对中国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浅谈水源地水环境现状及评价方法。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评价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c)-0120-011 中国水环境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短缺。

我国不但水资源匮乏,而且水源污染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气候的异常,致使水污染和缺水问题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1200条受监测的河流中,800多条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而形势还在继续恶化。

目前我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当我们沉浸于自己取得的骄人成绩时,却也开始尝到了自己酿制的苦果[1]。

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其中以水资源危机最为突出和严重,也最为直观。

事实上,水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开始蔓延。

清茶一杯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但在甘肃省的很多地区,能喝上一杯干净的水已经变成一种奢侈,很多人因为水源干涸而不得背井离乡。

华北地区的打井高潮时,每年打井在300万眼以上,而如今,这些井已经无水可取。

在衡水市,以前打井只需要100多米便可,如今须打300多米才可见水,取水工具最初是离心泵,后来是工业泵,现在必须用深潜水泵才能抽出水来,水源的干涸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是全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但昆明市每天有约25万t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滇池,导致滇池生态承载能力越来越弱。

黄河源头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因缺水要搬迁了,淮河因污染导致岸边所有河蟹养殖户破产,在长江,人们花费巨资,只为寻找白鳍豚;“太湖美”、“汾河清”已是曾经的景色。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05
q——排入河流的废水流量, m3/s ;
06
ρ2 ——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
07
例1: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废水,流量2.83 m3/s,含盐量1300 mg/L。该河平均流速0.46 m/s,平均河宽13.7m,平均水深0.61m,上游来水含氯化物100 mg/L,该厂废水如排入河中能与河水迅速混合,问河水氯化物是否超标?(设地方标准为200 mg/L)。
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1.10μg/L
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练习题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5 m3/s,苯酚浓度为ρ2 =35µg/L,河流流量Q=6.5 m3/s,流速ux =0.5m/s,苯酚背景浓度ρ1=0.6µ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 =12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忽略纵向弥散系数) 。
解:在岸边排放时,
在河中心排放时,
01
概述 价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03
评价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主要地区。
要求:
02
预测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由此影响而引起的其他间接危害,并针对这些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
主要任务:
有针对性的设置评价专题。 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统一布置、同步进行。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单项组分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BOD
很高

较低

硫化氢
强烈气味
臭味没了

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旳废水,必须符合国家 有关放射防护旳要求和原则。
第三十五条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该采用措施,确 保水体旳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原则,预防热污染危害。
第三十六条 排放含病原体旳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符合国家有关原则后,方准排放。
第五章 预防地下水污染
第四十四条 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地下 勘探、采矿等活动,应该采用保护性措 施,预防地下水污染。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旳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 染物旳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旳要求。
建设项目旳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 产生旳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旳影响作出评价,要求防治 旳措施,按照要求旳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在运 河、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该经过有 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能够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 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别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 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能够划定一定旳水域和 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能够 划定一定旳水域和陆域为其他等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该有明 确旳地理界线。
共同构成水体
第一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常使用方法规与 原则
一 水环境常使用方法 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旳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 水体以及地下水体旳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另由法律要求,不合用本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风险评价、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公众意见调查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4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内容:
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 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1 地表水质量评价
(1)内梅罗(Nemerow)污染指数
他将水的用途划分为三类:
人类接触使用
接触使用
不接触使用
(3)调查深度:与评价项目密切相关的的部分全面 而详细,尽可能定量化;对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 的的内容,应做出详细的说明。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方法 搜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
特点
应 用 范 围 广 、 直接获取第一手资 收 效 大 , 较 料,可弥补资料搜 节 省 人 力 、 集法的不足 物力、时间
从整体上了解环境 特点,特别是不易 开展现场调查的地 区的环境状况
•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注: 具体到某一建设项目可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
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当地对环境的 特殊要求作适当调整
三、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 设计和行动指南,在开展评价工作前编制,在充 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 状调查后形成。
公众参与原则: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公众有权了 解环评的相关信息。
3.2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一、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分类管理)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10 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水环境影响评价
• 水文调查:河流、湖泊、水库、海湾 ( ①平面图②水深、河宽、流量、流速、水温、 河床糙率、水力坡降;③降雨等) 降雨资料 • 现有水污染源调查:评价区范围内的各工厂名称、 生产产品、规模、工艺流程、水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在河道上或湖泊上的地理 位置。 • 水质调查:收集资料和现状监测
2
2 u u 2a y 2B 2a y cEQE uy x c( x, y) exp K c exp( ) exp exp 86400u 4M y x 4M y x 4M y x 2H M y xu
• 1.建设地点、建设单位 • 2.建设性质 • 3. 建设规模、主要工艺过程、原材料消耗、 产品和副产品…. • 4.资金来源、开工、停工时间……..
二、划分评价等级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依据
书P161--162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依据 四点: • 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污染 源; • 水域规模、水质类别--受纳水体。
式中:c-计算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K-衰减系数,1/d; u-河流流速,m/s; 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 非持久性污染物; 河流为恒定流;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例1] 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 量q=0.15m3/s,苯酚浓度为30μg/L,河流流 量Q=5.5m3/s,流速u=0.3m/s,苯酚背景浓 度为 0.5 μg /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 0.2d-1,纵向弥散系数Ex=10m2/s。求排放点 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 [解] 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水环境影响分析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1.1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6.1.1.1 污染源调查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6.1.1.2 评价方法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iij ijC Q P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j =1,2…m;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i ij j P P 1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i i mj j P P P 11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P K i i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P K j j6.1.1.3 评价标准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6.1.1.4 评价结果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56.14%,其次为SS,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43.86%。

6.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6.1.2.1 监测布点本次评价主要涉及的河流为沭河、马沟河,为了解其水质情况,共布设6个监测点。

监测点位的具体情况见表6.1-4及图5.2-1。

表6.1-4 地表水现状监测点位一览表6.1.2.2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pH、COD cr、BOD5、SS、氨氮、石油类、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氯化物、苯类、汞、Pb、As、Cr6+、Ni等20项。

同时测量断面河宽、水深、流速、流量。

6.1.2.3 监测时间与频率监测于2011年3月14日~15日进行,监测2天,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6.1.2.4 监测方法各监测因子分析方法见表6.1-5。

表6.1-5 监测项目分析方法6.1.2.5 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6.1-6。

表6.1-6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除外) 汞、砷单位ug/L注:因监测期间汇入沭河的无名河断流,4#点无法进行监测,3#与5#监测点之间无排污口,仅对5#断面进行监测,其中-代表未检出。

6.1.3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6.1.3.1 评价因子根据现状监测结果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由于SS无质量标准值,不进行评价,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氨氮、石油类、总磷、高锰酸盐、DO、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氯化物、苯、Hg、Pb、砷、六价铬、镍作为现状评价因子。

6.1.3.2 评价标准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标准中未给出的氯化物参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苯、镍参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进行评价。

各评价因子及其执行标准值见表6.1-7。

6.1.3.3 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1、对于污染程度随污染物浓度增加的污染因子,其单因子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P i = C i /S i式中:P i —第i 种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 C i —i 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S i —i 污染物评价标准,mg/L 。

2、对于pH ,其单因子指数按下式计算:P pH =(7.0-pH Ci )/(7.0-pH Sd ) pH Cj ≤7.0 P pH =(pH Ci -7.0)/(pH Su -7.0) pH Ci > 7.0式中:P PH -pH 的单因子指数; pH Ci -pH 的现状监测结果; pH sd -pH 采用标准的下限值;pH su -pH 采用标准的上限值。

3、对于随浓度增大而污染程度降低的评价因子,如DO ,其单因子指数S Doj为:DODO DO DO S sfjfDOj --=DO DO s j ≥ DODO Ssj DOj•-=910 DO DO sj <()t DOf+=6.31468式中:DO j -j 断面溶解氧实测值,mg/L ;DO s -溶解氧标准值,mg/L ;DO f -溶解氧在地面水中的饱和浓度,mg/L ; t -指水温,℃。

当被评价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该项水质使用功能的要求。

6.1.3.4 评价结果依据评价标准和现状监测结果,按上述公式计算各项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地表水评价结果见表6.1-8。

单位:mg/L(pH除外)注:未检出不做评价。

由统计结果和标准相较可见,本项目纳污河流沭河监测期间水质指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厂纳污河流5#测点COD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的要求,COD最大超标倍数为0.07倍,马沟河超标主要由于规划中的莒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未建成运行,马沟河接纳了上游企业及沿岸村庄排水。

沭河夏庄断面例行监测点在丁家村,本次环评收集了丁家村例行监测点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监测结果见表6.1-9。

表6.1-9 丁家村例行监测点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例行监测结果从表6.1-9可以看出,沭河夏庄断面例行监测点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的要求,拟建项目环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期间水质与例行断面同期数据基本吻合,能够反映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6.1.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1.4.1 地表水环境概况莒县属淮河流域,有沭河水系和潍河水系之分。

水系分布较为丰富。

厂址所在区域地表水丰富,河流纵横,沟渠成网,主要河流有沭河、马沟河、汀水河均属淮河流域的沭河水系。

河流流向基本为由东北流向西南。

沭河发源于鲁东南沂山南麓,经沂水县流入莒县,流经天宝、安庄、洛河、城阳等乡镇至夏庄镇东南处境,莒县境内全长76.5公里,夏庄镇境内流长20公里,河床宽300~500米,莒县境内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

厂址东南最近距离沭河约2公里。

根据《日照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方案》,厂址所在区域沭河的水体功能主要为农灌。

马沟河发源于居心刘官庄镇公婆山东麓,上游称宋公河,下游称马沟河。

流至徐家朱汉村西,支流水土山河从右汇入;流至小略疃村南,支流略疃河从右汇入,南流至夏庄镇赵家孟堰村西南入沭河,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84.5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一小型水库(抱虎水库)。

夏庄镇区坐落于该河西岸,厂址西距该河最近距离约700米。

由于区内地下水资源缺乏,马沟河主要作为当地农灌用水。

项目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马沟河,经马沟河汇入沭河。

6.1.4.2 污染源确定根据工程分析,已批复在建工程废水排放量为63.44m3/h(50.75万t/a),本项目废水排放量为40.3m3/h(32.24万t/a),项目投产后废水排放总量为103.74m3/h(82.99万t/a)。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后进入污水处理站。

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厂(莒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经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马沟河,后进入沭河。

废水经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马沟河,项目外排水水质见表6.1-10。

6.1.4.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内容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项目排水对马沟河、沭河的影响程度 (2)预测因子及预测断面 ① 预测因子:COD 、氨氮。

② 预测断面:2#、5#。

(3)预测模式根据本评价的要求和受纳水体的环境条件,5#断面选择S -P 模式、6#断面选择完全混合模式进行预测。

a.完全混合模式:C =(C p Q p +C h Q h )/(Q p +Q h ) 式中:C — 污染物混合浓度,mg/L ; C p —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Q p — 废水排放量,m 3/s ;C h —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Q h — 河流流量,m 3/s ; b.S -P 模式C —污染物混合浓度,mg/L ; C 0 —污染物初始浓度,mg/L ; K -污染物削减综合系数。

1exp()86400o xC C K u=-u-河水流速m/sc.衰减系数K的确定根据《山东省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2006年12)中河流污染物讲解系数的经验值,沭河污染物预测衰减系数k值表见表6.1-11。

表6.1-11 衰减系数k值6.1.4.4预测结果与评价如项目建成后,沭河水质保持现状不变,预测结果见表6.1-12。

表6.1-12 现状水质下水质预测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现状水质条件下,项目投产后5#、6#断面水质变化不大。

预测值和现状值的评价指数见表6.1-13。

表6.1-13 现状水质条件下水质预测评价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预测值标准指数与现状值标准指数相比,变化不大。

6#虽有少量增加,但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的要求,5#有少量减少,也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的要求。

从现状评价和预测结果可知,项目投产后,现有工程直接排入沭河的项目也排入莒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排入马沟河汇入沭河,拟建项目废水于现有、在建项目废水一同排入莒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