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相关知识考点
高考航天知识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航天知识有哪些知识点航天知识作为高考科学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高考航天知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高考。
一、宇宙空间的特点及航天器的发射1. 宇宙空间的特点:宇宙空间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环境,其中存在极低的气压,几乎无重力,并且极度寒冷。
这些特点对航天器的设计和发射带来了挑战。
2. 航天器的发射:航天器发射是将宇宙飞船送入轨道或其他宇宙目标的过程。
发射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发射场地选择、发射火箭的设计和能力、发射窗口选择等。
二、航天器的结构和功能1. 载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是指可以搭载宇航员进行太空探索和科学实验的航天器。
它通常由指令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具备提供宇航员生命维持和工作环境的功能。
2. 无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是指没有宇航员搭乘的航天器。
它可以用于卫星发射、科学探测、遥感观测等任务,是现代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与成就1. 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2. 阿波罗登月计划:美国于1969年成功实现了阿波罗11号飞船的载人登月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3. 空间站建设:国际空间站是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建设的空间科学实验室,自2000年开始有宇航员常驻,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四、航天科技的应用1. 卫星通信:人造卫星可以提供全球通信覆盖,实现远距离通信的便利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2. 航天遥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千米以上的高空俯瞰地球,对地表进行观测和测绘,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
3. 导航定位: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航天技术实现的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导航、军事定位等众多领域。
五、航天科学的前景与挑战1. 太空探索的前景:未来的航天科学发展将聚焦于太阳系的探索,包括行星和卫星的探测、深空探测以及对宇宙起源的研究等。
航天事业知识点总结

航天事业知识点总结一、航天技术1. 火箭技术火箭技术是航天事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火箭发动机、燃料、推进系统等。
火箭技术的发展对于载人航天、探测任务和空间站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火箭包括运载火箭、中型火箭、小型火箭和探测器等,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发射要求和技术难点。
2. 载人航天技术载人航天技术包括宇宙飞船、太空服、航天食品、生命保障系统等,是保障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技术测试和生活保障的重要手段。
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和其他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空间技术。
遥感数据具有广覆盖、高时效性、大数据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
4. 通信技术航天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进行通信传输的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和气象等。
航天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全球通信、导航和天气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5. 深空探测技术深空探测技术是指对外太空行星、卫星、小行星等进行探测和科学研究的技术。
深空探测技术需要克服长距离的通信延迟、太空环境的辐射和极端温度等问题,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
二、航天器1. 卫星卫星是指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主要用于通信、导航、气象和遥感等领域。
卫星根据轨道类型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近地轨道卫星、导航卫星等。
2. 探测器探测器是指用于对外太空进行探测和科学研究的航天器,主要包括行星探测器、小行星探测器、星际探测器等。
探测器通常携带各类科学仪器进行探测和实验,获取外太空的信息和数据。
3. 太空站太空站是指在太空中进行长期驻留和实验的航天设施,主要用于载人航天、科学实验、技术测试和国际合作等。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空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合作建设。
4.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指用于在太空中运输宇航员的航天器,主要用于载人航天任务、太空站服务和空间科学实验等。
关于中国航天的知识资料

关于中国航天的知识资料中国航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载人航天、卫星发射、深空探测等活动。
以下是关于中国航天的知识资料:1. 中国航天史中国航天始于 1956 年,当时中国开始了第一次火箭发射试验。
自那以后,中国的航天事业一直在不断发展。
196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的国家。
此后,中国的航天技术逐渐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包括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月球探测器等。
2. 载人航天中国是第三个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自 2003 年开始,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七次载人航天任务,其中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神舟八号四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中国成功地开展了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关键技术的实验和研究。
3. 卫星发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发射国之一。
自 1970 年开始,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成千上万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
近年来,中国的卫星发射活动更加频繁,包括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五号、北斗卫星组网任务等。
4. 深空探测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2013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此后,中国还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探测器,实现了月球正面登陆和采样返回等重大任务。
5. 未来计划中国的航天未来计划仍然心勃勃。
其中,最重要的计划是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命名为“天舟空间站”。
此外,中国还计划开展进一步的载人航天任务,如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等。
中国将继续加强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盘点25个中国航天专业知识

盘点25个中国航天专业知识1.火箭推进:火箭推进是航天发射中的关键技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速气体,推动火箭升空。
2.航天器轨道:航天器轨道是描述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运动路径,包括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和双曲线形等。
3.航天器发射窗口:航天器发射窗口是指航天器发射时合适的时间范围,要考虑地球位置、太阳辐射压和其他因素。
4.航天器测控:航天器测控是通过地面测控站对航天器进行跟踪、监测和控制,确保航天器正常运行。
5.空间环境:空间环境是指太空中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包括真空、辐射、微流星体等,对航天器的影响。
6.航天员训练:航天员训练是为航天员提供的全面培训,包括体能训练、心理训练、技术训练等。
7.航天医学:航天医学是研究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学科。
8.卫星导航:卫星导航是通过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对地面进行定位和导航,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
9.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通过地球轨道上的卫星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实现远距离通信。
10.空间探测:空间探测是对太空中的天体、空间环境和现象进行探测和研究,包括无人探测和载人探测。
11.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人类进入太空并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医学和心理学问题。
12.火箭回收:火箭回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使用过的火箭返回地球,进行维修和重复使用,降低航天发射成本。
13.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指在太空中漂浮的废弃物和碎片,对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14.空间站建设:空间站建设是指在地球轨道上建立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设施,用于科研、实验和探索等任务。
15.月球探测:月球探测是对月球进行的探测和研究,包括无人探测和载人探测。
16.火星探测:火星探测是对火星进行的探测和研究,包括无人探测和载人探测。
17.小行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是对太空中小型天体进行的探测和研究,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18.太阳探测:太阳探测是对太阳进行的探测和研究,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中国航天小知识摘抄

中国航天小知识摘抄1.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中国的航天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比其他航天大国起步较晚。
然而,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强国之一。
2.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把自己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
3. 中国飞船的发展:中国发展了一系列的载人和货物运送飞船,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
神舟飞船于2003年成功进行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并多次成功进行了载人飞行任务。
4. 中国登月计划:中国于2007年启动了自己的登月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将中国的航天器送上月球。
中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探月任务,包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
5. 中国空间站计划:中国正在计划建设自己的空间站,以进一步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完成空间站的建设。
6. 中国火箭技术:中国开发了多种型号的火箭,包括长征系列火箭和运载火箭。
中国的长征五号火箭是该国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够将重达25吨的货物送入近地轨道。
7. 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开发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称为北斗导航系统。
这一系统目前已经在中国境内和周边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并计划在未来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服务。
8. 中国航天产业的商业化:中国的航天产业正逐渐向商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的航天公司和研究机构已经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商业卫星发射和其他航天服务提供支持。
9. 中国航天发展的目标: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太空资源开发、深空探测和航天交通等领域,努力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
10. 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开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航天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这种合作有助于提高中国航天技术水平,加强全球航天合作与交流。
航天科技知识大全

航天科技知识大全XXX知识大全一、“长征”系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用于将各种航空航天设备送入太空,包括“神舟”载人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XXX”探月探测器、“天舟”货运飞船和“东方红”卫星等。
长征火箭自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其中,2016年11月3日在XXX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二、“天宫”系列天宫”是我国的空间实验室,是空间站的前期,相当于太空基地。
我国目前只有“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航天器。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成功升空,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二号”则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在XXX发射成功。
迄今为止,“天宫”系列与“神舟”系列实现了四次对接,分别是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对接,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以及2016年10月19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三、“神舟”系列神舟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航天员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
迄今为止,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XXX。
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四部分。
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
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不是。
中国航天科技的知识

中国航天科技的知识
一、航天器制造与发射
航天器是指在大气层外的太空中飞行的飞行器,包括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和发射了多款航天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
这些航天器的制造涉及了材料科学、热力学、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发射过程则需要精密的计划和操作。
二、航天器运行与管理
航天器的运行与管理是指在地面指挥和控制中心对航天器进行跟踪、监测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这些操作,可以确保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各种故障,保证航天器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三、空间科学探测
空间科学探测是指利用航天器进行空间环境的探测和研究,包括地球大气、太阳辐射、宇宙射线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科学卫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研究,为人类更好地了解空间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成果。
四、载人航天技术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将人类送入太空并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技术。
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实现了航天员的天地往返和在轨驻留。
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五、导航卫星系统
导航卫星系统是指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系统。
中国已经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六、深空探测与星际探索
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的探测和研究。
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颗深空探测器,开展了多项深空探测任务,如“嫦娥”探月工程等。
这些任务不仅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为未来的星际探索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
【山西】
1968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88、1990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1997
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长征7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起飞。这是海南文昌发射场第一次成功发射火箭。
备注:2017年,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期工程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该探测器是探月"绕、落、回"中的第三步,主要实现无人采样返回任务。
2025年,文昌卫星发射基地还将在我国未来载人探月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有可能在实现载人登月。中国人登月将从文昌出发。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成也将为中国探测火星创造条件。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顺利完成后,未来火星探测器也将在此发射。
1999
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
2003
2003年10月21日,中心发射"资源一号"02星和"创新一号"搭载星取得成功
2004
2004年7月25日,"探测二号"卫星从这里冲向太空,准确入轨;2004年9月9日,两颗"实践六号"卫星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相映生辉;2004年11月6日,中心发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再传捷报。
2014年9月8日上午11点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4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21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2号卫星。
1980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
1987
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
1992
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C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
2012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成功发射。载人三人,二男一女【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6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景海鹏、陈冬】
2011
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2012
2012年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遥感卫星十四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搭载的"天拓一号"卫星是一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和遥测探测。
2014
2008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09
2009年4月15日,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
昌
【海南】
2015
2015年,测发指挥与飞行控制中心效果图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输火箭"长征五号"计划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
2016
2016年6月,征7号火箭已经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这是长征7号火箭和文昌发射系统的首次亮相。
1999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
2001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中心
时间
成就
西
昌
【四川】
1984
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
1990
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2004
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中国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
酒
泉
【内蒙古额济纳旗(原甘肃行政区)】
1960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地发射。
1966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
1970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5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
2002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飞船、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2005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费俊龙、聂海胜】
2003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杨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