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
抗击非典的故事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以下是一个例子:
李晓红,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病毒,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李晓红是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
2003年4月24日,她作为北京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
为了表达对她的崇敬,武警北京总队追记她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晓红这样的英雄,他们为了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些英雄的事迹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抗非典英雄事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抗非典英雄事迹
虽然,“非典”已经过去了,但那些站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战士们还使我久久不忘。
这些普通的医护人员,做出的事却是那么普通。
王馨,明知SARS 传染性强,她却要和病人零距离接近;叶欣,因SARS 的来临,她主动加班,过度疲劳,也患上了“非典”牺牲了;张积慧,自己不舒服时,在医院工作,轮到自己休息时她也在医院工作,在“非典”期间,她一直没回家..........这些护士有着优良的品质,使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舍生忘死,在这场斗争当中。
他们冲锋在前,用自己的生命阻击“非典”病魔。
他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冒着生命危险的把爱无私奉献给病人;他们有道德,是让人肃然起敬崇高的道德;他们有坚定地誓言,是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誓言。
面对疫情,我们的医护人员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疫情发生以来,有的医护人员病倒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有的甚至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
2003年非典英雄人物事迹

2003年非典英雄人物事迹
2003年的非典疫情肆虐全球,许多医务工作者、义工以及普通人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勇敢和无私精神令人钦佩。
那年,中国的李文亮医生因第一个报告非典疫情的行为而成为非
典英雄之一。
他在12月30日首次发现非典疫情,并立即向医疗界发
出警告,但却遭到了警方的训诫。
然而,李医生坚持作出正确的报告,为后来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不幸的是,李医生后来感
染了非典,于2020年1月去世,他的牺牲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悲痛和
哀悼,他成为了非典抗疫中的英雄人物。
除了李文亮医生,当时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也是非典抗疫的英雄。
他们在面对疫情爆发时,毫不犹豫地前往病房,救治病患。
即使自己
的生命也面临风险,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挽救
更多的生命。
他们给予患者关心和温暖,帮助他们战胜病魔。
此外,许多普通人也在非典疫情中展现出了令人感动的义举。
他
们无偿为疫区提供各种帮助,如采购医疗物资、为隔离患者提供生活
物资等。
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志愿者团体,发起捐款活动,用自己的
力量支持前线医护人员的工作。
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锻炼了人们的抗疫能力。
在这场疫情中,无数英雄人物以他们的勇敢和奉献精神,在严峻的形
势下崛起。
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付出与担当的重要性,
让我们铭记并铭刻在心中。
抗击非典的先进事迹(最新版)三篇

抗击非典的先进事迹(最新版)篇一XXX,女,51岁,中共党员,原手术麻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现在XX医院新成立的“留观隔离区”从事“抗非”一线护理工作。
XX这位xx年就参加革命工作,且已有1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贯以其崇高的思想觉悟、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护理事业的无限热爱,周到细致地护理每一位病人,在病人、同事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在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她,一个共产党员,更是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个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忘我工作,竭尽全力发扬白衣战士的救死扶伤精神,发扬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亮丽风采。
从决定成立“留观隔离区”的那时起,XX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
在已了解到广东、北京等地“非典”凶险情况、知道xx、xxx等同行以身殉职的消息前提下,她深知自己与可能随时出现的“非典”病人的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会有怎样的危险。
关键时刻,她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而是主动站在了“防非”一线,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一线的值班。
就在医院x月xx日召开紧急专题会后的第二天中午1时30分,XX就接到护理部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刻在14时30分之前赶到医院办公室,参与“留观隔离区”的护理工作。
时间紧迫,虽已在手术台上站了一上午,正值中午午休时间,但她顾不上休息,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直奔医院。
听完有关情况和注意事项后,她来不及思考和休息,又冲到了抗击“非典”的第一前线——发热病人留观隔离区,连续作战。
x月xx日上午11点,首例怀疑“非典”患者正式转入监控区,开始实施全程监控。
为确保万无一失,监控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病区工作人员必须穿上三层以上的隔离服,戴上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厚厚的帽子和口鼻罩,套上过膝的脚套,在病区连续4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不能上卫生间、喝水等,工作相当艰苦,压力相当大。
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这是在非典时期的爱情连线。
电话的这一头,是上海石化的解俊,电话的那一头,是身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当护士的未婚妻。
现在,对解俊来说,每天晚上的那一个电话,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未婚妻值班的时间并不固定,三四个班头要轮换。
因此这个电话也要随时改变。
“如果她是早上8点到下午1点,或者下午1点到晚上6点的班。
那么,我就晚上7点到8点给她打电话。
如果她上的班是晚上6点到凌晨1点的话,那我就等到凌晨1点给她打电话。
”解俊对记者说。
在这个京沪连线的背后,是一段动人的故事。
今年“五一”,对于石化企业发展公司职工解俊来说,是终身难忘的。
原来,小解与在河南某解放军医院当护士长的未婚妻在经过爱情长跑后,决定在5月1日举行婚礼。
喜帖早已发出,喜庆典礼正在操办,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使小解的未婚妻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是去北京参加抗非战役,还是到上海举行婚礼?几经商量,小解和未婚妻毅然推迟了婚事。
小解对未婚妻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
放心吧,我等你回来。
4月底,小解的未婚妻登上了赴京的专机。
从这一刻起,他每天多了一份心思,也多了一项功课:通过电话关心未婚妻的情况,鼓励未婚妻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
当得知小解居住的集体宿舍电话线路不够畅通后,小解所在单位领导立即联系电话局予以解决,并赠送电话卡,希望通过小解转达石化人对“石化媳妇”的敬意和祝福:用鲜花和美酒,用真情和敬意,办一个“迟到”的婚礼,“等你回来做新娘”。
5月17日晴在医院派往武警医院的医疗队中,刘晋浩医生结婚还不到一个月,新婚的妻子和甜蜜的蜜月都使他格外地留恋。
但当他听说医院即将组建抗非典医疗队时,他立即和妻子商量,要求报名参加。
妻子舍不得他离开,也担忧他的健康,可他耐心地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加入到了医疗队中,把妻子独自留在家中。
进入“红区”以后,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对工作轻描淡写,故意装作很轻松。
其实,他一工作起来,眼里只有病人,完全忘了自己的安危。
非典事件的感人事迹材料800字

非典事件的感人事迹材料800字非典事件的感人事迹1近期,“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正侵袭着地球上的人类,于是,人类与病魔展开了一场战争。
面对这场战争,我想到了许多......我首先想到的是医务人员舍己救人的精神。
医务人员就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员,他们是与病魔进行面对面战争的,他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抢救病人,护理病人。
当他们紧张地与病魔争夺着一个个生命的时候,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危。
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医务人员都不幸被感染了,叶欣、邓练贤等医务人员更是为此而付出了生命,在这场战争中体现了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应有的救死扶伤的精神。
我还想到医务人员坚强的后盾——他们的家属所体现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正因为有了家属的全力支持,才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全身心地医治病人,使病情一次又一次得到控制,使一位又一位病人康复出院,这里的功劳,也有家属们的一份。
此外,我又想到了记者们兢兢业业的精神。
他们为了拍下真实、感人的场面,毅然地扛起摄影机奔赴第一线,为医务人员拍摄,让我们看到了医务人员伟大的一面。
然而,当我们赞颂医务人员的时候,疲倦的记者们却默默无闻。
我从“非典”还想到了许多伟大的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们伟大的品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非典”病魔终有一天会向我们低头的。
非典事件的感人事迹2这是发生在“五一“长假前的事了。
那天,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晨会课上,金老师问:“小朋友们,最近你们家里有没有从广东、北京来上海的亲朋好友啊?”我一听,心想,妈妈不是刚从深圳回来吗?于是,我立刻把手举得高高的,大声地回答:“有,老师。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
我和姐姐被送回了家,听老师说,这叫医学观察。
现在国家正处在危难时期,有一些人得了“非典”性肺炎,为了大家的健康,国家采取了必要的隔离措施,希望小朋友们也能积极行动起来,争做抗击“非典”的小勇士。
概括叶欣护士长的感人事迹

概括叶欣护士长的感人事迹抗非典,护士长叶欣的事迹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
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
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
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
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
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最美白衣天使感人事迹作文700字(精选)

最美白衣天使感人事迹1就在2020年春节附近,武汉爆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
没错,类似03年的非典,它们像暴风雨来临一般倾盆而下,让人猝不及防。
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在我们心中,你们不仅仅只是穿了一件白色衣服。
这白衣服中承担了多少艰难与负担,是你们用自己的努力扛起了这么多的负担!你们就如一位位白衣天使,保护着我们!我们之所以相信你们,而不相信那些谣言,是因为我们知道,你们是一直保护我们的。
在春节期间你们放弃了自己的假期,来救助那些感染病毒的病人。
我们担心的是自己,而你们担心的是病人。
当我们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时,你们却孤独地吃着盒饭;当我们安心地进入梦乡后,你们却还在努力地工作;无论你们在手术台上有多么的困,也坚持着把眼晴睁开;无论你们口罩带得脸有多疼,为了救助人民也不能松懈;无论你们的手消毒消到肿胀,你们也坚持的守在医院;无论你们有多么的累,也努力地扛着这一切。
在这场病毒中,有十多位白衣天使为了救助病人而不幸自己也被感染上了病毒。
你们用着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别人的安危。
你们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坚持留在医院救助病人。
加油,白衣天使们,你们救了整个世界。
我们将永远都记得你们的付出。
这个病毒一定会被你们的强大压制住。
并且消失掉。
你们是多么的伟大,无私,一直为人们默默奉献着。
白衣天使们,你们就是英雄,救活了无数的病人。
虽然这个疫情来得如恶魔一般无情,但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最美白衣天使感人事迹2过年,一个温暖的日子。
但是疫情犹如猛虎一般打破了这个祥和的氛围,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分离。
疫情,还在继续。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一些英雄无畏地站出来。
比如说张文宏,他是上海最刚的医生——敢说,敢做。
“无论红包有多厚,我都不会毁掉医生的形象。
”这就是张文宏医生所说的。
正所谓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让人敬佩。
在众多医生决定谁是最先去隔离病房,张文宏一句“我是支部书记,我先上。
”敲定了大局。
这就是他,无论情况多么严峻,始终以救治病人为第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
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
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
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
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
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
4月16日凌晨,终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
王晶: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现年32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忠实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职责。
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压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她病重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对王晶进行了会诊,虽然经过全力抢救,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
中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决定授予王晶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
荣称号。
王晶曾说过的话: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我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
谢婉雯:爱心传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职的首位香港女医生谢婉雯,于5月13日逝世以来,一直为各界敬仰,并被视为香港的“南丁格尔”。
其逝世唤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团结求生的精神。
谢婉雯的生命永远的凝固在年轻的35岁。
5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以最高规格仪式为无私救人、英勇抗炎而殉职的谢婉雯举行葬礼,并称颂她是“香港的女儿”。
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声明说:“谢婉雯医生在帮助他人时表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勇气,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会忘记她无私的奉献。
” 谢婉雯曾说过的话:我要快点出院,回病房帮忙。
李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
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