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三、简答: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2、“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2、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3.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悲伤以终老。

【注】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自东汉末年文人之手。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家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终点。

形容一望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好像是表达的角度发生了改变。

你是怎样理解这种改变的?参考答案1.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净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

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二1、“芙蓉”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之一。

试比较本诗与课文《离骚》〔节选〕中的芙蓉寓意的异同。

(6分)2、本诗构思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同:都寄寓了一种高洁、纯真的情感。

2分异:《涉》诗重在表达一种亲情,思念远方亲人。

2 分《离》诗象征屈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或修身养性〕。

2分2、虚实结合〔或想象〕。

2分采芙蓉之人花无可送,进而想象远方亲人“还顾旧乡”的情景,1分拓宽了诗歌意境,1分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1分三1.本诗前两句采纳了《诗经》中的手法。

〔1分〕2.以下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全文翻译赏析_1892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全文翻译赏析_1892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全文翻译赏析篇一:读屈原阅读答案篇一:读屈原阅读答案阅读屈原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

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洇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

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

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

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

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地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地漫游。

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

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借文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了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自己。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汉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涉江改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慕名。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译者撑船渡江水去采撷那莲花,涉入沼泽去采摘兰。

采了它们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

如今飘流异乡,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恐怕只能这样一直忧伤到老了。

三、注解1、汉古诗:在汉代流传的一些无名氏的五言诗,后被称为“汉古诗”。

2、涉江:渡河江水。

又,《涉江》为屈原《九章》中的篇名,这里可能将就是用以表明自己的流浪他乡。

3、芙蓉:荷花的别名。

4、兰泽:生长兰草的沼泽地。

《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王逸备注:“言泽中香草茂密,覆被径路。

”这里就是用的这个意思。

5、遗(w&egra一ve;i):赠,赠给。

6、所思在慕名:所思念的人在荒凉的地方。

所思,思念的人,只在家乡的妻子。

7、还顾望旧乡:回头眺望故乡。

还顾,回头眺望。

旧乡,故乡。

8、长路那哥浩浩:迢迢长路荒凉无尽。

长路,指居无定所的路程。

那哥浩浩,荒凉无尽的样子。

9、同心而离居:心意相同却分别居住两地。

同心,指夫妻同心,用《诗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之意。

离居,分别居住两地。

10、伤感至终老:就是说道夫妻二人恐怕就可以这样一直伤感至旧了。

四、赏析这就是一首游子想念家乡妻子的诗。

诗中运用《诗经》、《楚辞》改采香草追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质朴自然,感情坎坷绑一绵。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品开篇描述了一幅采莲摘兰的生动画面,莲和兰自古以来就象征男一女爱慕之情,象征美好,显然,游子采莲摘兰是为了心中最美的人。

这一场面充满了愉悦轻快甜蜜的情调,但诗人却在这愉悦轻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转,心中骤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伤,“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把这些美艳芳一香的花草送给谁呢?当然是心爱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结发妻子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作者】《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主题思想】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必修上册】

《涉江采芙蓉》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解析】D.分析:D.“含蓄写出离居之因”错误,应为直抒胸臆。

2、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C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解析】C。

分析: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简答: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1.答: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

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

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说明】为方便大家阅读,以下原文为黑色字体,注释为蓝色字体,翻译为红色字体。

本文名著翻译系列,《涉江》是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时的作品。

叙述了诗人流放江南、飘泊沅湘、西入溆浦的行程和心情。

他自陵阳出发,经鄂渚、枉陪、辰阳,一路自东北向西南,直到溆浦。

这一路经过的都是极其僻远荒凉、瘴疠毒气迷漫的深山老林,环境十分险恶;但诗人仍不变心从俗,始终坚持理想,保持着高远的志向,充分表现了诗人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战斗精神。

全诗感情起伏,回旋激荡,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坚贞不屈的完美抒情的主人公形象。

【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①,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②,冠切云之崔嵬③,被明月兮珮宝璐④。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⑤。

驾青虬兮骖白螭⑥,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⑦。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⑧,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⑨,欵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⑩,邸余车兮方林。

【注释】①奇服:不同于常人的服装。

②长铗:长剑。

陆离:长的样子。

③切云:冠名,古时一种高耸的冠。

④被:同“披”。

明月:明月珠。

珮:一本作“佩”,译文从“佩”。

宝璐:美玉名。

⑤方:刚、正好。

高驰:远走高飞。

顾:回顾,回头看。

⑥虬:传说中无角的龙。

螭:无角的龙。

⑦重华:舜的名。

瑶之圃:生玉的园圃,据下文,当系指昆仑,传说昆仑山以产玉闻名。

⑧南夷: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此指楚国南部的少数民族。

⑨乘:登。

鄂渚:洲渚名,在今武汉市长江中。

⑩山皋:山边。

闻一多《楚辞校补》:“此非乱词,不当于句中用兮字。

二句疑当作'步余马于山皋兮,邸余车乎方林。

'《离骚》二句连用介词时,每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此或同然。

”【翻译】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啊,直到老年这习惯也没有衰减。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通天冠。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_0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_0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屈原涉江屈原作品简介选自。

包括,共计九篇。

除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思想。

是屈原晚年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叙写了作者于顷襄王三年(前296)第二次被放逐后,渡江而南的经历和思想情况,故题名“涉江”,当时屈原在流放途中,渡过长江,登上鄂渚,穿过洞庭,走到沅水上游。

在行径辰阳,进入淑浦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原文(第一段)余幼好(hào)此奇服兮,(1)年既老而不衰。

(2)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3)冠(guàn)切云之崔(cuī)嵬(wěi)。

(4)被(pī)明月兮珮宝璐(lù)。

(5)(第二段)世溷(hūn)浊而莫余知兮,(6)吾方高驰而不顾。

(7)驾青虬(qiú)兮骖(cān)白螭(chī),(8)吾与重(chóng)华游兮瑶之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屈原涉江《涉江》屈原【作品简介】《涉江》选自《楚辞·九章》。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衷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jú)颂》《悲回风》,共计九篇。

除《橘颂》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思想。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叙写了作者于顷襄王三年(前296)第二次被放逐后,渡江而南的经历和思想情况,故题名“涉江”,当时屈原在流放途中,渡过长江,登上鄂渚,穿过洞庭,走到沅水上游。

在行径辰阳,进入淑浦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原文】(第一段)余幼好(hào)此奇服兮,(1)年既老而不衰。

(2)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3)冠(guàn)切云之崔(cuī)嵬(wěi)。

(4)被(pī)明月兮珮宝璐(lù)。

(5)(第二段)世溷(hūn)浊而莫余知兮,(6)吾方高驰而不顾。

(7)驾青虬(qiú)兮骖(cān)白螭(chī),(8)吾与重(chóng)华游兮瑶之圃。

(9)登昆仑兮食玉英,(1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1)哀南夷之莫吾知兮,(12)旦余济乎江湘。

(13)(第三段)乘鄂(è)渚(zhǔ)而反顾兮,(14)欸(āi)秋冬之绪风。

(15)步余马兮山皋(gāo),(16)邸(dǐ)余车兮方林。

(17)乘舲(líng)船余上沅兮,(18)齐吴榜以击汰(tài)。

(19)船容与而不进兮,(20)淹回水而凝滞。

(21)朝发枉陼(zhǔ)兮,(22)夕宿辰阳。

(23)苟余心之端直兮,(24)虽僻远其何伤? (25)入溆[xù]浦余儃(chán)佪(huái)兮,(26)迷不知吾所如。

(27)(第四段)深林杳(yǎo)以冥冥(míng)兮,(28)乃猨(yuán)狖(yòu)之所居;(29)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huì]以多雨;(霰(xiàn)雪纷其无垠(yín)兮,(31) 云霏霏其承宇。

(32)哀我生之无乐兮,(33)幽独处(chǔ)乎山中。

(34)(第五段)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35)固将愁苦而终穷。

(36)接舆髡(kūn)首兮,(37)桑扈(hù) 臝[luǒ]行。

(3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9)伍子逢殃兮,( 40)比干菹(zǔ)醢(hǎi)。

(41)与前世而皆然兮,(42) 30)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43)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44)固将重(chóng)昏而终身。

(45)(第六段)乱曰:(46)鸾鸟凤皇,(47)日以远兮。

(48)燕雀乌鹊,(49)巢堂坛兮。

(50)露申辛夷,(51)死林薄兮。

(52)腥臊并御,(53)芳不得薄兮。

(54)阴阳易位,(55)时不当(dàng)兮。

(56) 怀信侘(chà)傺(chì),(57) 忽乎吾将行兮。

(58) 【注释】(第一段)篇二:大学语文复习(2021含)大学语文复习《蒹葭》一、单项选择1、我国最早的一部歌总集是( D )A.《离骚》B.《乐府诗集》C.《古诗十九首》D.《诗经》2.“在水一方”语出《诗经》中的( A )A.《蒹葭》 B.《短歌行》 C.《无题》D.《声声慢》3.《蒹葭》选自( C )A.《诗经·郑风》 B.《诗经·周南风》 C.《诗经·秦风》 D.《诗经·齐风》二、多项选择1.《诗经》也称作( CD )A.《诗百首》 B.《毛诗》 C.《诗》D.《诗三百》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人曾概括为( ABC )A.赋 B.比 C.兴D.叠字三、词语解释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逆流而上。

.. 2.蒹葭采采,白露未晞。

晞:干。

. 3.宛在水中坻。

坻:水中高地,小州。

. 4.道阻且右。

右:迂回,弯曲。

.四、作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什么手法?(3)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全诗在意境创造上有什么特点?《涉江》一、单项选择1.诗句“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表出了( B )A.诗人高远的志行B.诗人孤寂徘徊,眷恋故土的感情C.身处劣境的痛苦D.忧国忧民的情怀2.《涉江》是以下哪部诗作中的一篇( B )A.《离骚》 B.《九章》 C.《天问》 D.《九歌》3.“霰雪纷共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一句中的“霰”、“垠”、“霏”的正确读音是( C )A.xiān yín fēi B.xiàn yíng fēiC.xiàn yín fēi D.xiàn yíng fèi二、多项选择1.《“楚辞”又称( ABD )A.屈赋B.骚体诗C.汉赋 D.楚赋2.屈原的《离骚》在我国文学史上是( AB )A.第一篇文人写的抒情诗B.第一篇政治抒情长诗C.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D.第一篇根据民歌加工改写而成的优美诗歌三、词语解释1.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信:忠诚。

侘傺:失意的样子。

... 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终穷:终身不得志。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任用。

. 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虽:即使四、作品分析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1)“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中的”兮”是哪一种用法?(2)“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象征什么?(3)“燕雀”、“乌鹊”、“腥臊”象征什么?《春江花月夜》一、单项选择1.张若虚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C )。

A.先秦B.两汉 C.唐朝 D.宋朝2.被称为“孤篇横绝”的唐诗是( D )。

A.《秋兴八首》B.《汉江临泛》C.《长恨歌》 D.《春江花月夜》3.“谁家今夜扁舟子?”中的“扁”的正确读音是( A )。

A.piān B.pián C.biǎnD.biàn二、多项选择1、《《春江花月夜》的语言优美,韵律婉转,主要表现在( ABC )A、四句一换韵,共九韵B、平仄交错,抑扬相交C、对仗工整D、语言晦涩2、《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有( ABCD )。

A、结构严谨完美B、诗情哲理相融C、善于烘托铺垫D、语言清新优美三、词语解释1.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

.. 2.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此处形容月光映照下的花朵。

. 3.可怜楼上月徘徊。

徘徊:指月影移动。

.. 4.可怜春半不还家。

可怜:可惜。

..四、作品分析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选择景物极具典型性;善于烘托和铺垫。

2.从这一段看出本诗在立意上有什么特点?《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立意新颖,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单项选择1、李白是( B )的巨匠。

A、七律B、七言歌行C、七绝D、五绝2、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A )A、诗仙B、诗圣C、诗杰D、诗怪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 C )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C、七言古诗D、长短句二、多项选择1、李白的诗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其特点有( ABCD )A、丰富的想象B、大胆的夸张C、广泛的题材D、率真的情感2、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是指( CD )A、张若虚B、王维C、李白D、杜甫三、词语解释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畅饮。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建安骨:建安时期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摘取.四、作品分析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分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艺术手法。

2.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风格?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一、单项选择1.《秋兴八首》的作者是( B )A.李白 B.杜甫 C.柳永 D.张养浩2.《秋兴八首》是杜甫于大历元年秋在( B )写的组诗。

A.长安B.夔州 C.成都 D.宜昌3.杜甫的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 D )A.婉转缠绵B.豪放飘逸C.朦胧晦涩D.沉郁顿挫二、多项选择1.杜甫自称( ABC )A.杜陵布衣 B.杜陵野老 C.杜陵野客 D.诗圣2.《秋兴八首》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BCD )。

A.比兴 B.对仗 C.拟人 D.双关3.下列中的“兴”读作xìng的有(A BC)A.《秋兴八首》B.赋、比、兴 C.俱怀逸兴壮思飞D.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