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专利侵权归责原则

合集下载

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浅析

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浅析

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浅析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有:1、全面覆盖原则。

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也是首要原则。

2、等同原则。

3、禁止反悔原则。

4、捐献原则。

5、先用权原则。

先用权原则即先用抗辩权,源自于法律的公平原则。

6、实施公知现有技术不侵权原则(现有技术抗辩原则)。

其中等同原则的适用受禁止反悔原则的限制,本文着重从制度设计的底层逻辑分析为什么等同原则受到禁止反悔原则的限制。

等同原则的渊源历史:专利法通过授予发明临时的“垄断权”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这种“垄断权”是一种财产权,像其他财产权一样,其边界应该是明确的。

边界的明确对促进科技进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使我们能够对发明进行有效的投资。

专利持有人应该知道什么是属于他的,而公众应该知道什么不属于他(专利持有人)。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专利法要求发明人“清楚、简要地限定其发明”,这是法律试图在专利持有人权利与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发明人基于法律承诺的“垄断权”利益不断促进科技进步,而公众也应该在专利持有人独享的权利范围之外被鼓励去追求发明、创造和创新。

但问题在于:任何语言都有其局限性,书面表达更是如此,文字很难抓住专利申请中某一事物的实质。

专利申请人在为其发明申请专利并将其公开的同时,也承担着其他人不遗余力地钻专利语言空子的风险。

一项发明大多以有形的结构或者一系列图纸的形式存在。

语言描述常常是为了满足专利法的要求而在事后形成的。

这种从机器到语言的转化所带来的意思偏差,难以避免。

而且,一项新奇的发明无法用现存的语言描述,是合理现象;字典因其滞后性无法始终跟得上发明者的脚步。

从逻辑上而言,事物并不是以语言为基础才被制造出来的,事实正好相反,语言是以事物为基础才存在的。

专利权利要求中的语言可能无法抓住发明的每一个细微差别或者完全精确地描述该发明的新颖性。

如果专利仅仅以字面条款来解释的话,他们的价值则会被大打折扣。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追责机制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追责机制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追责机制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律保护创造性成果的制度,它保护了创作者、发明家和创新者在其作品和发明上的权益。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可能会对权利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创作积极性的削弱。

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追责机制。

一、认定侵权行为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首先需要认定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包括对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等进行非法使用、复制、传播或销售等行为。

侵权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制造和销售盗版制品的行为。

法律对于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判定侵权行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结果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法律追责机制一旦侵权行为被认定,权利人可以依靠法律追责机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追责机制主要包括民事追责、刑事追责和行政追责。

1. 民事追责民事追责是指侵权行为导致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进行追偿。

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侵权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侵权影响并赔偿损失。

根据不同的侵权行为,法院可以判决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如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商业性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支付利润偿付。

2. 刑事追责对于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刑事立案追责。

根据不同的侵权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罚则,例如对于制作和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追责的主要目的是惩罚侵权人并预防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3. 行政追责行政追责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行政追责的主要目的是对侵权行为进行惩罚和制止,以维护知识产权的正常秩序。

行政追责的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以及吊销许可证等。

三、加强执法力度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执法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监测和查处力度,加强与权利人的合作与协调。

同时,应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对侵权行为的追责力度和处罚力度。

浅析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浅析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 和行政执法水平 的提高 。综合来 看 ,
主要有三种学说 : 过错 责任原 则说 , 无过错责任原 则说 以及混合责任原则说


知 识 产权 侵 权 责 任 学说
定过错的存在 . 则需要承担责任 。
2无过错责任原则说 .
所 谓 无 过 错 责 任 原 则 是 指 判 断 行 为 人 是 否 应 承 担 民事赔 偿 责 任 时不 以行 为 人 主 观 上 有 无 过错 为要 件 . 只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6期 1
20 0 6年 1 2月
四川理 _ 学院学 报( T 社会科学版)
Ju a f i unU iest f ce c E gnei (o il cecs dt n o r l Sc a nv ri o S ine& n ier g S ca S i e io ) n o h y n n E i
Vo _ . l No 6 21 De . 0 6 C2 0
【 学】 法
浅析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钱 箐
( 自贡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处 , 四川 自贡 ຫໍສະໝຸດ 30 ) 4 0 0 摘
要: 知识 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 主要存在三种 学说 : 过错责任说 , 无过错 责任说 以度 混合 学说 , 本文从 民
中道 :因侵权行 为而产生的请求权情况 下 , “ 过错( 故意
或 过 失 )属 于权 利 规 范 的构 成 要 件 ” 圆 , 。 因此 ,谁 主 张谁 “
举证” 毫无争议地由原告承 担证 明责任 . , 首先对损害赔 偿请求权成立所需的要件 提出证据进行证明 . 包括举证 行为的过错 . 若是法院等裁判机构最终认定行为人没有 过错 。 行为人无须对 对方所受 的损 失承担责任 . 如果肯

《专利故意侵权的理论研究综述》4500字

《专利故意侵权的理论研究综述》4500字

专利故意侵权的理论研究综述目录专利故意侵权的理论研究综述 (1)1.1 专利侵权的归责理论 (1)一、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同时适用观点 (2)二、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的二元归责观点 (2)三、立足过错责任辅以过错推定观点 (3)四、首次销售行为的无过错责任与首次销售后行为的过错推定责任观点 (3)1.2 对专利故意侵权特别规制的正当性基础 (4)1.2.1 专利的特点滋生故意侵权的土壤 (5)1.2.2 理性参与者的理性选择是故意侵权的内因 (6)1.2.3 故意侵权的高度可预防性体现治理效果 (7)1.1 专利侵权的归责理论归责原则决定着一定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等。

[13]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法中的主要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下还包括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故意是过错的一种,讨论专利故意侵权必然先要直面专利侵权的归责问题。

关于专利侵权的归责原则,学界主要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和二元归责说。

然而,由于不同学者对“归责”是在不同的含义下进行讨论的,因此,上述看似水火不容的观点,有时并非是针对同一问题的针锋相对,而是对不同问题的各自回答。

将“归责”置于同一语境下是探讨归责原则的前提。

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

所谓的归责究竟是同时针对“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归责,还是仅仅针对“赔偿损失”的归责?如郑成思教授讨论的归责问题即是同时解决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归责问题,从而提出了知识产权侵权的无过错责任说[14];而吴汉东教授认为停止侵权是物上请求权,当然适用无过错,因此归责仅是解决赔偿损失的归责问题[13]。

虽然两位权威学者对停止侵权的定性不同,但在认为停止侵权责任为无过错责任上却是一致的。

目前,通说认为停止侵权的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因此专利侵权的归责原则的重要分歧还是在于赔偿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上的归责问题。

对于专利侵权赔偿损失的归责原则,学界主要有如下观点:一、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同时适用观点由于专利法没有对专利侵权归责做出特别规定,而在传统的民法理论中,专利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也未予特别对待,因此专利侵权亦是遵循一般民事侵权的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其基本归责原则。

试论专利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试论专利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行为相 同。
国民法通 则对 侵权 责任 的规 定方 式导致 了对侵 权行 为归责 原则 的研 究 出现混 乱 。西方 侵权行 为法 的归 责原则 涉及 的责任 仅指
有无 。 大陆法 系 国家 , 识产权 的请求 权分 为物权请 求权 和债 在 知 权请求 权 , 国《 我 民法通 则》 规定 的排除性 责任是属 于物权请 求权

种例外 , 因此 应 以无过错 责任 为其归 责原则 。。 国 《 利法》 l 我 专
有无 。侵权行 为是 一种 “ 社会” 反 性质 的行为 , 相对 应的 , 其主观
第6 3条第 2 款规 定:为 生产 经营 目的使用 或销售 不知道 是未经 意图 的评价 是十 分必要 的 。无过 错责任 的产 生是伴 随着 高危 险 “ 专利 权人 许可 而制造 并售 出的 专利产 品或 者依 照专利 方法 直接 行 业的 , 主要 目的 是补偿 , 其 它不适 合作为专 利侵权 行为 的归责 获得 的产 品 , 能证 明其 产 品来源 的, 承担 赔偿责 任 。该条 规定 原 则 。 利侵 权行 为的 归责原 则应 当是过错 责任 , 不 ” 专 关于过错 的评 字面 上也 证 明了专利 侵权 行为 的认定 无需 以过错 为必 要 。而 且 判应 当持 客观过 错标 准 。 行为违 法性 本身就 表明主 观上有 过错 , 郑成思 教授 根据 Ti 协议 第 4 rs p 5条进行 推论 也得 出 了T i 协 议 除 非是法 律有 明确规 定 的免责 事 由。 rs p 在 国际公约 中确 立 了无过错 责任 原则 。但他这 种 较主观 的推 断 缺乏其 它文件 、 款的有 效支持 。 条 关于侵 权行 为构成要 件中 的损 害事实 , 人认为 由于 即发性 有 侵权 理论 已被广 泛接 受 , 害事 实时常 并不需 要 。 人认 为损害 损 本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是指在诉讼中判定行为是否侵犯他人专利权应该遵循的原则。

这里介绍几个判定侵权的原则。

首先,侵权必须具备侵犯专利权要件。

专利权是指授予专利权人对专利实施进行控制的一种独特的权利。

在诉讼中,要证明被控诉的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必须要先证明行为是否具备侵犯专利权的要件。

这些要件包括专利权的主体、专利的技术方案、专利权的有效性等。

其次,在诉讼中,要确定侵权是否存在,需要将被控诉方的行为与专利权要件进行对比,其中应包括专利权的独创性和公开性等。

如果被控诉方的行为在这些方面与专利存在重合,就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最后,专利权人在诉讼中要证明被控诉方的行为与专利权要件相符,还需要证明这种行为是否具备侵权的目的和效果。

如果行为的目的和效果与专利权人的技术方案一致,即被控诉方的行为是为了获得专利权人的技术成果所带来的利益,那么就可以认定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总之,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十分重要,需要在诉讼中认真遵循。

只有依据这些原则进行判定,才能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归责原则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归责原则问题研究

在各类 知识 产权案 件 中 , 侵犯 知识 产权 案件 占相 当 比重 , 归责原则 是 司法人 员处 理侵权 而 纠纷所 应遵 循 的基本准 则①, 因此 , 知识 产 权 侵权 的归 责 原则 对 正 确 解决 纠 纷 、 法 合 理 保 护 合
当事人权利具有重大意义 , 该问题也因此受到了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审判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 引 起 了热烈的讨论② 。但从理论界 , 特别是司法实务界对此问题的论述来看 , 由于未将归责原则 置于民法理论和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进行宏观把握和准确理解 , 因而出现 了各种各样 的观 点 , 中有些观点甚至不能 自圆其说 , 其 这种现象势必不利于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正确审理。 因此 , 笔者 不揣浅 陋 , 对 知识 产 权 司 法实 务 中这 一 重 大且 急 待 澄 清 的法 律 问题 提 出一 些 看 试
作者简介 : 玮 (9 7 , 江苏 睢宁人 , 魏 16 一) 女,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 法学博士。
维普资讯
4 0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 年第 4 06 期
多提到, R P 协议的规定及国外立法学说与司法判例也大都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 T IS 事实上, 就是这些有着鲜明立场与观点的论述者们有时也不是非此即彼。他们常常用“ 主 要归责原则” 或是“ 基本归责原则” 等词语承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两种或多种原则的同时适用。 当我们不能用一个 自 自终的逻辑清楚地表达我们意欲表达的思想, 始 当正确与错误 的东西缠 绕在一起, 我们就很难立刻判断出到底哪些正确 、 哪些错误 , 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归责原则问 题的讨论就是如此 , 这也是为什么参与讨论这一问题的人越多而问题越模糊的缘故。 笔者以为 , 在讨论问题之前 , 我们有必要明确 以下一些概念及前提性问题 : 1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含义的界定 .

浅析我国专利侵权中的归责原则

浅析我国专利侵权中的归责原则

浅析我国专利侵权中的归责原则
李高峰
【期刊名称】《政法论丛》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时值中国入世之际,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方面的侵权纠纷数量与复杂程度都大大增加,本文尝试探讨如何在立法中明确并有效运用归责原则,以寻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鼓励科技商业普及之间的平衡.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李高峰
【作者单位】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523
【相关文献】
1.专利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和归责原则 [J], 沈剑虹;蔡晓姗
2.我国专利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立法研究 [J], 姚维红
3.浅析我国汽车平行进口中的专利侵权风险 [J], 尚言明;陈蓬
4.专利侵权中的归责原则及其司法适用——美国3M公司诉山东双球防护器材有限公司侵犯专利权纠纷案1 [J], 丁文杰
5.浅析我国汽车平行进口中的专利侵权风险 [J], 尚言明; 陈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试论专利侵权归责原则摘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专利制度在实施至今二十几年的历史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断地适时完善与壮大,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我国专利制度的主要法律规范是专利法,其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法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

中国加入WTO后,保护专利权不受侵犯越来越成为我国专利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认定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及其责任的承担更成为了重中之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专利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在处理有关专利侵权归责问题时,不仅要立足民事基本法律制度,还应该考虑到专利权本身的特点,使对专利权的保护不拘泥于传统理论形式。

本文共分为三章,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先后对于民事侵权行为法、专利直接侵权、专利间接侵权中适用的归责原则分别进行了论述。

第一章首先是关于作为基本法的民事侵权行为、侵权责任以及归责原则基本概念等理论的简单介绍,为进一步研究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做了一定的基础法理准备工作。

随后,文章大体上是按照侵权法的发展历史,逐一论述了侵权法历史上产生的结果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公平责任。

其中,结果责任原则由于其适用的范围环境有限,已经不复存在;公平责任只是立法者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在法律条文中规定对受害人的一种补偿,因此它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

其他三种归责原则,笔者对于其各自产生的历史背景,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意义分别进行了概述,并联系社会变革以及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指出了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存在的缺陷。

专利侵权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本文的第二章是关于专利直接侵权的归责原则问题。

通过对专利直接侵权的法律特征、种类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相关专利法规、Trips协议的内容分析,指出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是从适用范围、法律功能以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都是不宜作为归责原则来适用的。

由于过错责任原则对于专利权这种极易受到侵害的权利保护的力度不够,因此也不宜作为专利直接侵权归责原则来适用。

第二章第三节是本文的一个重点部分。

笔者联系第二次修改专利法前后的不同规定,联系其他相关法律制度阐述了专利直接侵权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必要性。

适用该原则不仅有利于全面保护专利权,而且也为被控侵权的行为人提供了合理的抗辩依据,同时也有益于整个社会技术的发展。

本文第三章中对于专利间接侵权应当适用何种归责原则进行了论述。

专利间接侵权虽然在我国现行《专利法》中并未予以明确规定,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却时有发生。

本章结合专利间接侵权在美国专利法以及我国相关法律中的体现,具体分析了其构成要件以及发生情形从而论证了专利间接侵权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最后,在本文的结论之中,笔者再次强调了其观点,即在处理专利侵权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时,要以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为基础,结合专利侵权的特点,区分专利直接侵权和专利间接侵权,对其分别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专利直接侵权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专利间接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同时,笔者还提出了对于我国专利侵权制度中的归责原则,应当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的建议。

此举既能为处理专利侵权责任提供确定的法律依据,又有利于发展完善我国的专利制度。

关键词:归责原则专利直接侵权专利间接侵权英文摘要REGARDING PPRINCIPLES OF ASSUMEDLIABILITY OF PATENT RIGHT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system of patent right has been improved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reforming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our prestige in the world. It takes a great role in China during these twenty years. The main part of the system of patent right is Patent Law, which is established to protect patent right. After entering the WTO, Chinese governmen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protect patent right from the infringement. How to avoid patent right being infringed upon and judge infringement definitely are very significant. To deal with the infringement to patent right, a kind of special civil right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 of civil law,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oncerned.The author discuss the principles of assumed liability of tort law, direct infringements on patent right and indirect infringements on patent right respectively with three part in this articl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makes the basic definition and narrates tort history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several kinds of principles of assumed liability.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rinciple of assumed liability of direct infringements on patent right is question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rect infringements, Chinese patent rules and the Trips Agreement, the result is made that the faulty liability and non-negligent liability can not be applied to direct infringements to patent right as neither of them can provide overall protection because of their limitation.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revised rules of the Patent Law with the old ones, considering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fault-assumption to direct infringementsis necessary and reasonable. In this way, the patent right is protected very well and the person is provided with a chance to defense.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questions the principle of assumed liability of indirect infringements to patent right. Drawing lesson from the American Patent Law and Chinese law concerning indirect infringement, the author maintain that fault liability applies to indirect infringements upon patent right through the study of its components.As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emphasizes again her point of view that to deal with the infringement upon patent right, direct infringement and indirect infringement should be treated respectively. To direct infringement, the principle of fault-assumption should be applied, and to indirect infringement, the principle of fault liability should be applied. Moreover, the above said should be a matter of law and provided in the law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patent right.Key words: principles of assumed liability, direct infringements to patent right indirect infringements to patent right目录目录引言 1 第一章侵权归责原则概述 2 第一节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和归责原则的基本概念 2一、侵权行为 2二、侵权责任 3三、归责原则 4第二节侵权归责原则及其历史发展 5一、结果责任原则 6二、过错责任原则 6三、过错推定原则 8四、无过错责任原则 9五、公平责任 11第三节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现状 12一、归责原则多元化 12二、我国学者主要持有的不同观点 13三、我国民法上归责原则的适用 13 第二章专利直接侵权的归责原则 17 第一节专利侵权行为 17一、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法律特征 17二、专利直接侵权 19第二节专利直接侵权归责原则现状分析20一、关于专利直接侵权适用归责原则的不同观点 21二、专利直接侵权不宜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22三、专利直接侵权不宜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4第三节直接专利侵权应该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24一、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专利法中的适用 24二、专利侵权中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必要性 26 第三章专利间接侵权及其归责原则 28 第一节专利间接侵权 28一、国外及我国有关专利间接侵权的规定 28二、专利间接侵权定义 29三、专利间接侵权构成要件 29第二节专利间接侵权归责原则 30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引言引言专利权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定期间内,对其发明创造的成果,依法所享有的排除他人干涉的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