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载药微球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分析
医学交流课件:载药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经验分享

TACE
药物洗脱微粒栓塞=
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化学构成
国内已上市
DC Bead (2ml/瓶)
CalliSphere
HepaSphere
(1g/瓶,≈3ml) (25mg/瓶;干球)
微球主体
聚乙烯醇(PVA) 聚乙烯醇(PVA)
交联基团
N-丙烯酰-氨基乙醛 -二甲基缩醛 (NAAADA)
Embospheres first calibrated microspheres (1994)
永久性栓塞微粒(Permanent) 精确校准微球(Precisely calibrated) 可压缩变形的特性(Compressible)
Merit
2008年在中国被批准上市
载药微球——组成与原理
经交联基团NAAADA与起药物结合作用的基团(通常是磺酸盐)结合而成。
高靶向栓塞
直径不均匀的明胶 海绵颗粒或PVA
直径校准过的微球 (直径均匀一致)
理想的肿瘤栓塞剂
如何使化疗药物与栓塞剂真正地结合,达到精 确、稳定、可控的化疗栓塞?
如何使药物持续高浓度释放于肿瘤血管内,并 减少全身反应?
问题: 为什么需要药物洗脱微球?
• 我们是否能够做的更好 Can we do better?
相同或更好的结果并且: •
(Can we achieve same/better results and):
提高生存质量(Increase QOL)
延长生存期(Prolong survival)
较少的副作用/药物毒性(Fewer side effects/less toxicity)
Detachable coils
Onyx
医学交流课件:载药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经验分享

伊立替康、拓扑替康
靶向药物:(I 、II期临床试验)
药物种类 DC Bead
• 舒尼替尼 • 索拉非尼
Sunitinib Sorafinib Avastin
In Vivo In Vitro In Vitro
• 阿瓦斯丁(单克隆抗体)
Platinum
(-)
铂类: 证据不足
• 仅2008年的1篇纳入15名患者(8例mCRC、7例ICC)的单中心研究提到加载奥沙利
载药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 经验分享
背景介绍
载药微球或药物洗脱微球 - Drug Eluting Beads
药物洗脱微球是一种药物新剂型,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 载体,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固化而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其主要的生 物学特性包括:
(1)缓释性 (2)靶向性 (3)栓塞性。
栓塞材料的历史(Historical timeline)
铂仅2015年1篇日文文献提到加载顺铂尚无任何药代动力学实验
1. Fuchs K et al. JVIR, 2014 Mar;25(3):379-87, 387.e1-2. 2. 王志军. 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分子靶向制剂治疗肝癌的基础研究. 3. Sakr OS et al. J Control Release. 2016 Feb 28;224:199-207. doi: 10.1016/j.jconrel.2016.01.010. Epub 2016 Jan 11. 4. Poggi G et al. Anticancer Res. 2008 Nov-Dec;28(6B):3835-42. 5. Kennoki N et al. Gan To Kagaku Ryoho. 2015 Nov;42(12):1827-9.
载药微球与空白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者将 500~700 滋m 的 8 Spheres 空白栓塞微球按照 1颐1 的比例
加入适量碘海醇,而后采取脉冲式注射方式将其注入者肿瘤
血管,根据患者术中造影检查过程中肿瘤血管分布情况、肿
瘤大小调整微球径、用量以及注入顺序,直到肿瘤染色区域
消失,靶血管血流中断。试验组患者该组使用 100~300 滋m、
%
例数
%
10
50
2
10
6
30
6
30
发展
例数
%
1பைடு நூலகம்
5
4
20
疾病控制
例数
%
4
20
16
80
2.2 观察比较 2 组患者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肝 脓肿、胆囊炎、骨髓移植、肝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
DOI:10.19522/ki.1671鄄5098.2019.12.026 作者单位: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介入中心
并行诊断性血管造影,通过血管造影明确患者肝脏肿瘤位
置、大小、供血动脉、有无门静脉癌栓形成或肝动、静脉瘘形
成。若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未发现肿瘤供血动脉显
影,需行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膈下动脉、胸廓内动脉或肾上腺
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以探明肿瘤供血血管,在明确供血血管
后向供血动脉血管内超选择性置入 2.7F RH 导管。对照组患
300~500 滋m 的 Calli Spheres 载药栓塞微球,充分载药后按照
1颐1 的比例加入碘海醇,而后参考对照组将其置入肿瘤血管。
2 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保肝、镇痛处理,必要时需应用抗生
素给予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淤观察比较 2 组患者术后 6 个月治疗效果,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录
•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概述 •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原理
与技术 •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
应用 •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未来
展望 • 结论
01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 原发性肝癌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利用载药微球进行 栓塞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附着在微球上,然后将其注入 到肝癌的供血动脉中,以达到栓塞肿瘤血管和局部药物浓集 的目的,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探索更加精准的栓塞技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THANKS FOR WATC临床需求的增加,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 癌将继续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02
国产载药微球栓塞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原理与技 术
原理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原理是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微球中,然后将其注入 到肝癌的供血血管中,利用栓塞作用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微球中的药物缓 慢释放,对肿瘤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可重复性和可调整性
适用范围广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可以重复进行,并根据 病情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原发 性肝癌,尤其适用于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 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血管变异和肿瘤供血不足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变异或肿瘤供血不足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解决方案是采用影像学手段充分 了解血管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血管进行栓塞治疗。
载药微球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

- 128 -皮瓣修复足部贯通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12):1519-1522.[8]张兴奎,李文涛,张桂红,等.游离尺动脉腕上支Flow-through 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伴动脉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1,35(3):342-344.[9]向往,杨顺,程亚博,等.腕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与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4):69-73.https://yxqy. /WKB3/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 e3ab1ef7-f164-4998-912f-c90d05d04685.[10]程贺云,张韬,巨积辉,等. Flow-through 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1,44(4):369-373.[11]郑颂耀.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Flow-through 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0,34(1):59-61.[12]方杰,李军,高俊杰,等.静脉皮瓣与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伴动脉缺损手指创面的疗效对比[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0,43(1):28-32.[13]张云轩,陈强,李娟,等.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手部损伤重建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1,35(1):87-90,96.[14]贾宗海,梁高峰,董俊文,等. Flow-through 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血管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20,36(4):311-312.[15]王象征,周海洋. Flow-through 前臂掌侧静脉皮瓣在复杂拇指离断伤再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21,56(7):745-747.(收稿日期:2023-10-07) (本文编辑:马娇)①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载药微球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陆勇① 张应战① 赵群① 葛波波① 董国强① 蒋礼① 蔡超①【摘要】 目的:观察载药微球动脉灌注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摘要】载药微球栓塞是一种新型肝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从治疗原理、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和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五个方面全面探讨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减轻肝癌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不良反应较轻。
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影响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结论部分对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未来的展望和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载药微球栓塞的治疗机制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肝癌,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临床效果,治疗原理,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影响因素,不良反应,并发症,评价,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临床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
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手术切除对于早期患者有效,但对于晚期患者不太适用;化疗和放疗则常常出现副作用严重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其对肝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探讨载药微球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阐明其通过局部栓塞和药物释放实现肿瘤治疗的原理。
3. 深入分析影响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效果的因素,包括肿瘤特征、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等因素。
4. 基于对载药微球栓塞的研究结果,提出对其临床应用的展望和建议,为肝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治疗原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治疗原理是基于肿瘤血供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理,通过在肝动脉内注射含有抗癌药物的载药微球,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肝癌灶内,起到局部治疗的效果。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作者:严骏燕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討采取载药栓塞微球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6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取单纯的碘化油栓塞治疗,观察组采取载药栓塞微球介入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基本在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且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呕吐、腹痛、发热、肝区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OC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转移性肝癌采取载药栓塞微球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癌; 载药栓塞微球; 介入治疗【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rug-loaded microsphere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60 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the embolization therapy with iodinated oil;the observation grouptook the intervention therapy with drug-loaded microsphere embolization.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elativ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1 month after surgery,serum tumor marker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PF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ree days after surgery,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cereal grass aminotransferase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however,the liver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ically recovered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levels of alanine transaminase and oryza transamina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vomiting,abdominal pain,fever and liver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1 month after surgery,QO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EOCG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The embolization therapy with drug-eluting beads can remarkably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and reduce the adverse event rat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Hepatic carcinoma; Drug embolization of microspheres; Intervention therapy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ianbai District in Maoming City,Maoming 5254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1.004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推广应用,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使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提高。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含有抗癌药物的微球注入肝动脉中,使肝癌组织得到直接的局部治疗。
由于肝癌绝大多数是从肝门静脉的血液供应中得到营养的,因此通过栓塞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毒副作用。
关于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首先要从其治疗原理和作用机制进行说明。
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往往得到较为丰富的血液供应,这给药物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可以选择性地将微球注入肝动脉中,通过微球的大小和密度等特性,使其能够准确地栓塞肿瘤所在的小血管,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隔离,从而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
而且微球中所含的抗癌药物可以在肿瘤组织中缓慢释放,形成高浓度的药物治疗,对肿瘤组织产生更好的杀伤作用,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在临床上,许多肝癌患者接受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不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的症状,而且还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这些临床数据表明,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还体现在其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上。
相比传统的放化疗方法,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能够减少对全身的毒副作用,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该治疗方法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治疗期。
要全面评价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等等。
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其治疗的优势和特点在于能够准确栓塞肿瘤组织,达到局部杀灭肿瘤的效果,同时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明显。
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院和肿瘤专家开始使用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临床效果得到了肯定。
尤其对于那些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或者放化疗无效的肝癌患者来说,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可能性,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产载药微球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8T15:07:34.0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0期作者:陈圣群周坦洋张岳林周官辉朱统寅聂春晖
[导读] 目的:研究国产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国产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30例肝脏增强CT 及DSA造影诊断为乏血供肝癌并应用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介入栓塞的患者,分析介入手术之前以及随访的所有相关检查资料。
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2月,介入后2月的疾病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0%和85%。
与介入前相比,介入后甲胎蛋白指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多为恶心呕吐、低热、腹部胀痛等栓塞综合征。
结论:国产载药微球经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是一种安全的以及短期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国产载药微球;TACE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61-0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我国中晚期肝恶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案。
以往TACE栓塞剂选择主要以碘油为主,其疗效取决于肿瘤的血供丰富与否,对乏血供肝癌疗效欠佳。
本中心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30例应用载药微球行介入治疗乏血供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乏血供肝癌的患者,均用国产载药微球经TACE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分布:35~70岁;Child-Pugh评分:A级26例,B级4例;病灶平均大小为(4.5±2.1)cm。
1.2 纳入标准
(1)针对不可切除的乏血供肝癌均经肝脏增强CT/MRI以及DSA证实。
(2)Child-Pugh评分A或B级。
排除标准:Child-Pugh 评分C 级、黄疸、大量腹水、门静脉主干完全栓塞以及肝外转移等。
1.3 载药制备过程
本研究国产载药微球选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直径为100~300um或300-500um微球1瓶,用20ml注射器抽取微球,将注射器竖立3min,至微球沉浸至底部,然后将上清液去除,用三通将装有微球的20ml注射器和溶解的表柔比星60mg的注射器沟通,相互推拉,直至微球和表柔比星混合到同一注射器并盖上冒,并间断摇匀,频率:1次/5min,共需30mim,将载有表柔比星的微球与碘克沙醇1:1摇匀后备用。
1.4 手术过程
消毒铺单后常规行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成功后,进行肝动脉等血管造影,结合肝脏增强CT或者MRI明确肝癌供血动脉并同时进一步证实肝癌乏血供。
应用微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内,应用脉冲式方法向肿瘤供血血管内注射,速度1ml/分,待造影剂流速变慢直到血管铸型后结束。
肿瘤血管复查造影显示染色消失,手术结束。
1.5 术后随访
(1)根据护理记录观察患者TACE后副反应;(2)患者术后2月复查,行肝脏MRI或CT,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评估如下:(1)完全缓解(CR):所有肿瘤动脉期无强化并持续1月以上;(2)部分缓解(PR):同治疗前相比,所有肿瘤存活直径之和缩小≥30%,同时无新生肿瘤并持续1月以上;(3)疾病进展(PD):肿瘤存活直径之和增加≥20%,或者有新发病灶;(4)稳定(SD):病灶缩小,但没达到PR,或者增大未达到PD,无新发肿瘤病灶同时持续1个月以上。
疾病缓解率:CR+PR/30×100%,疾病控制率:
CR+PR+SD/30×100%。
(3)介入前后甲胎蛋白指标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
30例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是100%。
随访患者2个月,介入手术后2个月复查肝脏增强MRI/CT,所有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是70%和85%。
2.2 甲胎蛋白
介入手术后2个月复查甲胎蛋白指标较介入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介入术后反应
30例患者在术后以恶心呕吐、低热、腹部胀痛及肝功能轻度损害为主,无肝癌破裂或脓肿形成等相关并发症。
3.讨论
以往C-TACE是将碘化油与化疗药物(表柔比星等)混合后作为栓塞材料,主要靠对肝癌动脉的栓塞,其效果好坏在于碘化油对肿瘤填充效果,而充填效果又在于肝癌动脉的好坏与否,肝癌动脉供血好者,病灶内可沉积较多的碘化油混合乳剂,同时可长时间停留。
但乏血供的肝癌,其肿瘤供血血供较少,在DSA上肝癌可稍显染色甚至无染色[2],灌注的碘化油一般很少进入病灶内,即使少许进入病灶也无法沉积,或停留时间极短,效果非常不理想,同时化疗药物跟碘化油不能完全融合也能加大心脏方面的毒性,甚至于发生骨髓抑制情况。
有相关报道对于乏血供的肝恶性肿瘤多仍以肝血管供血,其内小的毛细血管遍布,这对乏血供肝恶性肿瘤能经TACE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3]。
针对乏血供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多联合射频(RFA)、碘125粒子植入等综合治疗来提升治疗效果[4],因其微创、身体损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也有部分患者因肿瘤位置等因素不宜进行射频等治疗。
载药微球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型栓塞材料,因其载药特性以及微球可变性,在治疗肝恶性肿瘤的中得到非常好的效果[5]。
有研
究显示[6]TACE在治疗肝恶性肿瘤的同时,应用载药微球会引起可逆的的肝功能损伤,因微球到不了微小血管团以及肝静脉窦,从而减少正常肝细胞及胆管受损。
有研究报道显示在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中载药微球比C-TACE有优势[7]。
本研究对于乏血供的肝恶性肿瘤应用载药微球经TACE治疗,结果显示所有肝癌患者介入手术均成功,随访患者2个月,所有患者的肝癌缓解率及控制率分别是70%和85%。
肝癌TACE术后常见的反应主要有腹部胀痛、低热、恶心呕吐等栓塞综合征为主,与本研究中患者术后反应相似,考虑肝恶性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吸收以及血浆中表柔比星浓度低有关。
本研究目前暂无发现肝肿瘤坏死导致破裂或脓肿形成等的并发症,这可能与随访时间短有关。
所有患者介入手术后2个月复查甲胎蛋白指标较介入前均下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述,国产载药微球经TACE治疗乏血供肝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的以及短期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案。
当然,本研究例数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扩大样本量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LencioniR.Modified RECIST (mRECIST) assess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 2010, 30(1): 52-60.
[2] Bruix J, Sherman M.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update. Hepatology 2011; 53: 1020-1022.
[3]李功杰,杨立,史晓林,等. 原发性肝癌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3):1503-1506.
[4]梁洪享,徐菊娣,黄燕,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肝内少血供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22):6837-6838.
[5] Malagari K, Pomoni M, MoschourisH,etal.Chemoemb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HepaSphere 30-60 μm. Safety and efficacy study[J].CardiovascInterventRadiol, 2014, 37:165- 175.
[6] Audard V, Grimber G, Elie C, Radenen B, Audebourg A, Letourneur F, et al. Cholestasis is a 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displaying beta-catenin mutations. J Pathol 2007;212:345-352.
[7] Lammer J, Malagari K, Vogl T, 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 doxorubicin-eluting-bead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sults of the PRECISION V study[J].CardiovascInterventRadiol,2010,33(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