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腋静脉穿刺体表定位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病房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3例,使用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43例,使用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导管)。

记录并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置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 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操作安全可行,拓展了PICC置管位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axillary vein puncture for PICC catheter implant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76 patients that need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We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3 cases)was treat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axillary in axillary vein puncture for PICC catheter implantation. The control group (43 cases)was treat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axillary in axillary vein puncture for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implantation.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the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PICC catheter implantation with ultrasound-guided in axillary vein puncture is safe and practical,expanding the area of PICC catheter.[Key words] Central vein;Ultrasound;Axillary vein;Catheterization腋静脉穿刺技术从198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在静脉输液及介入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

腋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腋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谢谢关注,请提宝贵意见
取D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C 点,与皮肤呈30º ~45º 夹角, 在X线引导下,在C点刺入腋 静脉
复杂!
腋静脉穿刺的技术要点为
• 皮肤定位 • 进针方向 • 进针角度
锁骨下静脉入路
腋静脉入路
• 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去 枕仰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铺巾,局 部浸润麻醉 • 定位:锁骨中、外1/3向足端延线4-5cm处 为进针点
腋静脉入脉穿刺的意义
• 中心静脉穿刺术,是创伤急救的基本技术, 是快捷、简单、实效、可靠的通路 • 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治疗 • 监测中心静脉血气及氧代谢 • 经中心静脉给药对心肺复苏效果有积极影 响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目前多见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有颈内静脉入路、 锁骨下静脉的锁骨上、下入路 • 与置入方法相关的并发症有血肿、纵膈血肿、气 胸、心包填塞、置入胸腔、误穿动脉、误入淋巴 管、皮下液肿等 • 尽管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已经使用半个世纪,但针 对穿刺方法的改进一直没有停止 • 腋静脉穿刺法首先由Magney在1993年提出 • 我国腋静脉穿刺术首先由心内科医生实践,在我 省内麻醉科应用尚未见报道
1/3
1/3 4-5cm 1/3
• 方向:指向锁骨上窝(或锁骨中、内1/3处) • 角度:针体与皮肤呈30°- 40°角,
• 针尖穿入皮肤后轻抽注射器,保持一定负 压缓慢进针,穿刺深度约3-4厘米可见回血
• 固定针体,送入引导钢丝
• 送导管
• 如穿刺失败,可退针于皮下并将针刺方向 略向内摆再行穿刺,或改穿其他途径
腋静脉穿刺的优点
• 腋静脉位置固定,穿刺成 功率相对较高 • 发生损伤时容易压迫止血 • 不易误穿胸内脏器(穿刺 途径在胸廓外,深度不超 过胸膜顶,有肋骨阻挡) • 腋静脉与腋动脉之间有前 斜角肌不易损伤动脉 • 左右腋静脉均可穿刺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与穿刺技术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与穿刺技术

Niehalls腋静脉穿刺定位法
Niehalls7 1987年通过尸解 推出腋静脉体表标志:
腋静脉在锁骨下方和第一 肋间隙的出处可以触及, 向外大约延伸三指到达喙 突下方,在胸小肌内侧缘 静脉上的皮肤穿刺点,沿 体表走行方向,在第一肋 前方穿刺,方向为向后向 内,操作时上臂外展 45°
胸锁乳突肌
胸小肌 腋静脉第三段
1999年Belott对Byrd和Magney的方法进行改 良,提出盲穿法14
12.Fyke FE III[J].PACE,1995,18:1017 13. Gayle DD,Bailey JR,Haistey WK,et al[J].PACE,1996,19:700 14.Belott PH [J].PACE,1999,22:1085-1089
熟练掌握后可明显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成功 率,可取代其他途径而作为常规方法,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腋静脉第三段是 ——上帝留给人类最佳的穿刺部位!
展望
腋静脉穿刺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在起搏 器置入术中,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在儿童重 症监护室(PICU)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可选腋静 脉进行
希望随着操作者的技术越来越熟练,腋静脉穿刺 在临床中使用得到推广
前臂方 丛为内胸侧小束肌第,后一方段为
腋静脉以胸小肌 上、下缘为标志 将其分为3段:胸 小肌下缘以远的 腋静脉第1段。胸 小肌上、下缘之 间为第2段。 胸小 肌上缘至锁骨下 缘为腋静脉第3段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腋动脉 第二段
第三段
第一段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锁胸筋膜:
claviporal fascia
呈三角形,位于 锁骨下肌、胸小 肌和喙突之间。 胸肩峰动、静脉, 胸外侧神经和头 静脉穿过。

腋静脉留置技术在NICU的应用

腋静脉留置技术在NICU的应用

腋静脉留置技术在NICU的应用腋静脉穿刺技术从1987年开始应用到临床以来[1],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

在NICU对危重新生儿早期常采用禁食,24 h不间断输液,特别是静脉营养(脂肪乳、氨基酸)溶液输注时,常因新生儿头皮及四肢血管管壁薄,管腔窄,留置过程中易导致静脉损伤,和静脉炎发生。

采用PICC置管又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腋下静脉置管既可以有效延长置管时间,置管和导管维护方法容易掌握,是一条较为理想的输注营养液静脉通道。

标签:腋静脉;置管;高危新生儿现对腋静脉留置的优点,定位及穿刺方法,作如下汇报。

1腋静脉的优点1.1腋静脉离心脏近,位置恒定,管腔粗大,管壁厚,走行直。

套管针体不易损伤血管,血流快,可迅速的降低液体渗透压。

从而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2]。

1.2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较高,患儿上肢处于功能位,不影响活动,保存时间长,不易受到污染,容易更换敷料及固定,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和穿针次数,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1.3腋静脉位置表浅,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没有神经伴行,静脉直径粗,并且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解剖部位相对固定,不易造成气胸发生[3]。

2常见腋静脉定位方法2.1 Niehalls[4]通过尸解推出腋静脉体表标志为腋静脉在锁骨下方和第一肋间隙的出处可以触及,向外大约延伸三指到达喙突下方,在胸小肌内侧缘静脉上的皮肤穿刺点,沿体表走行方向,在第一肋前方穿刺,方向为向后向内,操作时上臂外展45°。

2.2 Magney定位1993年Magney等[5]提出如下:①先取两条线:一条是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连线(A线),一条是胸骨角中心与肩胛骨喙突的连线(B 线);两个点分别是A线的内、中1/3交点(C点)和B线的外中1/3交点(D 点);②取D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C点,与皮肤成30°~45°,在X线引导下,在C点处刺入静脉,此点为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移行处,深度以锁骨和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并分享一些护理体会。

一、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腋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将导管置入腋静脉内进行输液的装置,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

相比于其他静脉通道,腋静脉留置针具有以下优势:1. 稳定性:腋静脉在新生儿体表较浅且无明显肌肉活动,血管壁薄且不受关节活动干扰,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输液通道。

2. 安全性:腋静脉留置针的插入点位于新生儿腋窝附近,远离头部和四肢,并不会引起肢体活动的限制。

3. 使用方便:腋静脉留置针的插入相对简单,无需过多穿刺操作,对新生儿伤害较小。

4. 耐受性:腋静脉留置针的维持时间较长,可避免反复插入造成的血管损伤。

二、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护理体会1. 术前准备:在插入腋静脉留置针之前,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静脉通道选择、留置针尺寸的确定等。

还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准备,如留置针、注射器、输液管等。

还需要为新生儿准备好相应的安抚措施,以减少其疼痛和恐惧感。

2. 插管操作:在插入腋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先用适量的局部麻醉剂进行麻醉。

插入时要保持手部稳定,对新生儿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安抚,避免因肢体活动而影响穿刺操作。

3. 留置固定:留置针插入后,要及时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以避免留置针的频繁脱落。

要保证敷料的紧贴和平整,以减少感染和渗液的风险。

4. 输液维护: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新生儿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避免造成肺水肿或过度脱水等不良反应。

还要定期观察输液部位,避免血肿、渗液等并发症的发生。

5. 护理宣教:腋静脉留置针插入后,要对新生儿的家属进行护理宣教,告知留置针的保养和观察要点,以及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脱针、局部感染等。

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优势。

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置管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 vs 16.00%)(χ2=4.00,P<0.05)。

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置管,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腋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118-02中心静脉置管时临床常采用的液体治疗、药物治疗重要手段之一,而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渐进步以及人们对于医疗工作需求的不断转变,如何在穿刺置管中减少对机体损伤、提升侵入性操作安全性也成为广大患者群体与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1-2]。

在本研究中,笔者为了对比中心静脉置管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差异,特展开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抽选出100例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50例对照组患者中,31例男性,19例女性;患者年龄为51~82(74.14±2.55)岁;置管时间为3~10(5.26±0.63)天。

50例观察组患者中,29例男性,21例女性;患者年龄为50~84(75.25±2.17)岁;置管时间为2~9(5.19±0.48)天。

腋静脉穿刺PPT学习课件

腋静脉穿刺PPT学习课件
腋静脉穿刺技术的 临床应用
1
经 锁 骨 下 静 脉 植 入 电 极 磨 损
2
腋静脉穿刺的优点
①腋静脉穿刺时起搏电极通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时 距离大,不形成挤压; ②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动静脉距离较远,误穿动脉 几率低, 若损伤腋动脉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容易压迫 止血,特别适用血管脆性大的老年人; ③穿刺针与胸前壁成一定角度,有肋骨的屏障作用,故穿刺进 入胸腔的可能性甚低,不用担心误穿胸腔内脏器,远离胸膜顶, 穿刺时比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 ④电极置入后曲线流畅,静脉鞘不易与头臂静脉(窦)形成硬折;
28
并发症

气胸 0例 皮囊血肿 5例(初期发生,穿刺口荷包缝合后未再发 生) 误穿动脉6例,局部压迫后无血肿发生 导线操作困难 0例(包括3例CRTD)
29



30

9
经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行腋静脉造影经验:


因静脉血流速度慢,留置针位置尽量高。 造影剂15ml左右,因造影剂较粘稠,可适当稀释。 尽量快速推注造影剂,推注完后透视,如腋静脉显示清晰, 立即踩DSA;如腋静脉显示不清,再推注20ml生理盐水, 然后再踩DSA。
10
11
12
13

14
15
5
6
腋静脉的穿刺方法(盲穿)
Magney等在1993年提出了腋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 ①先取两条线:一条是胸锁关节与肩锁 关节的连线(A线) , 一条是胸骨角中心 与肩胛骨喙突的连线(B线) ;两个点分 别是A线的内、中1 /3交点(C点)和B线 的外中1 /3交点(D点) ; ②取D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C点,与皮 肤成30~45 °夹角,在X线引导下,在 C点处刺入静脉,此点为腋静脉与锁骨 下静脉移行处,深度以锁骨和第一肋骨 的间隙为准。

B超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实施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两组采用不同的穿刺置管术,比较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6.7%、6.7%,显著优于比较组的86.7%、2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超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B超引导;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032-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axillary vein catheterization.Metho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60 cases of axillary vein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of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mparison group, two groups with different puncture occurred,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successful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96.7% and 6.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mparison group of 86.7%, 23.3%, and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B ultrasound guided axillary vein punctur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is high,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 after the puncture,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B ultrasonic guidance;Venipuncture catheterization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内侧,在背阔肌下缘处,由肱静脉延续而来,至第一肋骨外侧缘处向上续于锁骨下静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