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1 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定义(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3.2 TIC点编号规则(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5.1 图层命名规则(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6 图层划分(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7.2 水系图层(4)7.3 交通图层(5)7.4 居民地图层(5)7.5 境界图层(6)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7.7 地层图层(8)7.8 火山岩图层(12)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7.11 脉岩图层(27)7.12 围岩蚀变图层(28)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7.14 断层图层(32)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7.16 矿产图层(35)7.17 产状符号图层(37)7.18其它图元图层(38)8 元数据文件格式(44)9 工作流程(44)9.1 项目组织(46)9.2 资料准备(46)9.3 图件扫描(48)9.4 图形矢量化(48)9.5 点线编辑(48)9.6 图面检查(48)9.7 图形校正(49)9.8 建立拓扑(49)9.9 建立分层文件(50)9.10 属性编辑(50)9.11 属性录入(50)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50)9.13 图面整饰(50)9.14 投影转换(50)9.15 成果输出(51)10 质量监控(52)10.1质量监控体系(52)10.2 数据质量监控(52)11 成果汇交(59)11.1 成果汇交内容(59)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60)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63)11.6 检查评分方法(68)11.7 数据复核(70)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71) 12.1 建库原图(71)12.2 主要工作流程(71)附录A: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 适用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摘要】1∶5万数字地质填图,按照规范要求需要1∶2.5万地形图作底图.因此,工作中需要制作1∶2.5万标准图幅框与地形图匹配作为野外填图手图.本文就1∶2.5万标准图幅制作、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投影转换及地形图比例参数设置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3(008)002【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投影转换;比例尺参数【作者】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数字地质填图就是将纸质的野外手图矢量化后存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地质填图,利用数字化填图技术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地球表面及空间和地理分布数据的新技术。

传统的地质填图,是将获得的大量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上,其中有大量的资料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损失,野外地质数据和信息基本上处于分散的,非动态的现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元性,科学性与迫切性,不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极大的影响了地质资源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因此,数字化填图技术应用而生[1~3]。

在背景图层准备过程中,需要生成自定义接图表和标准图幅图框,然后对标准图幅图框和地形图进行比例尺和参数匹配。

1.1 自定义接图表生成D G S I N F O程序打开以后,点击“选择工作区”→“自定义接图表”(图1)。

点击“新建接图表”(图2),依次“输入接图表名称”输入名称。

根据1∶5万图幅的整体图幅形状将其切割成1∶2.5万图幅,根据需要填写几行几列,之后点击“确定”(图3)。

每个1∶5万图幅都被切成4个1∶2.5万的标准图幅,并在“选择自定义接图表”中,点击“查看接图表信息”,依次将每个1∶2.5万图幅相应的属性填写完毕,这样工作区1∶2.5万接图表就生成了(图4)。

青藏高原爬地松_地震调查急先锋——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

青藏高原爬地松_地震调查急先锋——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

——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文/张 蕾作者简介 张蕾,副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地震断裂作用研究。

青藏高原爬地松 地震调查急先锋人物简介 李海兵,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曾任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计划”总地质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第二梯队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卓越地质人才等;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构造变形、活动构造、断裂作用与地震灾害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重点、重大国际合作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项目课题以及地质调查等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64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2024年第1期>冰雪无痕灵气杳 吴 琼/摄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察,解决地震破裂与断裂变形过程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他,在地震断裂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提升了国家防震减灾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他就是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李海兵,人称地质学界“拼命三郎”。

怀揣梦想 精耕细作李海兵出身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地质之家,父亲是一位从事钻探工作的地质工作者。

在父亲耳濡目染下,李海兵自小萌生了一颗热爱地质事业的种子。

1984年,他如愿考入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然而,命运多舛,入学后不久,深爱的父亲突然离世,噩耗令其伤悲、催其奋进,自此他便立下了“传承父亲的衣钵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的铮铮誓言。

1:5万工程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万工程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图幅验收要求(初稿)一、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认定:1、凡进入设计经费预算的各类野外调查、物探、钻探、野外实验、样品采集分析等工作量都需要审核工作量完成情况;2、根据提交验收的原始资料确认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未见到原始资料的实物工作量不予认定。

二、对图幅达到1:50000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定额的评价1、鉴于1:50000工程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定额包括本次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因此,需要将测区可以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钻探、原位测试、岩、土、水样等工作量资料,一并提交验收,以便综合评价图幅的实物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工程地质钻探控制深度为30-100m;控制性钻孔深度一般在100 m左右,其数量应占勘探点总数的5%-10%。

3、应用遥感解译的地区,观测点数量可根据解译效果减少10~50%。

三、对图幅完成质量的评价要求1、查明岩土体的类型及特征,为建立工程地质层奠定基础。

调查内容主要是岩土体的空间分布、时代成因、工程性能等。

在第四系厚度大于100m的平原区,是否对第四系进行重点调查,对调查点的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成因类型、工程地质条件(注意各类界线附近的调查点记录)等记录是否全面;对重要的工程地质层、或第四系成因类型的界线是否进行了追溯。

为了掌握不同地貌类型、第四系沉积相的工程地质特征,是否在钻孔控制精度不够的区域施工了浅钻。

2、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条件:基坑涌水量、埋藏、工程侵蚀性等;是否收集了已有的工程地质钻孔,能掌握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岩性、结构、厚度、水位埋深和涌水量。

3、工程地质钻探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样品采集和各类试验四、图件的编绘要求1、手图(1)野外工作底图应采用1:25000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

(2)表示内容:①地面调查路线(标明调查日期)、各类观测点及编号(地质界线、地貌、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变化等各类调查点),要求点位准确,点性清晰无误。

1:5万水文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万水文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图幅验收要求(初稿)一、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认定:1、凡进入设计经费预算的各类野外调查、物探、钻探、野外实验、样品采集分析等工作量都需要审核工作量完成情况;2、根据提交验收的原始资料确认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未见到原始资料的实物工作量不予认定。

二、对图幅达到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定额的评价1、鉴于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定额包括本次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因此,需要将测区可以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钻探、物探等工作量资料,或能够解决调查任务规定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已有资料一并提交验收,以便综合评价图幅的实物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水文地质点(主要是泉、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等)、钻孔、水井、坎儿井、矿区排水坑道等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以及地表水体和重要水利工程、污水排放沟渠、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重要显示处(如渗水洼地)占路线观测点比例应大于50%,长观点占水位统测点比例应不少于20%。

3、水点原则上均匀分布,每四平方公里不少于1个点。

具有水量资料(指通过抽水试验获得的水量,不含通过访问估计的水量)或进行简易抽水的机、民井,一般应占机、民井的20~30%。

4、水文地质观测点(机井、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应采集简分析水样,其中20~50%的代表性水点应采集全分析水样5、由于各地区主要含水层的底界深度差异较大,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除按照钻孔数量控制外,还可以通过进尺数控制,建议按照不低于900m/100m2的钻探进尺控制。

控制深度要求揭露具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组)或含水构造带。

考虑到区域对比和拼图,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统一大致的勘查深度。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北地区以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为勘查目的层。

(本次验收的南通地区第Ⅲ承压含水层为开采层、第Ⅳ承压含水层为后备开采层,孔深超过300m)。

6、已进行过1: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地区,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工作量可减少20~40%。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其和日格(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Qihirag.lee(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 China)摘要:1.我国的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是1986年开始起草制定,于1989年发布实施的,它对我国地质图件的编绘制印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该项国家标准迄今经历了多次修订。

2.1999年的区域地质图图例修订版,为国家基础地质系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国专题性地质图件编辑和出版,尤其目前在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中广泛推广的“野外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填图系统”),是野外填图、地质编图、数据库建设遵循的数字图例标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化标准支撑作用。

3.2009年的本次图例修订,是根据国家数字地质调查现代化、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体系建设、地质信息数据处理与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等建设的广泛需求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工作,主要特点在更加适用于地质信息化技术要求,按点、线、面花纹图例内容,代号、符号图例等类型做了重新编排,总计图例4467余个,其中较之《89图例》新增2165个图例,比《99图例》增加968个;每个图例做到代码与地质属性的唯一性。

4.国外图例技术对比: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部门同类标准对比,我国新修订图例充分考虑了在区域宏观性地质编图使用和野外露头尺度地质调查编图上使用,仅岩石花纹图例多达908个,技术上、数量上远远优于它们。

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图例仅有637个符号和地质代号,并没有涉及更广泛细致的图例及符号、代号分类,显得远不及我国当今图例标准。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的标准,是面向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制图标准,与我国现在的图例标准面向野外地质与数字填图、数字制图应用广度难于可比。

关键词:区域地质图图例标准作者简介:其和日格(1948-),男,研究员,从事国家区域地质、地质信息与技术业务管理,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K51E018014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关培彦
16
大滩幅
K49E017017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李玉玺
17
马池幅
I49E019002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王向利、王北颖
18
喀拉塔格幅
K46E015010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李建星
19
裤子山幅
K46E015009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李建星
20
英守堡子幅
K51E015016
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
杜凤军
5
古洞道幅
J49E014016
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张建中、米广尧
6
上社幅
J49E011022
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高建平
7
大老虎店
K49E01901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维杰
8
口头幅
J50E009002
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赵永利
9
骆驼沟幅
14
四峡口幅
I49E017007
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罗彤、刘曦鹏、潘长利
15
鱼卡沟幅
J46E013020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惠初
16
垭城寨幅
H49E007002
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黄新兵
17
勒青贡幅
I47E022019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谢启兴
18
东京城镇幅
L52E02401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李树才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所
田树信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东兴幅F-48-2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上林幅F-49-1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来宾幅F-49-2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桂平幅F-49-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梧州幅F-49-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怀集幅F-49-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从化幅F-49-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南宁幅F-49-7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贵县幅F-49-8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容县幅F-49-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罗定幅F-49-1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高要幅F-49-11 1/20万区域水地质普查报告 广州幅F-49-12江门幅F-49-18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小董幅F-49-13灵山幅F-49-14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小董幅F-49-13灵山幅F-49-14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玉林幅F-49-1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阳春幅F-49-1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惠阳幅F-50-7深圳幅F-50-1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普查报告 F-50-08 海丰幅F-50-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汕头幅F-50-3惠来幅F-50-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F-50-09 普查报告 惠阳幅F-50-7深圳幅F-50-1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F-50-13 普查报告 G-47-05 G-47-06 盐源幅G-47-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1 丽江幅G-47-11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2 盐边幅G-47-12 1/2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6 兰坪幅G-47-1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7 鹤庆幅G-47-1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8 永仁幅G-47-1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2 永平幅G-47-22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云南省】大理幅G-47-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G-47-23 查报告 【云南】大姚幅G-47-2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G-47-24 报告 G-47-27 腾冲幅G-47-2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7 腾冲幅G-47-2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8 保山幅G-47-2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9 巍山幅G-47-2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30 楚雄幅G-47-3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潞西幅G-47-33瑞丽幅G-47-32异岛幅F-47-2 1/20 G-47-32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潞西幅G-47-33瑞丽幅G-47-32异岛幅F-47-2 1/20 G-47-33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34 G-47-35 景东幅G-47-3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云南省】新平幅G-47-3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G-47-36 查报告 G-48-01 西昌幅 G-48-1 1/20万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G-48-02 昭通幅G-48-2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3 镇雄幅G-48-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4 威信幅G-48-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5 遵义幅G-48-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6 湄潭幅G-48-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7 米易幅G-48-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8 鲁甸幅G-48-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9 威宁幅G-48-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10 毕节幅G-48-1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F-50-07 G-48-11 G-48-12 G-48-13 G-48-14 息烽幅G-48-11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孙家岔幅
J49E006010
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王洪亮、李维均
6
巴底幅
H47E006024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胡世华、曾宜君
7
都镇湾幅
H49E010012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赵小明、牛志军
8
白云幅
G50E012020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进堂
9
天峨县幅
G48E019021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陆刚、韦文林
2
布喀达坂峰幅
J47C00400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王秉璋
3
苏吾什杰幅
J45C002004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永和
4
江孜县幅
H45C0040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刘文灿
5
聂拉木县幅
H45C004002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朱同兴
6
石渠县幅
I47C004002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王全伟、王康明
7
措麦区幅
H45C002002
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才
4
都兰县幅
J47C004002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辛后田
5
忻州市幅
J49C002004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孙占亮、刘成如
6
治多县幅
I46C003004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王毅智
7
宝兴幅
H48C00200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李云泉、曾宜君
8
龙岩市幅
G50C003003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10
小觉幅
J49E010023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张双增、谷永昌、刘增校
一等奖获奖名单(1:2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冬给措纳湖幅
I47C0010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殷鸿福、张克信
2
淄博市幅
J50C004003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杨恩秀、王世进
3
玛依岗日幅
I45C003002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特别荣誉奖获奖名单(1: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上园幅
K51E015004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立东
2
义县幅
K51E015005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立东
3
北票市幅
K51E014004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立东
4
地藏寺幅
K51E016004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滦平县幅
K50E019014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张晔卿
2
下湿壕幅
K49E018011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惠初
3
兴隆县幅
K50E02201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志达
4
荷花山镇幅
J51E002011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董万德
5
天津市幅
J50E006013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立东
21
烔炀河幅
H50E002015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许卫、童劲松
22
城步县幅
G49E010010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刘伟
23
斯米尔布拉克幅
J46E006002
新疆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所
曹福根
24
巴什考供(红柳沟)幅
J46E006001
新疆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所
曹福根
25
罗田县幅
H50E008006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颜铁增
13
宣城市幅
H50C002004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戴圣潜、周存亭、储东如
14
上饶市幅
H50C004003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楼法生
15
周宁县幅
G50C001004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卢清地
16
杭州市幅
H51C002001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陈忠大
17
太湖县幅
H50C00200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江来利、吴维平、吴跃东
一等奖获奖名单(1: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煤山镇幅
H50E0060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克信
2
里庄幅
H47E023024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廖忠礼
3
牛心台幅
K51E016016沈Βιβλιοθήκη 地质矿产研究所张立东4
亚练幅
G47E023015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段向东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李玉玺
11
团泊口幅
J49E009024
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肖文暹、赵永利
12
梅城镇幅
H50E015022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罗以达
13
五大连池农场幅
M52E020001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韩松山、丘顺帆
14
博科乡幅
H47E024020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王康明
15
弓长岭幅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谢国刚
8
当雄幅
H46C00200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吴珍汉
9
亚热区幅
H44C001003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张计东
10
查多岗日幅
I45C002001
广西区地质调查院
陆济璞
11
安庆市幅
H50C001003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杜建国、许卫、孙承云
12
金华市幅
H50C003004
曾庆高
二等奖获奖名单(1:2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K51E018014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关培彦
16
大滩幅
K49E017017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李玉玺
17
马池幅
I49E019002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王向利、王北颖
18
喀拉塔格幅
K46E015010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李建星
19
裤子山幅
K46E015009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李建星
20
英守堡子幅
K51E015016
张立东
5
纯池幅
G50E005022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卢清地
6
井儿沟幅
K50E2400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闵隆瑞、迟振卿
特别荣誉奖获奖名单(1:2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克克吐鲁克幅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
J43C003002
J43C003003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王世炎
李进堂
9
乐东县幅
陵水县幅
E49C002001
E49C002002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谢才富、丁式江
10
昂达尔错幅
I45C004004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王永胜、曲永贵
11
阿荣旗幅
M51C00400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孙广瑞
12
铁岭市幅
K51C002003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陈树旺
二等奖获奖名单(1:5万区调)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所
田树信
6
田黄幅
I50E004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庄育勋
7
御枣口幅
J49E010022
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孙占亮、王权
8
东莞市幅
F49E006023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吴甲添
9
大汊口幅
H50E015018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
程光华
10
大同营幅
K49E018017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周忠友
26
澧田幅
G50E006001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衷存堤
27
宰便幅
G49E015003
贵州地质调查院
曾昭光
28
砂宝斯林场幅
N51E017008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尹志刚
29
南通市幅
I51E024004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缪卫东
30
曲德贡幅
H46E019008
西藏区地质调查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