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合集下载

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研究

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研究

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技术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海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深海自然条件恶劣,深海资源开发工程量大、投资高、技术难度大。

因此,深海资源的调查和开发技术研究一直是海洋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

深海资源是指海洋底部特定环境下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钴结核、磷泥等)、沉积物、生物资源(包括鱼类等水生生物)及能源资源(包括天然气、油气水合物等)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完善的深海资源调查技术和开发技术不断涌现,深海资源的开发前景越来越广阔。

第二章深海资源调查技术研究1. 深海资源探测技术深海资源探测技术主要有地形测绘技术、水下信号技术和水下声波技术等。

其中,水下声波技术较为常用,它通过声波在水中传播并在水下物体表面反射回来,利用反弹后的声波数据来制作海底地图。

2. 深海现场调查技术深海现场调查技术主要是指深海生物学、深海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手段。

其中的深海生物学主要研究深海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深海地质学则主要研究深海地质构造、构造变化、海底地貌和物理特征等。

3. 深海矿产资源调查技术深海矿产资源调查技术是主要依赖船载设备实现深海底质、沉积物、矿物质量、分布和含量的测定。

调查的数据反映了地质构造的情况,深海的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而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

第三章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研究1. 深海资源探测技术深海资源探测技术可分为深海钻探技术和深海采矿技术。

深海钻探技术主要采用岩心采取方法,进行岩心样品分析,掌握深海地质构造;深海采矿技术则主要依赖于特殊采矿器械和成矿条件。

目前,深海采矿主要采用水下挖掘器和吸泥器等设备进行。

2. 深海环境治理技术深海环境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底泥调查、生态环境评估和污染物监测等。

底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深海环境底部沉积物的特征;生态环境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深海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污染物监测则主要是在深海矿物资源开发过程中对污染物的监测。

3. 深海能源开发技术深海能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深海油气开采和油气水合物开采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1章 绪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1章 绪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 管理要求: a) 应通过检查,符合适航标准和安全检查条例; b) 船长及船员应具有相应职位的资质证书; c) 应保证调查人员的必要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d) 备航和安全检查、教育工作,能按时出海作业;船舶的行动 应尊重首席科学家的意见; e) 应按调查任务的需要准确地操纵船舶,保证航行安全; f) 凡属船上固定的调查设备,均需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d) 应有周密、可靠、有效的安全、消防措施及设备; e) 可在不同航速下连续航行; f) 应有准确可靠的测深、导航定位系统和通讯系统;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g) 远洋调查船应有较大续航力和自持力,并配有全球导航定 位系统;
h) 海洋生物调查船应有满足需要的拖网绞车,船尾适于拖 网作业;
i) 海洋声、光调查船应噪声低,有较好的防电磁干扰能力; j) 极地考源自船应具有相应的抗风暴和破冰、抗冰能力。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学科负责人: a) 应取得上岗资质证书,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应掌握本学科调查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主要要素的操作 技能,能正确处理调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b) 负责本学科海上作业的顺利完成,返航后负责样品 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业活动的圆满完成,负责向调查 项目负责人提交完整调查资料;
d) 应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e) 认真检查水、电、热供应设施是否处于正常开关状态; f) 应建立三废处理制度; g) 保持对有特殊要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测试记录; h) 应保持实验室洁净、整齐、有序。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调查船 1)一般要求: a) 应具有适应海洋调查用的甲板及机械设备; b) 应有满足调查作业的实验室; c) 应有调查需要的电源;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渔业类行业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和渔业管理

渔业类行业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和渔业管理

渔业类行业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和渔业管理渔业是指人类从水体中捕捞或养殖各类水生动植物资源的经济活动。

海洋渔业作为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渔业管理。

1.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1.1 调查目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对具体区域的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调查,了解资源的分布、类型、数量等情况,为后续的捕捞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1.2 调查方法常用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包括航空摄影、船舶巡航、水下探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范围、数量、密度等数据。

2. 捕捞量评估2.1 目的与意义捕捞量评估是指对渔业资源进行量化评价,评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量,以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政策和措施,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

2.2 评估方法常用的捕捞量评估方法包括风险评估、队列模型、捕捞量统计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预测渔业资源的增长、减少和再生产能力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渔业管理措施。

3. 种群动态研究3.1 研究内容种群动态研究是指对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生物学特征、生命周期等进行研究,以了解种群数量、组成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3.2 研究方法常用的种群动态研究方法包括标记再捕方法、种群雏鸟模型、集群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种群数量、死亡率、生殖率等关键数据。

4. 渔业管理4.1 目的与重要性渔业管理旨在通过制定政策、规章和制度,控制捕捞活动,保护和调控渔业资源,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渔民的生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2 管理措施渔业管理措施包括渔业许可制度、禁渔期、捕捞限额、保护区划设立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控制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

总结:渔业类行业面临着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任务。

海洋科学导论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地球科学与海底科学1、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2、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3、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类型?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4、什么是大陆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5、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海水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2、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使用价值?3、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4、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的和现有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固定冰和流冰的特点各是什么?8、为什么说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辐射为长波辐射?9、为什么称海洋水循环而不称海洋热循环?10、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11、为什么赤道海域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而两极海域温度不会持续下降?12、简述海洋中水循环过程13、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14、大洋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5、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锋?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6、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7、简述中国近海温度和盐度的分布特征。

18、简要说明中国近海冬季上混合层的形成过程。

19、海水混合有几种形式?最主要的混合形式是__________,为什么?20、浅海内部混合的主要过程是什么?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4、海水中的营养盐有哪些?对海洋生物活动的意义。

海洋要素调查与观测技术 绪论

海洋要素调查与观测技术 绪论

海洋一号(HY-1A)卫星,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是中国第一 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型业务卫星。星上装载两台遥感 器,一台是十波段的海洋水色扫描仪,另一台是四波段的CCD 成像仪。 HY-1B卫星于2007年4月11日发射,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 环境要素探测。
嫦娥卫星及搭载的激光高度计
the historic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transatlantic crossing of an AUV (Apr 27, 2009 –Dec 9, 2009)
英国Sub Atlantic公司 NAVAJO水下机器人系统
水声监测技术
水声环境和水声监测技术是现代海上军 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环境 监测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浮标技术
海洋浮标技术
海洋浮标内传感器产生的信号,由发射机定时发 出,地面接收站直接接收信号(或经由卫星转送) 进行处理,就得到了人们所需的资料。
海洋浮标种类
锚定浮标
向多参数、多功能及立体监测方向发展
漂流浮标
随全球定位和卫星通讯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十分有 效的大尺度海洋环境监测手段
“十五”国家863成果 ---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潜水器
核潜艇活动范围:300~400米的海洋深处 潜水器征服了深海 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潜水装置。 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 和打捞、救生等任务,并可以作为潜水员活动 的水下作业基地。又称深潜器、可潜器。
载人潜水器 无人潜水器
我国首个7000米超 深度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
潜标技术
潜标技术
利用潜标系统作为观测平台的海洋观测技 术,包括系留技术、应答释放技术、定位和 寻找技术、布放回收技术、防护技术等。

海洋调查与监测2课件

海洋调查与监测2课件

2024/7/29
25
对于大洋,因其温度分布均匀,变化缓慢, 观测准确度要求较高,即±0.02℃;
对于一般水文要素分布变化剧烈的海区,水 温观测准确度为±0.1℃。
对于那些有特殊要求,如水团界面和跃层的 微细结构调查,以及海洋与大气小尺度能量交 换的研究等,应根据各自的要求确定水温观测 准确度,二级为±0.05℃,三级为±0.2℃。
用倾角器测出倾角之后,仪器沉放的实际深度 可按下式计算:
Z=Lcosa-h 式中:L是经计算器差校正后的钢丝绳放的实际 长度;a是倾角;h是计数器滑轮到海面的高度。
实际工作中常把上式变成改正式:
△Z=L-(Z+h)=L(1-cosa)
2024/7/29
20
回声测深仪测深
2024/7/29
21
深海调查深度订正方法的比较
30
一、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无机营养盐,各形 态溶解有机碳、氮及溶解有机磷进行了测定。
二、通过对赤潮海水进行的的营养盐加富培养 实验,考察了在藻类生长消亡过程中各无机营养 盐、各形态溶解有机碳、氮等营养物质。
三、通过对中国对虾培养系统进行了现场昼夜 连续观测,测定了无机营养盐、各形态溶解有机 碳、氮、磷等营养物质。
按提供资料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种: 点式的;线式的;面式的。
2024/7/29
3
南森采水器
采集预定深度的水 样和固定颠倒温度表 的器具,又称颠倒采 水器、南森瓶。
“采水器上端脱开
绳子倒转180°,这
时采水器的重力使两
端的活门同时关闭”。
2024/7/29
4
平台
平台是观测仪器的载体和支撑,也是海 洋调查工作的基础,在海洋调查系统中平台 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海洋调查之海洋生物调查讲稿解析PPT课件

海洋调查之海洋生物调查讲稿解析PPT课件

海洋生物调查
• 1 浮游植物 • 2 浮游动物 • 3 底栖生物 • 4 潮间带生物 • 5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 6 游泳动物
第4页/共53页
1、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
• 浮游植物:硅藻、甲藻、绿藻、金藻和蓝藻等。 • 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 • 定性: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水面作垂
浅水II型浮游 140 生物网 cm
31.6c m
0.08
网衣:孔径0.160
浅水III型浮 游生物网
140 cm
37cm
0.1m2
JF62或 JP80(0.077)
第13页/共53页
第14页/共53页
第15页/共53页
• 2.2 样品处理和分析 • 采用湿重法、使用感量0.01克的电子天平
称量。 • 总生物量测定时,分离出直径或高度大于
第18页/共53页
第19页/共53页
• 3.2 样品处理和分析 • 采泥和拖网样品,按类别使用不同的固
定液。 • 海上暂时性保存使用5%~7%中性甲醛
溶液; • 室内分析后应用75%乙醇保存样品。测
定湿重生物量精密度为0.01g。 • 定性底栖动物拖网的站位根据具体的要
求布设实施。
第20页/共53页
●网口内径:37cm,面积0.10㎡,
网口圈采用ф10mm圆不锈钢条 ●网上部为上口部:长5cm用细帆布 ●网中部为过滤部:长130cm用JF62
或JP80筛绢 ●网下部为网底部:下口直径9cm,长
5cm用细帆布,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
第33页/共53页
底栖生物调查:采泥器
第34页/共53页
阿氏拖网 (定性调查)
250、500、1000和大于1000(个/m3)。

海洋调查方法 第一章 绪论

海洋调查方法  第一章  绪论
海洋调查方法
1. 绪论
1.1 海洋调查定义及其意义 1.2 海洋调查发展简史 1.3 全球大尺度研究计划 1.4 海洋调查方法
1.1海洋调查定义及其意义
海洋调查 用各种仪器、仪表对海洋中能表征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气象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特征要素进行观测和研究的科学。 海洋调查方法 在海洋调查实施过程中仪器的使用、站位设置、资料整理与信息分析 的方法和原则。
显著变化的
中尺度涡
叠加在海洋平均流 场上的、尺度从几 十公里至几百公里 的水平涡旋。
显著变化的 羽状锋
通常把河流向外海扩散的 形似羽毛状的冲淡水叫羽 状流水,外海水与羽状流 水的界面叫羽状锋。
传感器
点式的
线式的
传感器
面式的
观测平台
观测仪器的载体和支撑
固定平台
沿海观测站 海上定点水文气象观测浮标 海上石油井架
多参数浮标和波浪浮标
南天龙号吊运钻井平台
海洋环境监测站
观测平台
活动平台
海洋调查船 水下潜动装置 漂流浮标 观测卫星
argo表面漂流浮标
鱼鹰一号深潜器
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
海洋二号卫星
施测方法
随机方法 定点方法
台站观测 大面观测 断面观测 连续观测 浮标站观测 走航方法 轨道扫描方法---海洋卫星遥感
定点观测
对海洋气象和水文要素进行定时观测的站点。 设置方式有固定式(海岸边、岛屿与灯塔上) 和浮动式(船舶或浮动平台)。
系统工程
海洋调查的目的
获取海洋环境要素资料 揭示并阐明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 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航海安全保证、海洋环境 保护、海洋灾害预防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3、编制原则 a) 符合合同书的要求;
b) 规定相应的资源配置;
c) 充分利用已有的具有溯源性的文献和资料;
d) 提高效益、减少损耗,充分利用资源,进行综合调查。 4、主要内容 a) 任务描述及任务来源; b) 技术设计;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包计划;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e) 时间安排;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本课程以《海洋调查规范》为技术依据,并结合科 研实际调查,阐述了有关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 底栖生物调查 潮间带生物调查 游泳动物调查 海洋生态调查概述 人类活动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环境要素调查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3、海上作业阶段 a) 获取现场资料和样品;
b) 编写航次报告
c) 验收本航次原始资料和样品 4、样品分析阶段 a) 验收、交接、预处理样品; b) 分析、测试与鉴定样品;
c) 处理数据。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5、资料处理与调查报告编写阶段
a) 验收原始资料;
b) 处理资料与编制资料报表;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调查人员条件和职责
调查项目负责人:
a) 具有与调查项目相符的业绩和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
掌握本项目重点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正确解释调
查结果中出现的现象; 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 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b) 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工作与资源配置,保证调查项目按时
需要修改合同时,应重新进行评审,经双方协商达到一 致,并保留记录。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 调查准备阶段 a) 确定调查项目负责人;
b) 收集、分析调查海区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c) 确定首席科学家(或调查技术负责人); d) 进行技术设计,编写调查计划,报项目委托单位审批; e) 组织调查队伍,明确岗位责任; f) 做好资源配置,申报航行计划,做好出海准备。
首席科学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站位、观测对象及作业程 序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同时将调整情况报项目委托单位。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四、调查人员 1 、调查人员组织
项目承担单位确定 :调查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
项目负责人:确定调查人员,填写《海洋调查人员登记表》,
报项目委托单位核准备案。
首席科学家:对上船的调查人员,按专业和技术水平合理分工, 明确岗位职责。
月开始实施。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海洋调查规范》分为11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第8部分: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 ——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Investigation of The Marine Biology Recources 纪毓鹏 82032581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前 言
前身《海洋调查规范》GB 12763.1-1991实施已二十
余年,为开展海洋调查活动,对海洋调查实施有效管
理,保证调查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海洋科技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的调查仪 器的出现,原有的部分技术要求、调查方法以及管理模 式已不适合我国海洋调查的需要。 新版《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1-2007 已于2008年2
f) 条件保证;
g) 质量计划; h) 安全措施; i) 经费预算。 5、计划的报批 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的时间将调查计划报项目委托单位。 项目委托单位批复后即可实施。
航行计划的报批
按时向船舶主管部门申报航行计划,待批复后实施。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6、调查计划的调整
海洋调查计划确需改动时,应报项目委托单位批准。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章 绪论
《总则》规定了海洋环境基本要素调查的: 基本程序、 质量控制、
计划编制、
资源配置、 调查作业、 报告编写、 资料归档和成果鉴定与验收中的基本要求。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调查基本程序
1、项目委托与合同签订阶段
a) 委托项目
以委托书或任务书形式办理,由项目委托单位提出。 项目委托单位:各级政府相应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
管理工作体系。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项目承担单位:
充分理解委托项目的质量目标。 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具体质量分析、评估。 技术设计应进行测量准确度估算。 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 对海上获取的样品、资料进行现场质量检查。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航次结束后,应对原始资料、样品进行全面质量验收。
项目承担单位:独立法人并具有相应资质的海洋技术机构。 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承担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调查任务单位,应通过计量认证。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b) 评审合同 c) 签订合同
项目承担单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本
规范的要求起草合同书并组织评审,在与项目委托单位达 成共识的基础上,签订合同。
对样品分析、测试、鉴定结果和资料处理结果进行质量检查。
文件、资料成果归档应符合归档要求。 调查成果应通过鉴定和验收。
3、调查人员质量控制 a)调查人员应符合相关要求,并经必要的岗前培训。
b)对调查人员应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明确质量责任。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三、 调查计划编制
1、编制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编制调查计划。 2、技术设计 首席科学家负责技术设计,按有关规定进行技术设计, 并根据合同要求确定调查方式、站位和层次。
c) 编绘成果图件;
d) 编写调查报告。 6、调查成果的鉴定与验收阶段 a) 调查资料和成果的归档; b) 调查成果的鉴定和验收。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二、 调查质量控制 1、建立质量控制工作体系
项目承担单位:接受项目委托单位和技术监督机构的监督。
将质量控制纳入质量体系运行,并制定质量计划。
项目负责人 :指定质量负责人 ,负责建立调查过程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