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典故]三国历史人物及故事

合集下载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七篇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七篇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七篇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篇1】荆州被刘备所占,东吴大将周瑜便一心想夺回荆州。

他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

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

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

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

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

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

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篇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少年朋友熟悉的谚语。

这条谚语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同时也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赋予了高度评价。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辗转迁徒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在这里,他投师于当地名士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一天,水镜先生叫诸葛亮清炖一条鲤鱼。

鱼炖好了,接着又叫挑水。

诸葛亮在家种过地,肩膀有劲儿,很快就挑着满满一担水回到厨房。

一进门,却见水镜先生正对着一班弟子发脾气。

原来,刚炖好的鱼,不知被哪个弟子偷吃了一半。

十几个弟子谁也不承认自己偷吃了鱼。

诸葛亮眼睛一眨,假装惊慌地扔下水桶,跑到水镜先生面前,大声说道:“坏了,坏了,要出人命了!那鲤鱼是用荆芥炖的,荆芥炖鲤鱼就是八步断肠散,我是用它药野猫子呀!”他这么一说,有个弟子顿时变了脸色,“扑通”跪倒,大声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鱼是我偷吃的!”水镜先生也以为真的要出人命,急得手心上都冒出汗了。

三国时期人物故事_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人物故事_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人物故事历史故事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生动性、启发性和篇幅适宜等特点,那么三国演义中又有哪些经典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三国时期人物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三国时期人物故事篇一:刘备摔阿斗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三国时期人物故事篇二:桃源三结义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张飞:“形貌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桃园结义,莫敢违誓,平素相互礼敬,沙场奋勇争先,终成一番大业.至于结义中一时不快,亦成佳话.关羽重枣面疾终身未褪,张飞瞠目环眼终日,睡不能合.然而二人虽获痼疾,亦惊世骇俗之异相,强敌乍见,无不心战胆寒.长坂坡危急之时,张飞忆及结义时情状,不禁胸腹间气息盘结,俄尔迸为巨雷厉喝,致百万曹军惊悚即溃,而后每战必用,屡试不爽.三国时期人物故事篇三:温酒斩华雄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袁术恐先锋孙坚立下头功不发粮草,以至孙文台兵败汜水关,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斩,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三国时期人物故事篇四: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三国时期人物故事篇五:空城计简单说下就是发现自己身边只有20xx多老弱病残之后思索再三,决定下一着险棋,那就是大开城门迎接敌军的到来,而自己却装得悠然自若,让大胜马谡领兵而来的司马懿惊疑不定,因为他也明白马谡这样一个深喑兵法的人不可能犯那么愚蠢的错误,而且丢的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要塞街亭,所以他怀疑是诸葛亮的阴谋故退兵而去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情急之下,曹操便让随军女眷都到城上短墙(陴)去站岗,所有的兵力也都用上(悉兵拒之).吕布来了以后,看见曹军人数不多,墙上站着女人,屯西又有大堤,堤南“林木幽深”,便怀疑那里有埋伏.吕布就和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很狡猾(曹操多谲),我们不要上当(勿入伏中),便向南后退十余里.等到第二天吕布再来时,曹操果然在堤内埋伏了军队,结果打得吕布落荒而逃,曹操“追至其营而还”.三国时期人物故事篇六:赤兔马四位主人.关羽:“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主人遭遇了“走麦城”的窘境,赤兔马决心与主人共进退. 城中粮草已尽,它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了,但是它已经决心背负主公脱险,哪怕是自己落进万丈深渊,也在所不惜.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赤兔马驮着一代名将夜走临沮小路. 传说潘璋带五百人埋伏,他估计自己的这点人难以捉住“万人敌”的关羽,于是事先在杂草中准备下七道绊马铁索,又怕赤兔马神骏,认出铁索,就在前六道上染上和草地一样的颜色来迷惑它。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精选13篇)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精选13篇)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精选13篇)三国演义名人故事1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

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

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

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

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

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

今天限你六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为计。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

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

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2自关羽败走麦城不久,即被吴国擒获杀害。

刘备和关羽亲同手足,噩耗传来悲痛万分。

他当即带领7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吴国。

消息传到吴国,孙权十分惊慌。

他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派赵咨去魏国求援。

孙权对赵咨说:“魏国傲慢,你要有礼有节!”魏文帝见赵咨故意问:“孙权看书吗?”赵咨答得很有礼貌,没有让主人占到便宜。

魏文帝又问:“像你这样的人才,吴国有几个?”赵咨说:“比我聪明的人多得要用车载斗量!”“车载斗量”,形容人或物数量多到要用车装,用斗量。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历史是门很重要的学问,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历史智识,历史本无学科之别,凡事皆可成历史。

多读历史人物故事对学历史也有好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一)张辽——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张辽(公元169-222年)字文元,三国时魏国雁门马邑(今朔城区大夫庄)人,著名的军事将领。

张辽少年通武,本系汉武帝时朔州人聂壹的后代,因避仇而改姓,幼时为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他武力过人,召以从事,让他带兵至京都,又从何进。

何进派他到河北招募军队,何进败,张辽以兵随董卓。

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张辽又投吕布帐下为将,吕布占领徐州,很倚重张辽。

后吕布在下邳被曹消灭后,张辽随归曹操。

由于战功卓著,被任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候。

张辽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结束“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北方渐趋统一,这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张辽不仅勇猛过人,有胆有识,而且精于用兵,善于谋略,建安20年(公元前215年),张辽驻守合肥,孙权乘曹操进兵汉中之机率领十万大军来取安徽,双方在合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张辽率手下强兵将士800人冲锋陷阵,连杀敌兵无数,直冲到孙权帅旗之下。

孙权大惊失色,部将闻风丧胆,不战而逃。

后来发现张辽部下仅几百人,才又返回,把张辽包围起来,面对重兵围困,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进杀出包围圈数次,竟无人能够阻挡。

孙权围城十几天未果,只好撤军,张辽又乘胜追击,连打胜仗。

这一次激战,张辽打出了魏军的军威,也显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

曹操闻讯,非常赞赏张辽的胆略和才识,遂拜他为征东将军。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二)典韦——东汉末年猛将之一典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

其时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典韦便为刘氏报怨。

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

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当李永府前开门,李永亲自出府时,典韦便怀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故事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故事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故事一、刘备1. 桃园三结义刘备本是个卖草鞋的,但是他心怀大志啊。

有一天在集市上碰到了张飞和关羽。

张飞是个卖肉的,那长得是豹头环眼,看着就很猛。

关羽呢,是个红脸大汉,因为杀了人正在跑路呢。

这仨人一见面,那真是看对眼了,觉得彼此都很合得来,于是就在张飞家后面的桃园里结拜为兄弟。

刘备年纪最大,当了大哥,关羽老二,张飞老三。

他们发誓说要同生共死,然后就开始闯荡天下了。

2. 三顾茅庐刘备听说有个叫诸葛亮的人,那可是超级有才华,就像有个超级大脑一样,能把天下局势分析得透透的。

于是他就带着关羽和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

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刘备扑了个空。

第二次去,又没见着人,张飞就有点不耐烦了,说这诸葛亮有啥了不起的,还让咱们跑两趟。

可刘备不死心啊,第三次又去了。

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呢,刘备就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等诸葛亮醒了,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就出山跟着刘备干了。

二、诸葛亮1. 草船借箭周瑜这个人心眼有点小,嫉妒诸葛亮的才华。

他就想刁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那多聪明啊,他说三天就行。

然后他找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都扎满了草人。

在一个大雾天,他把船开到曹操的水寨附近。

曹操的兵看不清啊,以为是敌军来偷袭,就拼命射箭。

结果箭都射到草人上了,诸葛亮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得到了十万多支箭,把周瑜气得不行。

2. 空城计有一次,诸葛亮守着一座空城,城里没多少兵。

这时候司马懿带着大军来了。

诸葛亮呢,不慌不忙,他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一看,心里就犯嘀咕了。

他想啊,诸葛亮这么淡定,城里肯定有埋伏,于是就带着兵撤了。

诸葛亮就靠着他的智慧和胆量,吓退了司马懿。

三、曹操1. 望梅止渴曹操带着兵行军,那天气热得啊,士兵们都渴得不行,一个个都快走不动道了。

曹操就想出个主意,他指着前面说:“兄弟们,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梅子又大又酸,到了那就可以解渴了。

”士兵们一听,嘴里都流口水了,一下子就有了精神,继续赶路了。

《三国演义》的人物典故和道理

《三国演义》的人物典故和道理

《三国演义》的人物典故和道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描绘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国之间的斗争与争霸,展现了众多英雄豪杰的形象。

同时,这部作品也融入了许多典故和道理,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典故和道理,并逐步分析其中的深意。

【第一部分:人物典故】 1. 关羽与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刘备的义兄,两人相互敬重、义结金兰。

这个典故向我们传达了忠诚、义气与兄弟情义的重要性。

关羽舍身救主,最终捐躯义使,展现出忠诚纯粹的一面。

2. 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反派,而诸葛亮则是刘备的谋士,这两位人物在小说中多次展开智谋较量。

他们的典故告诉我们智者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而统治者也需具备一定的才干、智慧和思维能力。

3. 孙尚香与周瑜: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周瑜则是诸葛亮的对手,典故中他们两人展现出了勇敢、聪明和机智。

这个典故要告诉我们,女性也能有出色的气质和才华,勇敢面对困难并勇往直前。

【第二部分:人物道理】 1. 创造英雄:《三国演义》中的众多英雄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能力,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中国古代英雄的形象。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只要我们发挥潜力,就能成为一位英雄。

2. 友谊的力量:在小说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互相扶持的精神使他们战胜了许多困难。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会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友谊的力量是无穷的。

3. 谋略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郭嘉等谋士角色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只有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举例说明】举例一:关羽舍身救主的典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救刘备,舍弃了性命,表现出了至亲至敬的深情义气。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忠诚和义气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品质,只有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才能获得真正的永恒友谊。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精选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精选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精选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一)邓芝--三国时蜀汉重臣邓芝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于汉末时入蜀定居,但无人了解起用他。

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邓芝请他给自己相面,张裕对邓芝说:“你年过七十,会位至大将,并封侯。

”邓芝得知巴西太守庞羲好结交士人,便前往依附他。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益州,邓芝任郫城府邸阁督。

一日,刘备经过郫城,和邓芝交谈后,感到十分惊奇,擢升他为郫令,后升迁为广汉太守。

任内清廉、严谨,颇有治绩,于是入朝为尚书。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于永安病逝。

之前,孙权为修补夷陵之战给两国造成的裂缝,曾遣使请和,刘备亦派宋玮、费祎等到吴回应。

但如今刘备逝世,丞相诸葛亮忧虑孙权知道这消息后态度会有所改变,不知如何处理。

此时邓芝面见诸葛亮说:“现今主上(刘禅)年幼,在位不久,应该派遣使臣重新与东吴结好。

”诸葛亮回答:“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谁,现在我找到了。

”邓芝问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使君您了!”于是派邓芝出使吴国。

邓芝到来后,孙权果然感到疑惑,不立即接见邓芝,邓芝便自己上表求见孙权道:“臣这次来也是为了吴国,不只是为了蜀汉。

”孙权于是接见他,对邓芝说:“我原本诚心想与蜀汉和亲,但恐怕汉主年幼,国小而大势困顿,如果曹魏乘虚进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感到十分犹疑了。

”邓芝答道:“吴、蜀两国结合拥有四州的地方,大王您是有名于世的英杰,诸葛亮亦是当代特别杰出的人才。

蜀有重险可固守,吴有三江可阻隔,结合这两个长处,成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力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常理。

大王现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若不遵从命令,就有理由讨伐,我国必定见有利而顺流进发,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孙权沉思甚久才说:“你所言甚是啊!”便与魏断绝关系,与汉连和,派大臣张温前往访问。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总结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总结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总结多读历史人物故事有好处。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一)钟繇——三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

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

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

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

以功迁前军师。

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

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

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书法成就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张怀瓘《书断》说:“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

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他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

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

钟繇的书法理论,散见于有关书论内。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关于用笔方面的论述。

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历史人物典故]三国历史人物及故事
导读: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的历史人物及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姜维
长城之战:
时值寿春诸葛诞叛乱,于是姜维乘虚进军沈岭,直逼长城。

邓艾闻讯来援,与姜维战于长城下。

姜维伏兵左右,又引得邓艾前来斗阵。

邓艾斗阵不能胜,部将破阵被捕,本已现败绩,姜维此时又命伏兵尽出,邓艾军望而披靡,无计可当,大败,这也是姜维打败邓艾的为数不多的一场经典之战。

二、赵云
长坂坡之战:
罗贯中让长坂坡成了赵云的成名和表演的地方,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夸张。

演义上,赵云闯83万军阵,斩杀敌将53员,七进七出,救出刘阿斗,使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保住了性命。

而事实上,赵云是闯入曹操先锋3000人的阵里,三进三出,就出刘禅的。

汉水之战:
这是赵云真正成为三国武将第一人的战役。

争夺汉中时,曹操运米于北山下,黄忠前去劫米,与赵云约好时辰,但逾期未还。

赵云率轻骑直入曹军,迎回黄忠并其部将张著。

而后大开营门,曹军追至而不敢
入。

此战赵云以十余骑闯入曹军大队,而且是历史上确有的事,武力之高令人生畏。

三、张辽
千里破蹋顿:
公元207年,曹操攻破南皮,袁绍之子袁熙、袁尚逃至北匈奴。

曹操率军追击,听郭嘉语,追击千里,至柳城而战。

曹操以士兵疲惫,想先势休息,然后再战。

张辽观蹋顿兵虽勇而少纪,弩虽劲而阵散,于是建议曹操率军突击,大获全胜。

而若稍事休息,让蹋顿有准备而战,后果可能完全不同。

是可见张辽大将之度。

四、周瑜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确切说是207年12月)曹操占领江陵后,发动赤壁之战。

在周瑜,鲁肃,诸葛亮(这里之所以把诸葛亮排在最后是因为在三人中他对孙权的推动作用最小)的作用下,孙权以周瑜喂都督,督军三万(加上刘备的2万水军就是5万),迎击曹操83万人马。

五、刘备
三让徐州:
汉献帝初平四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

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

不料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

于是曹操便把帐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
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

孔融又邀刘备同去救陶谦。

刘备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刘备就带着关、张来救,初战就打败曹操缓解了徐州危机。

陶谦便想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推辞再三。

随后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

由于吕布威胁曹操后方,曹操便给了刘备顺水人情,退兵而去。

这是第一让。

曹军退后,陶谦再让徐州,刘备认为他只是应朋友之义才来,拒不接受但答应驻守徐州附近,这是第二让。

刘备在陶谦的再三挽留下兵驻徐州沛县。

后来陶谦病重,再次请刘备执掌徐州,刘备又辞,陶谦死不瞑目,这是第三让。

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

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了徐州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