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刮痧法与护理

• (三)加重疼痛
• 护理:因初次接受治疗而不适应者,一般无需处理,1~2 天后即可自行消除;因手法过重所致者,轻者可在2~3天 内消除,如不能消除,可在局部施行轻柔的按、揉、摩法 ,并配合热敷或活血化瘀药物进行处理。
• (四)骨关节损伤 • 护理:发生骨折、脱位者,应及时整复固定,按骨伤科常
规处理;出现截瘫时应立即送外科治疗。
• 8.刮痧后予患者饮用一杯温开水或热果汁,并嘱饮食宜 清淡,忌生冷油腻,调畅情志,刮后3小时内忌洗澡。
第五节 推拿法与护理
• 推拿法,又称按跷、按摩,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施术者 据病情在被施术者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 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生理状态,从而达 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推拿疗法具有舒经通络、理筋整 复、活血化瘀、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平整阴阳以及 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二)临床常用的推拿手法
• 推拿手法的种类繁多,临床常用的手法有一指禅推法、推 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捻法、摇法、抖法和滾法 等。
A
B
一指禅推法
拿法
(二)临床常用的推拿手法
A 指推法
B 掌推法 推法C 肘推法Fra bibliotekA 指按法
B掌按法 按法
C 肘按法
(二)临床常用的推拿手法
摩法
A 指摩法
B 掌摩法
一般常采取的体位有卧位和坐位,立位则较少用。 • (三)环境准备 • 治疗室应整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光线适中。
四、操作方法
• (一)手法的基本要求 • 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
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的目的。 一般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连贯、 协调等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中医刮痧疗法

叩击法
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用力快 速而垂直地击打病人体表部位,给 病人一种较强烈的冲击感。 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操作要有 节奏,一起一落击打时要干脆利索。
主要用于肩背和下肢。
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的补法和泻法:
补法 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能激发人体正气, 使低下的机能恢复旺盛。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 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之虚证患者。 泻法 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能疏泄病邪、使 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 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的实证患者。
痧证的表现:
痧症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 痧点明显; 痧症多胀: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 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可以看出,痧的本义包括两个方面:
邪气侵袭是其病因; 邪气郁遏,阳气不得宣通疏泄,而致气机不畅 是其基本病机。
中医对刮痧疗法的认识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清热解毒,安神定惊 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扶正驱邪,调节阴阳
刮痧的平补平泻法
刮拭按压力大,速度慢; 刮拭按压力小,速度快; 刮拭按压力及速度适中 ——最常用,适于保健、病情较轻微、 虚实不明显者。
补法泻法的具体运用
一般应以补刮开始,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
虚证型患者:以补刮法为主,治疗过程中在补刮的 基础上,对主要经络穴位,可以短时间运用平刮法, 以增强治疗效果。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介质 刮痧法的种类 刮痧法的操作方法与要点 常用刮痧手法 刮痧的补泻手法 人体不同部位刮痧的方法与顺序 刮痧法的不良反应——晕刮 刮痧法的注意事项
刮痧的工具
民间常用工具:铜钱、陶瓷、玉石、棉线等;
中医瑰宝:刮痧疗法

文/王丽娜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中医瑰宝:刮痧疗法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优秀的物理疗法之一。
刮痧疗法是指应用特制的工具,在人体体表的腧穴、经络及病变部位进行刮拭,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一种方法。
刮痧具有方法独特、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适应证广、疗效可靠等特点,在中医疾病治疗及养生保健领域广泛应用。
那么,刮痧适合治疗哪些疾病,如何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刮痧的作用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经络、腧穴,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驱邪排毒、退热镇惊、开窍益神、防病保健等目的。
1.祛除邪气,通经止痛刮痧疗法可以开泄毛孔,有效祛除入侵经络的外邪,治疗外感病;也可疏通经络,用以缓解疼痛。
刮痧疗法重在以通为用,止痛效应明显,其中刮痧介质的祛邪止痛作用也不容忽视。
2.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刮痧能引导气血运行,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振奋鼓舞正气,加强驱邪之力。
在活血化瘀方面,刮痧疗法的疗效尤为显著。
3.驱邪排毒,有利康复中医学认为,刮痧的出痧现象是离经之血,是带有毒素的瘀血,必须通过皮肤经脉导引病邪排出体外,刮痧还能有效开泄腠理,通便利尿,通过排汗、排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皮肤、大小便排出体内邪气和毒素,减少有害物质的蓄积。
日常配合疾病治疗,可提高疾病的自愈能力,有利康复。
4.壮体强身,防病保健刮痧疗法的壮体强身,并不是来自于营养保健物质的补充,而是通过经常刺激机体的特定部位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内源性物质的产生、促进气血津液精气的生成、促进全身的气机与气化、促进气血运行通畅等,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减少疾病的发生机会。
5.养颜美体,抗御衰老面部刮痧可以促进面部气血流通顺畅,加之对人体全方位的调整,有助于使面部三阳经脉不衰,尽显气血之色,同时面部刮痧可以防衰除皱,消斑祛痘。
刮痧器具和介质1.刮痧板日常可以使用天然水牛角制成刮痧板,其色泽暗红,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
水牛角本身是性味辛、咸、寒的中药,辛能发散行气活血,咸能软坚散结润下,寒能清热凉血解毒,药性与犀角青春护航青春期健康56相似。
刮痧的治疗作用 适应证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清热消胂:根据中医治法中 “ 热则疾之”的原理 。通过放 痧手法的刺激 。使 热邪疾出 ,以达清热之 目的 ,使 内部阳热之
2 .术中注意事项 :① 刮拭手 法要用力均匀 ,以求能忍受 为度 ,达到 出痧为止。② 婴幼儿及老年人 。刮拭手 法用力宜 轻。③不可一味追 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 时间。出痧 多 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 ,血瘀之证出痧多 ;实证 、
副 痧 疗 法 禁 是 证 刮痧疗法尽管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病症,但它也有禁忌证。 1 .有 出血 倾向的疾病 ,忌用本法治疗或慎 用本 法治 疗。 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白血病等 。不宜用泻法刮
肤 汗孔 开 泄 。如遇 风 寒 之 邪 ,邪 气 可从 开 泄 的毛 孑 直 接 入里 , L
影响刮痧疗效 ,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 前要选择一个好 的治疗场所 ,空气流通 清新 ,并注意保暖 ,注意避风。夏季不
④免疫系统 :通过刮拭刺激可增强细胞的免疫能力。
可在有过堂风 的地方刮痧 。尽量少暴露皮肤 。②选择舒适的刮
邪 透 达体 表 .最 终 排 出体 外 。以清体 内 之蕴 热 、肿 毒 。
管破裂 ,血 液外溢 ,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 象。血凝块 ( 出
祛痰解痉,辜= j = 坚散结 :由痰湿所致 的体表包块及风证 ,通 过刮痧、放痧治疗.使腠理宣畅 。痰热脓毒外泄。有 明显 的止
痧) 不久即能溃散 ,而起 自体溶血作用 ,这样可使局部组织血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刮痧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二、操作方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三、主治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除慎用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四、注意事项: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
中医刮痧疗法

方向
总原则 (1)一般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
肢为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 (2)单方向刮拭,不宜来回。
➢ 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应达到皮下组织或肌肉,
按
如作用力大,可达到骨骼和内肌。正确的刮拭
压
手法,应始终保持按压力。每次刮拭应速度均
力
匀,力度平稳,不要忽轻忽重、头轻尾重或头
重尾轻。
四、刮痧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 通络、祛邪排毒等功效。
➢刮痧法过去用于治疗夏秋季节感受秽 浊、疫气引起的“痧证”。随着医学 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 儿科等各科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刮痧的适应证
1. 内、外、妇科疾病 ➢ 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呃逆、呕吐、胃痛、
➢ 点即穴位,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
点
于体表的部位。面即指刮痧治疗时刮板边
线
缘接触皮肤的部分,约有1寸宽。线即指经
面
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线,循行于体表
结
并连及深部。点、面、线相结合的刮拭方
合
法,是在疏通经脉的同时,加强重点穴位
的刺激,并掌握一定的刮拭宽度。
三、人体各部位刮痧方法
➢ 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 ➢ 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
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三)刮痧的注意事项
1. 刮痧部位的清洁或消毒。 2.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3. 待痧退后方可进行再次刮拭。 4. 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5. 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一般约 3 小时
左右即可洗浴。
小结 刮痧疗法要做到持板方法正确,力度平稳,角度 适当。不可逆刮,也不可强行出痧。
中医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刮痧疗法【适应症】感冒、哮喘、便秘、高血压、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
【禁忌症】患部皮肤破损、溃疡、严重皮肤病者、急性传染性疾病、心力衰竭。
【操作】一、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刮痧部位。
二、将刮痧油均匀抹在患处。
一手持刮痧板,倾斜45°,按气血运行方向,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先阳后阴的顺序刮拭。
三、刮后患部皮肤充血,有舒适感,2~3天后可进行第二次治疗。
四、每次刮痧后可饮一杯白开水,以协助排毒。
五、保健强身仅刮颈、背部。
【注意事项】一、治疗室温暖、舒适,勿冷风吹和寒冷侵袭。
二、刮痧板边缘必须光滑,防止损伤皮肤。
三、刮痧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疲劳等,可立即刮涌泉、百会、人中、合谷穴或稍休息。
拔罐疗法【适应症】腰背疼痛、软组织扭挫伤、肩周炎、颈椎病、神经痛、疖、痈、感冒、支气管炎等。
【禁忌症】心力衰竭、血友病、浮肿及广泛性皮肤病者。
【操作】一、准备不同型号的火罐数个,另备火柴、酒精灯、镊子、95%酒精及少许凡士林。
二、常用方法。
闪火法:先将酒精灯点燃,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患部。
术者左手握罐体,使罐口向下,右手持镊子,夹住沾有酒精的小棉球,在洒精灯上点燃后,伸进罐内绕1~2圈,迅速抽出,随即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投火法:用薄纸做一小纸卷,燃着后投入罐内,然后将罐迅速扣在治疗部位。
架火法:先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做一点火架,再将一小酒精棉球放在架子上、点燃酒精棉球后随即扣上罐子。
滴酒法:向罐内滴入1~2滴酒精,将罐倾斜,转动一周,用火柴将酒精点燃后罐口向下,迅速将罐子扣在治疗部位。
贴棉法:取0.5~1cm见方的脱脂棉,沾少许酒精,贴在罐内壁的中部,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三、留罐时间一般为10分钟,治疗中患者有烧灼感或皮肤颜色变化过于明显、起水泡等异常现象,立即起罐。
四、起罐时,术者左手扶罐,并轻推罐体使其倾斜,右手食指尖轻按罐口边缘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缝隙,空气进入,罐子随即脱落。
刮痧的禁忌

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4月/23日/第006版
传统疗法
刮痧的禁忌
谢晖
刮痧的刺激强度不是很大,适应症也比较广泛,但以下八种情况禁忌刮痧。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肝损害、全身浮肿者。
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加速血液循环,这样会增加心脑、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妇。
尤其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止刮痧,否则极易引起流产。
三、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者。
患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病灶的感染和扩散。
四、急性扭伤、创伤和骨折患者。
患处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五、精神病患者。
刮痧会刺激精神病患者发病。
六、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
此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因此禁用刮痧。
七、过度饥饿、过度疲劳、醉酒者。
不可接受大面积刮痧,否则容易引起虚脱。
八、眼、口、舌、耳、鼻、乳头、肚脐等部位。
刮痧会使这些部位黏膜充血,并且难以康复。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刮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刮痧疗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适用的疾病均可用本疗法治疗。
本疗法不仅适用于痧病的治疗,还适用于内科、骨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临床多种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的治疗,而且都有较好的疗效。
(二)禁忌证:
1. 患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的患者禁用。
2.新鲜骨折禁用,疤痕、恶性肿瘤的局部禁用。
(骨折愈合后、疤痕和肿瘤周围其他部位可刮。
)
3. 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4.心、肾、肝严重疾病患者禁用。
5. 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处禁用。
6.酒醉、过饱、过饥、大渴、大汗、大出血、过劳等情况下禁用。
(三)刮痧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1.刮痧后的反应。
刮痧治疗后,由于病情不同,刮拭部位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痧。
痧的颜色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
痧的分布可散在,可密集,可呈斑块状,湿邪重的患者多出现水疱样痧。
有的皮肤深层表现为隐约可见的大小不一的青紫色包块或结节,可伴有局部发热感。
刮痧治疗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逐渐融合成片,深部色块样痧慢慢消失,并逐渐由深部向体表扩散。
12 小时左右,色块样痧表面皮
肤逐渐呈青紫色或青黑色。
24~48小时,出痧皮肤表面时有触痛感、微微发热感。
如果刮拭手法过重或刮拭时间过长,体质虚弱的患者在刮痧后会出现短时间疲劳感,或者全身低热,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刮痧5~7天,痧点一般可消退。
消退时间与病情轻重、出痧部位、痧的颜色和深浅有关。
一般来说,胸背部的痧、上肢部的痧、颜色浅的痧及皮肤表面的痧消退较快,而腹部的痧、下肢的痧、颜色深的痧及皮下深部的痧消退较慢。
另外,阴经部的痧较阳经部的痧消退慢,慢者一般延至2周左右。
2.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内保暖,避免患者感受风寒。
(2)刮痧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3)注意清洁消毒。
施术者双手、患者刮痧部位均应清洁干净或常规消毒,刮痧用具必须常规消毒。
(4)刮痧手法不可忽重忽轻,亦不可强力刮拭,片面追求出痧,以免损伤皮肉筋骨。
(5)刮痧后宜用干净毛巾或软纸擦干被刮处,患者宜饮温开水或淡糖盐水一杯,并休息10分钟,这样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及机体早日康复。
(6)一般刮拭后 3 小时之内不宜洗澡。
(7)若病情需要,可配合使用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药物等,以增强疗效。
(8)刮痧过程中,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目眩、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神昏仆倒等症状,此为晕刮,必须立即停止刮痧。
此时,应该让患者平卧,饮温开水或热茶,休息片刻多能好转。
晕刮严重者,可刮拭或针刺、点掐其百会、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位,必要时应送入医院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