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ppt

合集下载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36 人民版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36 人民版
④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 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列宁装 饮食 传统四大菜系——中西餐并行
建筑 四合院——中西合璧建筑、欧化的别墅
社会 风俗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
当堂检测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 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 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 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 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被 摧 残 的 脚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放足
正常足与缠足比较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 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图二:时髦的高跟鞋
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
由绣由花绣鞋花到鞋高到跟高鞋跟,鞋主你要看是到受什西么方变民化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内因:近代工商业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兴起;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以及民主革命运动 的发展。 城乡是有差异的,农村的社会生活变化不大!
(落后、封闭)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受西方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
②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 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折射、交融与变迁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折射、交融与变迁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男 子 女 子
长 袍 马 褂 旗 装
装 中 山 装 上 衣 下 裙
现 代 服 装 现 代 服 装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表 现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长袍马褂 中式与西式、 鸦片战争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 ——新中 后——新中 上衣下裙 传统与现代 半封建社 国成立 会 西装、 西装、中山装 并存 旗袍 新中国成立 列宁装 ——十一 后——十一 制服装 届三中全会 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 烈与革命相 关的服饰成 为主流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阶 段
3、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进 房屋建筑—— ——居室建筑的演进
传统住宅(北 传统住宅( 京四合院) 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 中西合璧( 的石库门) 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 传统民居
完全欧化( 完全欧化(花 别墅) 园、别墅)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传统建筑: 鸦片战争后, (2)中西合璧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 )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 外国人来华, 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 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 的新式住宅: 新村” (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 )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别墅” 公寓” 世纪 年代前后, 世纪30年代前后 园”、“别墅”、“公寓”(20世纪 年代前后, 津等地开始出现) 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
■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①世界三大烹饪流派: 世界三大烹饪流派:
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 东方烹饪流派: 西方烹饪流派: 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 阿拉伯烹饪流派: 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
②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 19世纪 年代起 世纪40年代起, 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17 人民版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17 人民版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欧式写字台
中式写字台
四、习俗风尚的变化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
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旧习
改变
婚姻包办 婚姻自由
旧式丧礼 新式丧礼
男子留辫 剪辫易服
女子裹足 迫令放足
迷信活动 破除迷信
特征:删繁就简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 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 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 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 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 义。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
代表。
手撕鸡.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区的 地方菜为代表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 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 保持原汁原味。
麻香小象贝
荠菜春笋
熏樱桃.
2、西餐的传入
阅读教材,找出西餐传入的时间、并将中西 餐进行比较。
2、西餐的传入
(1)时间: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以后) (2)西式餐馆: (3)西式糕点: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封 建 迷 信
服饰 饮食
西装、 中山装、 旗袍,新颖 中西餐并行
建筑 居住大院、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
社会 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 风俗 洁葬礼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 变化的原因?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共29页PPT资料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共29页PPT资料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 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 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 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 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 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江南民居
蒙古包
陕北窑洞
邵武的特色民居
和平古镇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别墅
完全欧式建 筑
厦门的中山路
本校的协和楼
四、习俗风尚的变化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
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社交礼仪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 • 社交礼仪 • 文明时尚
以文治国


1919反年映5月了,中湖西南文省化立相第互一共师存范、学相校互湘交潭融学的友过会程合影
比较以下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旗袍 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
清 朝 旗 袍
宽松肥大
民 国 旗 袍
合身适体、短袍窄袖
文革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流 “干部服” 行的一句话:“做套和军装是人 列宁装,留着结婚 们的最爱 穿。”
外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 式的涌入。
政治变革:戊一戌届变三法中、全辛会亥等革重命大、历新史中事国件成的立推、动十;
内因 经济发展: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思想解放: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10(22张PPT)(人民版必修2)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10(22张PPT)(人民版必修2)
一、教学立意和教师的情感
1、教学立意: 以服饰的变化为主线,折射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
迁,探究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社会生活在变 迁的过程中既延续着传统也创新着传统,在延续与创新 中,既传承着历史,也发展着历史,使社会生活在变迁 中变得更加文明。
2、教师的情感:
“请保存好你手中的记录,它在将来会成为一片回忆、 一段见证、一份史料。”
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注:鹞,风筝; 重午:端午; 巧食:七夕食麻巧 糖糕:年糕
温十五中 王少莲
黄庆澄 杨振霖
(1901-1904) (1931-1942)
注:年限为担任校长的时间
叶杞 (1942-1948)
记录:90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陈骁 (1948-1949)
教师自身资源的用心运用
1、身穿旗袍上课。 2、带来了爷爷的中山装和奶奶当年穿过的旗袍。 3、带来1933年爷爷和奶奶相亲的故事。
二、问题设计
3、如此突显女性柔美的旗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渐渐 不再受到女生们的追捧。那么,20世纪50、60年代的 女生们追捧什么样的服装呢?
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 连衣裙等苏式服装会受到青睐呢?
4、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 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四、探究活动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作为下一届举办国,中国要表 演一个节目以示接替,14名中国女孩,身穿改良的旗袍,用琵 琶、二胡等民族乐器共同演奏了《茉莉花》——中国的政府和 文艺界正尝试以这样的“中国味道”向全世界展示这个变化中 的古老国家。
请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奥运礼仪服装中 的鲜花及奖牌托盘礼仪人员服装(女装)。

_4.1_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课件解析

_4.1_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课件解析
(三)总的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向美观、适体、 方便、平民化转变。
阶段 鸦片战争 后——新中 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 后——十一 届三中全会
表现
男: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女: 上衣下裙 旗袍
列宁装、连衣 裙; 军装、“干部 服”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中式与西式、代服饰之变
(一)近代服饰的变化: (二)现代(新中国成立后):
(三)总的变化趋势:
趋思势考::由以拘中谨国、近保代守以、呆来板女、性等服级饰森的严变,化逐为 向美观、例适,体说、明方中便国、服平饰民的化发转展变趋。势
一、近现代服饰之变
(一)近代服饰的变化: (二)现代(新中国成立后):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服饰之变
“变”的
表现
饮食之变 建筑之变 习俗之变


“变”的原因

“变”的特点
“变”的影响
一、近现代服饰之变
“服饰是时代的外衣。”
❖一定时代的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 学技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会意 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孙中山综合中西服饰的特点,设计出一种 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取名中山装。此 后中山装大为流行。
❖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三民 主义
❖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 监察五权分立


礼 廉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一)近代服饰的变化: 1、代表性服饰
2、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3 人民版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3 人民版

晚清时期
晚清时期,普通女子着装宽松 肥大,遮住了女性的曲线
民国时期 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女性服装开 始向城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 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化。
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
入石烹时代
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
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
服饰的变化 饮食结构的变化 住宅的变化
•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历实:
婚姻风俗的变化 丧葬礼俗的变化 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 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 学习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 首先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 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 国;其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 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 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 式;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改善人民生 活放在第一位。
• 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我国社会生活和习俗 发生了重大变迁,这些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 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国门洞开, 动荡中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向世界文明 靠拢以来;新中国的诞生使得人们有了新生 活和新风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 衣食住行发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 说明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 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重大飞跃,中国才会发生 真正意义上的巨变。
唐代妇女服饰 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的贵妇
(《簪花仕女图》局部)。大袖衫裙样 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 披帛。《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贵族妇 女在庭院中散步、采花、捉蝶及戏犬时 的情景。图中人物服饰,与其他唐人画 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 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的装束。以纱罗 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 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 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 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5.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必修2)

5.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必修2)

民国时期通商口岸最早出现西餐
现代美食
浙江菜
四川菜
江苏菜
山东菜
福建菜 湖南菜
现代美食
现代美食
广东菜
安徽菜
北京四合院
陕北窑洞
福建围屋
现代小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小区
现代小区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现代家居
现代家居
社会习俗的变迁
清 末 民 初 的 传 统 婚 礼
民国时期集体婚礼
现代婚礼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清代男女服饰
民国旗袍
50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 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改革开放后
• 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从 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清代末年社会动荡,皇室骄奢淫 逸,鱼肉百姓,饮食上极尽奢侈 之能事,比如满汉全席,普通百 姓生活困苦,长椿寺前打粥妇, 儿生六月娘十九。官家施粥但计 口,有口不论年长幼。儿食娘乳 娘食粥,一日两盂免枵腹。朝风 餐,夕露宿。儿在变,儿亡独, 儿病断乳娘泪续。儿且勿死,为 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不敢哭。
旧习俗裹小脚
传 统 社 交 礼 仪
清 末 中 外 官 员 握 手 致 意
封 建 迷 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粤菜:
❖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菜的 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 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 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 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 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五蛇羹、盐火鸡、蚝油牛肉、烤猪、干煎大虾碌、 冬瓜盅。
❖ ④淮扬菜:
❖ 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其特点 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 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 煨、炒而著称。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 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清
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
西餐文化的流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第四专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 的变迁
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理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征?
见解: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 影响,应如何正确应对外来文化?
• 1、中国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迁及其变 化趋势(三大阶段)?
❖ ③川菜:
❖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其 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 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 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 美誉。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 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大煮干丝、 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 2、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迁情况? • 3、中国近现代居室建筑的发展变化及
其阶段特征?
• 4、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情况?
清代女子服饰
旗袍变革
女子服饰的变化
(1)旗袍的流行:大胆地体现女性形态的曲线 美。它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 准的成功尝试。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 以后,中国民众审美观念在服装方面的变 化。
(4)传统的饮食文化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 原 自然物产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的制约 因 生活习惯的制约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别墅 新式住宅
窑洞
传统民居 南方民居
福建围屋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 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 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 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 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北京人大都 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男子服饰变化
❖ 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
男子服饰的变化情况
西装流行的原因。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 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
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
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3、男装: 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 4、女装: 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款 式的服装层 出 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封闭”走向“开 放”。(个性化)
二、饮食变化
四大菜系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 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现代服装
❖ 探究二:建国以后服装的变化的原因。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迅速 取代西装、旗袍,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上述服 装之所以流行,与其说这类服装代表美,不如说它们是一种 追求进步、保持革命激情与亢奋的醒目标志。在变革时代, 服装作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整合过 程中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通过服装的同一性,显示出人民 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粉碎“四人帮”以后, 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当代服饰变化 的另一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更新和消费能化 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服饰方面
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有代表性的服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1、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2、女装: 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1978年)
50

60年代前期的时尚—苏式连衣裙




——
列 宁 装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服饰—绿军装
1910-1919 杨步伟
1920-1929 林徽因
1930-1939 胡蝶
1940-1949 宋美龄
1960-1969 邢燕子
1970-1979 邓丽君
1980-1989 刘晓庆
1990-2000 张曼玉
代表区域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山东 广州、潮州等 四川 扬州、南京、镇江等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 1、中国四大菜系及其特点
❖ ①鲁菜
❖ 山东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 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 南菜擅长爆、烧、炸、炒。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 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 窝,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 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
• 1、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后
2、影响(:1)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2)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3)西餐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部分
动脑 筋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
西式餐馆 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异味争尝”
中国传统饮食变化概况
时间
概况
西 19世纪40年 代
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19世纪60年 代

19世纪七八 十年代
上海福州路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 家西菜馆——“一品香”,以后又陆 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 。
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日常食品:酒、茶、烟
近代中国传统饮食变化特点
(1)传入路线: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城市到市镇 。 (2)范围:西餐仅限于上层社会。 (3)对普通百姓影响的是:日常西式食品、点心、罐头、冰激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