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

汇报提纲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2、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3、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方向
8
1-1、塔中型台缘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
(1)塔中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礁储层不发育,塔中30、44井见有少
量的格架岩,但规模很小,并完全为胶结物充填,不是有效储层, 这与原先认为的礁油气藏有很大的不同; (2)棘屑灰岩常常被作为礁来看待,而事实上这套棘屑灰岩形成于 潮下浅滩环境,是塔中地区非常重要的优质储层;
天然气3880亿方
中1
中古1 中古5
中古7 塔中83
(3)轮南凸起及斜坡部位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多层系立体含油的 勘探前景:奥陶系潜山油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探明储量7.67亿吨,形成年680万 吨的产能;斜坡部位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具有形成 10亿吨级油区的有利条件,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3)巴楚一间房组露头生物礁地质建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塔中Ⅰ号 坡折带礁储层的认识,塔中Ⅰ号坡折带台地边缘是棘屑灰岩滩储层
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海绵格架岩
4879.00- 4887.00m
4857~4888工业油气流(油40.8方/日,气92200方/日), 但岩心和薄片揭示真正出油的层段为4879-4887m井段的 棘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不在生物礁发育段
气151亿方
TZ82 ZG4
ZG7 TZ721
塔中72-塔中16井区
W
控制面积:120km2 储量:油4114万吨
气121亿方
4
(2)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油气勘探有新发现,中部塔中722井获得高产油气流,中古 5、7井油气显示活跃,西部甩开的预探井-中古17井喜获高产油气流,中古1井钻遇 良好储层,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二、勘探领域
1、现状和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进行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发现了多个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如南海的荔湾油气田 和东海的春晓油气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勘探经验的积累,我国在海相超深 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结论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和勘探领域对于国家的能源战略具有 重要意义。这一领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技术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攻关。 在此基础上,应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勘探投入和科技创新,为实现国家能 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了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油气资源。然而, 这种资源的勘探面临着一些特殊性问题。本次演示将对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 气勘探的特殊性问题进行探讨。
3、开发环境的特殊性: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开发环境通常比陆相碳酸盐岩 层系更为复杂。海洋环境中的温度、压力、盐度等因素都会对油气的开发产生影 响,这使得油气的开发更加困难和风险更高。
四、结论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特殊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针对 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地 质条件和油气性质,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开发策略,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提高油气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谢谢观看
三、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 勘探的特殊性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汇报内容
1、引言 2、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3、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与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开发技术 5、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6、结论与认识
2 世界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2.1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储量
四川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累积厚度约3000m,其中有孔段只有250m 左右。只占其总厚度的约10%。其孔隙度一般为3-6%,渗透率多数 在0.01×10-3-1×10-3μm2之间,属孔渗性极低的储层。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从岩性分为白云岩及石灰岩两大类。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 中,晚前寒武纪-奥陶纪及三叠纪碳酸盐岩储层多数为白云岩储层,而白垩纪 -第三纪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
油气田数量(个)
70
60
58
50
40 36
30
20 10
10
0
18
8 4
13
世界目前已确认的7口日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油井,也都产自 碳酸盐岩油气田。至于日产量稳产千吨以上的油井,也绝大多数是 在碳酸盐岩油气田中。
1
9
2 世界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2.3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藏及分布
世界上在一些沉积盆地中发现了大量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如在 美国、加拿大、苏联、墨西哥、利比亚、印度和中国都在碳酸盐中 发现了这类油气藏,其中有一些属于大油气田。由于碳酸盐岩沉积 体系的多样性及成岩作用的复杂性,很难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类型 进行定义及分类。根据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及几何形态,可以划分 出六种油气藏类型,即碳酸盐滩、生物建隆、泥质白云岩/泥灰岩、 白垩、不整合及岩溶型、晚期埋藏成岩型(图)。
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用。
用 的工具 。通常 , 需要对研究所用 的显微镜 配备 低倍 和高倍
物镜 以及岩石学鉴定装置 ,同时为研 究岩石 的成分 和组 构 , 还应配置机械或计算机工作站 ( olk和 V a ,99 。为 了 K bu ys 18 ) 能 同 时 观察 整 个 薄 片 ,可 以使 用 数 字 胶 片 扫 描 仪 ( e D
12 年 ,de 和 Wae 97 U dn l 在发表 的论著 中阐述 了说 明他 t
们 怎样利用偏光镜来描述 和研究石灰岩 的微 相特征 , 并将鉴 定成果最终应用到了得克萨斯 的油气勘探 中。
1 9世纪 3 0年代 ,adr Pa S ne 和 i 在碳 酸盐 岩 的显 微镜 研 究方面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 , 首次介绍 了现代碳 酸盐的综合研
2 碳酸 盐岩 微相研 究 方法和 技术 手段
超微 尺度 ) 秀照片 , 优 分辨率高 , 放大倍 数高达 1 0至 10 0 000
作者 简介: 董运青 (91 )女, 18~ , 现在攻读矿产普查与勘探 专业硕 士, 主要从事遗迹学方 面的研 究。
7I 。 ̄
SEC&E NL YI N CNE T HO GVI I C O S O
层 中均有发育 。由于碳酸盐岩成因和结构 的特殊性 , 使微相 分析方法在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研究 中显得尤为重要 。 成为碳 酸盐岩 沉积环境分析 、 岩石 成因研究 、 相带 划分 以及 岩相古 地理研究中不可或缺 的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手段 。
生物构造等。在早期的岩石薄片分析研究 中 , 调把野外 也强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49页PPT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பைடு நூலகம்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引言
湖相碳酸盐岩是指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碳酸盐岩,是地球历史上重要
的沉积岩石类型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也
日益深入,对于认识地球历史、探究地球演化、研究环境变化等方面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与湖泊环境密
切相关,因此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湖泊环境的演化和变化。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湖泊,包括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亚洲等地区。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湖泊环境演化、碳酸盐岩的成因、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古气候变化等方面。
三、意义
1. 认识地球历史
湖相碳酸盐岩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沉积岩石类型之一,通过对湖相碳
酸盐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湖泊环境的演化和变化,进而认
识地球历史的发展和演化。
2. 探究地球演化
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与地球演化密切相关,通过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为探究地球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证据。
3. 研究环境变化
湖泊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可以了解湖泊环境的演化和变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论
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认识地球历史、探究地球演化,还可以研究环境变化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为人类认识地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碳酸盐岩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储集岩层之一,其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全面评估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将从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损害机理入手,深入探讨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碳酸盐岩储层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形影响,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
然而,由于地层压力、温度、化学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也容易发生溶蚀、孔隙结垢、胶结物侵袭等损害,降低储层的物性参数,限制了油气的产出。
我们将从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广泛盘点当前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应用情况及研究成果。
在现有技术上,人们采用化学防护剂、物理治理技术、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来保护碳酸盐岩储层。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还研究出了纳米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新型保护技术,并尝试在实际油田开发中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深入分析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技术必将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索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并积极推进新型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油气田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我将共享我对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应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油气资源的综合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深入介绍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我相信读者对此话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够加强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共49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可采储量(MMBO)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探明可 采 总 量 :1434.5亿吨 探明可 采 石 油 : 750.1亿吨 探明可采天然气: 684.4亿吨
油气田 :313个 油 田 :208个 气 田: 105个
1886-19215 9251926-19315 9351936-194159451946-195519515956-19615 9651966-197519751976-198159851986-199159951996-20025005
中国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巨厚层碳酸盐岩,暗 色泥质岩极少;另一类是较薄层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共生,组成间互 或间夹层。具有多套生油气层系及多套储油气层系的特点。碳酸盐岩 生油岩地球化学指标都较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有机炭 含量普遍偏低,平均含量为0.19%。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018 %。
年代
图1 全球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历程
1
7
2 世界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2.1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储量
中国也有近300×104km2的碳酸盐岩分布,约占陆上国土面积的 1/3,其中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华北地区广泛发 育,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中国碳酸岩探明石油15.2亿吨,探明率 为6.5%,探明天然气1.36万亿方,探明率为28.65%。
36000 32000 28000 24000 20000 16000 12000
8000 4000
0
万吨
塔河、普光、铁山坡、渡口河、塔中、轮古
探明石油:15.2亿吨,探明率:6.5% 探明天然气:1.36万亿方,探明率:28.65%
任丘 尚店
苏桥 静安堡
靖边 五百梯
塔河
罗家寨
桩西
千米桥
和田河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海相生成的石油广泛丰富,而陆相生成的石油具局限性。海相盆 地具有优越稳定的水下环境。海洋的咸水环境比陆相淡水环境更有 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陆相沉积盆地多分布在山前、山间活动区域,规 模相对较小, 受造山运动、断裂活动影响,油藏保存条件不好。而海 相盆地规模大,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简单、面积大,利于大型构造油气 藏的形成,油气藏保存相对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个人简介:
江怀友,男,1965年出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油藏精细描述 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中外能源》编委。1998年以来编写宣讲、发表国际、 国家、公司级论文76篇,负责主持27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Scholle(1983)通过实验和现场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埋藏过程中发 生成岩作用时,其孔隙度的减小主要是由于物理和化学的压实作用的 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沉积盆地内,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都有相似的变 化趋势。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1 碳酸盐岩地质理论
Schmidi(1983)研究指出,成岩作用能在致密岩层内形成“成岩 圈闭”。成岩圈闭可以在漫长的成岩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形成,包括早 期(埋藏前)、中期(埋藏期)及晚期(埋藏后)等阶段。因而成岩作用有 可能把各类致密的碳酸盐岩变成有封闭性的“储渗岩体”。称之为 “成岩圈闭”,能有效地阻止油气运移并发生聚集而成为油气藏。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从岩性分为白云岩及石灰岩两大类。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 中,晚前寒武纪-奥陶纪及三叠纪碳酸盐岩储层多数为白云岩储层,而白垩纪 -第三纪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
油气田数量(个)
70
60
58
50
40 36
30
20 10
10
0
18
8 4
13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
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研究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汇报人:江怀友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2008年7月
汇报内容
1、引言 2、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3、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与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开发技术 5、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6、结论与认识
1 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多数含油气盆地的生油岩是海相沉积,世界上产 油量、储量规模最大的含油区在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储量占世界石 油总产量、储量的70%以上,而这一地区生油岩是以海相地层为主。
发达国家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随着油气地质学理 论的进展,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方兴未艾。
汇报内容
1、引言 2、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3、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与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开发技术 5、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6、结论与认识
2 世界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2.1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储量
Dravis(1987)研究了世界上许多沉积盆地内中新生代碳酸盐岩 的成岩作用后发现,在埋藏较深的成岩作用时期,会使原生孔隙度降 低,同时使储层产生较多的分散的次生孔隙,有时这类孔隙占有较大 的优势,有减有增,故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性变差,不能简单地用压实 作用来解释。如欧洲的侏罗系以及中东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都是以 次生孔隙占优势,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也是以后生的孔洞缝为 主。
1
11
汇报内容
1、引言 2、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3、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技术与方法 4、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开发技术 5、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6、结论与认识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1 碳酸盐岩地质理论
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储层性质和圈闭类型上。碳 酸盐岩油气藏常常具有形态不规则、成因多样、分布隐蔽和纵横向上 的突变等特征。国内外已发现较多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存在于岩性地层 圈闭中,因此应用常规的构造圈闭理论和勘探方法行不通。需要用新 的油气藏地质理论和特殊的勘探方法及技术。
碳酸盐岩分布占全球沉积岩总面积的20%,所蕴藏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 储量的52%,全球高达90%的油气储量发现于海相地层,世界上现已查明以 碳酸盐岩为主要烃源岩的含油气盆地众多,世界碳酸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 为1434.5亿吨,探明可采石油750.1亿吨,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亿吨。碳 酸盐岩油田的储量一般情况下比较大,碳酸盐岩大油田的平均可采储量为 5.6亿吨,而砂岩大油田的平均可采储量是2.9亿吨,两者相差近1倍。目前世 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油田208个,气田105个。
138
140 116
120
99
100
油气田数量 80
(个)
60
45
44
40
20
0
岩溶 非岩溶溶蚀作用 白云岩化 白垩化 构造裂缝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成岩作用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介于4-16%之间。这一区间的储层 数占其总数的82.5%。而孔隙度<4%者,只占其总数的2%。>16%者 占15.5%。其中以晶间孔-粒间孔型储层的孔隙度最高,而裂缝-基 质孔隙型储层的孔隙度最低。世界上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多在 1×10-3-500×10-3μm2之间。这个区间储层数占其总数的80.3%。 <1×10-3μm2者占其总数的9.7%。>500×10-3μm2者只占其总数的10 %。其中以溶孔-溶洞型储层的渗透率最高。晶洞孔-粒间孔型储层 的渗透率最低。
油气田数量(个)
80
70
70
61
63
60
50
40
30
20
10
0
陆棚/盆地泥质碳酸盐岩 陆棚/缓坡碳酸盐岩
前斜坡砾屑碳酸盐岩
深海白垩
8 5
生物建隆骨架砂滩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沉积类型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有原生基质孔隙及次生裂缝、溶孔、溶洞组成。孔隙 型、溶洞型、裂缝型为基本储集类型,孔洞型、缝洞型、孔缝型、孔缝洞复 合型为过渡类型。全球202个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统计表明,溶蚀作用、白 云岩化作用及构造作用是最为主要的成岩作用。
16
15
11
42
6
4
12
6 21
第三纪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寒武-奥
陶纪
油田数 气田数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油气田地质时代分布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所占比例(%)
120
100 80
80
100
83
77
74
100
100
60
40
20 20
17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2 碳酸盐岩烃原岩
碳酸盐岩烃原岩的类型有暗色细粒的、无颗粒或少含颗粒的、富 含有机质的石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含泥石灰岩、泥灰岩及部分生 物灰岩等。特别是含泥石灰岩及泥灰岩等是最好的碳酸盐岩短源岩。 自中、新元古代以来,特别是寒武纪以来,碳酸盐岩发育有减少的趋势, 稳定区比活动区碳酸盐岩发育。碳酸盐岩烃原岩的有机质含量比泥质 岩中的低,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3%~0.5%,处于泥质烃原岩的下限附近。 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变化很大,从0.07%~0.5%。在进行勘探地 区的对比选择时,应该优先考虑短源岩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区。
威远、渤海湾古潜山大油气田
四川罗家寨、渡口河、普光,塔里木轮古-塔河、塔中
图1 全球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历程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