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探访古代文明教案(第一课时含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3、小小考古学家: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阅读课本第45页的图文信息或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14、展示课本第45页图片材料。

15、你说我说:从这些考古资料的分析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6、总结: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蓄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7、活动园: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发现?(课本第46页)
18、我的小发现:
(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相应的医学研究,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提高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感受远古先民的智慧。

感受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的文化贡献。

课堂小结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
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
影响。

总结提升板书。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 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第二单元“认知古代文明”中的第一节课。

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诞生和发展,通过学习历史风貌、社会文化、人物故事、文化艺术、历史背景、科技成就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探索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本小节主要对于古代文明的概念进行解读和了解,使学生了解到认知古代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认知古代文明。

课程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

•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增强古代文明的认知和兴趣。

教学策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运用PPT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全方位呈现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

•适度运用课外扩展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深度。

•采取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既重视群体合作,又充分尊重个人发展。

课程内容1.古代文明的概念–概念解释–分类介绍–相关知识点:文明、文化、历史、社会等2.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早期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东亚古文明:如中国文明、日本文明、朝鲜文明等。

3.认知古代文明的方法–历史遗迹的参观和考察–古代文物的观察和研究–参加文化和科技展览–通过多媒体教材等渠道掌握知识教学步骤1.导入学生思维,了解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进而导出认知古代文明的问题(5分钟)2.以PPT形式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的梳理(20分钟)3.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古代文明进行了解和探讨(25分钟)4.PPT及视频资料展示,展示历史遗迹、文化和科技成就等古代文明方面的知识(20分钟)5.以抽象绘画或建模等形式,学生展示通过本节课程学到的知识(15分钟)课后作业1.调查并汇总家乡或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历史故事。

2.阅读道德经等相关书籍,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理念和哲学思想。

3.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深入了解一种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的古代文明,以写作、演说或展示方式呈现给同学。

6《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六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6课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目标:1、激发同学对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的爱好和古怪心;2、让同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的成因、特点、成就;3、挂念同学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重点:1、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

2、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1、让同学感受人类早期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历程。

2、挂念同学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课前预备:1、预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

2、预备小组争辩的题目,以及汇报的形式。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学校六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第三单元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

同学已经学习了人类文明的进展史,对文明的概念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同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感受人类早期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历程,以及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教材中给出了相关的案例和故事,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了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

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古代文明的学问,你们知道古代文明是指哪些文明吗?”同学回答:“古代文明包括中国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等。

”老师说:“很好,你们已经对古代文明有了肯定的了解。

那么,我们今日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同学回答:“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老师说:“格外好,那么我们开头今日的探究之旅吧。

”二、学问讲解(20分钟)老师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和视频,了解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多种形式,让同学感受人类早期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历程。

)老师讲解古代文明的成因、特点、成就,并呈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挂念同学了解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成就,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2.认识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2.难点:理解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代文明遗迹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古代文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些地方是哪里吗?它们代表了什么文明?引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2.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知识讲解: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讲解每个文明发源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代文明发源地的风貌和特色。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点和差异。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分别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如建筑、文字、科技、艺术等方面。

建筑成就:介绍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印度的泰姬陵和中国的长城等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文字成就:讲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汉字等古代文字的发展和影响。

科技成就:介绍古代文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如古埃及的几何学、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古印度的医学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等。

艺术成就:展示古代文明的艺术作品,如古埃及的壁画、古巴比伦的雕塑、古印度的舞蹈和中国的绘画、书法等,讲解古代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4.古代文明的影响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文化传承、科技发展、艺术创新等方面。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激发兴趣,增强保护意识。

3.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萌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激发探究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兴趣,感受人类早期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历程,为人类共同拥有的早期文明自豪。

(重点)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难点)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教师准备活动资料包。

资料包包括:(1)遗址沙盘:在遗址沙盘中埋藏一组反映华夏先民生活的文物的图片,供学生发掘。

每个小组的遗址沙盘中埋藏的文物图片数量、内容不一致,以供学生发现探究。

文物图片包括:大量堆积的碳化稻、骨耜骨镰、石磨盘、猪纹陶钵、玉珙、骨针等。

另准备一次性挖掘工具和湿纸巾若干。

(2)微型博物馆:3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约90000年前苏美尔人种植果树的印章、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运用杠杆原理汲水灌溉的壁画约3500年前古印度人用耕牛犁地的壁画,每幅图片下面分别用一句话作注解)。

(3)“古今文明对对碰”连线资料卡。

3.板书用“大河流域文明图”(也可提前手绘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挖掘遗址探文明1.谈话导入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同学们,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发展到今天。

远古时代,人类刚出现时,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后来,地球上出现了早期文明区域,人类才开始慢慢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这些早期文明发祥地,看看地球上早期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

2.情境激趣,体验“考古”我们先从熟悉的长江流域开始。

1973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遗址——河姆渡遗址。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古代文明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2. 古代文明的重要性3. 探访古代文明的方法4. 我国古代文明成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古代文明的重要性、探访古代文明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古代文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古代文明,加深对古代文明概念的理解。

3. 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性(1)教师讲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学生讨论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学习探访古代文明的方法(1)教师介绍探访古代文明的方法,如考古发掘、文献研究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探访古代文明的方法。

5. 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成果(1)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古代文明成果,如长城、兵马俑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我国古代文明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2)学生谈收获,提出课后拓展活动建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短文。

2. 课后收集有关古代文明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6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

6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

6.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古代文明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2.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学会探究古代文明的基本方法。

3.领悟古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围绕“共同的世界一历史与文化”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探访古代文明》《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两课内容。

《探访古代文明》从认识人类早期文明地理分布及其产生的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四大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文明成就。

然后,再探究以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方式去探究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早期文明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人类世界的重大影响。

之后,教材再通过“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留存于世的早期文明成就,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古代文明成就,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

教学难点:领悟古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观看视频,了解四大文明古国。

走进新课《探访古代文明》,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

二、学习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1.走进活动园,阅读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图,圈画河流,探索古代文明发祥地。

2.通过视频,了解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三、学习中国早期文明发祥地1.小小考古学家:小组合作组建一支考古小分队,从住食用用等方面收集资料,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做小小考古学家,完成学习单。

2.学会探究古代文明的基本方法:通过考古物品进行推测。

3.了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是如何生活的。

四、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1.查阅更多资料,了解探索早期文明的重要意义。

2.学习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3.认识人类早期的文字。

五、总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6 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 探访古代文明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 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2.能够认识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3.能够掌握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1.古代文明的概念及其特点;2.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3.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探究1.向学生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并要求学生探究古代文明的特点;2.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等多种途径自主探究古代文明。

Step 2 交流讨论1.学生们在自主探究结束后,可以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和认识;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

Step 3 课堂展示1.学生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来汇报自己的认识和发现;2.教师可以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积极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

Step 4 教师讲解1.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2.如讲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作品及其特点等;Step 5 反思总结1.学生对自己在探究、交流、展示和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进行总结;2.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

教学评估1.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情景观察和记录;2.学生展示和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答题等方式进行评价;3.教学结束后,教师进行反思总结,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古代文明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掌握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自主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的环境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此次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设计和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改进,使教育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感知图片,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建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讲授新课
活动一:感知大河文明
1.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图
思考:(1)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有什么共同体特征?(2)为什们人类早期文明离不开大河流域呢?2.出示人类早期文明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活动二:中华文明的摇篮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最终目的。
越来越多大的穿越剧冲刺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也大胆“穿越一次” ,一则让他们认识到现代文明的先进之处,二则让他们积极展现、发现自身的优点,未来才能更努力!
延伸活动
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各国闻名与世界古建筑,并能说出建筑的理念或者独特之处。
准备图片和文字说明
重点
明确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对我国文明发展史的作用。
难点
感知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1、展示一组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中国的文明的象征。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分别是谁?
2.向三组学生分别发放相应的自学学习资料和素材。
3.引导他们进行提炼归纳和整理“本河流域”的特征
4.以“我是xx河流域”的代表,我向大家讲述我们的文明为题进行汇报展示。
5.师生共同汇总四大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师小结: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师小结: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莫定了重要基础。
活动四:自主学习探究世界早期文明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探究
过程:1.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代表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
通过分布图进行对比,能够找出各河流域与其相对应的发祥地。
根据常识进行分辨并牢记
了解母亲河缘故
带着表格任务,认真观看视频,注意搜集和整理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深入了解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文明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表格
聆听讲述
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自学,抓住每一大河流域的核心文明。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选代表进行发言
聆听简述
未下节课做好准备。
小结
生命不息 探索不止!
板书
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
古代文明
大河流域
孕育了
黄河流域和长江域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代中国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教学反思;1、从教学目标方面的反思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学过程是一人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与总结.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
1.观看黄河流域半坡人介绍视频
2.观看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介绍视频
3.列表整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完成见课件)
类别
半坡人
河姆渡人
相同点:
不同点
生活地区:
生活地区:
房屋样式: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
种植植物:
种植植物:
饲养业:
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手工业:
4.再次欣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图片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访古代文明
单元
多样文明多彩生活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中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通过学习懂得文明发祥地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和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1.分别出示长江和黄河的航拍图,让学生分辨哪条是黄河?哪条是长江?
2.思考:中国境内的河流有很多,为什么只有黄河和长江被称为“母亲河”?
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被称为“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活动三:小小中华考古家
学习探索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文明
活动五:脑洞大开——假如我穿越了……
师:同学们一定看过很多穿越剧,例如最近比较红的《庆余年》,然后我们发现当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时,因为掌握很多更加先进的科学知识,所以都活的很牛是不是?今天我们探索了古代文明,让我们也来脑洞大开一下,假如让你穿越到古代,说一说你会做哪些让那个时代的人望而生畏、羡慕不已的事?你觉得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就会是一个出类拨萃的成功者!
回顾自己看过的穿越剧,根据自身的优点或者兴趣爱好大胆想象并发言
此处初步要让学生明确大河流域对文明发源地产生作用。
从母亲河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引导学生热爱母亲河。
因为是远古时期的文化,生动的视频讲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远胜于枯燥的讲解。
列表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更加直观有说服性。
老师用简短的总结语概括古代劳动人民为后世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