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艺术审美
第八章 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第二种是在不自觉的境况下自然形成的艺术流派。 此 类艺术家大都属于艺术创作的题材、技巧、理论主张比 较相近,或者生活于共同地区,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自 然形成的流派。
第三种是由他人或后人认定的艺术流派。在一定时期, 有的艺术家提出和实践了某种艺术主张或创作原则,逐 渐得到其他一些艺术家的赞同和效仿,形成风气,并得 到社会的承认,但未必真正具有实质性联络或形成结社 性群体,而是得到他人或后世人们的认可。
三、艺术流派的影响
流派的形成有助于激活艺术领域内部的创新活力。
流派的形成有利于不同特色艺术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与共同发展。
艺术流派之间的论争与竞争,对于繁荣艺术创作、激 活艺术生产,为社会和大众提供丰富和优质的艺术产 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艺术思潮
• 一、艺术思潮的产生 • 二、艺术思潮的类型 • 三、艺术思潮的评述
艺术流派的产生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文化的特征。艺术 流派既不能离开它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也不能超越其发 展的历史条件。
艺术流派的形成方式,一般有几种形态:
第一种是自觉组成的艺术社团。即由一些志同道合的 艺术家群体在长期创作中有意倡导、自觉组织起来的 艺术组织,他们有大体相近的哲学基础和美学观点, 以及相近的艺术趣味和艺术风格,会将自己的主张或 艺术纲领公之于众,形成具有自觉意识的艺术流派。
➢艺术学概论
第八章
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 第一节 艺术风格 • 第二节 艺术流派 • 第三节 艺术思潮
第一节 艺术风格
• 一、艺术风格界定 • 二、艺术风格的类别 • 三、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一、艺术风格界定
艺术风格主要是指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所呈现 出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 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风格是艺术家创造 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艺术与审美 第八章 舞蹈简体

艺术与审美第八章舞蹈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中国当代舞蹈的历史背景1*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2*中西舞蹈交汇的特点。
3*中国舞蹈的现在和未来。
当代中国舞蹈在新中国创立之初的时候,却没有直接的,动态性的参照。
国际形势,两大阵营对立,冷战让中国舞蹈不能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仅有的影响就是苏联,但是不过就是十年而已20世纪初西方创造了现代舞,把舞蹈艺术推向了抽象表现主义的道路 20世纪中期中国创造了中国舞蹈,具有中国当代独特审美样式.两者研究价值等同!中国舞蹈有很悠久的历史,却没有直接的,动态性的参照。
中国舞蹈的当代的复兴,是处在一个封闭也是被封闭的状态下。
中午到的礼乐结合性中国舞蹈又不同于其他国家舞蹈之特色。
中国一支舞蹈,就是一个故事。
舞蹈表现积极有明确主题,讲究结构完整、突出人物、还具有较强的宣传意味。
讲究技巧,讲究专业能力,注重服装、舞蹈的华丽。
从审美的角度概括中国舞蹈: 礼乐结合性叙事性技艺性礼乐结合性礼为天,乐为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为对应,缺一不可!礼乐结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根本之道!春秋之前,舞蹈《六代乐》礼是按等级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乐包括乐诗舞,既艺术总和《史记乐书》: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祭祀天地。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如此则四海之内含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中国舞蹈的叙事性中国舞蹈编导具有高超叙事能力使中国舞蹈具有特殊艺术特性。
苏联影响虽然只有五年,但是影响深远,这五年,苏联派来了,查普林,古雪夫,戏剧芭蕾创作主力,讲鞑靼王的故事。
大型舞剧不仅仅是芭蕾舞,而且更大程度上是影响了中国的民族舞剧的产生。
小型的舞蹈作品也是受这个影响的!中国人收养日本人的故事,讲完整的故事,不用解释和说明。
这就是中国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西方舞蹈界叙事性舞蹈,是以叙述某一特定事件为前提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节舞。
中国舞蹈的技艺性技艺性,中国舞蹈第三大特征,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传统!比如汉代杂剧,舞蹈加杂剧,两者一体同宗!中国舞蹈演员技巧举世无双!这是其他国家所少有的!中西舞蹈交汇的特点特性是比较中得出来的!中西做比较得出的特性。
美学教程 表现艺术上的审美第八章

只有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才能获得最佳的审美享受。
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变化,按一定的 乐音规律构成“音乐语言”,利用特定的音响变化,通过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 受力,运用联想、想象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 音乐发出的音响,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它可以与人的感情形成某种默契, 产生共鸣。
想象的艺术
象征性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音乐声音的象征性主取决于声音的特 有属性,如力度、音色、音高等,音乐具有模拟的能力。用音响可以表现各种 鸟鸣声、泉水叮咚声、疾驰飞过的马蹄声,听者可以通过这种模拟性音响在 脑中构成较为清晰的鸣禽、山泉、奔马的形象。
象征的手法化为带感情色彩的音调,能唤起听众的联想和想象。
舞蹈
舞蹈的虚拟象征性还表现在它 不同于体操和杂技。舞蹈、杂 技、体操同是以人体为主要物 质基础,但体操与杂技以展示 人体美,让观众观赏人体的矫 健、灵巧为最终目的。
舞蹈却是把人体美作为一种手 段,或者叫媒介,通过人体美, 目的在于向观众表露人的一定 的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主题 思想,而不是单纯为了炫耀技 巧。舞蹈、杂技、体操都强调 形式美。
1
情感的艺术
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 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 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 者的分离也就消失了。”于是音乐作品 透入人心与主体合二为一,就是这个原 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全文

《艺术美与审美鉴赏》全文校级选修课《美学与鉴赏》学习辅导主讲教师:孙景曾第八章艺术美与审美鉴赏(详文)艺术是人类智慧、精神、情感最伟大的产物。
艺术的使命是创造美。
艺术使人类得以超乎寻常地拥有试图领悟、驾驭和创造这个世界的最佳手段,她甚至胜于并且早于科学、宗教、法律对这个世界的作用能力,就是因为艺术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和美的世界。
说到底,艺术是人类文化力的最独特的方面。
我们可以徜徉在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领域里,不断认识审美的规律,那里有无数可资审美鉴赏的精采景致。
然而,艺术的领域更为精采迷人。
艺术美在艺术家手中把人类的现实情愫和理想境界通过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工艺、书法等作品加以多姿多彩的展示,构成了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美的长廊。
因此我们说,艺术美正是我们进行审美鉴赏的最佳去处和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节艺术美的本质与特征一、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所创造的美。
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情感性、表现性、再现性和创造性,她的最大特征是审美性。
(一)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
在美学史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自然的“摹仿”,达·芬奇提出艺术作品“好象是第二自然”,歌德认为艺术“高于自然”,别林斯基更是鲜明地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阐明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指出美是从人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艺术美所反映的是带有社会性的、历史存在的人的有意识的生产活动的本质。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
艺术美以现实美为基础,是艺术家根据审美要求精心创造的产物,它必然要追求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内涵。
如《黄河大合唱》,它通过写黄河情、黄河怨、黄河怒吼,道出了黄河的壮美和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品的美远远超出了黄河的自然美范畴,人们从作品的内涵中看到一个民族在呐喊,能够产生强烈的激情和共鸣,于是在充分的情感升华、精神满足中实现了作品艺术美的更高境界。
《艺术概论》教案——第八章 艺术风格、流派与思潮

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电视画面编辑基础》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镜头,了解视听语言,理解电视编辑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掌握电视画面编辑的三级单位,逐渐培养学生的画面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视编辑的性质、任务,电视画面编辑的三级单位。
2、难点电视编辑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内容】(导入)一、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
1、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样性。
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原因:(1)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艺术家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会自然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即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如"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书如其人"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如莫奈的印象派绘画《日出♦印象》,画自己对港口日出的印象,印象派由此得名。
印象派追求通过光和色来表现,把光线和色彩结合起来,在西方画坛上有很高地位。
另:《花园里的妇女》《青蛙塘》(画了一个度假胜地,以船屋为中心向四面延伸,从而扩大了画的境界。
)《阿让伊特的秋天》《火车站》(反映工业革命给当时带来了巨大污染)印象派另一位代表人物雷诺阿《包厢》《磨坊街的舞会》(每个人身上都有星星点点的光斑)《拿喷水壶的小女孩》△早期印象派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中期印象派代表人物: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点彩派,一点一点点上去的)后期印象派三位大师:塞尚、梵高、高更塞尚《静物画》高更《塔希提岛的妇女》免高《向日葵》《悲痛》(素描)(2)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完整)第八章园林空间艺术

第八章园林空间艺术第一节园林空间组织一、对空间的理解园林艺术是空间与时间的造型艺术,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西方人把空间看作是长、宽、高三个向量的大盒子。
可以用几何、代数、物理学的方法求证。
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
中国人没有经过西方的科学发展,对空间的理解主要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对空间是用心灵去感受的,把空间理解为虚无的、无形的、无量的、无限的。
但是中国人对空间同时也表现了以我为主,惟我独尊的矛盾心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故宫和天坛的规划布局。
故宫是皇家办公、生活的地方,起布局结构严谨、封闭,皇权至上的表现一目了然。
天坛是皇室祭天与自然心灵交流的地方,其布局结构开放、自由。
二、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所见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开朗风景给人的艺术感染是目光远大、心胸开阔。
如登攀高山顶极目远望的感觉.但面对开朗风景,如果游人的视点很低,与地面的透视角很小,则远景模糊不清,甚至只看到大面积的天空、白云,仿佛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大地为床,以白云为被.如果把视点的位置不断提高,不断加大透视成角,远景的鉴别率就会逐渐提高。
视点愈高,视野也会愈开阔.视点低,视野范围小,易取得平静的意境。
视点高,可扩展空间范围,取得登高望远的艺术效果。
如湖面、草原、海滨等,均可达到登高远眺的效果.2、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人的视线被周围的景物屏障的空间为闭合空间,在闭合空间所见到的景物是闭锁风景.屏障物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的夹角愈大,则闭合度愈强,反之则闭合度愈小。
闭锁风景,近景的感染力很强,四面的景物有琳琅满目的效果。
但时间久了,会有闭塞、压抑的感觉,容易疲劳。
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的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影响风景的艺术价值。
一般闭合度在6—-13之间,艺术价值逐渐升高,当小于6或大于13的时候,艺术价值逐渐下降.闭合空间的直径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也影响风景的艺术效果。
第八章 艺术审美

梵高的名画《向日葵》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
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切现象, 人都可以产生具有非功利特性的审美反应 。
“ 玄对山水”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些审美活动并不一定成为物态化的 表现形式。 而艺术则必定要借助物质手段将人类 的精神、生命内容加以物态化——艺术品 。
审美意识
↓
↑
艺术创造
鸟图腾
沈阳新乐遗址木雕
本节思考题
为什么说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
扩展阅读书目 《世界艺术史》:(法)艾黎 · 福尔著,长江文艺出版 社 《中国艺术简史》:杨先艺编 21 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艺术 与设计系列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审美价值的基本特征
情感创造性 艺术的情感价值 ↙↘
艺术源于情感 艺术表达情感
超越性 艺术的超越价值 ↙↘
体验生命自由 启示人生方向
艺术发生与审美的关系
原始审美心理经过原始巫术、图腾 崇拜以及原始歌舞等的集中、提炼和积淀 ,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感性——审 美形式。 有了这种形式,艺术才得以形 成并反过来作用于人的审美意识发展。
第八章 艺术审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 — — 宗 白 华LOGO
艺术:审的 本 质 在 于 审 美
植物图谱中的向日葵
艺术以审美的精神 —— 实践方式掌握世界。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物态化 和审美价值的创造
艺术概论 第八章 语言艺术

一、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1、诗歌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 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集中而概活地反映客观现 实生活。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 集《诗经》,最早一篇长抒
情诗《离骚》。 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
“荷马史诗”即<伊利亚
特>和<奥德赛> 。
2、情感性与思想性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 象表现出来。
文学作品的情感性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 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 倾向性。
3、结构性与语言美
结构,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 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文学的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的价值。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二、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间接性与广阔性 2、情感性与思想性 3、结构性与语言美
1、间接性与广阔性
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 受的,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作“想象的艺术”。
文学能够突破客观时空, 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 延伸,全方位、多角度 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 会生活。
2、散文
一、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
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
题思想。
散文的种类丰富 多样,一般将其分为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一、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3、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 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 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 式来再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艺术与艺术审美
• 一、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 • 审美是区别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标志。 艺术最根本的性质和规定性、艺术的 独特价值与功能,都与人类审美内在 地联系在一起。
• (一)艺术以审美方式掌握世界 • 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活动与成果, 艺术不同于人类其他精神掌握世界方 式的地方,在于它以审美的精神—— 实践方式掌握世界。审美或审美性是 一切艺术的美学本质。离开了审美 (审美性),也就没有艺术活动和艺 术作品。
• 第三,依据艺术作品所提供的形象特 征,移入接受主体自己新的观念、趣 味和理想等; • 第四,引起艺术创造主体的创造观念 的改变,以迎合或开拓接受主体的审 美需要和水平。
• 艺术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思想、 意义等,总是会影响到接受主体的具 体接受活动,对于艺术的审美接受仍 然有着特定的制约作用。 • 第一,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往往规定 着不同的艺术感知方式; • 第二,作品所表现的特定内容规定着 审美接受的范围;
• (二)建筑 • 建筑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视觉艺术。 • 建筑充分体现了功用和审美、技术与 艺术的有机结合。 • 建筑也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 犹如用石头写成的历史。
• (三)书法 •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是从 实用升华而来的。 • 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 姿态;第二,表情;第三,意境。
• (三)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高级形 态 • 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关系来看, 人类审美活动领域要比艺术领域更为 广泛。 • 艺术必定要借助物质手段将人类精神、 生命内容加以物态化。艺术是对现实 存在的集中、典型和理想的概括与表 现。
• 二、艺术审美价值的基本特征 • 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性价值, 通过物态化的形式体现了人与世界的 审美关系,其中不仅包括艺术家创造 性活动的价值,而且包括艺术对人的 审美塑造价值。 • 概括地说,艺术审美价值的基本特征 , 主要体现在情感创造和超越现实两方 面
• (三)艺术的审美接受过程包含了多 种心理现象 • 在艺术的审美接受过程中,存在着主 体审美心理上的共鸣、移情和内摹仿 等多种现象。
• 三、艺术的审美接受与艺术作品层次 • 一般说来,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语言、 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而与 这三个层次相关的,则是接受过程中 主体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 华三种心理状态。
第三节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
• 一、艺术形象与审美意象 • (一)艺术形象产生于审美意象 • 艺术形象表现、传达了审美意象,是 物态化了的审美意象。 • 在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审美意象 是最重要的根源,它是艺术思维的特 殊方式,也是艺术审美创造的核心。
• (二)审美意象的特性 • 审美意象 是包含主体审美认识和审美 情感的心理复合体。 • 1.审美意象包含着主体的审美认识 • 审美认识是审美主体对于具体审美对 象的审美价值或审美属性的一种把握; 它依赖于审美对象本身的感性特征
第四节 艺术的审美接受
• 一、艺术与艺术的审美接受 • 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既离不开 主体的审美创造,也离不开欣赏者的 审美接受;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 经由审美接受的过程才能最终体现出 来。 • 因此,同审美创造一样,审美接受也 是艺术存在的基本条件。
• (一)艺术的审美接受 • 艺术的审美接受 是一种接受主体精神 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欣赏过程。 • 第一,艺术的审美接受是接受主体能 动的再创造活动。 • 第二,艺术创造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 作品,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审美接受 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社会意义和 审美价值,才能真正形成艺术的生命 力。
• 1.艺术传达与艺术构思不可分 • 在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中,艺术传达 和艺术构思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它 们在实践中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 2.艺术传达是实践活动的过程 • 艺术传达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性活 动,其中必然涉及到艺术传达的技术 手段和材料的恰当运用问题。
• 3.再现和表现的艺术传达方式 • 在艺术传达中,再现和表现是两种最 常见、最普遍的方式。 • 再现侧重于运用客观世界的形象和特 征,通过复现、模仿来传达主体内在 精神。 • 表现性的艺术传达偏重于运用艺术形 式直接表达主体情感和审美需要,强 调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对主体精神世界 的直接表现。
• 三、艺术发生与审美的关系 • 从艺术发生学角度看,审美先于艺术; 反过来,艺术的产生进一步加深了人 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感知,促进着人类 审美意识的独立发展。 • 因此,在根本上,审美促进了艺术的 发生,艺术与审美在相互依存、相互 作用过程中共同发展。
第二节 艺术的审美分类
• 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 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 • 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视觉艺 术、听觉艺术、视听综合艺术和想象 艺术四大类。
• 2.审美意象包含着主体的审美情感 •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创造主体对于对象 属性是否符合主体审美需要所做出的 心理反应,是形成审美意象的重要因 素。
• (三)审美个性与艺术创新 • 艺术创造主体总是依据自己的审美理 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对审美意 象进行独特的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 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这种不同的审美 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所体现的, 就是艺术创造主体独特的审美个性, 它是进行艺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 (二)艺术作品与接受主体的相互关 系 • 艺术的审美接受过程包含有两方面因 素,一是艺术作品,二是接受主体 (欣赏者)。 • 在艺术的审美接受过程中,艺术作品 和接受主体既有各自的存在特点,又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们之间存在 着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 接受主体(欣赏者)在艺术审美接受 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第一,突破既有艺术作品的局限,独 特地呈现经过接受主体心意加工后的 艺术形象; • 第二,超越艺术作品的原意,从既有 作品中发掘出更深的内容和意义;
• (一)审美直觉与艺术语言 • 作为一种在审美活动中不假思索而能 即刻把握、领悟对象意味的主体心理 能力,审美直觉往往在艺术的审美接 受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 审美直觉 的直接对象是艺术作品的艺 术语言。
• (二)审美体验与艺术形象 • 审美体验 是艺术审美接受过程的中心 环节。在审美体验中,接受主体在审 美直觉基础上,运用想象、情感等心 理能力,把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 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或自身的 生命活动,从中获得审美愉快。 • 同接受主体审美体验直接相联的,则 是作品的艺术形象。
• (一)艺术具有情感创造性 • 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是艺术作品,而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是艺术 家审美经验与思想情感的产物;艺术 的审美接受也必须通过接受主体渗透 着情感的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 (二)艺术具有超越性 • 这种超越性一方面体现为艺术对现实 的超越,即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 审美方式把握和感悟人生,使人的自 由生命本性在超越现实的层面上获得 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未来的 指向上,即艺术启示品的结构方式诱导着接受主 体的联想和想象途径; • 第四,艺术形象和作品的情感倾向影 响着接受主体的情感态度; • 第五,艺术作品可能改变接受主体的 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
• 二、艺术审美接受过程的心理特点 • 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形式,艺术 的审美接受过程中高度整合了艺术接 受主体的整体生命力。 • (一)艺术的审美接受中投入了接受 主体全部心理因素 • (二)艺术的审美接受是情理交融的 体验过程
• • • • •
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 第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第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第三,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第四,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点。
• 三、视听综合艺术 • 所谓视听综合艺术 ,是指同时通过视 觉、听觉感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 手段的共同活动来传达和感受审美经 验的艺术。它主要包括电影、电视、 舞蹈、戏剧等。
• 一、视觉艺术 • 所谓视觉艺术 ,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感 官(眼睛)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 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 绘画、雕塑、书法、建筑、摄影等是 最为典型的视觉艺术种类。
• 直观性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 视觉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观的形状、 色彩(或色调)和质感(质地或体量) 及其构成关系。因此,在视觉艺术中, 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的造型,都十分 重视运用形式美规律
• (四)摄影 • 摄影是一种现代感很强的视觉艺术。 • 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从其运 用照相机和感光材料在现场拍摄实有 物体景象这一基本特性派生出来的, 主要表现为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 二、听觉艺术 • 听觉艺术 主要指音乐,它是通过听觉 感官(耳朵)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 段,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主体情 感境界,其基本构成要素有节奏、旋 律、音色、和声、音调和力度等。
• (一)绘画和雕塑 • 绘画和雕塑都主要运用形、色、质以 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构成一 定的艺术形象。前者是在二维平面上 表现,后者则在三维空间中塑造,造 型性是它们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 由于表现手段不同,绘画种类非常丰 富,而写实与表现是两种最主要的方 式。
• 雕塑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和象征性。 • 一般来讲,雕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 达:一是清晰地呈现,二是含蓄的暗 示。
• 二、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 • 一般来说,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经历 了艺术感受、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 个阶段。 • (一)艺术感受 • 艺术感受是艺术审美创造过程的起点 和基础。
• (二)艺术构思 • 艺术构思 是艺术审美创造过程的核心 阶段,是艺术创造主体在孕育艺术形 象时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 (三)艺术传达 • 艺术传达 是把一定的艺术构思转化为 人们所能感知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艺 术传达是艺术审美创造的完成阶段。
• (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物态化和审 美价值的创造 • 艺术不仅是一种精神活动,更是一种 特殊的物质实践活动,它要借助物质 手段将人类精神、生命内容加以物态 化,是审美主体(艺术创造主体)对 审美客体(物质材料)的一种实践上 的改造及其结果。 • 只有创造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质形 式、用来体现人的生命精神内容的东 西,才能成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