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线条美

合集下载

书法的美学价值

书法的美学价值

书法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美:书法的形式美包括线条美、结构美和章法美。

线条美是指通过笔画的粗细、浓淡、快慢、强弱等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节奏感和力量感;结构美是指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巧妙安排,展现出汉字的造型之美;章法美是指通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协调与呼应,展现出整体的和谐之美。

意象美:书法的意象美是指通过书法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笔画、结构和章法的表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文化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美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从而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历史美:书法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对历代书法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和文化状况,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艺术美: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美、意象美、文化美和历史美等美学特征,还能够通过视觉艺术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综上所述,书法的美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具有形式美、意象美、文化美、历史美和艺术美等美学特征,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书法的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描述剪纸的优美句子纸上飞花现

描述剪纸的优美句子纸上飞花现

描述剪纸的优美句子纸上飞花现1.剪纸静雅如琴,悠然漂逸2.纸上飞花如仙女舞动3.剪纸刀光如璀璨星辰4.纸上飞花落英缤纷5.剪纸轻盈如燕6.纸上飞花似梦幻世界7.剪纸艺术如流云般柔美8.纸上飞花丝丝入画9.剪纸神秘细腻如绣花10.纸上飞花姿态万千11.剪纸技艺如一曲绝美乐章12.纸上飞花似花开盛放13.剪纸用心刻画,唯美至极14.纸上飞花如晨曦初现15.剪纸作品色彩绚丽,鬼斧神工16.纸上飞花似彩蝶翩翩起舞17.剪纸剪影如影绰约18.纸上飞花如神话传说19.剪纸技艺高超,妙不可言20.纸上飞花点点如烟云飘渺21.剪出来的艺术品如同一幅幅绚丽的图画22.剪纸的美妙在于它那独特的韵味23.剪纸的精致程度胜过千言万语24.剪纸的柔美线条仿佛在纸上跳跃起舞25.剪纸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26.纸上一剪,花开虚无,恍若幻影27.剪纸的精细工艺令人叹为观止28.剪纸的裁剪技法恰似一种独特的舞蹈29.纸上风花舞动,似乎一个又一个故事在说30.剪纸作品中的景物仿佛能够跃然纸上31.剪纸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积淀32.剪纸所展现的花卉、动物都具有悠久的传统33.剪纸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多彩的图案34.剪纸之美,不在于其华丽,而在于其意境35.剪纸是一种平淡中见精彩的艺术36.纸上飞花的美丽如同一首无言的诗37.剪纸的魅力就在于纸面上那些光影的变化38.剪纸所表现出的线条和形态给人一种神秘感39.剪纸作品展示了一种神秘、古老和优雅的美40.剪纸的韵味在于其简单与深邃并存41.剪纸艺术是一种神奇的技艺,纸上飞花现。

42.剪纸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纸上飞花现。

43.剪纸作品如同花开般绚丽多彩,纸上飞花现。

44.剪纸的纹路错落有致,犹如鸟语花香,纸上飞花现。

45.剪纸的美感源于亿万次的切割与构思,纸上飞花现。

46.剪纸是一种传统工艺,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纸上飞花现。

47.剪纸的独特韵味来自于纸张与剪刀的完美配合,纸上飞花现。

浅谈“合欢壶”的线条美

浅谈“合欢壶”的线条美

浅谈“合欢壶”的线条美
周小凤(晓凤)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12(045)002
【摘要】线条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是人类认识世界、阐述世界、概括世界的法宝,也是人类追求美的形式开出的灿烂花朵。

中国紫砂壶的造型美追溯到局部,就是运用了线条来表现艺术美的。

线条基本上就两种:直线与曲线。

直线平和延伸,曲线弯曲有致。

但是陶艺家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如S形、V形、三角形、平行
【总页数】1页(P68-68)
【作者】周小凤(晓凤)
【作者单位】宜兴,214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23.1
【相关文献】
1.浅谈紫砂“柿圆壶”的线条美 [J], 刘土根
2.浅谈紫砂提梁壶"曲壶提梁"的线条美与内在品味 [J], 徐丽燕
3.浅谈紫砂"六方合欢壶"的造型美 [J], 吴新平
4.浅谈"六方合欢壶"的和谐精神 [J], 汪子涵
5.流动的线条美——浅谈紫砂“旋律壶”的艺术 [J], 刘洪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线条、结构、章法、墨色等为表现手段,通过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有以下几点:
线条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线条的韵律感和动态美。

笔画的起落转折,形成了丰富的线条变化,既有刚劲有力的直线,又有柔美流畅的曲线。

结构美: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字的结构布局,要求字形规整,结构均衡。

每个字都是一个小整体,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也是构成美感的一部分。

章法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整体布局和节奏感。

无论是横排还是竖排,都要求行行整齐,字字有序,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墨色美:中国书法艺术还强调墨色的层次感和质感。

通过控制笔触的深浅、快慢,以及墨水的浓淡,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墨色变化,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中国书法艺术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观其形: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要看字形是否规整,结构是否均衡。

赏其神:书法是书写者情感和个性的流露,因此要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风貌。

品其韵:书法作品要有韵味,这包括线条的韵律感、结构的和谐感以及章法的节奏感等。

楷书的字体美感与审美价值

楷书的字体美感与审美价值

楷书的字体美感与审美价值楷书作为中文书法中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以其独特的字体风格和艺术美感受到广泛的赞誉。

其优雅的线条、端庄的姿态、磅礴的气势,以及与中华文化深刻的渊源,使楷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楷书的字体美感及其审美价值。

一、楷书字体美感的构成要素1. 线条美:楷书的字体线条流畅而优美,给人以舒展、自然、韵律感的视觉享受。

其线条在书写过程中能够呈现出粗细适度、变化有致的特点,使整个字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2. 结构美:楷书字体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字体的结构都有其独特之处。

楷书注重构图的稳定性和谐美,使得每一个字体都能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

同时,楷书的结构也融入了平衡和对称的审美原则,使观者在审视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和谐与秩序。

3. 笔法美:楷书的笔法精妙绝伦,它在书写时追求笔画的有机组织和流畅传神的表现。

楷书的笔法注重用笔的轻重、线条的曲直以及骨肉相连、虚实参差等技法,使得字体笔触变化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冲击力。

二、楷书字体美感的审美价值1. 文化价值:楷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楷书字体富有历史感,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和智慧积累。

通过欣赏楷书的字体美感,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艺术价值:楷书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成为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还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楷书字体作品在书写时注重布局、用笔和结构的统一,可以给观者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与享受。

3. 精神价值:楷书具有独特的书法精神,它追求规范、秩序和庄重。

楷书字体书写过程中饱含着艰苦努力和严谨态度,体现了书法家对于艺术、文化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楷书字体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三、楷书字体美感及其审美价值的启示1.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欣赏楷书的字体美感,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在日益丰富的数字化时代,楷书的优雅与庄重带给人们一种真实与纯粹的审美感受,促使人们更多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人面鱼纹盆》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器具,以其独特的线条美感而著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线条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人面鱼纹盆》正是线条美的典范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人面鱼纹盆》为例,从线条的起源、形式、结构和用途等方面,浅谈线的美感。

我们来介绍一下《人面鱼纹盆》的起源。

《人面鱼纹盆》是中国北方窑的一种特殊产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

它是一种制作精美,线条优美的陶瓷器具,因为其纹饰上有人面、鱼的纹样而得名。

《人面鱼纹盆》的线条美感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髓,它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来谈谈《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形式特点。

《人面鱼纹盆》在线条的设计上非常讲究,它的线条流畅而不失稳重,曲线优美而不失张扬,给人一种精致、典雅的感觉。

除了线条的形式美,它的纹饰也颇具特色,以人面、鱼为主要元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意境和神话故事,使整个器物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这些线条和纹饰的精妙设计,使《人面鱼纹盆》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来探讨一下《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结构特点。

《人面鱼纹盆》在结构上非常平衡和谐,线条的布局视觉效果非常好。

整个盆的造型感很强,线条的精巧设计使得器物看上去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线条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使得《人面鱼纹盆》在整体结构上更显得完美和稳定。

这些结构特点使得《人面鱼纹盆》成为了中国传统陶瓷器中的经典之作。

我们来谈谈《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用途。

除了作为装饰艺术品外,《人面鱼纹盆》还具有实用价值,它可以用来盛放水果、鲜花等。

《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设计不仅使它具备了观赏性,而且在使用中也能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这样一种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陶瓷器具,不仅体现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展现了线条美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魅力。

《人面鱼纹盆》以其独特的线条美感,成为了中国传统陶瓷器中的珍品之一。

通过对《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线条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带来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书法的美学特点

书法的美学特点

书法的美学特点一、引言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汉字书写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以笔墨为工具,以纸为载体,通过书写者的巧妙运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的美学特点体现在线条、结构、章法、气韵等多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书法的美学特点,以期深入理解这一古老艺术的内涵与价值。

二、书法美学的核心要素1.线条美书法的线条是其基本构成元素,也是展现书法美学的关键所在。

书法的线条美,体现在线条的质感、流畅度和变化上。

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如提按、转折、轻重、快慢等,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线条,表现出书法的节奏和韵律。

2.结构美结构是书法的骨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织,使文字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整体美感。

在书法中,结构美主要体现在字形的构造、笔画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等方面。

优秀的书法作品,其结构往往严谨而富有变化,展现出平衡、对称、呼应等美学原则。

3.章法美章法是书法作品整体布局的法则,涉及到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与行之间的排列等。

章法美要求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和谐统一、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安排,书法家能够创作出行间错落有致、气脉相通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4.气韵美气韵是书法作品内在精神的表现,涉及到作品的神采、意境和格调等方面。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笔墨的挥洒,表现出书写者的气质、情感和精神境界。

气韵美是书法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修养才能达到。

三、书法美学的文化内涵1.含蓄之美书法强调含蓄之美,通过简练的笔墨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在书法作品中,往往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留给观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种含蓄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理念,即不过分张扬,追求内在的丰富与深刻。

2.人格之美在古代,文人墨客常以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气质与修养。

书法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己的性格、情感和价值观融入作品中。

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能够展现出书写者的人格之美,体现出一种高洁、雅致的艺术品味。

浅析中国画中线条的独特美

浅析中国画中线条的独特美

浅析中国画中线条的独特美【摘要】中国画中的线条是表现着作品的灵魂,具有独特美感。

本文从线条的表现手法、独特美的体现、变化及美感、神韵与韵律、内涵与象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突出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线条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通过线条的运用,画面才能更具神韵和韵律。

中国画中线条的独特美对于艺术表现至关重要,其美感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画中的线条之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启发我们在实际绘画创作中更好地运用线条的美感。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独特美、表现手法、体现、变化、美感、神韵、韵律、内涵、象征、艺术表现、重要性、魅力、实际运用。

1. 引言1.1 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线条在中国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构成画面的基础要素,更是传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画作品中,线条的作用可以说无所不在,无论是勾勒人物的轮廓、描绘山水的曲折、还是表现花草的婉约,线条都承载着艺术家的意图和情感。

线条在中国画中起着勾勒和分隔的作用。

通过精细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艺术家可以清晰地勾勒出画面中的各个要素,使整个作品更加立体和丰富。

线条还可以将不同的物体或景物分隔开来,形成明暗对比,突出重点,增加视觉效果。

线条在中国画中还具有表现力和情感的作用。

线条的粗细、轻重、起伏和流畅度可以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观念,使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艺术家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为作品赋予生动的灵魂和深刻的内涵。

线条在中国画中不仅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更是传达情感和意境的关键之一。

艺术家通过精湛的线条技巧和丰富的表现方式,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内涵的作品,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熠熠生辉。

1.2 线条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线条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线条语言——“线条”美在谈线条语言之前,我想提一提道家,因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菲的影响。

《庄子.知北游》中载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意思是说天地之间万物很壮观,是不能说出来的;四季有分明的法度,但不能来评论。

万物都遵循着道理,道理是说不出来的。

圣人,就是能通过天地的壮美而通达万物的道理。

基本意思是说:自然规律是不会以人的语言或者说以人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就需要人主动去发现、去总结了。

庄子主张顺从无道,而摒弃“人为”,我想也是后者对线条重视的原因之一吧。

他也认为天地大美是一种无是非、无差异的齐一醇和之美,天地万物的生息消长相嬗替,开始和终结宛若一环,不见其规律,却达一种真正的大和之境。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以柔克刚.庄子重视自然,反对人之妄为对自然本性的束缚,特别重视“天道自然”。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弱者道之用”、“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使中国文化有了一种柔性特征,也使中国文艺形成一种追求从容徐缓、沉郁豁达、缠绵悱恻为美的阴柔风格。

道家还强调“有生于无”、“唯道集虚”、“致虚极守静笃”,这种对虚的重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观念,也使文艺形成了虚实相生的审美追求。

我想这也是在中国的书法、画、雕塑、园林里面主要用线条表达的原因之一吧。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的关系,根本上说是思想与文艺的关系问题。

从简要上讲,道教的原始文本对中国传统文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是《老子》和《庄子》一直渗入文艺,有时甚至直接显现为文艺潮流后来,道教的思想在发展中也影响了其它的思想流派的形成,主要是道教、玄学、禅宗三家。

不仅使华夏大地产生无数精美的建筑、雕塑、壁画和音乐。

道教思想里的神仙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艺的想象空间。

受道家思想接影响,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及哲学观里,讲究的是含蓄内敛、气势不外露,在不经意间散发的气质就能打动人,这是中国传统文艺的风格,也是国人的特点。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艺的整体影响主要有书法、国画、雕塑、园林、诗歌等方面,它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和传统文艺追求“自然境界”的形成于发展起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

在这从多方面中,能隐隐约约感受那种追求从容徐缓而又缠绵悱恻、不见其规律的“线条”,各种线条语言。

下面一一谈谈我的感受和看法:一、书法之“线条”美南北齐代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法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他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兼备。

“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

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

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

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

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

”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

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

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

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我想除了拿捏好这三个要素是书法线条之美的基本以外,情感也是占一定的比例的。

(一)书法的空间结构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线条要求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这样,才能在乎平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

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

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

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

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书法中才可虚实相生,达到追求的线条之美。

3、整体的布局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

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书法线条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

变化多姿。

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整篇书法文章能隐隐约约感受那种一气呵成的线条,那种追求从容徐缓而又缠绵悱恻、不见其规律的线条美。

在中国众多的书法作品中,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分别是“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和“草圣”张旭的草书。

例一:“书圣“王羲之书法。

人都说:“王羲之书法笔墨遒劲圆润,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笔法隐约而含意极深,藏锋运笔,意在笔前,如锥画沙,似印印泥”。

其精妙之作,多出自晚年,因为这时他思虑通达审慎,志气恬淡平和,不偏急,不凌厉。

前人评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中风气。

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书法时而行云流水时而虚实顿挫,把书法的线条之美书写得胸有成竹一般。

可想而知,为文为书者有深厚的情感,不造作,不虚假,其文字才有生命力,才能传之久远。

因此,情感也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图一)王羲之《游目帖》(图二)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局部(图三)王羲之《淳化阁帖》(图四)王羲之《孔侍中帖》(图五)王羲之《兰亭序》图一为王羲之的《游目帖》;图二为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的局部;图三为《淳化阁帖》:图四为《孔侍中帖》;图五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所举的例子都是有代表性的。

如图四的《孔侍中帖》的笔画更像一气呵成,气韵自然得如行云。

就如中国舞蹈的美妙之处,在锦袖衣带随着舞者娴熟的动作,在空中画出有韵味的线条。

更比如图五的《兰亭序》中的书法字体线条妩媚、灵动、精微,充溢着天然情趣与活泼的生机,如清风盈袖,明月入怀,有自然天成之功,于王羲之的个性和人生态度上那股“放浪形骸”的气质。

他全无因袭心理负荷,以超脱的心态来书写,其书法风格和书写时的心态正吻合于自然,心与书水乳交融,顺理成章,流成一体。

想必,书法和国画一样,也是讲求请情感美的。

所以把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表现得自然,其行书更是有行云流水的线条之美。

还比如图二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为唐人双钩填廓摹本。

因为王羲之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线条美,因此王羲之的《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也不例外。

行笔流畅,侧媚多姿,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亦不为过。

例二:“草圣”张旭的草书。

(图六)(图七)(图八)(图九)(以上图片皆为“草圣”张旭的草书作品。

)从以上的作品无疑能感受到“草圣”张旭的书法作品当中的线条之美,每篇文章中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渲泄,泰山压顶的气概,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

他把草书线条的“起笔为呼,承笔为应”呼应之作用,更而,在于将原来各自独立的线条贯通为有机统一体。

线条有呼应,就像有气在流动,就像被赋予了以生命的线条一样,书家称之为“引气”、“血脉”、提出以“首尾呼应,上下相接为佳。

”淋漓尽致。

他的书法把草书中线条的疾、涩、润燥、扁圆、质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表现的恰到好处。

草书的线条美如暴风雨也时如行云流水。

张旭草书作品中的线都充满着活力,韵律和节奏,显现出动人表情美。

在其作品中,字里行间在飘逸的同时不失着落感,有力度,并富有立体感的线条。

相对于王羲之的行书而言,又是一番出奇得让人流连忘返的充满线条美的伟大突破。

在草书中,“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

草书若粗细一直而无节奏的线条是不能给人们以美感的,所谓抑扬顿挫,提按起伏,满纸云烟,虽寂寞无声,却有音乐的旋律,这恰恰草书艺术备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历代书家特别注意线条的主次对比,往往将最能表现书者个性的笔画作为“主笔”已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颜氏的悬针。

黄山谷的一波三折和长横大捺,米芾的别致竖钩等此外还有大小、纵横、向背、偏正、疏密、粗细、浓淡、方圆等多种对比手法。

在中国众多的书法家中,更是各自都创作了各种性格各种美感的书法线条之美。

二、国画中的“线条”美。

在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要素里,线条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一点在漫长的中国画发展历史中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

据考古所发现的许多原始绘画的遗迹,不管是岩画、壁画,还是陶画等,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线条构成的二维空间的艺术形象。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艺术样式,它更加注重的是作者人格精神的物化,而不必拘泥客观世界的纷繁芜杂。

中国画是以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形态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

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表现,即用光影的明暗来塑造物体的向背关系。

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但这并非说西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只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

中国传统的国画里,“线条”是具备东方艺术素质、韵味,甚至专指用毛笔画出的线条。

国画里的线条是反应世界中所对自然及生活形态中最概括、简明的表现形式。

中国历代画家以线条为造型运用的基本手段,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概括出许多以线描为形式的艺术美,也就是线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