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配器教程》目次

合集下载

配器教学大纲

配器教学大纲

配器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配器法是本系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之一,是音乐系本科函授教育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音乐教育、表演,和理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此课程是在和声、复调、曲式与曲调写法等课程修完并且合格的基础上,在了解管弦乐队基本乐器的表现性能及特点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发挥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进行创新学习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教学目标1、总目标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和群众音乐辅导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小型管弦乐队的简易编配能力,传统简易管弦乐总谱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包括弦乐乐器组。

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色彩性及打击性乐器组和完整管弦乐队的编配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典派浪漫派印象。

派及民族乐派优秀管弦乐作品的能力与方法。

2、细目标了解弓弦乐器组中小提琴,中提琴。

大提琴和低音提的音色,基本音域与有效音域,表现,性能,演奏技巧;学会弦乐作品的简单编配方法。

了解木管乐器组中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的音色,基本音域与有效音域,表现性能,演奏技巧;学会木管乐作品的简单编配方法。

了解铜管乐器组中圆号,小号和长号的音色,基本音域与有效音域,表现性能,演奏技巧;学会铜管乐作品的简单编配方法。

了解色彩性与打击性乐器组中竖琴、定音鼓、大鼓、镲、小军鼓、木琴及钢片琴的音色,基本音域与有效音域,表现性能,演奏技巧;学会色彩性与打击性乐器组的简单编配方法。

了解弦乐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及色彩性与打击性乐器组之间的结合特点,结合方式;掌握常见的有效的同组与不同组乐器之间的结合方法及其表现性能.了解基层音乐活动中常见的,非常规的乐器组合——管弦乐队乐器+民族乐队乐器+电声小队乐器,甚至不同乐器同电脑音乐的组合可能,学会多样组合与编配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1)面授内容的基本进度弓弦乐器组的乐器(2学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各弦音色,音域、演奏方法(把位、弓法、指法)、双音与和弦弓弦乐器组的配器(2学时)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在管弦乐队中的作用②单声部旋律的编配同度的结合,相隔八度的结合,多重八度的结合,平行音程的结合③多声部和声的处理基本分配方法分配的特殊情况和弦声部的排列方式④弓弦乐器组的分部⑤弓弦乐器组中的独奏⑥弓弦乐器组的特殊表现手段木管乐器组的乐器(2学时)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音色、音域、演奏技术、力度、指法技术、气息消耗及记谱木管乐器组的配器(2学时)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在乐队中的作用单声部旋律的编配同度的结合,相隔八度的结合,多重八度的结合,平行音程的结合③多声部和声的处理基本分配方法分配的特殊情况和弦声部的排列方式铜管乐器蛆的乐器(2学时)圆号,小号和长号音色,音域,演奏技术,力度指法技术,气息消耗及记谱,色彩性特殊性奏法铜管乐器组的配器(2学时)圆号,小号和长号在管弦乐队中的作用②多声部和声的处理基本分配方法分配的特殊情况和弦声部的排列方式③铜管乐器组的齐奏色彩性与打击乐器组(2学时)竖琴,钢琴,钢片琴,钟琴,木琴,定音鼓,镲,大鼓,小军鼓音色,音域,演奏技术,记谱上述乐器在乐队中的运用小型管弦乐队配器(4学时)考试(2学时)(2)自学内容与基本进度:每周2学时,共18周。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A. 中文参考书目一。

音乐声学类李万海:《录音音响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版梁广程:《乐声的奥秘》,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版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年版龚镇雄:《音乐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二。

乐器法及配器法类N.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年版G . 雅戈:《管弦乐法》,万叶书店,1953 年版E. 普劳特:《管弦乐法教程》,音乐出版社,1955年版C. 维多尔与D.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乐器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W. 辟斯顿:《配器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C. 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63年版中央音乐学院编:《民族乐队乐器法》,音乐出版社,1963年版H. 柏辽兹-R. 施特劳斯:《配器法》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管弦乐队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I. 加拉米扬:《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张宏俊:《长笛的泛音》,载《音乐艺术》1983年第3 期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管弦乐队》,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乐声:《西洋乐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田进勤:《电子乐器》,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H. K. 沃尔夫:《从晚期浪漫派到现代管弦乐法的发展概述》,载《近现代音乐研文集》,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编,1985年版朱起东:《圆号和它的特殊演奏法》,载《音乐艺术》 1985年第 2期H. 伯夫:《圆号创新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施咏康:《管弦乐队乐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电子乐器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丹尼斯. 维克:《长号吹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牟洪:《管弦乐队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三。

管弦乐配器法课程设计

管弦乐配器法课程设计

管弦乐配器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管弦乐配器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在乐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配器手法,如和声、对位、节奏、音色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学生了解管弦乐作品的常见结构,能分析并评价经典管弦乐作品的配器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简单的旋律进行配器,创作出具有特色的管弦乐片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乐队的编制及各声部的演奏技巧。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部完整的管弦乐作品配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管弦乐配器法,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情趣。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管弦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内容1. 管弦乐配器基本概念:介绍管弦乐配器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分析乐队编制及各声部的乐器配置。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一章2. 乐器音色特点及运用:讲解弦乐、木管、铜管、打击等各组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不同音乐情境下的运用。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二章3. 常见配器手法:学习并实践和声、对位、节奏、音色等配器手法,分析经典作品中这些手法的运用。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三章4. 管弦乐作品结构分析:介绍常见的管弦乐作品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分析经典作品的结构特点。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四章5. 配器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旋律配器实践,创作具有特色的管弦乐片段。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五章6. 团队协作与作品展示:分组进行配器实践,完成一部完整的管弦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管弦乐队音乐-弦乐组基础理论与MIDI音序法实战教程——上 Read me

管弦乐队音乐-弦乐组基础理论与MIDI音序法实战教程——上 Read me

管弦乐配器法与MIDI制作,似乎向来是高等音乐学府里面的神秘知识,一般不为喜欢音乐的朋友们所了解,而写出并且制作出一段大气的好莱坞式的管弦乐或者影视配乐,一直是朋友们心目中的梦想。

然而,市场上关于管弦乐MIDI制作与配器的教材是非常少的,而且不成体系,实用性不强。

出于这一考虑,我们制作并编写了这套《管弦乐配器法与MIDI制作教程》以献给朋友们。

本教程的内容是非常具有体系性的,是音乐学院教授们的研究成果,可供音乐学院学生,专业音乐人士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们学习使用或作参考。

本教程从最基本的管弦乐队基本原理讲解起,针对每一种乐器进行完整的专题的讲解,并且从旋律的配器,和声织体的配器以及综合配器角度讲解乐器组的配器手法和MIDI音序法(即MIDI制作),为了更好地讲解音乐,讲解配器手法,本教程在宿主软件Overture内演示,其既能显示五线谱,管弦总谱,又能进入钢琴卷帘窗口进行MIDI修饰,还能加载VST插件等。

我们尽量在短的教程内融入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并加入实际的例子进行实战讲解,使朋友们既能学习到完整的配器理论,又能与MIDI 制作联系起来,使自己能够学着制作管弦乐。

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循序渐进,要知道管弦乐配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得透彻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时间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惊喜的收获。

本教程的体系是这样的:弦乐组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木管组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铜管组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打击乐与综合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

本系列教程所选的例子均为音乐学院教授精心挑选的例子,很能说明管弦乐配器课题,希望朋友们能引起重视。

本教程全称名为《管弦乐队弦乐组基础理论与MIDI音序法实战教程——上》,时长约2小时10分钟,分为两个大部分,介绍如下:(1)管弦乐队基本理论:该部分最为重要,是所有管弦乐队配器的基础,其涉及到一系列的基本原理,都适用到以后的配器法的学习中,并且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回顾会有不小的启发。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上海音乐学院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上海音乐学院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A. 中文参考书目一。

音乐声学类李万海:《录音音响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版梁广程:《乐声的奥秘》,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版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年版龚镇雄:《音乐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二。

乐器法及配器法类N.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年版G . 雅戈:《管弦乐法》,万叶书店,1953 年版E. 普劳特:《管弦乐法教程》,音乐出版社,1955年版C. 维多尔与D.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乐器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W. 辟斯顿:《配器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C. 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63年版中央音乐学院编:《民族乐队乐器法》,音乐出版社,1963年版H. 柏辽兹-R. 施特劳斯:《配器法》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管弦乐队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I. 加拉米扬:《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张宏俊:《长笛的泛音》,载《音乐艺术》1983年第3 期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管弦乐队》,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乐声:《西洋乐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田进勤:《电子乐器》,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H. K. 沃尔夫:《从晚期浪漫派到现代管弦乐法的发展概述》,载《近现代音乐研文集》,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编,1985年版朱起东:《圆号和它的特殊演奏法》,载《音乐艺术》 1985年第 2期H. 伯夫:《圆号创新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施咏康:《管弦乐队乐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电子乐器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丹尼斯. 维克:《长号吹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牟洪:《管弦乐队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三。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

杨老师2000-2001第1学期教案1

学年第一学期《管弦乐配器》教案教材选用:《管弦乐配器法教程》—杨立青编著授课对象:作曲、指挥、视唱练耳专业(本科三年级)授课时限:第一学期/共三个学期每周一次大课每周一次改题辅导授课教师:杨立青次序:第1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分钟授课章节:第一章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教学目的:科学地介绍与管弦乐配器技术密切相关的音乐声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尽量相结合于管弦乐写作中声部处理的若干基本原则,以帮助学生在掌握配器技术的过程中,寻找出一条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途径。

教学重点:声音的物理特性。

音高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序论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声音的音高特性一、声波的频率二、音高的相对性四、拍频(波动音)五、结合音(和音、差音)音响谱例: 2例。

------------课后作业:复习:绪论、第一节、第二节。

预习:第三节、第四节。

次序:第2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分钟授课章节:第一章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续)教学目的:科学地介绍与管弦乐配器技术密切相关的音乐声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尽量相结合于管弦乐写作中声部处理的若干基本原则,以帮助学生在掌握配器技术的过程中,寻找出一条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途径。

教学重点:声音力度特性中的绝对性、相对性。

产生音色特性的“三要素”;谐波结构、共振峰、时间过渡特性。

教学内容:第三节声音的力度特性第四节声音的音色特性一、声音的谐波结构二、共振峰三、声波的时间过渡特性四、其它对音色形成有影响的因素五、音色结合音响谱例: 1例。

------------课后作业:复习:第一章。

预习:第二章。

次序:第3周次 / 第一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分钟授课章节:第二章弦乐器性能总论(一)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弦乐器所具有的各种性能,通过大量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不仅对弦乐技法的历史发展能获得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且,真正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器乐编配》课程教学大纲

《器乐编配》课程教学大纲

《器乐编配》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器乐编配课程名称(英文):Instrument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630004周学时:2节总学时:64 学分:4分先修课程:《乐理》、《和声学》授课对象:音乐表演(器乐)专业大三学生三、课程简介课程性质:音乐基础理论。

课程目的:《器乐编配》是为器乐特长学生设定的限定选修课程。

是各音乐理论课程的延续。

其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乐器法的基本常识,对构成管弦乐音乐的手法形成初步认识,运用小型乐队方式编配与写作音乐。

在学习了解各乐器演奏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自身乐器演奏的技术,开阔视野,增进修为。

四、课程目标1、本课程通过对常见管弦乐器的音域,记谱法,音区与音色特点,演奏技术的学习,了解管弦乐的基本形态。

2、通过对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组合形态的初步接触,对构成管弦乐的手法形成基本印象,帮助学生能较好地感受管弦乐音乐作品,从而对学生所学乐器的音乐表现方面有所帮助。

3、了解各乐器演奏技术,帮助学生提升演奏技术的细节,开阔视野,增进修为。

4、学习掌握管弦乐中的旋律与和声的处理方式;运用小型乐队方式编配与写作音乐,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六、修读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出席每一次授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得课堂中无故离开教室●认真做好每次课的课堂笔记●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课程考核依据包括学习出勤率、课外作业以及期末考试三个方面七、学习评价方案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成绩结构为:最终成绩=平时成绩(50%)(其中:考勤分与课堂表现分20%,作业30%)+期末成绩50%分数范围八、课程资源教材:《配器法教程》(塞缪尔·阿德勒著,叶小纲主编,金平等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参考书目:《管弦乐队乐器法》(施咏康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7年11月北京第1版) ;《器乐编配》(袁长明编,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材);《乐器法手则》(梁广程,潘永璋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2年5月北京第1版)。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备考资料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备考资料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A. 中文参考书目一。

音乐声学类李万海:《录音音响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版梁广程:《乐声的奥秘》,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版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年版龚镇雄:《音乐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二。

乐器法及配器法类N.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年版G . 雅戈:《管弦乐法》,万叶书店,1953 年版E. 普劳特:《管弦乐法教程》,音乐出版社,1955年版C. 维多尔与D.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乐器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W. 辟斯顿:《配器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C. 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63年版中央音乐学院编:《民族乐队乐器法》,音乐出版社,1963年版H. 柏辽兹-R. 施特劳斯:《配器法》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管弦乐队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I. 加拉米扬:《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张宏俊:《长笛的泛音》,载《音乐艺术》1983年第3 期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管弦乐队》,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乐声:《西洋乐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田进勤:《电子乐器》,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H. K. 沃尔夫:《从晚期浪漫派到现代管弦乐法的发展概述》,载《近现代音乐研文集》,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编,1985年版朱起东:《圆号和它的特殊演奏法》,载《音乐艺术》 1985年第 2期H. 伯夫:《圆号创新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施咏康:《管弦乐队乐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电子乐器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丹尼斯. 维克:《长号吹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牟洪:《管弦乐队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前言第一章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声音的音高特性一、声波的二、音高的相对性三、拍频四、结合音第三节声音的力度特性一、声强、声压与响度二、听觉阈与痛阈三、声压级与响度的测定四、等响曲线五、隐蔽效应第四节声音的音色特性一、声音的谐波结构二、共振峰三、声波的时间过渡特性四、其它对音色形成具有影响的因素五、声音的结合作业建议第二章弦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弦乐器的发音原理第二节弓法技术一、连音弓法二、半连音弓法三、断音弓法第三节拨弦一、指端拨弦二、左手拨弦三、拍击拨弦四、其它拨弦奏法第四节触弦点的变化第五节双音与和弦一、双音二、三音及四音和弦第六节震音第七节滑音奏法第八节泛音奏法一、自然泛音奏法二、人工泛音奏法第九节揉弦第十节弱音器第十一节特殊奏法一、特殊定弦二、弓杆奏法三、强弓压奏法四、非常规的激振点变化五、叩击奏法六、其它特殊奏法作业建议第三章弦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小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二节中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三节大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四节低音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四章弦乐器组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弦乐器组的音色二、弦乐器组的力度三、弦乐器组的演奏技巧四、弦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同度线条的构成二、八度线条的构成三、十五度线条的构成四、多层八度线条的构成五、和声性线条的构成六、线条构成的特殊形态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密集的和声排列二、开放的和声排列三、特殊的和声排列四、和声的音区分布与幅度五、分部演奏的弦乐和声六、多弦演奏的弦乐和声第四节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一、节奏音型化二、线条音型化三、和声音型化四、混合音型化第五节织体的分类与处理原则一、织体的分类二、织体处理的原则三、织体处理的方法第六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同质性织体的构成二、异质性织体的构成第七节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一、织体因素的个性化与复杂化二、乐队踏板音因素的应用三、多重复合弦乐编制的应用四、横向色彩对比手法的应用第八节不同历史时期的弦乐写作一、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二、古典时期三、浪漫主义时期四、印象主义时期五、表现主义时期六、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上册)目次第五章木管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木管乐器的分类与发音原理一、木管乐器的分类二、木管乐器发音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木管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术一、木管乐器的基本指法原则二、木管乐器的吹奏技术第三节木管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技术一、单音性的特殊奏法二、微分音奏法三、复音奏法四、其它作业建议第六章木管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长笛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二节长笛族的变种乐器一、短笛二、中音长笛三、低音长笛作业建议第三节双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四节双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英国管二、抒情双簧管三、海克尔管作业建议第五节单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六节单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小单簧管二、低音单簧管三、巴塞特管及其它作业建议第七节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八节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低音大管二、倍低音萨吕管作业建议第九节萨克斯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与音色特性三、演奏技术及在乐队中的运用作业建议第七章木管乐器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木管乐器组的基本特性二、音量的平衡三、音色的呈现方式四、木管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同度线条的构成二、八度线条的构成三、十五度(以上)线条的构成四、多层八度线条的构成五、和声性线条的构成六、线条色彩的横向变化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木管和声的基本排列原则二、木管组与弦乐组的和声结合第四节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一、音型化织体中各类木管乐器的技术适应性二、音型化写法中木管乐器的气息支持力三、音型化织体中木管组与弦乐组的结合第五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二、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第六节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一、派生线条的构成二、乐器声部的变化叠合第七节不同历史时期的木管写作一、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二、古典时期三、浪漫主义时期四、印象主义时期五、表现主义时期六、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下册)目次第八章打击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打击乐器的分类与发音原理一、打击乐器的分类二、打击乐器发音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式一、击奏二、碰奏三、刮奏四、擦奏五、摇奏六、拨奏第三节击器的选择一、不同类型击器的特性二、不同类型击器的运用第四节击点的选择一、击点选择的原理二、不同击点的运用第五节非常规打击效果一、乐器自身发音条件的改变二、非常规击器、击点和击法的结合作业建议第九章打击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有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一、木琴二、马林巴琴三、钟琴四、颤音琴五、管钟六、拱锣七、其它有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第二节无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一、三角铁二、钹三、大锣四、响板五、鞭六、响棒(梆子)七、盒梆八、木鱼九、刮响器十、摇响器(嘎声器)十一、砂槌十二、撬铃十三、牛铃十四、其它无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作业建议第三节有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一、定音鼓二、其它有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第四节无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一、小鼓二、大鼓三、铃鼓四、邦戈鼓五、康嘎鼓六、通通鼓七、其它无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第五节打击乐器组中的气鸣乐器一、哨笛二、警报器三、汽车喇叭四、口琴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I(上册)目次第十章拨(击)弦-键盘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竖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及音区特性三、踏板与调弦四、等音调弦五、常规演奏技术六、非常规演奏技术第二节其它拨(击)弦乐器一、吉他二、曼多林三、民间-古代拨(击)弦乐器作业建议第三节钢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及音区特性三、常规演奏技术四、非常规演奏技术第四节其它键盘乐器一、钢片琴二、羽管键琴三、管风琴四、手风琴五、风琴第五节电鸣键盘乐器一、马特诺电子琴二、电子风琴三、电子音响合成器作业建议第十一章打击-拨(击)弦-键盘乐器的组合第一节编制、声部排列与记谱惯例一、打击乐器组的编制二、声部排列原则三、若干记谱惯例第二节不同织体写法中打击乐器的运用一、同质性织体中打击乐器的处理二、异质性织体中打击乐器的处理三、打击乐器的其它处理方式第三节不同历史时期的打击乐写作一、巴罗克与古典时期二、浪漫主义时期三、印象主义时期四、二十世纪诸流派作业建议第十二章铜管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铜管乐器的发音原理一、概述二、自然铜管乐器的特色三、活塞系统的运用第二节铜管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术一、铜管乐器的指法二、铜管乐器的吹奏技术三、铜管乐器的力度特性第三节铜管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技术一、单音性的特殊奏法二、微分音奏法三、复音奏法与泛音奏法四、其它特殊奏法作业建议第十三章铜管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圆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二节小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三节小号的变种乐器一、短号二、高音小号三、低音小号作业建议第四节长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五节大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六节其他用于交响乐队的铜管乐器一、瓦格纳大号二、翼号三、中音号四、次中音号五、上低音号/尤福纽姆大号六、萨克斯号作业建议第十四章铜管乐器(及多乐器组)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铜管乐器组的基本特性二、音量平衡与混合音色三、铜管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铜管音色构成的线条二、混合音色构成的线条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同类铜管音色的和声结合二、不同类铜管音色的和声结合三、带有重叠声部的铜管和弦四、铜管组与其它乐器组的和声结合第四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不同织体因素的音色配置基本原则二、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三、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I(下册)目次(第十四章)第五节不同历史时期的铜管写作一、文艺复兴、巴罗克与古典时期二、浪漫主义时期三、印象主义时期四、表现主义时期五、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第十五章管弦乐色彩的强化及全奏的处理第一节管弦乐织体因素的强调一、节奏性的强调二、色彩性的强调三、力度性的强调四、结构性的强调五、音响动态的强调作业建议第二节色彩性装饰手法的运用一、音响色彩的渲染二、骨架音的色彩性装饰三、附加同质性平行声部作业建议第三节不同类型力度变化的处理一、渐进型力度变化二、突变型力度变化三、力度的对位作业建议第四节音响的呼应、回声与转接一、呼应与回声二、音响的转接作业建议第五节乐队的全奏一、全奏的作用二、全奏的不同类型及其音响特征三、全奏的处理作业建议第十六章音色的对比变化与配器布局第一节音色的节奏一、音色节奏与旋律-和声节奏二、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音色节奏特色三、音色节奏与音乐陈述类型四、音色节奏的处理原则第二节音色对比变化的不同类型一、隐含性音色对比变化二、结构性音色对比变化三、“人工逻辑化”的音色对比变化作业建议第三节局部结构的配器布局一、呈示型结构中的音色布局二、过渡-展开型结构中的音色布局作业建议第四节整体结构的配器布局一、对整体结构配器布局问题的几点思考二、整体结构配器布局中四大关系的处理作业建议附录一:乐器频谱与共振峰图示附录二:弦乐器把位指法表附录三:木管乐器指法表附录四:铜管乐器指法(把位)表附录五: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