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第三章2复习过程
5辐射防护第三章作业2

第三章作业1.计算210Po 放射源发射的a 粒子(Ea=5.304MeV )在水中的射程。
解:首先求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详见课件【2020 第3章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课前发布】第26页):R=1.24E-2.62 4<E<8MeV式中:R —射程,cm ;E —能量,MeVRa=1.24Ea-2.62=1.24*5.304-2.62=3.95cm由 01001A A R R ρρ= 对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因为与入射粒子的能量相比,原子间的化学键能可以忽略,所以其等效原子量:∑=ii i A n A式中i n 为各元素的原子百分数。
对空气而言,81.30=A ,在标准状态下,33010226.1--⋅⨯=cm g ρ,所以: 04102.3R AR ρ-⨯=对水而言: 21631132=+==∑i i i A n A 在水中的射程:m R A R μρ2.2595.32102.3102.3404=⨯⨯⨯=⨯=--2.Cs-137衰变产生662keV 的γ光子,一个这样的光子连续经过两次康普顿散射,第一次散射角为60度,第二次散射角为120度。
1)试计算第二次散射之后的光子能量和两次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
2)如果先120度散射,后60度散射,重新计算1)。
解:1)第一次散射,光子能量:E r1=6621+662511(1−cos 60°)=401.76keV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E e1=6622(1−cos 60°)511+662(1−cos 60°)=260.24keV 第二次散射,光子能量:E r2=401.761+401.76511(1−cos 120°)=184.35keV 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E e2=401.762(1−cos 120°)511+401.76(1−cos 120°)=217.41keV 2)第一次散射,光子能量:E r1=6621+662511(1−cos 120°)=224.92keV 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E e1=6622(1−cos 120°)511+662(1−cos 120°)=437.08keV 第二次散射,光子能量:E r2=224.921+224.92511(1−cos 60°)=184.35keV 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E e2=224.922(1−cos 60°)511+224.92(1−cos 60°)=40.57keV3.计算下列伽马射线的康普顿边沿:(1)Cs-137衰变产生的662keV 伽马射线;(2)Co-60衰变产生的1332keV 伽马射线; 解:(1)(E r )min =6621+662511=184.35keV∴康普顿边沿:E =662-184.35=477.65keV(2)(E r )min =13321+2×1332511=214.38keV∴康普顿边沿:E =1332-214.38=1117.62keV。
核辐射防护与环境复习提纲

5. 衰变:从原子核里放射出快速粒子的过程称为衰
变。
A Z
A A X Z A 1Y Q 或者 Z X Z 1程称衰变。
7. 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的特点 射线特点: 带 2 个正电荷,质量较大,与物质作用很强,在物质中 能量损失很快,穿透力差,仅需一层纸即可屏蔽住,只要包壳 不破裂在压水碓中很少见 , 主要是内污染损害器官 , 一般不 造成外照射危险; 射线特点: 带一个正或负得电荷,质量是粒子的 1/1800,与物质 作用较强,在介质中能量损失较快,穿透力较差,铝片可以屏 蔽 , 在电站中常见 , 但除非泄漏 , 队人体会产生内外污染 , 外 污染会烧伤皮肤,内污染会对体内器官造成伤害. 射线特点: 无静止质量,不带电荷,与物质作用较弱,能量损失较 慢,穿透力很强,应选用较大原子量的物质如铅进行屏蔽,能 从管道内穿出,是电站主要外照射形式,对人体产生外照射. 中子的特点: 不带电荷,质量约为粒子的 1/4,能量损失慢,在介质 中穿透能力很强 , 应选用较轻原子量的物质来屏蔽如水 , 一
13.
吸收剂量率:单位时间里的吸收剂量,单位 Gy/h
14.
剂量当量定义:特定类型辐射引起损伤能力的品质因 子乘以该种类型辐射的吸收剂量。剂量当量 H 的国际 制单位与吸收剂量一样,也是焦耳/千克(J/kg) ,赋 以专名希弗(Sv) 。
15.
剂量当量率:单位时间里的剂量当量,单位 Sv/h。
16.
果的严重程度说不上与所受剂量大小有什么关系,随
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非常低,一般放射性工作人员所 受的那种小剂量情况下,随机性效应极少发生。 依据效应-剂量关系分类 确定性效应: 1.有 剂 量 阈 值 2 . 效应 的 严 重 程 度 与 剂 量 成 正 比 随机性效应: 1. 无 剂 量 阈 值 2. 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 3. 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放射防护学 第三章 X射线的产生

二、影响X线量和质的因素
(一)影响X线量的因素 在管电压、管电流、投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阳极靶的原子序数愈高,X线的量愈大; 在一定管电压下同种靶物质的X线的量与管电流
成正比; 在一定管电流下同种靶物质的X线的量与管电压
的平方成正比;
二、影响X线量和质的因素
(一)影响X线量的因素
二、影响X线量和质的因素
一、薄靶周围X线强度的分布
根据薄靶产生X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在管电压较 低时,利用反式靶在技术上很有好处;但对使用超 高压X线管时,管电压过高,考虑能量分布因素,则 须采用穿透式靶,电子从靶的一面入,X线从另一面 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使用的就 是穿透式的薄靶。
一、薄靶周围X线强度的分布
第三节 X线的产生条件与装置
一、X线的产生条件
1.要有一个电子源,一般称为阴极。 2.要有一个能经受起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线的 靶,即阳极。 3.要有高速电子流。
二、X线的发生装置
1.阴极(cathode) 2.阳极(anode) 又称阳极靶面,分固定和旋转两种 3.管电压与管电流 4.管壳
二、X线的发生装置
动量: p mc h h h~ c
一、X线的本质
(二)X线的粒子性 X线的波动性突出表现在其传播时,如反射、干涉、 衍射、偏振等现象;而X线的微粒性主要表现在其与物质 相互作用时,如光电效应、电离作用、荧光作用。
二、X线的基本特性
(一)物理特性 X线属于不可见的电磁波,在均匀的且各向同性 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X线不带电荷,所以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 响,即它在经过电场和磁场时不会发生偏转;
h max eU
h c eU
m in
辐射防护复习(优秀范文5篇)

辐射防护复习(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辐射防护复习第一章1、电离和电离辐射的定义。
2、辐射和辐射防护的定义3、什么是放射性,什么是放射性衰变?4、感生放射性的定义,减少核电站感生放射性的措施。
5、放射性活度/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当量剂量/集体剂量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国际制单位及国际专有名。
6、人类生活中的放射性来自于哪几个方面?7、正常本地地区天然放射性所导致的人体年有效剂量是多少?其中不包括哪两种照射?8、哪些照射是构成人类本底照射的主要来源?第二章1、放射性作用于人体的三种方式和进入人体的三大途径?2、辐射生物效应的两种分类方法?3、什么叫做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躯体效应/遗传效应/近期效应/远期效应?4、简述三种射线相对危害性的产生机理。
第三章1、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你个人的理解。
2、个人剂量限值?(辐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第四章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核电站外照射的主要来源?3、外照射的防护方法和具体措施。
4、什么叫半厚度(半减弱层)?5、内照射的危害有什么特点?6、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7、什么叫表面污染?表面污染的来源?8、什么叫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主要防护手段?第五章1、核电站总平面的布置可分为哪几部分?2、控制区子区的划分及依据?3、控制区内的着装规定。
4、人员进出控制区的流程。
5、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和直读式个人剂量剂在使用上有何区别?第二篇:辐射防护管理办法《浙江大学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浙大发设〔2007〕2 号编辑:admin 日期:2009-06-03 14:02第一章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工作,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6 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31 号令)以及《浙江大学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管理办法》(浙大发保〔2006〕6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三章Xγ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m / 质量衰减系数(cm2/g)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两个常用的概念
• 能谱的硬化: 随着通过物质厚度的增加,不易被减弱的 “硬成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现象。 • 平均自由程: 线减弱系数的倒数称为光子在物质中的 平均自由程。即λ=1/μ。 表示光子每经过一次相互作用之前,在 物质中所穿行的平均厚度。 N e d / N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在x射线辐射场中,同一点处以Gy为单位的 比释动能K与以Gy为单位的吸收剂量指数DI, 以及以Sv为单位的剂量当量指数HI数值上 几乎相等。因此可上式算出距离阳极靶r (m)处的吸收剂量指数率、剂量当量指数 率。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5) 体 球 源 中 的 射 心 照 量 4As (1 e a ) Q1 : X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6)无限大体积源 任一点的照射量 4As X (不计多次散射) 4As A1 1 A1 )(计多次散射) X ( 1 a1 1 a2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x射线剂量率的计算 • 在距离靶r(m)处由于x射线机产生的初 级x射线束造成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可近似按 下式计算:
r0 2 1 K a I x ( ) , 单位:mGy min r I:管电流,mA;r0 1m;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辐射防护第三章课件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作用 辐射的来源及其影响 辐射防护标准
3.1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作பைடு நூலகம்
辐射作用人体的方式
1.外照射: 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 受照。
2.内照射: 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 体造成的辐射照射称为内照射。
自受精卵至孕龄8周前称为胚胎, 8周以后称 为胎儿。
孕体发育:
胚胎不同发育阶段, 2Gy X射线照射下死胎或畸形的发生率
生物种系
人
猴
大鼠
鸡
龟
大肠杆菌
病毒
LD50(Gy)
4.0
6.0
7.0
7.15
15.0
56.0
2104
表3-5 不同生物种系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2) 辐射的敏感性
卵巢
不育
2.5~6
表3-2 一些确定性效应阈值
组织器官
效 应
单次照射阈值 (Sv)
多次照射的累积剂量的阈值(Sv)
睾丸
精子减少 永久性不育
0.15 3.5
无意义 无意义
卵巢
永久性不育
2.5~6.0
6.0
眼晶体
混浊 视力障碍
0.5~2.0 5.0
5.0 >8.0
骨髓
表3-9 2004年各国期望寿命(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序号
国 家
男
女
序号
国 家
男
女
序号
国 家
男
女
1
阿富汗
42
42
44
古巴
辐射防护与济量第三章ppt课件

医疗照射的定义:按现行国标规定,患者(包括不 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的 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 施行诊断或治疗的执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所受的照 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在进行医疗照射时,必须认真实施医疗照射的辐射 防护体系基本原则。即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防 护与安全最优化和相应的剂量约束与医疗照射指导 水平。
1
前言 第 1 章 基础知识 第 2 章 辐射生物效应 第 3 章 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和医疗照射的控
制 第 4 章 辐射防护监测 第 5 章 实践与干预 第 6 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及核与辐射设施退役
2
3.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3.1.1 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 对于任何一项辐射实践,只有在综合考虑 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经过 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辐射对 受照射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 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辐射实践才 是正当的。
干预水平等。有效利用资源
13
所有人类活动都伴随有某种危险 辐射防护领域中,用随机性概率表示危险 对职业人员与公众随机性效应的标称概率系数值列于
表3-2
表3-2 随机性效应的标称概率系数
危害(10-2/Sv)a
受照人群 致死癌b 非致死癌 严重遗传效应
成年工人 4.0
0.8
0.8
全人口
5.0
e(g) j,inh 和 e(g) j,ing ,单位为Sv·Bq-1;年摄入量限(ALI)=年 剂量限值/剂量换算系数
30
• 各种表格应用说明
① 对于氡子体照射,如表3-6、3-7,3-8 ② 对于职业照射,如表3-9,3-10,3-11 ③ 对于公众照射,如表3-12,3-13,3-14 ④ 对于婴儿、儿童和成人,如表3-15,3-16 ⑤ 对于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表3-17
辐射防护复习-精品

与靶原子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
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粒子从靶物质原子 近旁掠过时,入射粒子和靶原子的核外电子 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使电子受到吸引或排斥, 从而使电子获得一部分能量。如果传递给电 子的能量足以使电子克服原子核的束缚,那 么这电子就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这时 原子就分离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失去一个 电子的正离子,这种过程称电离。
弹性碰撞
与靶原子核的弹性碰撞
入射带电粒子靠近靶原子核时,由于它们之间的库 仑力作用,粒子受到偏转,改变其运动方向,但不 辐射光子,也不激发原子核,且满足能量及动量守 恒,入射粒子损失一部分动能,转移给原子核。碰 撞后,绝大部分动能仍由入射粒子带走,这样带电 粒子在物质中可继续进行多次弹性碰撞。由这种 与靶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引起入射粒子的能量损失, 称它为弹性碰撞能量损失,或核碰撞能量损失。
发,激发态原子退激时发射荧光(又称闪烁光)。 光子从产生地点穿过闪烁体和光导到达光电倍增管的光
阴极,发生光电效应 光电子首先达到第一倍增管,从光阴极到第一个倍增极
的传输系数即第一个倍增极收集效率为K。由于光电倍增 管各电极的电位必须使后一级相对于前一级为正电位, 所以光电子从第一倍增极飞向其后各倍增极经过倍增 (飞行时间几十ns),最后在阳极上收集的电子电荷 电流在阳极负载电路上产生脉冲信号,送给电子仪器处 理。
康普顿效应
在康普勒效应中, γ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 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 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核运 动方向发生改变。康普勒效应与光电效应不 同。光电效应中光子本身消失,能量完全转 移给电子;康普勒效应中光子只损失掉一部 分能量。光电效应发生在束缚得最紧的内层 电子上;康普勒效应总发生在束缚得最松的 外层电子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T
T 全
有效剂量表示了在非均匀照射下随机性
效应发生率与均匀照射下发生率相同时所 对应的全身均匀照射的当量剂量。
有效剂量也可表示为身体各器官或组 织的双叠加权的吸收剂量之和:
E w T •H T w T w R •D T ,R
T
TR
SI单位:希沃特,Sv
1Sv=/kg
意义:评价随机效应的危险度, 使辐射防护走向定量化。
乏燃料后处理
后处理产生的气载废物中主要含有反应堆运行过程中燃 料元件内因活化和裂变反应而产生的惰性气体、3H、14C、 129I和90Sr、137Cs、239Pu等,分别经贮存衰变、除碘和 高效过滤装置净化处理,最后经高烟囱排入大气。
反应堆和乏燃料后处理场气载及液态流出物中3H、14C、 85Kr、 129I易于迁移和弥散,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且具有足够长的寿命,可在几千年以至几千万年的时间 内对全球公众造成照射。
(2)标称概率系数(危险度)
参考人的器官或组织T收到单位当量剂量相应的辐射 照射时诱发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T
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危险度度为 全
(3)有效剂量
❖ 为了计算受到辐射器官和组织带来的总的危险,相对随机 性效应而言,引入有效剂量E
E WTHT
T
HT器官或组织的 ;当量剂量 WT是器官或 T的 组组 织织权(加 重权 因因 子 ) 数
3.2 辐射的来源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每时每刻都受到各种辐射。天然放射性物质广泛 地分布于整个环境中,就连我们的身体内,也存在着14C、40K之类的 放射性核素。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是在此类辐射的背景下不断进化而 来的。
按照辐射的来源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来自地球本身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 αβγ射线,空气中氡及其衰变产物,以及包含在食物及饮料中的各种 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
铀矿的加工就是对矿石的进行处理,把铀矿石变成化学 浓缩物。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受到一定的辐射照 射。
235U的浓缩及燃料元件制造
铀的转化、浓缩和燃料元件制造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 释放量很小,主要包括长寿命铀同位素234U、235U和 238U,以及238U 的短寿命子体234Th和234Pam,固体 废物的产生量很少。
第3章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辐射防护标准
3.2辐射来源 3.3辐射防护标准
一. 与个体相关的辐射防护量
(1)当量剂量HT,R
器官或组织T中的平均吸收剂量DT,R与辐射 权重因子wR的乘积
式中:HT,WRRw-R辐•D射T,R权重因H 子T ( R表w3R.•7D )T,R ;
DT,R-器官、组织的平均剂量 单位: 希[沃特],1Sv=1J/kg (历史上曾用单位:雷姆rem,1rem=0.01Sv )
反应堆运行
在反应堆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燃料元件中的235U裂变 而产生的各种气态及颗粒态裂变产物都包容在元件包 壳内,但个别元件包壳的破损会使其扩散而向大气释 放或进入冷却剂中。此外,堆结构材料和包壳材料的 腐蚀产物在堆芯区也会被中子活化,由此导致冷却剂 的污染。因此,各类反应堆都装有净化装置去除气载 及液态放射性核素。除3H和14C外,绝大部分反应堆正 常运行所致的集体剂量是由局部地区和区域范围内居 民承受的。
❖铀矿的开采和加工 ❖235U的浓缩及燃料元件制造 ❖反应堆运行 ❖乏燃料后处理 ❖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运输
铀矿的开采和加工
开采出来的矿石经放射性分选后,再经破磨、浸出、离 子交换、萃取、沉淀和结晶等水冶工艺,制备出铀化学 浓缩物和核纯产品。
铀矿开采过程中主要的辐射危险来源于:吸入氡及其子 体产生的内照射;吸入铀矿尘的内照射;来自矿石的γ、 β射线的外照射;表面污染导致的辐射照射。
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运输
反应堆运行及乏燃料后处理中产生的中、低放射性固体废 物一般在近地表设施内埋藏处置,高放固体废物则倾向于 深地层地质处置,退役后的反应堆也将成为未来固体废物 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固体废物处置对公众造成照射的主要途径是废物体中所含 的放射性核素在特殊情况下,被地下水浸出而造成的核素 迁移。因此,中低放固体废物库的建造要求隔离地下水。 各种放射性物质及废物的运输会对沿途公众产生小剂量的 外照射。
1 矿物开采与应用对辐射水平的影响
伴生矿:矿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达到一定比例。 伴生矿资源利用分为三大类:半生矿的开采和精 选、半生矿的冶炼、产品的使用。 半生矿开发利用过程中,矿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 素的迁移和扩散使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增高,从而 增加了公众的照射剂量。
2 核燃料循环对辐射水平的影响
人工辐射包括医用X射线,来自大气核武器试验的放射性尘埃、由核 工业排放出的放射性废物、各种用途的人工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等。
(一) 天然辐射源
❖ 宇宙射线 ❖ 宇生放射性核素 ❖ 原生放射性核素
1 宇宙辐射
宇宙射线来自外层空间,是许多种辐射的混合物,包括质子、α粒子、电子 以及其他各种奇特的高能粒子,所有这些高能粒子都与地球的大气层发生强 烈的作用。宇宙辐射到达地面时,其主要成分变为各种介子、中子、电子、 正电子和光子。 宇宙射线按照来源分为银河系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 由于大气的吸收,达到地球表面的宇宙辐射大大减少。宇宙射线粒子的注量 率在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有所不同。
原生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岩石、土壤、江河、湖海中,其活度、 浓度和分布随岩石构造的类型不同而变化。花岗岩中的活度、浓度最高; 而土壤和岩石中所含的铀、钍、镭、钾等元素,以40K活度浓度最高。
(二) 人工辐射源
定于:人类受到的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辐射 主要来源于矿物的开采、核动力生产、核武器爆 炸、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射线装置、医疗照射 等。
2 宇生放射性核素
定义: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核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有的是 与地表中核素相互作用产生的。
3 原生放射性核素
地球上生来就有的放射性核素。 分为两大类:有衰变系列的核素,铀系、钍系、锕系。
单次衰变的放射性核素,如40K、87Rb、138La、147Sm、176Lu
在全球范围内,天然辐射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2.4mSv,外照射占 37.5%,内照射占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