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导语:以下是店铺精⼼为⼤家整理的有关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春季典型传染病简介及预防措施: 1、⿇疹 ⿇疹是⼀种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发病率最⾼。
传播途径:病⼈是唯⼀的传染源,病⼈的眼结膜、⿐、⼝、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涕、痰等)以及尿和⾎液中都存在着⿇疹病毒。
主要症状:⿇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朵后⾯开始出现玫瑰⾊的斑丘疹,2-3天内⽪疹遍及全⾝,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群:⼈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但近年来由于⿇疹疫苗的⼴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疹的关键。
做好保健⼯作,按时接种⿇疹疫苗,室内空⽓流通,流⾏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体,增强抗病能⼒。
2、⽔痘 ⽔痘是⼀种由⽔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
在幼⼉园和⼩学最容易发⽣和流⾏。
虽然⽔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服、⽤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痘病毒感染⼈体后,经过⼤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不适、发热、⾷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出现有特征性的红⾊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枯结痂,持续⼀周左右痂⽪脱落。
⽪疹躯⼲部最多,头⾯部次之,四肢较少,⼿掌、⾜底更少。
易感⼈群:⼈群普遍易感。
常见于2-10岁的⼉童,⼀次发病可终⾝获得较⾼的免疫⼒。
预防措施:接种⽔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期间⼩孩⼦不去⼈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3、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一、春季传染病介绍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之一,幼儿园内的儿童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爆发。
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感冒等。
了解预防知识对于保护幼儿园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养成勤换洗衣物的好习惯。
2.做好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呼吸道传染病的扩散。
3.饮食要卫生,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的人群,避免密切接触传染源。
三、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手足口病防控:–保持干净环境,经常通风换气。
–传染期的幼儿要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儿童。
–鼓励孩子避免口水直接接触。
–所有的玩具、用品都需要经常消毒。
2.水痘预防:–水痘患者要隔离至痊愈。
–家长要密切观察幼儿是否有水痘病变,及时就医。
–增加免疫力,可接种水痘疫苗。
3.感冒预防:–避免孩子与感冒患者接触。
–多让孩子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衣服要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凉。
四、春季传染病的早期症状1.手足口病:发热、喉咙痛、手脚出现水疱等。
2.水痘:水疱疹病变、发热等。
3.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发热、咽喉痛等。
五、应对春季传染病的紧急措施1.发现感染病症立即隔离患者。
2.及时就医,按医嘱服药。
3.学校要及时通报,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传播。
六、结语春季传染病对于幼儿园儿童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而预防春季传染病是每个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只有加强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实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以上就是有关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PPT课件

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透风,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课及集会。
如果有接触到国外归来 的亲人朋友或者外国人,如显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挑选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由于春季传染病早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医治。如有传染病的情形,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畴扩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点。少数患儿可能会显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侵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产生死亡。
显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尽早就医
常见传染病一样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产生的最佳手段。
及时接种相干疫苗
春季常见传染疾病与预防
PART 02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埋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样连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儿童显现发热、出疹等相干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手足口病居家医治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显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集合的地方。适时停课。如果幼儿园或者学校班级里显现了感染水痘的小朋友,家长应当提出停课,学校也应主动停止上课及大型集会和活动。隔离视察。如果孩子不谨慎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视察两到三周。增强抗击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锤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提高抗病能力。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产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精选关于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六篇】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预防措施:1.幼儿园措施。
各班活动室、寝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幼儿园也会有计划的实施消毒措施。
每日带领幼儿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让幼儿多饮温开水可以有效减少发病率。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要保持生活场所的卫生。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应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5.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量的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
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所以家长要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
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幼儿有发热症状或身上出现各种皮疹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精选7篇)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的春季不仅气温多变,且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
预防疾病,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尤其是正在读幼儿园的宝宝,由于他们每天在幼儿园和很多小朋友接触,所以做好预防只会有利无弊。
在这里,店铺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幼儿园应提早做好预防,帮助幼儿健康换季。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1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
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
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
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
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
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幼儿园卫生保健培训记录表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会议时间
2021.4.29
会议地点
园长办公室
主持人
陈丽莉
会议内容
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记录人
陈巧燕
出席人
全体教师及保育员
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2.传染源:一般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软弱,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机会不大)。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多发于2—6岁的幼儿,除夏季少见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病后获得终身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患带状疱疹。
3.传播途径: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4.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 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
5.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和流涕。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轻。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
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幼儿园春季预防传染病

幼儿园春季预防传染病
春季天气转暖,各种病菌也开始活跃在幼儿园中,为了保障幼儿健康成长,防
止疾病传播,幼儿园在春季需要加强预防传染病工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
及时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幼儿园应每日开窗透气,及时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保育员需要经常给幼儿洗手,尤其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后和外出回来后,洗手的方法正确、彻底。
科学喂养
幼儿的营养是健康成长的基础,合理的膳食安排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保育员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安排好膳食,保证其营养均衡,并加强对食品的卫生管理,确保幼儿饮食安全。
有效通风
通风是保持空气新鲜、有效降低细菌、病毒浓度的重要手段。
在春季,天气逐
渐回暖,保育员应及时开窗透气,在午睡前、入室前后等时间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
做好防病宣传
幼儿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防病知识。
保育员可以开展做好
防病知识宣传,加强对幼儿的防病教育,让幼儿认识不同的病菌,了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掌握简单而实用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早发现早处理
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家长应及时请假,联系医生进行治疗。
幼儿园应
对此加强监管,密切关注幼儿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幼儿身体不适问题,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需要做到及时隔离,减小感染风险。
预防传染病是幼儿园春季重要的工作任务,幼儿园要加强环境卫生、科学喂养、有效通风和做好防病宣传,当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防病工作,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儿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小儿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到感染。
以下是预防小儿春季常见传染病的一些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首先,要加强儿童的个人卫生意识,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儿童玩耍、接触一些公共设施后,要及时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接触过动物后洗手更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儿童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生冷食物和霉变食物。
2.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春季病毒滋生的环境多种多样,所以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变得尤为重要。
家庭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如门把手、桌椅、电视遥控器等要定期进行消毒,以杀死病毒。
此外,空气流通也是减少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打开窗户通风。
3.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春季传染病的高发期,很多传染病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如果不得不去,尽量减少停留时间,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4.加强运动和锻炼适当参加户外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孩子在运动中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患病的机会。
但运动也要注意适度,避免剧烈运动过度造成身体疲劳或受伤。
5.注意安全饮水饮用安全的水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要求之一、尽量给孩子饮用煮沸后的开水,或者安全的矿泉水,避免给孩子饮用未经净化的水源,以防止病原体通过水传播。
6.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多为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感冒等。
当孩子出现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7.广泛接种疫苗综上所述,预防小儿春季常见传染病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环境清洁消毒、锻炼身体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
同时,及时就医和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减轻疾病的症状及传播的范围,保障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培训时间:
培训人员:
培训地点:
培训人:
培训主题: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
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二、风疹
1、病因: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的病人均有传染性。
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
出疹前后的病人传染性最强。
风疹流行起,人群中的人多为轻型或隐性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
3、传播途径: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4、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
5、临床表现: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有咽痛、清咳和流涕。
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轻。
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2~3日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6、临床诊断:风疹常因临床症状轻微而难以诊断,仅在本病有流行时交易做出临床诊断,皮疹特征是细小色淡、出现较早,全身症状轻微,可与麻疹相鉴别。
根据皮疹的特点和突出的咽部症状,易于猩红热区分。
终身免疫。
三、水痘
1、病因: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传染源:一般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咳嗽传染给健康儿童,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
(但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软弱,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机会不大)。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多发于2—6岁的幼儿,除夏季少见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
病后获得终身免疫。
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患带状疱疹。
3、传播途径:水痘被感染后2—3周发病,起病时,一般症状较轻,可有低热及不适感,体温在39℃以下,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发热1—2天出现皮诊,首先发于躯干,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面部四肢较少,手掌、足跖更少。
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
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有痒感。
疱疹液开始清亮而后变混浊。
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若无继发感染,脱落后不留疤痕。
皮疹以躯干、腰、头皮多见。
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
在同一时间可见斑疹、疱疹、干痂。
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疹。
如无并发症,整个病程约为2周。
4、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1周岁以上未得过“水痘”的易感人群,均可接种水痘疫苗,疫苗可提供至少14年的长期保护。
四、流行性感冒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临床表现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
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
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五、麻疹
1、病因: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多为儿童。
2、临床表现: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
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
3、预防措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
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寝室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
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手脚心没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妇得后易使胎儿畸形。
)
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病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2、流行病学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
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
3、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左右。
最长不超过3天。
实验室误接种眼内,可于18~36小时内从该眼分离出病毒。
4、预防措施
养成勤洗手,不揉眼,注意个人卫生,不去人多人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