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优秀3篇)

桂林山水教案《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是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桂林山水》优秀教案(优秀3篇)。
桂林山水教案篇一教学要求: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⒈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⒈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⒈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
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⒈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一)⒈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⒈出示表格: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u、ao、ou wa 真秀啊n na 真险啊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⒈出示自学要求:⒈读通课文,读准字音;⒈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⒈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⒈检查自学⒈指名四人朗读⒈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⒈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
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完成板书提纲:总起:甲天下静水清桂林山水分述:绿奇山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导学第二节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单元八 语气词“啊”的音变(教学设计)-小学拓展

小学班会教案单元八:语气词“啊”的音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能够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准确表达情感、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2. 语气词“啊”在句子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及运用。
2. 教学难点:语气词“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语气词“啊”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a. 讲解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如:在平声字后读作“呀”,在仄声字后读作“啊”等。
b. 通过示例句,让学生感受语气词“啊”的音变。
c. 学生跟读,体会语气词“啊”的音变。
(2)语气词“啊”在句子中的应用a. 讲解语气词“啊”在句子中的作用,如:表示惊讶、赞叹、疑问等。
b. 通过示例句,让学生感受语气词“啊”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c. 学生跟读,体会语气词“啊”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与展示(1)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及运用。
(2)各小组选取一个情境,运用语气词“啊”,创作一句台词。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与评价。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及运用。
(2)布置作业:运用语气词“啊”,创作一段话,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气词“啊”的音变。
2. 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准确运用语气词“啊”。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准确运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桂林山水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第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能够初步背诵课文第二节,并且尝试第伞街的背诵。
3、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瑕”、“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词词语的意思;懂得“啊”字的变调。
4、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复习引入新课1、我国有许多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曾攀登过黄山,欣赏了那里的怪石;曾游览过长江,饱览了三峡迷人的景色;今天,让我们乘上竹筏去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林,感受桂林的山水的奇异风光。
2、电脑出示课题:桂林山水3、齐读第一节。
4、看录像,你觉得桂林山水怎样?5、理解:“甲天下“的意思,齐读第一节。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课文哪一节写山,哪一节写水?三、学习课文第二节1、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板书:波澜壮阔水平如镜3、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澜”,整个字意思。
4、漓江的水有什么与重不同的特点呢?用笔圈出一个字。
5、出示电脑“水”画面,文字:“静”、“清”、“绿”“不在流动”、“可见沙石”、“无瑕翡翠”。
6、师引读这三句话。
7、这三句句子中,有三个“啊”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音的变化。
电脑出示: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着绿啊(wa)。
齐读。
8、你们喜欢哪一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
10、体会“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查“瑕”的意思。
体会好处。
1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句字。
12、齐读第二节。
13、绮丽的漓江水和优美的文字都要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读读书,看看黑板和投影上的提示,小组合作背诵这一节,可以三人一起背,也可以分工,一人背一节。
14、请个别小组背。
15、隐去电脑文字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1、我们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漓江水”这节的?2、电脑出示:⑴ 默读,圈出特点的词。
啊的音变课程设计

啊的音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啊”的音变规律,理解在不同语境下的发音变化。
2. 学生能够区分并正确使用“啊”的音变形式,如“呀、哇、啊、哦”等。
3. 学生了解汉语语音变化的特点,认识到语音变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够熟练运用“啊”的音变进行句子朗读和日常交流。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改正含有“啊”音变的句子中的错误发音。
3.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用正确的音变进行观点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汉语语音的敏感性和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啊”的音变,认识到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提高母语自豪感。
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互动,使学生掌握“啊”的音变规律,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汉语语音的热爱。
课程目标旨在为学生后续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
1. 引入: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啊”的音变现象的兴趣。
- 讲解“啊”在不同语境下的发音变化,如疑问句、感叹句等。
2. 讲解“啊”的音变规律:- 分析“啊”与前面音节的关系,如韵母、声母的影响。
- 介绍常见的音变形式,如“呀、哇、啊、哦”等。
3. 案例分析:- 选取教材中典型例句,分析“啊”的音变用法。
- 学生模仿朗读,体会音变带来的语气和情感变化。
4. 课堂练习:-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规律进行音变填空。
- 组织小组讨论,互相纠正发音,提高音变应用能力。
5. 拓展练习:-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音变进行角色扮演。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啊”的音变。
6. 总结与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音变规律。
桂林山水微课教案

《桂林山水》微课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同学们,歌曲中的主人公为什么那么想去桂林呢,桂林有什么值得人向往的?今天,老师免费为你们做一次导游,带领你们一起走进桂林,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心灵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出示桂林山水图片 )师:同学们,从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吧!二、学习第二段1、同学们描述的真好,那作者又是如何给我们描述的呢,让我们快快走进桂林,走进课文去看看吧!师:作者主要描述了桂林的哪些景物呢?师:山水。
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用书上的词语概括(生上台板书)(幻灯出示句段)那让我们乘着木船,先来观赏漓江的水吧。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它有什么特点?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反复读一读。
师: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静、清、绿)2、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漓江水的秀美。
教师引读句子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师:这是作者从感觉上写的,你还能感觉到它静的像什么?(像一面磨光的镜子)师: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还可以看见什么?(绒丝线般的青苔在水底轻轻摇动;成群的小鱼在石隙间游来游去;)师: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它绿得还像什么?(像一匹碧绿的丝绸;像一块晶莹透亮的碧玉)3、师: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更美,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对课文进行一下扩写吧: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4、小练笔: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咱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写一写好吗?天上的星星真多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的星星真亮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的星星真美啊,—————————————。
《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学习任务单

《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中“啊”的变调》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啊”变音规律,能准确读出《桂林山水》一课中“啊”的读音。
3.学习方法建议:
建议同学们课前先阅读课文,课中做好笔记,熟记“啊”的变音规律。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先掌握变音规律,再完成相关练习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吟诵句子,掌握“啊”变音规律。
2、能准确读出《桂林山水》一课中“啊”的读音。
三、困惑与建议。
2023年优质课教案《桂林山水》

2023年优质课教案《桂林山水》2023年优质课教案《桂林山水》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析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3、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1、整体把握特点:__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过渡:作者在写这篇__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普通话语流音变--语气词“啊”的音变教案

普通话的音变——语气词“啊”的变化教学目的:1、掌握语气词“啊”在句末时,受前面音素影响下,会发生音变现象。
2、熟练掌握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并能准确地呼读出变化后读音。
3、能熟练地在口语或朗读时读出“啊”字的音变。
教学重点:掌握语气词“啊”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正确地呼读语气词“啊”的音变。
并能在会话或朗读中正确呼读其音变现象。
教具准备:PPT课件,网络资源教学程序:一、课前口语练习听配乐诗朗诵,感受朗诵的魅力。
注意诗中“啊”的变化。
二、引入新课通过注意上面诗中“啊”字有音变现象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三、进行新课1、揭示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自觉教材。
1)、语气词“”在什么情况下产生音变现象?2)、“啊”字的音变规律主要取决于什么?3)、“啊”字的音变规律有哪些,读什么,怎样用汉字表示?2、师生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3、老师利用课件讲述“啊”字的音变规律,并带学生读出啊字的音变:A.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ɑ o(ɑo iɑo除外)e ê I ü的,啊读yɑ ,写作“呀”。
例如1. 她怎么不回家呀(啊)?2. 怎么给我这么多呀(啊)?3. 多漂亮的天鹅呀(啊)?4. 那是谁的鞋呀(啊)?5. 桂林的山真奇呀(啊)!6. 会不会下雨呀(啊)!B.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ɑo iɑo)时,啊读wɑ ,可写作“哇”。
例如:1.她会不会跳舞哇(啊)?2.这个小朋友真好哇(啊)!3.花篮做得多精巧哇(啊)!C.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啊”读nɑ ,可写作“哪”。
例如:1.投的真准哪(啊)! 2.快看哪(啊)!3.你是哪里人哪(啊)? 4.走路小心哪(啊)!D.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nɡ时,“啊”读nɡɑ ,仍写成“啊”。
例如:1.河水真清啊(nɡɑ )! 2.一齐唱啊(nɡɑ )!3.这儿真静啊(nɡɑ )! 4.这可不成啊(nɡɑ )!E.前面的音素是-i(后)、r(er或儿化韵)时,“啊”读作r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教学设计
同心县实验小学金孟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啊”变音规律。
2、能准确读出《桂林山水》一课中“啊”的读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语气词“啊”多次出现,而每一处的读音又不尽相同。
有些老师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啊”一律读成“ā”,这是不正确的。
那么,怎样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呢?这要从“啊”的音变说起。
二、学习变音规律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读作“ya”,有时也写成“呀”。
例如:“真绿啊!”“真奇啊!”“真多啊!”
(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有时写成“哇”。
例如:“真秀啊!”“手真巧啊!”“他是个多面手啊!”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
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
(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
例如:“真静啊!”“真清啊!”“一起唱啊!”
(5)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i 或zi、ci、si时,“啊”读作“ra”或“za”。
例如:“快吃啊!”“这东西真次啊!”。
三、课内句子,巩固练习
1、漓江的水真静啊(ng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ya),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桂林的山真奇啊(ya),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wa),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n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四、课外句子,巩固练习
1、这里的条件真好啊!()
2、这是谁啊?()
3、好大的雨啊!()
4、快,吃西瓜啊!()
5、大家一起学啊!()
6、身上这么多土啊!()
7、这是一件大事啊!()
8、何必如此啊!()
9、大家加油干啊!()
10、她的歌声多好听啊!()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啊”的变音规则,原来它的读音会受前面
音节末尾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多度摸索到一些规律后,自然就会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