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

合集下载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

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

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

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

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

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

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

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为了弄清楚这些因素的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需要把其他各个因素控制起来,而专门操纵某因素,使它作系统的改变,从而观察其作用。

实验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理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学说或观点。

这是实验的出发点。

《心理语言学》课件

《心理语言学》课件

05
心理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跨文化研究挑战
文化差异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如何克服这些差异,建立跨文 化的心理语言学理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研 究中,需要深入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构 建。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理解语言与思 维、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语言障 碍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 础。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语言教育的质量,促进跨 文化交流,为语言障碍的干预和治疗 提供指导。
研究历史与发展
研究历史
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 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早期研究 主要关注语言处理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体系。
语言障碍治疗
1 2
语言障碍评估
心理语言学对语言障碍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研 究,为语言障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治疗方法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发针对不同语 言障碍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3
康复训练
心理语言学在语言障碍康复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康复 效果。
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
01
心理语言学对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为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
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机器翻译质量评估
02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机器翻译的质量进行评
估和改进,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人机交互
03
心理语言学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设计更符合人类语

心理语言学论文范文

心理语言学论文范文

心理语言学论文范文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等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语言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语言学论文篇一《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语言的基本特性,指出了目前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所存在的片面性。

并结合心理语言学在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英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在英语教学方法上的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英语教学语言习得一、心理语言学简介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言语产生、语言习得和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课题。

言语产生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言语产生模型;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言语感知的发展、儿童语言词汇、句子的学习及理解、语言的交际用途、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理解方面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语言。

二、语言的特性Carroll(1955)将语言定义为:“a structured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ounds and sequences of sounds which is used,or can be used,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y an aggregation of human beings,and which rather exhaustitively 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and processes in the humanenvironment.”从中我们可归结出语言的三个特性:结构化(structured)、工具性(us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社会现象(catalogs the things,events and processes)。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基础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三大理论的影响:一是以华生(J.B.Watson,1878~1858)和斯金纳(B.F.Skinner,1904)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二是以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1933)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三是以珊南(C.Shannon,1948)为代表的信息理论。

首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始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客观功能主义”的学说。

他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接而形成的。

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1957年,斯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尽管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除了行为主义理论,以布隆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理论也为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建立在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

其特点是用行为主义的原则研究意义,在确立语言单位时坚持严格的发展程序,总体上关心语言学的自由地位和科学性。

尽管他的理论受到语义学家里奇(Geoffrey Leech)的批评并成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牺牲品”,然而,布隆菲尔德的研究方法不但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被广泛采用,而且也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句子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珊南(Shannon)为代表的“信息论”的研究。

信息论的研究牵涉到信息的计量、传送、变换、处理和储存。

心里语言学

心里语言学
语言的交际用途;(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首先,在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利奥颇尔德(Leopold,1948)提出的“日记和家长报告”为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重要的途径。利奥颇尔德通过对其女儿希尔得嘉德(Hildegarde)在英语和德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观察认为,观察和 研究儿童日记的语言发展有助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研究。但后来贝茨(Bares,1991)却认为更有效的途径是家长对其子女语 言表现的观察。因此,儿童日记和家长报告就成了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大途径。除此之外,观察数据、采访和实验也是研究 语言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二,言语感知发展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家长的语言输出和儿童语言学习的关系;(2)儿童早 期言语感知;(3)语言特化。第三,儿童语言词汇研究包括:咿呀学语、单词学习、双词学习、语法联接、词语和词义联接。在 这方面,其研究的重心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得”、“使用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词语与语义的连接”3个方面。第四 ,句子学习和理解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1)单词和短语向简单句的过渡过程;(2)语法在造句方面所起的作用;(3)句子的形 成 和 理 解 策 略 ; (4) 简 单 句 向 复 杂 句 的 过 渡 以 及 对 较 为 复 杂 语 句 的 理 解 和 使 用 。 第 五 , 在 语 言 交 际 用 途 的 研 究 方 面 , 贝 茨 (Bates,1976)和韩礼德(Halliday,1975)提出的“语用学功能”、奈尔森(Nelson,1973)提出的“指涉和表达功能”成为研究语言功 用的主要理论基础。特别是韩礼德提出的7种语言功能,不但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理 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考线索。第六,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式为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 但就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而论,以斯金纳和布龙费尔德“刺激—反应”或“强化”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以乔姆斯基 “天生论”为代表的“遗传”或“传递”理论构成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两大分支。此外,以皮亚杰(Piaget)和布鲁纳 (Bruner)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由贝茨(Bates)和麦克威尼(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和由波特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 ”代表了儿童语言习得模型研究的主体内容。由此可见,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理论,交互作 用理论的“认知”、“信息处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理论构成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 重要基础。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 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 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 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 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 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 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 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 “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 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 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 究。
研究方法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心理学的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测量知 识、能力、态度和个性的倾向。心理语言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如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所提出的 种种理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自然观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验证,才能 判明其是否有效。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02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是指个体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遇到的困难, 心理分析可以帮助理解这些障碍的成因,如心理创伤、 认知障碍等。
心理治疗方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 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人格心理学
人格特质与语言
01
探讨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如何使用语言,以及语言使用如何反映
人格特质。
语言与自我概念
02
研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概念如何
影响语言使用。
语言与人际关系
03
研究语言在建立、维持和改变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人际关
系如何影响语言使用。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目录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 语言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Nhomakorabea01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探 01 讨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中大脑和心理机制的作用。
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感知、记忆、组织和检索 02 等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
和理解。
心理语言学还研究语言障碍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 03 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
0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个体在社会环境中 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02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语言 学领域,它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变化 和发展,以及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 自冯特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对大脑和语言之间的 关系发生了深厚兴趣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人 类学家。
▪ 早在20世纪初,人类学家勃斯(Franz Boas,1858~1942)就预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 究很可能会促使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受冯特的 影响,勃斯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类行为转移到文化 现象的心理学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心理学描述板等 的研究方面。到了1938年,他出版了《原始人的 心质》(The Mind of Primitive Man),为20世纪 30年代末、40年代初“心理的语言 学”(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心理语言 学”(psycholinguisties)和“语言心理 学”(linguistic psychology)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 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1957年,斯 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 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尽管斯金纳的 《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 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 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 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因此,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言语 的产生、言语的理解以及儿童的语言获得问题。
▪ 心理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与心理学 和语言学研究既有重叠和交叉,又有其独到研究 领域的新学科,是一门综合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 重点探索人类心智本质和结构的科学。
▪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基本上可归源于心理学之父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的研究。1879年,冯特在莱比 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并 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1874年,他出版了 《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书,探究了人类的 心质结构和意识。在冯特晚年的探索中,他很重 视语言问题的研究,发表过很多与语言心理学相 关的文章和著作。无论是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还 是现在的心理语言学,其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 了冯特研究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处理
范例假字和类似韩文的字符处理,脑部区域幵没有观察到参数变化——单词,假字,字 符串或错字没有不同的激活模式。
结论
左枕颞区、左背侧加工通路、右额中回形成字形加工网络 左运动前回区、左额中/下回、额内侧皮质、左颞顶区共同参与汉字发音处理 在语音的受控检索中,左额下腹侧皮质与左颞顶叶皮质协同作用 不同区域的组合参与不同层面的汉字字形的字音处理 我们对汉字的认识来自于字形、字音和字义处理的相互影响
水平。借助fMRI,对大脑的研究便可扩展至记忆、注意力、决断力等。
1.日文假名与日文汉字阅读的成像研究 —— 汉字阅读优先占用了侧腹加工通路
日本假名的阅读依靠从枕叶到顶下叶的背侧通路,汉字处理则依靠枕叶到颞叶皮质的腹侧通路
2.字母文字阅读研究 —— 左梭状回中部/枕颞连接处(OTJ)“视觉词形区域”
谢谢
字形处理
已知左额、颞皮质参与发音处理
右额中回、左枕颞连接处(OTJ对文字书写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认 可)、从枕叶到顶皮叶质的左背侧通路也被激活,幵且是字形处 理网络的一部分
语音处理
左颞顶区——参与了汉语字音字形的转换 左额中下皮质(最活跃)——与左运动前皮质和SMA的激活形 式相一致——发音处理中存在着肌肉运动表征/发音复述 相伴激活——相互协作
在HJ与CJ的对比中,左背侧处理通路(主要是视觉)有显 著激活。在类似的字母研究中还没有出现过。汉语同音字 判定与这个区域的联系更紧密,暗示了汉语字音和字形的 紧密联系。——表意系统需要更精细的视觉空间处理。
核心处理
语言处理可以高度无意识和内隐 CJ vs. both PJ and FJ;HJ vs. PJ and FJ——左额中下皮质腹侧共同的激活 反应——HJ与CJ共有的内隐和语义 存取也许与额下亚区相关,且在HJ vs. CJ中该区域没有激活反应 左额下皮质的功能分离理论:喙腹 侧区域与语义处理更相关,后背侧 与语音处理的联系更为紧密。
核心处理
目前研究中的枕 颞连接处/左中 梭状区的反应, HJ出现在这一反 应区的最高点, 暗示该区域存在 着基于任务而不 是基于刺激类型 的、不同的认知 负荷。 由于这一区域在功能上与其他区域隔离,且在解剖学上属于对物 体的感知与识别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预计 OTJ(Occipitotemporal Junction,枕颞连接处)与四项任务存在联 系。(参考定向条件)(如左图) HJ和CJ的减影中有OTJ激活——与字母排列的语言(alphabetical language)处理类似,OTJ还参与了为汉字语音检索提取字形规则 的过程(如右图)
反应潜伏期 HJ > PJ = FJ > CJ 受刺激与作出肌肉动作之间的应答时间
误差率 FJ最高
CJ反应时间短:熟悉度和自动语义访问促迚中枢处理
左枕颞区 、左背侧处理通路、右额中回 明显激活 HJ有,CJ没有
只有少数纹状外激活 纹状体: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
在迚行字形判断时,左枕颞区 、左背侧 处理通路、右额中回构成了分布式网络。
表现出对于词与伪词比无法拼读的字符串和非语言刺激
偏旁部首,有声部和形部 —— 对于大脑搜索效率有实质性的影响 大量的同音字有不同的字形 —— 更好迚行对照实验
10名大学生 4个任务
1.同音字判断任务 HJ
2.字形判断任务 CJ 3.假字形判断任务 PJ 4.无意义字形判断任务 FJ
陈昱伊 王阳 杨博涵 郭松源 杨蕴天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血液动力的改变。
由于fMRI的非侵入性、没有辐射暴露问题与其较为广泛的应用,从1990年代开始就在
脑部功能定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主要是运用在研究人及动物的脑或脊髓。
fMRI在“观察活动中的大脑”时,不仅时间分辨率更高,就连空间分辨率也可达到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