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浅析

合集下载

毓秀清晖,古韵雅园——清晖园的园林艺术文化探究

毓秀清晖,古韵雅园——清晖园的园林艺术文化探究

毓秀清晖,古韵雅园——清晖园的园林艺术文化探究摘要:园林历史文化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园主思想境界等因素的影响。

据此,本文对清晖园的建园历史、园林布局、庭园空间、建筑特征和装饰风格等进行研究探讨以了解其园林艺术文化,希望为新时期的园林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并使优秀的广东传统园林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清晖园;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岭南园林1 清晖园的历史背景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之南的概称。

五岭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岭北四季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酷暑;岭南终年温暖,多山少地,河网纵横,阳光充足,海陆季风明显,具有优良的造园气候条件。

然而,古代岭南曾经被称为“南蛮之地”,后随着秦统一中国,中原正统汉文化融入岭南,岭南地区逐渐改变了文化落后的局面。

广东园林历史悠久,源起“三朝六帝”之宫室园林。

秦统一岭南建郡南海,南越王国及南汉王朝在广州建造宫殿园林。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海贸易之后,广东私家园林开始兴起,到清末民初达到极盛,而以广府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则被誉为广东园林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之地区[1]。

广东园林不拘一格的园林风格和充满趣味的构图方式是中国地方园林一大特色:有空间的实用、经济;组织的便捷、旷朗;装饰的平实、通俗;山石的实在、水泽的写意、花木的自然。

上述关于空间、组织、装饰和山水花木的四个特征贯穿于整个广东园林的发展始末。

其中,广东的宦官园林及行商庭园主要分布在以广府为核心的番禺、南海(佛山)、顺德及东莞等城镇,顺德清晖园、佛山十二石斋、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被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2 清晖园的发展演变2.1 清晖园渊源明朝启元年(1621年),黄士俊作为顺德杏坛镇右滩村的状元,为了维护家族荣誉,在凤山脚下的大良城南门外修建了黄氏花园、天章阁和灵阿之阁,这些建筑和周围的花园后来演变成了清晖园。

在清朝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落,庭院荒芜。

清晖园的造园手法

清晖园的造园手法

清晖园的造园手法
清晖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其造园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机布局:清晖园中的建筑、湖泊、植物等都是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形成了完美的有机布局。

2.山水取景:清晖园充分利用园中的地形,将山石、水池、草木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壮观的山水景观。

3.颜色协调:清晖园中的植物多采用季节花卉进行点缀,而且色彩搭配精致,使得整个园林更显唯美清新。

4.借景手法:清晖园还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和建筑景观,如借用了普陀山、海天塔等,形成了美不胜收的天地合一的画面。

5.建筑布局:“园中有楼,楼中有园”,清晖园的楼阁、小亭等建筑与园林相融合,使得整个园林更具艺术性。

广东佛山清晖园景区介绍

广东佛山清晖园景区介绍

**广东佛山清晖园景区介绍**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典园林景区。

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清晖园以其布局精妙、建筑玲珑、工艺精细而闻名于世。

**一、景区概述**清晖园占地广阔,园内绿树成荫,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整个园林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丽与岭南建筑的风格,既有亭台楼阁的错落有致,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

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二、主要景点**1. **船厅**:作为清晖园的主体建筑之一,船厅造型别致,宛如一艘停泊在水面的画舫。

厅内陈设典雅,是游客品味古典园林韵味的好去处。

2. **碧溪草堂**:这是一处清幽雅致的小院,院内翠竹摇曳,清泉流淌。

草堂内设有茶室,供游客在此品茗赏景,体验悠闲自在的园林生活。

3. **澄漪亭**:澄漪亭坐落于湖边,是观赏园内湖光山色的绝佳位置。

亭内刻有精美的古代石宝以及工艺品,展现了岭南地区的文化底蕴。

4. **六角亭**:六角亭造型独特,六角飞檐翘角,显得轻盈飘逸。

亭内设有石桌石凳,是游客休憩的好地方。

**三、文化特色**清晖园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景区,更是一座文化宝库。

园内处处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建筑风格、园林布局还是装饰细节,都充分展示了岭南地区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底蕴。

**四、旅游贴士**1. **开放时间**:清晖园全年对外开放,具体开放时间根据季节不同而有所调整,建议游客提前查询。

2. **门票价格**:门票价格合理,游客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购买不同类型的门票。

3. **交通指南**:佛山市交通便利,游客可乘坐公交或自驾前往清晖园景区。

景区内设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

4. **游览建议**:建议游客穿着舒适的鞋子,携带防晒用品和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在游览过程中,请尊重景区规定,保护文物古迹,不乱扔垃圾,共同维护景区的美好环境。

总的来说,佛山清晖园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清晖园主要景点介绍

清晖园主要景点介绍

清晖园主要景点介绍
清晖园是广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广州老城区的荔湾区。

清晖园的建筑以假山为中心,山水相依,布局紧凑。

我们先到了“镜心亭”。

这座亭子的屋顶呈八角形,十分独特,是在一个大的方石上凿出八个小洞,然后用木柱支撑。

在亭子的中央还有一座八角形的桥,叫做“镜心桥”。

据说以前这里很暗,只有一盏灯亮着,所以人们叫它“夜眼泉”。

我们再来看“听涛”。

这座桥呈拱形,栏杆是由许多条长条石拼砌而成的,造型优美、别致。

听涛旁边的水池里还有一只石龟呢!石龟就像一个守门的士兵一样守护着这座桥。

这座园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一条长长的走廊。

这条走廊是用青石块拼成的,上面还雕有许多精美的图案。

走廊旁边还有一座小亭子,名叫“听涛阁”。

听涛阁旁边是一条长廊,长廊上刻有许多诗画。

这条长廊一共有四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再来看“山不在高”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

我们最后来到了“水石书屋”。

—— 1 —1 —。

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的顺德清晖园造园艺术初探

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的顺德清晖园造园艺术初探

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的顺德清晖园造园艺术初探摘要:顺德清晖园作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其空间布局、空间组织、植物景观等都体现了典型的岭南地域文化特征。

文章基于风景园林美学理论,以空间布局、空间组织以及植物景观为线索,分析清晖园的空间感受和空间意境营造,阐释清晖园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试图探讨清晖园的造园智慧。

关键词:风景园林美学;顺德清晖园;空间布局;空间组织;植物景观1空间布局1.1整体格局南北狭长,前庭后宅。

历史上,清晖园曾处于广大园与楚芗园之间,三园共同组成了由明末黄士俊所建的黄氏大宅园(图1)。

因此,在清晖园独立成宅园之后,其整体格局呈南北向伸展。

其中,清晖园南部是以方形水池为中心的水庭,周边点以澄漪亭、碧溪草堂、半六角亭等重要建筑,其视线组织以远眺为主,视野较为开阔;中部则是以几何形花台、狮山、花岚亭等组成的平庭,视线组织转为近观,视野略为收窄;而清晖园北部则以布局紧凑的宅院景区为主,视野进一步收窄,但由于庭园与建筑布置得当,其空间感受并不局促。

总体而言,清晖园根据其南北狭长的特点,以前庭后宅的方式组织空间,从南到北庭园空间逐渐缩小,视野逐渐收窄,总体空间感受也从疏朗逐渐转为紧凑。

对外封闭,对内开敞。

清晖园地处闹市,加之东西两侧曾由两园所夹,并无外景可借,因此清晖园在园内布置了大面积的开敞庭园,闹中取静,在整体布局中呈现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特点。

图1:三园示意图(自绘)图2:清晖园复原图(引自叶荣贵的《岭南名园图录》)园林结合气候特征。

清晖园以前庭后宅的方式组织空间,并在园内南部布置大面积水池,中部种植多种乔木,形成天然降温的“绿海”,建筑布局前疏后密,前低后高[1]。

该组织方式有利于夏季东南向主导风将阴凉微风带进住宅,祛除湿气,符合岭南地区夏季闷热的特点;而北部宅院建筑密度高,则有利于冬季避免风寒(图2)。

1.2布局手法疏密有致。

清晖园建筑布局总体呈现前疏后密的特点,这不仅适应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而且使得开敞庭园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南部,达到空间效益最大化。

清晖园-tintin讲解

清晖园-tintin讲解

附屋前小桥束水,曲廊蜿蜒,廊粱架驼峰与 此同时蜀柱用一木雕成,刻岭南花果,雀替 亦用透雕,色彩艳丽。 附屋旁开池堆山,山上泻瀑,题名九狮山。
水体
3
A
2
1
B
4
规则式水体边界
自然式水体边界
岭南特色
满洲窗是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 充满世俗吉祥寓意的广东木雕。
灰塑(灰批),是岭南地区 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灰 塑做工精致细腻,色彩艳丽。
与船厅跰足而建的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惜荫书屋和真砚 斋是供其公子、小姐们惜荫苦读以求真砚至理应该更合情理。
笔生花馆
归寄庐、笔生花馆是主人作学问之处,从“竹苑”潜过“斗洞",即来到由“归寄庐”、 “小蓬瀛”与木楼组成的另一院落。 "归寄庐"与“小蓬瀛”直廊相接,“归寄庐"牌匾是均安上村(李小龙祖居)咸丰 探花 李文田所书。 木楼房正面有一幅大型木浮雕, 仙桃树枝繁叶茂结着一百多个仙桃,树下蓬岛石山,芝兰 飘逸,名为“百寿桃",是一件艺术珍品。 清晖园的“百寿桃"与“百寿图”, “小蓬瀛”与寓意三神山的“斗洞”、壁山,无不 折射出园主祈福祉、求长寿的尚德心态(蓬莱、方丈、瀛州为三神山)。
竹苑:竹苑地幅狭长,却广植修篁。
在花木配置方面: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 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 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爪槐等北方树种,品种丰富, 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有百年有余, 一年四季,葱茏满目,与古色古香之楼阁亭榭交相掩映,
The end
山石
花亭小蓬瀛景区在南 入口处,花亭有“狮 子回头”湖石,大狮 回头,小狮相伴。

【精品】顺德清晖园景点的调查与思考(1)

【精品】顺德清晖园景点的调查与思考(1)

顺德清晖园景点的调查与思考(1)顺德清晖园景点的调查与思考一、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清晖园,感受这岭南的园林明珠的魅力,我特此走访了清晖园。

二、开发现状:1、位置: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区清晖路,地处市中心。

2、清晖园的历史背景: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順德县杏坛镇右滩村人黄士俊高中状元。

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歸归故里,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而独善其身。

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镇)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

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早的踪迹。

清晖园历史悠久,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园内布局特点:清晖园共分三个区域,除了东南角的实用区外,实际上,其余两个景区的各个景点都是互相交错,又互相“借景”,并无截然划分的界线。

我们无论站在何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旖旎而完整的图画。

园内,不论是大景区的设置,还是单个建筑物的设计,都注意到避免与旁边的景区或建筑物重复,错落有致的休块变化,疏密相间的节奏韵律,明暗、高低、大小等的对比,使园内形成了繁多的观赏空间,美不胜收。

清晖园在布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景物的配声上处处追求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

就拿中部具有清代遗迹的岭南古典园林为例。

它的西北部以水景为主,开敞明朗,建筑也较为疏落。

中部偏北的各式建筑则较为密集,与西南部构成了虚实、明暗的对比。

而北部的几处庭院,又与上述两区构成动与静、开放与幽闭的对比。

西北部的建筑群较低,中部的建筑群较高,又形成了高低对比。

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各个观赏空间各自的特色得以强化,产生出一种步移景换、变化无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清晖园在庭园式布局上更不拘一格,追求灵活多变。

园内建筑在乎面布局上,是以“间”为单位而组合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庭院,每间建筑物的正面都朝向院子,并设置门窗。

这种布局手法,使众多的建筑物构成一组一组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园中有园”,活而不乱,变中有序的特点。

顺德清晖园观后感

顺德清晖园观后感

顺德清晖园观后感顺德清晖园,那可真是个宝藏园子,一脚踏进去,就像穿越到了古代富人家的大宅院,还自带一种宁静又神秘的气息。

刚入园,我就被那精巧的布局给惊艳到了。

这园子不大不小,但是每一处角落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回廊弯弯绕绕,就像迷宫一样。

我一边走一边想,这以前的主人是不是故意这么设计的,好让来做客的人在园子里多溜达会儿,好好欣赏他家的美景呢?那些亭台楼阁,名字起得都特有文化底蕴。

什么澄漪亭啊,碧溪草堂之类的。

名字念起来都感觉嘴巴里像含了一颗文化味儿的糖果。

而且这些建筑的样子那叫一个美,飞檐翘角的,像鸟儿展翅欲飞。

站在亭子里,看着周围的景色,就感觉自己像是个古代的文人雅士,随时都能吟诗作对。

不过我这肚子里墨水有限,只能在心里默默感叹“哇塞,真好看”。

清晖园里的水也是一绝。

池塘里的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大翡翠。

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可欢快了。

我站在池塘边看鱼的时候,就想这些鱼肯定特别幸福,住在这么美的园子里,每天都有游客来欣赏它们,说不定还会有人偷偷给它们带点好吃的呢。

还有那些水上的睡莲,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就像睡美人一样。

一阵风吹过,睡莲轻轻摇曳,好像在跟鱼儿说悄悄话。

园子里面的植物也特别多。

各种花花草草,有的我认识,有的我都叫不出名字。

那些古树,树干粗得我都抱不过来,肯定是经历了很多很多年的风风雨雨。

它们就像园子里的守护者,默默地看着岁月变迁。

有一些花正在盛开,五颜六色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闻着就觉得心情舒畅。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能把这园子的香味儿装在瓶子里带走就好了。

在园子里走着走着,我还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墙上的那些花窗,每一扇的图案都不一样,透过花窗看外面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幅画框里的画,充满了诗意。

还有那些石头堆成的假山,看起来就像真的小山一样,说不定还藏着什么小山洞呢,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微缩版的仙境。

总的来说,清晖园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在这里,我既能感受到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又能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晖毓秀——岭南名园浅析引文:岭南四大名园之首的清晖园,从原址到建园中兴到现今再度复兴,见证了顺德400年的历史变迁。

作为顺德名片、顺德历史文化的窗口,基于岭南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经济文化,清晖园从选址、造园布局、细部处理等多方面都展现着它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岭南园林,造园特色,文化内涵正文:1.清晖园概述1.1总述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

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清晖园的历史演变(1).清晖园渊源清晖园原址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建于公元1621年。

建有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等建筑,到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中落,上述建筑也日渐荒废。

故园废址为清代进士龙应时购得,黄氏建筑几无存留。

(2).清晖园成型时期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龙应时将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

左右两部庭院改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分别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香园。

再后来,龙太常花园的继承人家道中落,将园卖与一经营蚕种生意的商人,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其又称作广大园。

龙廷槐则获得黄氏故园的中心部分,侍奉年迈的母亲入住,旦夕读书其间。

并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普照之恩。

复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精心建设,格局定型。

(3).清晖园解放后保护和拓展时期1959年,中共批专款修复。

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附近的介眉堂(龙宅)、竞勤堂(杨宅)等合并一起,至此复合为一。

经解放后的大规模修复扩建,清晖园面积由原来的6,600多平方米扩大到9,795平方米。

进入九十年代,为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旅游资源,顺德政府对其进行扩建,使清晖园的游览面积再次扩大至22,000平方米,1996年扩建,1998年扩建成功,此后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2005年,清晖园建园200周年,政府再次投资900万元进行新园修缮、旧园翻新,迁出其中的餐饮场所,将红蕖书屋改造为“状元堂”2.清晖园造园布局特点分析2.1合理选址清晖园所在的顺德大良镇,宋代以前为海岸,后经冲积成平原,地势低洼,河道纵横。

在大良镇的中部,有山形如凤凰,名为凤山。

明朝末年,顺德建县以来第一位状元黄士俊为光宗耀祖,回家乡兴建祠堂和住宅,他几经考察,选中了当时城南门外凤山脚下一块土地,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并在祠阁周围植木种花。

后来龙氏家族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清晖园。

黄士俊在大良这样的水乡选择有靠山的地方营建祠堂住宅,其选址符合堪舆学建宅要有靠山的原理。

清晖园内的山水环境,不像梁园和余荫山房那样重水轻山、造山只求其意不求其势,而是山水并重,对山景的气势十分重视。

2.2 前低后高的岭南园林布局2.2.1 岭南园林常见布局岭南园林的分布主要在广东,闽南和广西南部等经济富裕如广州、潮汕、泉州和福州等地。

然而由于各地所受文化的差异园林布局也有所不同。

岭南园林布局大致有四种建筑布局形式。

分别是建筑四周布置布局、前园后院布局、书斋侧园布局和前院后园布局。

清晖园是前园后院布局的经典例子。

前园后院是岭南另一种常见的园林布局方式。

园林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后院,小区自成一体,宅居和园林相对独立各自成区但没有实墙间隔,而是又分又连,园林区与住宅区的间隔,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

园林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较为疏朗开阔,住宅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但比较灵活和自由。

岭南园林住宅的布局特点之一就是考虑当地的气候要素,在布局中非常注意建筑的朝向、通风条件和防晒、降温等措施。

建筑物大都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园林设在南面,住宅区设在北面,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非常有利于通风,这种布局方式很适宜南方的居住条件,取得一个舒爽的生活环境。

2.2.2 布局有理:前低后高为适应岭南湿热气候,清晖园造园采用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

前庭为一开阔的长方形水池,后面为较为密集的住宅区。

这种布局非常有利于通风,前面园林像一个开阔的大空间,它使夏季的凉风不断吹向后院住宅。

后院房屋虽然密集,但通过巷道、天井、柱廊、敞厅等方式来组织自然通风,使夏日的海风,无论从平面布局或纵断面的设计布置都能吹到后院的每一角落。

而后院的密集布置将建筑墙体、门窗及天井等常常处于阴影之下,减少了阳光的辐射后院密集布置可以减少阳光的辐射,其次是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大量采用门与窗结合,形成落地窗式的屏门。

2.3非对称布局营造“自然之趣”清晖园旧园区从布局上分成三部分。

南部筑以方池,满铺水面,亭榭边设,明朗空旷,是园中主要的水景观赏区;中部由船厅、惜阴书屋、花纳亭、真砚斋等建筑所组成,南临池水,敞厅疏栏,叠石假山,树荫径畅,为全园的重点所在;北部由竹苑、归寄庐、笔生花馆等建筑小院组成,楼屋鳞毗,巷道幽深,是园中的宅院景区。

除了东南角的实用区外,实际上,其余两个景区的各个景点都是互相交错,又互相借景,并无截然划分的界线。

我们无论站在何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旖旎而完整的图画。

园内不论是大景区的设置,还是单个建筑物的设计,都注意到避免与旁边的景区或建筑物重复,错落有致的休块变化,疏密相间的节奏韵律,明暗、高低、大小等的对比,使园内形成了繁多的观赏空间,美不胜收。

清晖园在布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景物的配声上处处追求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

就拿中部具有清代遗迹的岭南古典园林为例。

它的西北部以水景为主,开敞明朗,建筑也较为疏落。

中部偏北的各式建筑则较为密集,与西南部构成了虚实、明暗的对比。

而北部的几处庭院,又与上述两区构成动与静、开放与幽闭的对比。

西北部的建筑群较低,中部的建筑群较高,又形成了高低对比。

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各个观赏空间各自的特色得以强化,产生出一种步移景换、变化无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2.4岭南水乡风韵清晖园的水景,曲折有情,具有鲜明的岭南水乡特色。

清晖园有各种各样的水景,有大大小小的池塘,有环绕建筑物的清流,有人工瀑布,有喷泉,真可谓满园皆是“有情水”。

古人云:“山管人丁水管财,山主贵,水主富”,清晖园的山水布局,表明园主人不仅追求林泉之乐,还想达到富贵双全的目的。

3.岭南建筑赏析3.1 碧溪草堂碧溪草堂是中部景区的主要建筑物,位于池塘的北侧,是园内现今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清道光丙午年(1846年),是一座水磨青砖临水平房。

草堂前面有两根方形石柱支撑起的宽大门廊,贴水边有固定长椅。

因椅背呈流线形,方便赏湖人曲身款坐,所以长椅有了一个别致的名称:“美人靠。

”草堂正面是一幅精美的木雕,镂空成一弯翠竹,形成圆形门洞,这种圆门在古建筑上叫做“圆光罩”。

它工艺精细,形态逼真。

门扇为屏门,上半部分装木棂,镶玻璃,下半部分镌刻有96个写法不同的寿字,俗称《百寿图》。

为什么《百寿图》只有96个寿字呢?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中国人讲究寿人能满,满招损。

‘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房外墙腰镶嵌了一幅具百多年历史的阴纹砖雕画,画上一丝细竹,摇曳生姿,画题是“轻烟挹露”,题辞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表达了当时读书人重名节、轻利禄的道德理想。

室内黑梁白瓦,地铺深红阶砖,门外石柱漆成赭色,设色偏于凝重。

但面对的那个方池,却展现碧水云天,豁然开朗。

下面是田田莲叶,碧波游鱼,对岸船厅和惜阴书屋,掩映在浓浓的绿荫之中,左前方有亭翼然,与它相映成趣,右边有更秀丽的澄漪亭,倒影湖中。

3.2船厅船厅位于方池东北角,是全园建筑精华之一。

它并没有船的外形,其实是仿照粤中地区古代“紫洞艇”的船楼部分的式样建造的。

据说当年清晖园主人有一位掌上明珠,主人特意为她建此临水船厅,作为闺房,所以船厅又称“小姐楼”。

船厅分上下两层,麻石基座,底层朝方池和庭院的两面均为镂花透光落地屏门,二层有开敞的回廊,围以疏透的木栏干,回廊靠方池边格外开阔。

这是“船头”。

“船头”左右各有池塘,站于其上,使人有仿如置身河面船头之感。

左前方的池塘边植有一株沙柳树,靠厅而长,象征稳住船只的竹篙。

沙柳树旁有一棵百年紫藤,缠着沙柳攀援而上,象征船缆。

船厅上层几面墙壁均设通排的窗户,棂格构成优美的图案,整体玲珑剔透。

屋檐下有灰塑彩绘图画,温馨细碎,女性气息很浓。

室内以镂空芭焦双面图案的木雕落地罩为间隔,分成“前舱”与“后舱”。

人在厅内,仿佛置身蕉林浓密、竹树蔽天的珠江三角洲乡野,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顿生凉意。

在船厅尾部,有一座体量较少的二层楼房,人称“丫环楼”,两楼并不贴邻,而是保留丈许空间,从丫环楼到船厅,要经曲折的空中走廊,走廓以水波形栏干装饰,配合了主体建筑是“船”的意念,构思严谨。

丫环楼、小姐楼背面和惜阴书屋的背面,围成一个“天井”的型的小院,中置湖石、棕竹,一面蓝色陶制漏窗扩大了这个袖珍小院的观赏空间。

4.岭南园林的细部设计与处理4.1 空间的划分与处理清晖园内畅厅梳栏,树荫径畅。

设计细部时用高低不同的砖砌花台和六角形水池来划分空间。

使庭园空间层次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生活氛围。

平庭主要由中部六角形水池以及两边的花台围合而成。

(右图)4.2 造型、装饰与材料的应用园林建筑造型上多为规则式矩形或方形。

装饰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花鸟,人物的泥塑、隐雕或绘画等图案为主。

富有岭南地区文化气息,兼具西洋和中国传统美感。

另外,园林中多利用墙壁做壁形山石砌,打破墙面平面和单调,富有生趣。

铺地主要采用条石板和青砖。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结语:承载400年历史的清晖园,在顺德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倍显珍贵。

清晖园是顺德的一张名片,是心灵回归的家园。

它不仅是受保护的文化遗产,更要焕发其无穷的生命力,通过对传统岭南园林造园特色的分析,和传统岭南园林语汇的体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现代岭南园林应立足现代生活需求,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全球趋同环境下,通过地域性的再现,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其多姿多彩的一面。

参考文献:[1]何兆恒.岭南名园数清晖[M].广州:旅游出版社,2000,7。

[2]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

[3]冯历.岭南古典园林建筑布局与空间表现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5.5:24-25。

[4]刘庭风.岭南园林—广州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