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简便计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简便计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简便计算教案

教案

复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几种方法

龙庆中心完小赵石坤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法的几种简便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重温这几种简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这几种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简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计算题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所有的计算题都可以简算,要根据具体的数字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算,比如凑成整数,凑成整十、整百等。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加、减法的几种简算方法。

二、教学实施

1.复习“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1)让学生对比:8-3-2=3

8-(3+2)=3

有什么区别?

(2)学生计算,得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3)做相应的练习。

2.复习“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

(1)对比这两个式子:13+5-3=15 13-3+5=15

(2)学生可能会说:前边一个式子是先加上5后减去3,后边一个式子是先减去3后加上5,可结果都等于15。

(3)教师:这让你们想起了什么?

(4)学生说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5)教师出示课件。

(6)做相应的练习。

3.复习怎样去括号:

(1)括号前边是加号的

a.让学生回忆加法结合律,a+b+c=a+(b+c),然后左右交换变成a+(b+c)=a+b+c,让学生说说左边有什么,右边没有什么?发现了什么?

b. 思考:小明家原来有10只兔子,又从街上买了5只,可是在半路上跑了3只,问小明家现在有几只兔子?

如果那3只兔子不是在路上跑掉的,而是回家后才跑掉的,那小明家有几只兔子?

让学生计算,对比两个式子的异同点,然后总结规律。

c.得出括号前边是加号的去括号方法。

d.做相应的题。

(2)括号前边是减号的

a.回忆:a-b-c=a-(b+c),左右交换后变成a-(b+c)= a-b-c,让学生说说交换以后的式子右边和左边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b.对比:10-(5-2) 10-5+2

=10-3 =5+2

=7 =7

(学生会说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但结果一样。)

提问:第二个式子和第一个式子相比,除了没有括号还有什么区别?

用字母表示:a-(b-c)=a-b+c

c.结合上面两点说出括号前边是减号的去括号方法。

(3)做相应的练习

三、练习

17.15-(3.5-2.85) 17

7

2-5.3+1.5÷2.1 12.3-2.45-4.55 四、小结

师生一起回忆本节课学复习的知识:

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

3.括号前边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

4.括号前边是减号,去掉括号“加变减,减变加”。 在计算当中不是所有的题都能进行简便运算,要根据具体的数字特点选择恰当的简算方法进行简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理解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太阳出来了,小山羊慢慢地抬起了头,叫了一声,羊飞快的跑着,当它停下来时,左右两边出现两块草地(一块长方形,一块正方形)山羊边说边出现文字:我到哪一块地上可以吃到更多的草呢? 二、新授 1、长3厘米宽2厘米的面积探索 师:这是一个红色长方形(放在投影仪上),你

能想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同桌讨论)生:我可以小正方形去摆。 师:你觉得该用多大面积单位去摆呢? 生:1平方厘米。 师:对,咱们应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师:你们的信封里也有一个这样的红色的长方形,还有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天方形,找到了吗?动手摆摆看,这个红色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操作) (同学们摆得真快,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对)师:你们的摆法和他一样吗?(一样,贴)生:摆六个小正方形,所以面积是6平方厘米。师:这个长方形可以摆6个小正方形,你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吗? 生:不是,每排摆了3个,摆了2排,一共是6个小正方形。 师:这倒是个好方法,不用一个一个数,只要知道一排有几个,摆了几排,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用手边说边指)

2、探索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红色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大一点的长方形,你能知道它的面积吗? 生:能。 师:请从信封里拿出一个蓝色长方形,动手摆一摆看!(学生操作) 你们摆出了面积了吗? 生: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和他摆法一样的举手,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有 师:你认为面积是多少? 哦,不摆满了也能看的出来,你来摆摆看。()你是怎么看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 生:每行摆了4个小正方形,可以摆3行,3×4=12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师:同样是用小方格摆长方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多了。(贴) 同样可以看出,每行摆了4个小正方形,摆了3排,一共可以摆12个,面积就是12平方厘米。(板书:12平方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2.8×5.6+ 3.4×245 +280% 1.7×38 +2.3×38 2.64÷7+3.36×17 +17 7.4+459 +2.6+549 24×(512 -38 +16 ) 0.125×212 ×32 (89 +23 -127 )×27 1.25×2710 +345 ÷0.8 26×21113 57 ÷913 +27 ÷913 23×31923 6.28×47 +6.28÷213 63100 ×101 8.75-256 -(134 +316 ) 2137 ÷3 2600÷(2600÷2+2600÷4) 4.4-1.6-125 9×710 +3×710 -2×710 710 ×9.9 15 ×0.5×15 ×4.5 522 ÷511 +1225 ×1516 27 ÷6+57 ÷16 35 +25 ×34 279 ÷54 ÷45 2.8×5.6+ 3.4×245 +280% 1.7×38 +2.3×38 2.64÷7+3.36×17 +17 7.4+459 +2.6+549 24×(512 -38 +16 ) 0.125×212 ×32 (89 +23 -127 )×27 1.25×2710 +345 ÷0.8 26×21113 57 ÷913 +27 ÷913 23×31923 6.28×47 +6.28÷213 63100 ×101 8.75-256 -(134 +316 ) 2137 ÷3 2600÷(2600÷2+2600÷4) 4.4-1.6-125 9×710 +3×710 -2×710 710 ×9.9 15 ×0.5×15 ×4.5 522 ÷511 +1225 ×1516 27 ÷6+57 ÷16 35 +25 ×34 279 ÷54 ÷45 2.8×5.6+ 3.4×245 +280% 1.7×38 +2.3×38 2.64÷7+3.36×17 +17 7.4+459 +2.6+549 24×(512 -38 +16 ) 0.125×212 ×32 (89 +23 -127 )×27 1.25×2710 +345 ÷0.8 26×21113 57 ÷913 +27 ÷913 23×31923 6.28×47 +6.28÷213 63100 ×101 8.75-256 -(134 +316 ) 2137 ÷3 2600÷(2600÷2+2600÷4) 4.4-1.6-125 9×710 +3×710 -2×710 710 ×9.9 15 ×0.5×15 ×4.5 522 ÷511 +1225 ×1516 27 ÷6+57 ÷16 35 +25 ×34 279 ÷54 ÷4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一姓名1、直接写出复得数。 3 5× 1 2 = 1÷2 3 = 4 5 ÷8= 7× 2 7 = 3 8 ×12= 1 5× 16 25 = 1 4 - 1 5 = 1 3 +1 4 = 9 10 ÷ 3 20 =14÷ 7 8 =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3- 7 12 - 5 12 (2)5 7 × 3 8 +5 8 × 5 7 (3) 8 15 × 5 16 +5 27 ÷ 10 9 (4)18×(4 9 +5 6 ) 3、解方程。 (1)7 8 χ= 11 16 (2)χ×(3 4 +2 3 )= 7 24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3 5 是30,这个数是多少? (2)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这个数是多少?

1、直接写出得数。 12÷1 2 = 1÷1%= 9.5+0.5= 1 3 + 1 4 = 0÷ 1 5 ×2= 1-11 12 = 7 8 × 5 14 = 7 12 ÷ 7 4 = 4 5 - 1 2 = 1 9 × 7 8 ×9=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 3 ×7+ 2 3 ×5 (2)( 1 6 - 1 12 )×24- 4 5 ) (3)(5 7 × 4 7 + 4 7 )÷ 4 7 (4) 1 5 ÷[( 2 3 + 1 5 )× 1 13 ] 3、解方程。 (1)χ-3 5 χ= 6 5 (2)6× 1 12 - 1 2 χ= 1 2 4、列式计算。 (1)1 2 加上 2 3 的和,等于一个数的 2 3 ,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 5 比它的2倍少28,这个数是多少?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战略。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研讨: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同学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身的手掌面。(同学摸自身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外表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研讨: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身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和观察黑板的外表等等,用同学自身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同学的生活经验,让同学充沛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同学沉溺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和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 [研讨:摸身边物体的外表,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外表,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同学对“物体的外表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和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和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 三、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涂一涂。

六年级分数乘法计算练习题

分数乘法计算练习题 一、分数与整数相乘。 512 ×4= 26×613 = 11 15 ×5= 24×1348 = 221 ×7= 3 10 ×20= 425 ×15= 718 ×12= 16×920 = 17×1351 = 1415 ×30= 10 11 ×121= 1627 ×54= 11×922 = 14 15 ×20= 1819 ×38= 36×527 = 100×2425 = 二、分数和分数相乘。(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5 ×34 = 67 ×78 = 59 ×815 = 911 ×715 = 1225 ×1516 = 45 ×910 = 23 ×1516 = 78 ×521 = 49 ×2716 = 1415 ×2521 = 2027 ×38 = 79 ×1835 = 611 ×2215 = 1727 ×4568 = 1933 ×1138 = 817 ×1720 = 1321 ×726 = 89 ×2740 = 1319 ×3839 = 910 ×5063 = 1234 ×1736 =

三、分数乘、加、减混合。 7 16×( 50 63 - 2 7 ) 4 5 × 15 16 ×14 5 6 × 3 4 +1 2 3 + 5 12 × 4 15 9 14- 5 9 × 27 35 1- 18 19 × 38 45 6 15 ×(5- 5 13 ) 19 91 ×7+ 8 13 四、分数乘、加、减简便运算。 13 15× 7 26 ×5 ( 5 8 + 11 12 )×24 9 14 × 17 18 ×14 (5 6 - 4 9 )×36 99× 97 98 9 13 - 7 18 × 9 13 6 7×12× 7 12 8 15 × 4 7 × 3 16 9 11 ×97× 11 9 3 8× 7 12 + 5 12 × 3 8 5 17 × 7 9 + 7 9 × 4 17 12 25 ×15- 7 25 ×15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1200道)

1. (18 -14 ÷4×14 )÷1 2 2. (111+999)÷[56×(37 -3 8 )] 3. (15 +18 )×160×1 13 4. 15-(7 13 ÷2+5) 5. 6.4÷45 +1.25×33 5 6. [0.25×4-(56 +112 )]×5 6 7. 720 ×1125 +1425 ×7 20 8. 23 +(12 +23 )×2 7 9. 310 ×(12 +13 )÷1 8 10. 75 ×[280÷(7.28+6.72)] 11. (140)15.6÷[32×(1-58 )÷3.6] 12. 87-3215÷85+163 13. (34-51×41)÷15 4 14. 54×185+73+9 7 15. 87÷〔(87-43)×5 4〕 16. 6×(152+121)-8 1 17. 2-95÷32-6 1 18. 37-(53÷209+23 8) 19. 〔2-(58+31)〕÷154 20. 1-(85÷23+41 ) 21. 75÷98+87÷57-7 5 22. (1-31÷74)×103 23. (53-53×95)÷9 4 24. 〔65-(43-2 1)〕÷157 25. 1615×〔1÷(32+21)〕 26. (2621×713+21)÷9 5 27. 24 17 ÷5+51÷724+0.2 28. 74÷〔(65-54)÷16 7〕 29. 〔4-(43-83)〕÷8 1 30. 158÷〔32 5 ×(109+61)〕 31. 3-185×4027-16 13 32. 21 2 ÷〔(43-32)×76〕 33. 51÷3+54×31 34. 94+72+185÷2 1 35. 72×(21–31+4 1 ) 36. 2–32÷54–6 1 37. 98+76×32+7 3 38. 83+54×65+3 1 39. 71×116+11 5 ÷7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肖浩淼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发现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共摆3个5,面积是3乘5等于15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在拼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老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是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每排的个数和排数的数据相同呢?学生在汇报时,老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能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老师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六年级数学计算阴影部分面积-(五)

求阴影部分面积 例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圆 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 ×-2×1=1.14(平方厘米)例2.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 积。(单位:厘米) 解: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用正方形的面积减 去 圆的面积。 设圆的半径为 r,因为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厘米,所以 =7,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7-=7-×7=1.505平方厘米 例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用四 个圆组成一个圆,用正方 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 2×2-π=0.86平方厘米。例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同上,正方形面积减去圆面积, 16-π()=16-4π =3.44平方厘米 例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是一个用最常用的方法 解最常见的题,为方便起见, 我们把阴影部分的每一个小 部分称为“叶形”,是用两个 圆减去一个正方形, π ()×2-16=8π-16=9.12 平方厘米 另外:此题还可以看成是1题中阴影部分的8倍。例6.如图:已知小圆半径为2厘米,大圆半径是小圆的3倍, 问:空白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多多少厘 米? 解:两个空白部分面积之差就是两圆面 积之差(全加上阴影部分) π-π()=100.48平方厘米 (注:这和两个圆是否相交、交的情况如何无关) 例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正方形面积可用(对角线长× 对角线长÷2,求) 正方形面积为:5×5÷2=12.5 所以阴影面积为: π ÷4-12.5=7.125平方厘米 (注:以上几个题都可以直接用图形的差来求,无需割、补、增、减变形) 例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右面正方形上部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左面正方形下部空白部分面 积,割补以后为圆,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 : π()=3.14平方厘米

六年级简便运算200题91250

8×0.4×12.5×2.5 0.4×125×25×0.8 32×125×25 (2.5+25)×0.4 3700-2185-815 64×125 125×(8+4) 75×99+75 60×(15+500) 435+1999 170×4+80×4 103×56 99×14 102×36 49×80+80 67×9+33×9 (13×8)×125 25×(40×32) (5×7)×80 8×14×125×6 2843-598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2×15+12×35 31×128-28×31 (25+250)×4 (125×125)×8 (712 - 15 )×60 47 ×613 +37 ×613 2538 ×8 227 ×(15×2728 )×215 710 ×101- 710 89 ×89 ÷89 ×89 35 × 99 + 35 1521 ×34 + 1021 ×34 - 34 45 ×25 36×3435 ( 56 - 59 )×185 212 ×6.6+2.5×635 1178 -613 -123 4.6+325 +635 +5.4 3415 ×(57 -314 ÷34 ) 2.8+549 +7.2+359 438 +2.25+558 +734 725 +457 +235 53611 -1647 +16511 359 -337 +149 +14 7 0.75+58 +14 +0.375 45 +945 +9945 +99945 +999945 445 -(245 +5 12 )

5-21417 -1317 48.3-1516 -456 956 ×4.25+41 4 ÷6 0.625×0.5+58 +12 ×62.5% 3138 ×72513 ÷3138 2.5×(910 +910 +910 +9 10 ) 22×34 +25×75%-7×0.75 0.25×63.5-14 ×1312 6715 ×2.5-212 ×4715 389 +3.125+119 +178 1645 +(247 -1.8) (111+999) ÷[56×(37 -3 8 )] 49.5×1035 -(50-12 )×0.6 711 ×41419 +5519 ÷147 +711 45×(79 +4 15 -0.6) 897×38 -37.5%+104×0.375 314 ×(538 -5.375) 3.5×114 +1.25×2710 +3.8÷4 5 71×99 3755+2996 8439+1001 6÷0.25 446+295 888+999 1125-996 299×101 563×999 2100÷20 72×156-56×72 25×32×125 709×99+709 0.25×48 2.5×37 0.4×213 212×6.6+2.5×63 5 75.3×99+75.3 4.6×3.7+54×0.37 0.125×34+18×8.25+12.5% 1178―613―123 15314―4.25―53 4 19.82―6.57―3.43 4.6+325+635+5.4 438+2.25+558+73 4 9.63÷2.5÷4 8.37-3.25-(1.37+1.75) (15+25)×2 12×25 28×25 3700-2185-815 125×(8+4) 32+144+68+56 2847-14×4×25×1 60×(15+500) 435+1999 8×(125+9) 46×18+54×18 (400+16)×5 170×4+80×4 103×56 13×68+13×32 (2+4)×15 5×(20+6) 8×23+8×27 9×6+4×9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综合练习 一、填空 1.4m2 5 dm2=( )m2。 2.2h45min=( )h。(填分数) 5.圆的周长约是同圆直径的( )倍。 7.一个数增加20%以后是360,这个数是( )。 8.一项工程,甲队10天做完,乙队12天做完,甲队的工效是乙队的( )%。 9.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6.28cm,圆的面积是( )cm2。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面积也相等。 ( ) 2.新培育的某种种子的发芽率是120%。 ( )

( ) 4.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内。) [ ] 2.求7m比4m多百分之几,正确列式是 [ ] A.(7-4)÷7 B.(7-4)÷4 C.1-4÷7 D.7÷4-1 [ ] A.意义和计算结果都相同 B.意义相同,计算结果不同 C.意义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D.意义和计算结果都不相同 错的。 [ ] A.男生比女生少20% B.女生是男生的125% C.女生比男生多20% 四、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五、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七、应用题 2.某养猪场,今年养猪400头,比去年多养25%,去年养猪多少头?(列方程解答) 3.王老师把2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为4.27%,一年后可取回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剩3.2km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5.单独做一项工程,甲需要10h,乙需要15h,如果甲乙合作,多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课 执教:刘铭新时间:2016年4月27日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倒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面积。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支铅笔长18()。练习本的面积约是2()。 教室的长是8()。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20()。 2、(教师出示A4纸)师:这张A4纸是什么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1)摆面积 课件出示例4,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小组合作)你发现什么(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2)摆图形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人摆图形和一个人填表。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展示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3)量边求积 活动: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a、学生独立测量P66两个图形的长和宽,再计算面积,师巡视指导。 b、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 1 添(去)括号的应用 1、7.35-(1.9+2.35) 2、933-157-43 3、8.8-6.75+9.2-0.25 4、41×102 5、3.6+9.7+6.4 6、4.67-(2.98+0.67) 7、7.15-(2.7+4.15) 8、2.89+2.7+7.3+3.21 9、500-257-34-143 6.9 5.43.10.6 127.853 -5.42.147-4.6 1125.7-4 32-5325 10++++、、、 ○ 2 运算顺序易出错 313134 .1÷- 2、1042-384÷16×13 )(、43-54523÷ 4、2.7-2.7÷2.7 ○ 3乘法分配律

()6.2%402.25 25.2 0.4 1724267324 16 4832-127245 155 425.68.0541.5 14 80799807 13 3.7 8.36.56.3-6.314.8 121081.25 11 13 5×31-3÷138 10.24×)8 76532( 9. 102×28 8.﹢0.78 99×0.78 7. 0.4×﹢25)(2.5 .6217632 5416165 41 4 242423-83127 30.60.8-3.60.8 2 5 3101052 1?+?+??+???? ? ??+?+?+?+??+??+?-+??? ? ??+?+???? ? ??+???+?、、、、、、、、、、、

()() 32149149-69149 33 724727239 32 0.080.88125 31 0.52 10.1252187 30 9 211551297 29 71100257 28251.61.61.61.6 27 95 1623895 26329816 25 2.0136-5 4136-136 241354311381.75-19.75 23 8.8125 22382-101382 21 3 2532312.6 2061-319118 19 56101 18?+?÷??? ???+?++?+?+??+÷??+++÷+?+?????? ? ??+????+??? ? ??+??、、、、、、、、、、、、、、、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Teaching plan of calculating rectangular area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三维目标: (一)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辩证思想、函数概念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

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 (不可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科学地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 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 (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 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 “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投影出示:c

六年级数学-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1) 我们曾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和扇形等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 我们的面积及周长都有相应的公式直接计算. 如下表: 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它们的面积及周长无法应用公式直接计算. 一般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 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周长怎样去计算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图形通过 实施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问题就能解决了、例题与方法指导 例1 如右图,甲、乙两图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10 厘米和 12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甲、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三个“空白” 三角形(△ ABG、△BDE、△ EFG)的面积之和。

例 2 如右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6 厘米,△ ABE 、△ ADF 与四边形 AECF 的面积 彼此相等,求三角形 AEF 的面积 . 1 ∴四边形 AECF 的面积与△ ABE 、△ ADF 的面积都等于正方形 ABCD 的 。 3 在△ ABE 中,因为 AB=6.所以 BE=4,同理 DF=4,因此 CE=CF=2, ∴△ ECF 的面积为 2×2÷ 2=2。 所以 S △ AEF=S 四边形 AECF-S △ECF=12-2=10(平方厘米)。 例 3 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直角边分别是 10 厘米和 6 厘米。如右图那样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AB=10 ∵EF=BF=AB-AF=10-6=4, ∴阴影部分面积 =S △ ABG-S △ BEF=25-8=17(平方厘米)。 例 4 如右图, A 为△ CDE 的 DE 边上中点, BC=CD ,若△ ABC (阴影部分)面积为 5 平方厘米 . 求△ ABD 及△ ACE 的面积 . 思路导航: 取 BD 中点 F ,连结 AF.因为△ ADF 、△ ABF 和△ ABC 等底、等高, 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都等于 5 平方厘米 . ∴△ ACD 的面积等于 15 平方厘米,△ ABD 的面积等于 10 平方厘米。 又由于△ ACE 与△ ACD 等底、等高,所以△ ACE 的面积是 15 平方厘米。 思路导航: ∵△ ABE 、△ ADF 与四边形 AECF 的面积彼此相等, 重合 . 求重合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 C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练习题一、分数与整数相乘。 6 5×15 =24×13 48=2 21×7= 3 10×20= 5 12×4=26×6 13= 11 15×5= 2 13×6 = 14 15×30=10 11×121= 9 14×21 =5× 3 11= 1 4×8 =12×5 16=42× 9 28= 9 44×11 = 4 25×15=7 18×12=16× 9 20=17× 13 51= 7 9×7=16 27×54=11× 9 22= 14 15×20= 二、分数和分数相乘。 2 5×3 4= 6 7× 7 8= 5 9× 8 15= 9 11× 7 15 = 12 25×15 16= 4 5× 9 10= 2 3× 15 16= 7 8× 5 21= 4 9×27 16= 14 15× 25 21= 20 27× 3 8= 7 9× 18 35=

611 ×2215 = 1727 ×4568 = 1933 ×1138 = 817 ×1720 = 1234 ×1736 = 313 ×2637 = 45× 35 = 4 11 × 11 4 = 0×813 = 9×718 = 23 × 910 = 425 ×100= 三、分数乘、加、减混合。 716 ×(5063 -27 ) 45 ×1516 ×14 56 ×34 +1 23 +512 ×415 914 -59 ×2735 1-1819 ×3845 615 ×(5-513 ) 1991 ×7+813 四、分数乘、加、减简便运算。 1315 ×726 ×5 (58 +1112 )×24 914 ×17 18 ×14 1516 ×2021 ×15 910 ×23 ×56 533 ×22×12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分数计算题(100分)一、分数与整数相乘。(每题1分,共24分) 5 12×4= 26× 6 13 = 11 15 ×5= 2 13 ×6 = 1 4×8 = 12× 5 16 = 42× 9 28 = 9 44 ×11 = 6 5×15 = 24× 13 48 = 2 21 ×7= 3 10 ×20= 4 25×15= 7 18 ×12= 16× 9 20 =17× 13 51 = 14 15×30= 10 11 ×121= 9 14 ×21 = 5× 3 11 = 7 9×7= 16 27 ×54= 11× 9 22 = 14 15 ×20= 二、分数和分数相乘。(每题1分,共18分) 2 5× 3 4 = 6 7 × 7 8 = 5 9 × 8 15 = 9 11 × 7 15 = 12 25× 15 16 = 4 5 × 9 10 = 2 3 × 15 16 = 7 8 × 5 21 = 4 9× 27 16 = 14 15 × 25 21 = 20 27 × 3 8 = 7 9 × 18 35 = 6 11× 22 15 = 17 27 × 45 68 = 19 33 × 11 38 = 8 17 × 17 20 = 12 34× 17 36 = 3 13 × 26 37 = 三、分数乘、加、减混合。(每题2分,共16分) 7 16×( 50 63 - 2 7 ) 4 5 × 15 16 ×14 5 6 × 3 4 +1 2 3 + 5 12 × 4 15 9 14- 5 9 × 27 35 1- 18 19 × 38 45 6 15 ×(5- 5 13 ) 19 91 ×7+ 8 13

长方形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六年级数学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五)

求阴影部分面积 例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圆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例2.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 圆的面积。 设圆的半径为 r,因为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厘米,所以 =7,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7-

-2×1=1.14(平方厘米) =7- ×7=1.505平 方厘米

例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用 四个 圆组成一个圆,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2×2-π=0.86平方厘米。例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同上,正方形面积减去圆面积, 16- π( )=16-4π =3.44平方厘米 例 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 位:厘米) 解:这是一个用最常用的方法 解最常见的题,为方便起见, 我们把阴影部分的每一个小 部分称为“叶形”,是用两个 圆减去一个正方形,π( )×2-16=8π-16=9.12平方厘米另外:此题还可以看成是1题中阴影部分的例 6.如图:已知小圆半径为2厘米,大圆半径是小圆的3倍,问:空白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多多少厘米? 解:两个空白部分面积之差就是两圆面积之差(全加上阴影部分) π-

8倍。π( )=100.48平方厘米 (注:这和两个圆是否相交、交的 情况如何无关) 例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正方形面积可用(对角线长×对角线长÷2,求) 正方形面积为:5×5÷2=12.5所以阴影面积为:π ÷4-12.5=7.125平方厘米 (注:以上几个题都可以直接用 图形的差来求,无需割、补、 增、减变形) 例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右面正方形上部阴影部分的面 积,等于左面正方形下部空白部分 面积,割补以后为 圆,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

六年级简便运算200题

8×0.4×12.5×2.5 0.4×125×25×0.8 32×125×25 (2.5+25)×0.4 3700-2185-815 64×125 125×(8+4)75×99+75 60×(15+500) 435+1999 170×4+80×4103×56 99×14102×3649×80+80 67×9+33×9 (13×8)×125 25×(40×32)(5×7)×80 8×14×125×6 2843-598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12×15+12×35 31×128-28×31(25+250)×4(125×125)×8

(712 - 15 )×60 47 ×613 +37 ×613 2538 ×8 227 ×(15×2728 )×215 710 ×101- 710 89 ×89 ÷89 ×89 35 × 99 + 35 1521 ×34 + 1021 ×34 - 34 45 ×25 36×3435 ( 56 - 59 )×185 212 ×6.6+2.5×635 1178 -613 -123 4.6+3 25 +635 +5.4 3415 ×(57 -314 ÷34 ) 2.8+549 +7.2+359 4 38 +2.25+558 +734 725 +457 +235

53611 -1647 +16511 359 -337 +149 +147 0.75+58 +14 +0.375 45 +945 +9945 +99945 +999945 445 -(245 +512 ) 5-21417 -1317 48.3-1516 -456 956 ×4.25+414 ÷6 0.625×0.5+58 +12 ×62.5% 3138 ×72513 ÷3138 2.5×(910 +910 +910 +910 ) 22×34 +25×75%-7×0.75 0.25×63.5-14 ×1312 6715 ×2.5-212 ×4715 (111+999) ÷[56×(37 -38 )] 49.5×1035 -(50-12 )×0.6 711 ×41419 +5519 ÷147 +711 45×(79 +415 -0.6) 897×38 -37.5%+104×0.375 314 ×(538 -5.375) 3.5×114 +1.25×2710 +3.8÷45 71×99 3755+2996 8439+1001 6÷0.25 446+295 888+999 1125-996 299×101 563×999 2100÷20 72×156-56×72 25×32×125 709×99+709 0.25×48 2.5×37 0.4×213 212×6.6+2.5×635 75.3×99+75.3

六年级数学重点内容面积计算

六年级数学重点内容面积计算(一) 一、知识要点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些问题乍一看,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我们能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再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搭一座连通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小“桥”,就会使你顺利达到目的。有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必须借助于图形本身的特征,添加一些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再经过分析推导,方能寻求出解题的途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已知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AN ED BD=2/3B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 【思路导航】阴影部分为两个三角形,但三角形AEF的面积无法直接计算。由于 AE=ED连接DF,可知S A AEF=S\EDF(等底等高),采用移补的方法,将所求阴影部分转化为求三角形BDF 的面积。 因为BD=2/3BC 所以S A BDF= 2S A DCF 又因为AE= ED,所 以S A ABF= S A BDF= 2S A DCF 因此,S A ABC= 5 S △ DCF由于S A ABC= 8平方厘米,所以S A DCF= 8- 5 二1.6 (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6 X 2二3.2 (平方厘米)。 练习1 : 1. 如图,AE= ED BC=3BD S A ABC= 3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8 形的面积,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2. 如图所示,AE=ED DC= 1/3BD , S A ABG= 21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 3 .如图所示,DE= 1/2AE , BD= 2DC S A EBB 5平方厘米。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 【例题2】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割成四个三角形, 如图所示,已知两个 三角形的面积,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已知S ^BOC 是 S ^DOC 勺2倍,且高相 等,可知:BO= 2DO 从S A ABD 与 S A ACD 相等(等底等高) 可知:S A ABO 等于6,而厶ABM A AOD 勺高相等,底是△ AOD 的2倍。所以△ AOD 勺面积为6- 2= 3。 因为S A ABD 与 S A ACD 等底等 高 因为S A BOC 是 S A DOC 勺2倍 所以 S A ABO= 6 所以A ABC 是A AOD 的2倍 所以 A AOD= 6宁 2 = 3o 答:A AOD 勺面积是 练习2: 1.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割成四个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三角 D A A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