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界环境检测仪的设计设计
多功能环境参数测试仪方案与制作

多功能环境参数测试仪的设计与制作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摘要:多功能环境参数测试仪的设计采用智能化的测量方法实现对环境参数的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露点和噪音等四个参数。
论文论述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过程及系统的主要功能。
该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了具有精度高、成本低、体积小、接口简单等优点的SHT11-P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温度与湿度的检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4℃,±3.0%RH;结合温度、湿度,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露点;采用电容话筒检测音量,通过信号放大、滤波、检波、A/D 转换、信号比较等过程实现对噪音的检测;采用了内置128×64汉字图形点阵模块显示字母、数字、中文字型及自定义图形,实现四种环境参数值的直观显示。
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响应迅速、低能耗等优点,可以适应多种场合的应用。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温湿度检测;噪音检测;液晶显示二十世纪跨越了三个“电”的时代,即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电脑时代。
不过,这种电脑,通常是指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
它由主机、键盘、显示器等组成。
还有一类计算机,大多数人却不怎么熟悉。
这种计算机就是把智能赋予各种机械装置,这种计算机成为单片微型计算机亦称为微型控制器。
顾名思义,这种计算机的最小系统只用了一片集成电路,即可进行简单运算和控制。
因为它体积小,通常都藏在被控机械的“肚子”里。
它在整个装置中,起着有如人类头脑的作用,它出了毛病,整个装置就瘫痪了。
现在,这种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
多功能环境参数测试仪<以下简称系统)就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而开发出来的。
一、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
环境检测仪的设计

环境检测仪的设计摘要:设计了一款测量精度较高的环境检测仪,以AT89S52作为主控器件,通过温湿度传感器SHT11和新型数字式照度传感器BH1710,实现环境参数的检测,同时具有液晶显示、键盘操作和声光报警功能。
关键词:照度检测温湿度检测报警显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提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需要对环境信息进行检测,以此来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利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器件,对环境温度、湿度及光照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等。
1 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器件,通过瑞士Sensirion公司具有I2C总线接口的单片全校准数字式相对温湿度传感器SHT11和具有I2C总线接口的数字照度传感器BH1710完成环境温湿度和光照的采集,通过I2C总线将检测到的数据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显示和报警。
2 系统硬件设计2.1 温湿度检测电路设计由于SHT11是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内部集成14位A/D,无需外加A/D,而且单片机和温湿度传感器通信采用I2C总线接口传输数据,因此,只需将SHT11的SCK和DATA引脚与单片机I/O口相连即可。
检测电路如图1所示。
由于AT89S52不具备I2C总线接口,故采用I/O口来虚拟I2C总线。
将P1.2口虚拟时钟线与SCK相连,用于MCU和SHT11之间同步通信;将P1.3口与串行数据DATA相连,用于数据读取。
DATA在SCK 时钟下降沿改变状态,并仅在SCK上升沿有效。
数据传输期间,在SCK 时钟高电平时,DATA需要保持稳定,避免信号冲突,在DATA端要加一个上拉电阻,同时在电源和地之间接入一个0.1μF的去耦电容。
2.2 照度检测电路设计(1)照度检测原理。
在光接收面上一点处的光照度等于照射在包括该点在内的一个面元上的光通量dΦv除以该面元的面积ds,即EV=dΦv/ds。
单位是勒克斯[2]。
(2)照度检测电路。
BH1710工作电压是2.4~3.6V,需要一个分压电路将5V分压得到3V左右的电压供给传感器,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光照信号通过I2C总线接口传给单片机,但是由于所选单片机没有I2C总线接口,故采用I/O 口虚拟总线接口[3]。
一款多功能环保检测仪的设计

搴莲接工惟状客 : 备十关
符管理 文件【 辖自 】 动记录目 奇 焉幕娩搿 工作状卷僚 早}熬姜 ) 用糸鼬定 处的 艺 国 ,
在下面酌 晷十子瑶中哪些 显示 冁些 显示.
来 的几 年 ,几乎 所有 的 资本 密集型 工业 如钢 铁 、化 工 、造 纸 、有色 金 属等 工业 和~ 批技 术 密集型 工业 如运 输和 各种 电器 设备 ,都 要大
盎
B , E 肺剥 c D 在 通过!试和蘩甄自 蔓 l 检岳, 鞋^同样的主一面n 】 系 器将 l 统运
、
系统 软 件 设 计
进^i 蓦
“
慧慧 动埘行斟 目 鲁 挂 嘎
。 一 口
销售 市场 及技术 开发 的 场所 ,在全 球 范 围内进 行总体 规 划和 布局 ,
实现 最佳 的分 工组合 和 资源 配置 。 以跨 国公 司为主体 的 国际投 资 在
; 篇: ;
譬 宦 里
渐 强化 。
“诔 田 翱 辔舌 择进
~帆堪薹理蕞拜鲁曩鬟包机
系统 整体 结构功 能 : 软件 整体 设计 过程 中一 方面 要 明确 系统 的主要 功 能模块 ,另一
方面 要对 系统 各个 功能模 块 的展开提 出纲 要 。 主 系统进 入过程 :
贸易的5 %一 0 ,世 界 工业 研制 的8 % ,生 产技 术 的9 % ,技 术 0 6% 0 0
器 ,我 门这里介绍的这款仪器适合于对重金 属等 的检测。
一
专 利 的8 %和对 发展 中国 家技术 贸 易的9 %。跨 国公 司有助 于灵 活 0 0
地综 合利 用不 同 区位 的要素 禀赋 ,如 将研 究 与开发 部 门置于 技术 、 知识 密集 地 区 ,把不 同生产 工序 按技 术 密集 、资本 密集 、劳 动力 密 集等 要 求布置 于不 同 的地 区。它 将整 个世 界看 作 自己 的生产 基地 、
生态保护区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规划与布局设计

生态保护区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规划与布局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保护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保护区的环境,生态保护区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规划与布局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可以监测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气候参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信息,为生态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一、规划生态保护区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种类和数量首先,需要对生态保护区的环境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
根据环境特点,确定需要布设的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种类和数量。
在选择监测仪器仪表种类时,要考虑到生态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敏感程度。
例如,对于水域环境监测,在生态保护区内可能存在着水质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安装水质监测仪器仪表,如水质监测传感器、溶解氧仪等。
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则需要安装大气质量监测仪器仪表,如颗粒物监测仪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
在考虑到不同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种类后,根据生态保护区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确定每个区域需要布设的仪器仪表数量。
二、确定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布点位置在确定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布点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环境监测的覆盖范围:根据生态保护区的大小和地形条件,确定每个区域需要设置的监测点位。
为了能够全面监测生态保护区内的环境情况,应尽可能地覆盖各个区域。
2.污染源与敏感区域:根据生态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敏感区域,将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布设在这些区域附近,以便及时监测到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3.设备安装的便利性:考虑到仪器仪表的安装和维护,选择易于安装和维护的位置。
同时,还要确保仪器仪表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受到其他设备或建筑物的干扰。
4.传感器间的互补性:根据不同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之间的互补性,合理选择布设位置,使得监测数据能够相互印证和补充,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
5.数据传输和存储:在布设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时,需考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便捷性。
一种便携式多参数环境监测仪的设计

一种便携式多参数环境监测仪的设计一种便携式多参数环境监测仪的设计摘要:介绍一种基于MSP430系列超低功耗低功耗单片机的多参数环境监测仪监测仪,详细阐明了环境参数传感器的选取、监测仪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该仪器充分利用MSP430单片机自身资源,具有小型便携、高性能、低功耗、可编程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环境参数监测与保护。
关键词:MSP430单片机?环境参数?监测仪?低功耗?本文以智能建筑为应用背景,介绍一种通用性很强的便携式多参数环境监测仪。
它以MSP430F437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配置新式的微型低功耗传感器,实现了建筑物内温度、湿度、光照度、有害气体浓度等参数的采集处理、存储、通信等功能。
文中详细阐明了传感器的选取、硬件结构、软件流程等相关技术,并指出该仪器的特点和优势。
1传感器的选取传感器是决定监测仪精度的关键元件。
传感器的选择主要依据工作环境、测量精度、线性度、互换性、灵敏度、响应速度、稳定性、功耗、体积大小以及易于与MCU接口等。
本监测仪选用的各类传感器分别为:集成温度传感器TMP35、集成湿度传感器HM1500、热线型半导体气敏传感器MR511以及集成光照度传感器TSL253。
与同类产品相比,它们在上述方面有一定的优点,很适合便携式仪表使用。
TMP35电压输出量与被测温度T成线性关系,其式如(1);HM1500输出量为电压,与被测湿度%RH成正比,且与温度T有关系,其式如(2);MR511内有温度补偿,其输出电压与被测气体浓度C成近似线性关系(线性度≤±5%),其式如(3),式中NC为器件灵敏度,环境湿度对VC的值有影响;TSL253电压输出量与被测光照度Ee成正比,且与温度T有关,其式如(4),式中Ne为传感器的灵敏度。
上述各式说明,高精度的监测仪必须考虑传感器的非线性、温湿度影响、测量误差及环境误差等问题,尤其要着重解决测量中的非线性校正及温湿度补偿。
在布置印刷电路板时应尽量减少引线电阻和分布电容以降低测量误差。
环境噪音测试仪的设计

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课题:环境噪声实时监测仪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组员:日期:2011年12月28日指导老师:摘要噪声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减少噪声危害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环境噪声监测,是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详细介绍了噪声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和系统组成,包括:噪声信号的转换、放大、V/F转换、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的设计。
外界噪声信号通过传声器转换成音频信号,电信号经过放大和V/ F 变换输入到单片机进行处理,并转换成相应的噪声分贝值通过LED 显示,从而实现噪声的实时监测。
该系统具有实现简单,精确度高,可用于实际进行噪声的实时监测等特点。
关键词:传声器;运算放大器;V/F转换器;单片机;LCD目录摘要 (1)引言 (3)一、噪声相关资料 (3)1.1噪声简介 (3)1.2 声压级测量机理 (4)二、仪器整体方案设计 (5)2.1噪声监测系统任务分析 (5)2.2整体设计方案 (5)三、硬件电路具体设计 (6)3.1 传声器 (6)3.2 信号放大器 (7)3.3 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设计 (8)3.4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的设计 (8)3.5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 (9)3.5.1单片机的选择 (9)3.6显示电路的设计 (10)四、软件系统设计 (11)4.1频率与声压级检测算法 (11)4.2程序系统框图 (11)4.3主程序 (12)五安装与调试 (15)5.1调试设备 (15)5.2调试步骤 (15)参考文献 (16)结论 (16)附录1 (17)引言噪声即噪音。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
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设计与研发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设计与研发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与研发一直是环境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以更好地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与研发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监测参数、监测范围、监测准确度等。
首先,根据监测需求确定监测参数,如大气环境中的气体浓度、质量浓度、颗粒物浓度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监测范围,如大气环境监测的范围可以是城市、工业区、农村等。
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监测需求,能够准确快速地监测环境中的各项参数。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关键是技术创新和精确测量。
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
传感器是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能够将环境中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提供给仪器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另外,数据传输技术也是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设计与研发的重要方向。
现代环境监测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监测数据。
因此,仪器设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如无线传输和互联网传输等,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还需考虑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高仪器设备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同时,也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
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采用可回收材料制造等措施,降低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还需要充分考虑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加强与国际领先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与研发是环境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外界环境检测仪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题目外界环境检测仪的设计学生姓名赵俊杰学号1113024078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1103 班指导教师李翠华完成地点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2015 年6月5日外界环境检测仪的设计赵俊杰(陕西理工学院通信1103班陕西汉中 723000)指导教师:李翠华【摘要】外界环境检测仪是对外界环境所涉及到的变量进行检测,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灰尘浓度等,使人们方便及时的了解外界环境的状况,也可用于航海宇航等工业领域。
本次设计利用单片机控制实现了传感器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灰尘浓度的检测与无线传输,实现了人们在室内及时了解外界环境的变化。
本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成本低、工作稳定、传输数据及时、准确的优点。
【关键词】: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灰尘浓度、无线传输。
The desig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detectorZhao junjie(Grade11,Class1103,Major Communication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Shaanxi)Tutor:Li CuihuaAbstract:External environment detector is involved to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 dust concentration, etc.,which make people convenient and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used for navigation aerospace and other industrial fields. This design used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dus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finall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a timely manner for people indoors . the system has powerful function, low cost, stable work,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and timely data transmission.Key Words: 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 dust concent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目录1 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设计指标及要求 (1)2.方案设计 (2)2.1器件选型 (2)2.1.1 传感器简介 (2)2.1.2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简介 (3)2.1.3 LCD1602显示: (4)2.2本系统设计方案 (5)2.2.1传感器选型 (5)2.2.2无线模块方案论证 (5)2.2.3显示模块方案论证 (5)3.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6)3.1设计思路与总体框图. (6)3.2传感器电路设计 (7)3.3无线传输模块 (8)3.4 显示电路 (9)4系统软件设计 (12)4.1主程序 (12)4.2传感器信息采集 (15)4.3 无线射频nRF24L01 (16)4.3.1无线发射程序流程文字详叙 (19)4.3.2无线接收程序流程文字详叙 (19)4.4 LCD1602显示模块设计 (19)5软硬件调试 (23)5.1 软件调试 (23)5.2硬件电路调试 (24)致谢 (26)参考文献 (27)附录A (28)附录B (30)附录C (32)附录D (51)附录E (52)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行、旅游、行程安排都离不开对环境状况提前的预知,传统的有线检测,受制于地理环境位置,和自由约束性太大,故而追求一种不受位置环境限制的实时检测检测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界环境检测仪的设计设计题目外界环境检测仪的设计学生姓名赵俊杰学号 1113024078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 1103 班指导教师李翠华完成地点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2015 年 6月 5日外界环境检测仪的设计赵俊杰(陕西理工学院通信1103班陕西汉中 723000)指导教师:李翠华【摘要】外界环境检测仪是对外界环境所涉及到的变量进行检测,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灰尘浓度等,使人们方便及时的了解外界环境的状况,也可用于航海宇航等工业领域。
本次设计利用单片机控制实现了传感器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灰尘浓度的检测与无线传输,实现了人们在室内及时了解外界环境的变化。
本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成本低、工作稳定、传输数据及时、准确的优点。
【关键词】: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灰尘浓度、无线传输。
The desig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detectorZhao junjie(Grade11,Class1103,Major Communication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Shaanxi)Tutor:Li CuihuaAbstract:External environment detector is involved to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 dust concentration,etc.,which make people convenient and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used for navigation aerospace and other industrial fields. This design used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dus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finall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a timely manner for people indoors . the system has powerful function, low cost, stable work,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and timely data transmission.Key Words: Temperature, humidity, light intensity, dust concent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目录1 绪论 01.1研究背景及意义 01.2 设计指标及要求 02.方案设计 (1)2.1器件选型 (1)2.1.1 传感器简介 (1)2.1.2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简介 (2)2.1.3 LCD1602显示: (3)2.2本系统设计方案 (4)2.2.1传感器选型 (4)2.2.2无线模块方案论证 (4)2.2.3显示模块方案论证 (4)3.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5)3.1设计思路与总体框图. (5)3.2传感器电路设计 (6)3.3无线传输模块 (7)3.4 显示电路 (8)4系统软件设计 (11)4.1主程序 (11)4.2传感器信息采集 (14)4.3 无线射频nRF24L01 (15)4.3.1无线发射程序流程文字详叙 (18)4.3.2无线接收程序流程文字详叙 (18)4.3 LCD1602显示模块设计 (18)5软硬件调试 (22)5.1 软件调试 (22)5.2硬件电路调试 (23)致谢 (25)参考文献 (26)附录A:外文资料 (27)附录B 外文翻译 (29)附录C (31)附录D :元器件清单 (50)附录E:实物图 (51)1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行、旅游、行程安排都离不开对环境状况提前的预知,传统的有线检测,受制于地理环境位置,和自由约束性太大,故而追求一种不受位置环境限制的实时检测检测仪。
目前我国的环境检控系统大都采用有线检控系统,由于有线检控系统受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实施全面、灵活的监测,在外界环境特殊的情况下事故发生率仍然较高。
因此用无线检控系统取代有线检控系统,将大大提高监测与预警水平。
无线技术有多种,然而适合于无线电缆短距离传输的外界环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利用RF24L01(射频技术)和Zigbee技术(无线短距离传输技术)。
本次设计基于无线SPI协议组建的网络外界环境检测系统,为外界环境监测提供了新方法思路。
RFL2401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无线传输的特点,适用于长短各种距离小范围的组网协议,尤其是在控制领域中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应用。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起始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只有美国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有所研究,直到21世纪开始,美国和欧洲相继开启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计划,2003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计划。
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级计划局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
美国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和其他信息产业巨头也开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研究,同时还有其他科技发达国家也开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工作。
经过几年的研究,不断的利用和改进,现在无线传感器采集系统主要应用在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控制领域。
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厂家重视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1.2 设计指标及要求外界环境的好坏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设计要求设计一外界环境检测仪,可以实现对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灰尘颗粒浓度的检测,检测到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线传输,使人们可以在家中随时了解外界环境的状况。
1. 画出总体设计框图,用以说明检测仪由哪些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组成,标出各个模块之间互相联系。
并以文字对原理作辅助说明,具有检测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浓度的功能。
2. 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图,总电路具有无线传输的功能;。
3.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开发板上接线验证、调试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在接线验证时设计、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在确定电路充分正确性同时,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要便于电路的测试和故障排除。
4. 在验证各个功能模块基础上,对整个电路的元器件和布线进行合理布局,试验样机一套。
2.方案设计2.1器件选型本设计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是:(1)传感器选型(2)信息传输核心芯片的选型和模块的设计(3)无线传输模块的辩论(4)显示模块的设计及液晶显示的选型。
2.1.1 传感器简介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导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又称为光电导探测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
另一种是电阻会随光的减弱而减小。
本次设计是选用前者作为光强采集元件。
图2.1 光敏电阻光照强度L采集,通过光敏电阻由于它的电气特性影响所在电路支路的电流,进而改变模拟电压,ADC0832内部的电路在时钟频率下,每隔一段时间对模拟量进行16分频采集,采集到的电压,用比较电路将其与参考进行比较进而编为0/1代码,(此次过程也量化编码的过程)在内部逻辑的控制下将其以一个字符为单位送入锁存寄存器,进行锁存,于此同时等待单片机中断的到来。
其结果可直接用于单片机的识别。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型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
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
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使其成为给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择。
4针单排引脚封装,连接方便。
图2.2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MQ211型气敏元件特点:这是一种通用性较强的气敏元件,气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气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的阻值随吸附气体的浓度变化而变化,利用这一特性检测气体浓度。
适用于一般可燃气体(如氢气、液化石油气、煤气、一氧化碳、烷烃类等及酒精、乙醚、汽油、烟雾等有害气体的检测,是制作换气扇、脱排油烟机自动开关、气体报警器,防止环境污染的理想气体敏感器件)。
MQ211气敏传感器管脚排列如下图所示:图2.3 气敏传感器可燃性气体(H2、CO、CH4等)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反应热(无焰接触燃烧热),使得作为敏感材料的铂丝温度升高,电阻值相应增大。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都不太高(低于10%),可燃性气体可以完全燃烧,其发热量与可燃性气体的浓度有关。
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愈大,氧化反应(燃烧)产生的反应热量(燃烧热)愈多,铂丝的温度变化(增高)愈大,其电阻值增加的就越多。
因此,只要测定作为敏感件的铂丝的电阻变化值(ΔR),就可检测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
2.1.2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简介传输方式有多种多样,传输方式可选择nRF24L01技术(无线电射频技术)、zigbee技术、蓝牙技术、红外技术、等。
这些传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通过方案的比较,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选择一种最佳的传输方式作为本设计的通信方式。
无线电射频技术联网标准是在1988年,是由Proxim、西门子、摩托罗拉等信息技术巨头组建的。
其起始研发目的是为家庭无线联网提供一种组网方便、易于使用、成本低的通用性标准。
采用工作频率是2.4G 的ISM频段,传输速率达到1-2Mbps,主要应用在家庭无线组网上,可连接设备127台,由于早期技术未进行公开,只有少数公司支持,在抗干扰方面与其他技术相比存在很多问题,后续研发迟缓,因此未能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但其技术已够成熟。
SPI通信协议:主单片机与从单片机的SPI9位移位寄存器连接成一个循环的16位寄存器。
当主单片机程序向SPDAT写入一个字节时,立即启动一个连续的8位移位通讯过程:主单片机的 SCLK脚向从单片机的SCLK脚发出一串脉冲在这串脉冲的驱动下,主单片机SPI8位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移动到了从单片机的SPI 8位移位寄存器中;于此同时,从单片机SPI 8位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已到了主单片机的 SPI 8位移位寄存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