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噪声监测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噪声监测噪声测量报告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噪声监测噪声测量报告

XXXX 大学实验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与环境 学院 环境工程 专业 XX 级XX 班 姓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1.熟练运用噪声计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2.证券却评价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 测量双层玻璃的隔声效果, 测量计算交通噪声 随距离与空气传播以及绿化带衰减的效果二、实验原理环境噪声在规定时间内的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又称为等效连续A 声级, 用Leg 表示。

)101001lg(10100110/eq∑=⨯=i L i L 三、实验仪器积分式声级计 手电四、实验步骤本次测量分为白天和夜间两个部分, 其中白天: 1.在教学区选取教师, 分别测量打开门窗和关闭门窗似的噪声值, 记录数据2.在学校门口外环路上选为基点,分别在基点,30、60、100、150米处测量噪声值 在相应距离的绿化带或者灌木丛中测量噪声值并记录数据 夜间: 同白天操作2, 在相应位置测量夜间噪声值, 记录数据 测量要求:1.应在无雨无雪的条件下测量, 风速大于5.5m/s 是停止测量, 测量时应加风罩2.在居住或者工作建筑物内, 据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2m, 距地面1.2~1.5m 距窗大约1.5m五、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噪声测量记录时间 2011-04-12 到2011-04-13 早8: 20 -9: 20 晚9: 20 -9: 30 测量人: XX XXXX XX天气: 晴仪器: 普通声级计地点: 教室学校大门国道计权网络: A档噪声源: 学生聊天、车辆1分/辆快慢档: 快档1.实验数据分析:2.根据开关窗户的噪声值比较可以看出: 关窗有利于减小噪音, 本次试验由于不是双层玻璃, 效果不是很明显3.根据昼夜不同距离噪声值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噪声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 最大可达到150m距离衰减9dB;夜晚的噪声和白天差不多, 原因为国道上夜间行车比较多绿化地能有效地降低噪声, 在白天最大可达到衰减4~15dB,夜间则为3~6dB结论: 在环境噪声的防治中采取增加绿化带和绿化面积的方法来降低交通环境噪声的方法有效可取, 在接近噪声源的居民区, 采用双层玻璃可以有效地减低噪声的危害。

《环境监测》第5章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第5章噪声监测

LI = (3)声功率级
LW =

5.1.4 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1.噪声的叠加
LP=
式中 Pi ——第 i 个声源在该点的声压,Pa;
P0 ——基准声压。
例如:两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85dB和80dB,两声压级 差:85-80=5dB,利用声级加法运算表,查得ΔL p =1.2dB, 因此L P 总 =L P 1 +ΔL p =85+1.2=86.2dB。
×500m或250m×250m)。每一网络中的工厂、道路及非 建成区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络面积的50%,否则视为该网 络无效。

2.测量 测量时应选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特殊情况例外
)进行,风速超过5.5m.s时停止测量。 测量时间分为白天(6∶00~22∶00)和夜间(22∶00
~6∶00)两部分,分别测量。白天测量一般选在8∶00~ 12∶00时和14∶00~18∶00时,夜间一般选在22∶00~ 5∶00时。 3.数据处理
大的衰减; B计权声级是模拟70方等响曲线的频率特性,对低频有一
定的衰减; C计权声级是模拟100方等响曲线,对各种频率的声音几
乎不衰减; D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测量。

5.2.2 噪声评价参数
1.等效连续声级 L eq =
式中 T——噪声测量时间,s; L i ——噪声的A声级瞬时值,dB(A); L eq ——等效连续A声级,dB(A)。

2.累计百分声级 L 10 :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10%时间的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
,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L 50 :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50%时间的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
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 L 90 :表示在测量时间内有90%时间的噪声的声级超过此值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我校校区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掌握噪声监测的技术。

2.通过噪声监测数据分析,对我校环境噪声进行评价,掌握噪声评估方法。

3.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并为以后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二、监测对象
扬州大学扬子津东校区
三、布点
依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网格布点法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布设点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四、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8:00——20:00
监测频率:每网格测100次,每隔五秒记录一个数据,连续记录6000次
五、监测方法(参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测量时天气应在无雨雪,无雷电情况下进行,风速应在5m/s以下时进行
2.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
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3.读数方式用快挡,每隔5秒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个数据。

读数同时要判
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如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厂或车间噪声、锅炉噪声…)和天气条件。

六、检测项目
L10,L50,L90,等效声级Leq(依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六、监测仪器
HS5633A型数字声级计。

环境噪声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噪声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噪声的基本概念,掌握噪声的度量标准及其单位。

2. 学生能掌握噪声监测的原理与方法,了解不同监测仪器的功能与操作。

3. 学生能描述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噪声监测设备,进行实地噪声监测,并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噪声问题,提出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展示噪声监测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认识到噪声污染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形成良好的噪声防控习惯。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探究类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环境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环境噪声基本概念-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噪声的度量标准与单位2. 噪声监测原理与方法- 噪声监测设备的功能与操作- 噪声监测流程与数据处理3. 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介绍4. 实地噪声监测实践- 噪声监测设备的使用- 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噪声控制措施的提出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1课时:环境噪声基本概念- 第2课时:噪声监测原理与方法- 第3课时: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4课时:实地噪声监测实践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噪声监测相关知识。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距离确定方法如下: 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5m 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5m 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5m 相邻区域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10±5m
±
2.2布点方法: 监测东侧道路对教职工公寓影响:教职工公寓东侧道 路以西每隔10M画一条线,并将道路每隔40M画4条垂 直线,以线与线的的交点作为监测点。 监测南侧道路对教职工公寓影响:教职工公寓南侧道 路以北每隔10M画四条线,并将道路每隔50M画4条垂 直线,以线与线的的交点作为监测点。
4.测量记录
• 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参考GB 22337-2008): •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边界所处声环境功能区 类别、测量气象条件、测量仪器、测点位置、 测量时间、测量时段、主要声源、示意图、测 量人员、等信息。
5. 注意事项
(1) 测量时, 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 对该区域网格的数量进行目测 估计和划分, 要依据个人对场地情况的判断进行恰当灵活的处
理. 一个 测点测量20min(参见GB3096-2008), 完成后顺序转移
到下一个测点。 (2)测量时手持仪器,保持正确姿势,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高1.2 米。
2.3测点位置选择原则(参考GB 22337—2008): 5.3.2 测点位置的一般规定: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 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位置。 5.3.3测点位置的其它规定 5.3.3.1当边界有围墙且受影响 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 测点应选在边界 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位置
5.3.3.2 当边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 时,应按5.3.2设置测点,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 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 5.3.3.3 室内噪声测量时,室内测量点们设在距

内科大安全环境监测技术教案第6章 噪声监测

内科大安全环境监测技术教案第6章 噪声监测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安全环境监测技术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安全环境监测技术
授课章节第13次课:第6章噪声检测 6.3 噪声频谱;6.4 常用噪声测量仪器目的要求了解噪声的频谱范围及倍频程;熟悉常用噪声测量仪器。

重点难点重点:常用噪声测量仪器;难点:噪声的频谱范围及倍频程.
6.3 噪声的频谱
将噪声的强度(声压级)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噪声的强度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查其波形,称为噪声的频率分析(或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的方法是使噪声信号通过一定带宽的滤波器,通带越窄,频率展开越详细;反之通带越宽,展开越粗略。

以频率为横坐标,相应的强度(如声压级)为纵坐标作图。

经过滤波后各通带对应的声压级的包络线(即轮廓)叫噪声谱。

图6.5为一次实测的噪声频谱图。

6.3.1滤波器
让频率在f1和f2间的所
有频率通过,且不影响信号
的幅值和相位,同时阻止频
率在f1以下和f2以上的任何
信号通过。

有以下三种:
等带宽滤波器
等百分比滤波器
等比带宽滤波器
6.3.2等百分比频程
设频带宽度为△f(通频带),其上限频率为f u,下限频率为f l,中心频率为fc,则频程(频带)为:△f= f u(上限频率)—f1(下限频率)
n倍频程为:f u = 2n f1
△f= f u—f1= 2n f1—f1=fl(2n—1)
f l=△f/(2n—1)
fc=(fu fl)1/2=[(△f+ f1) f1] 1/2 则点名,引入新课(约5分钟)
(约5分钟)(约20分钟)
图6-6声级计工作示意图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安全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第七章噪声及振动监测

环境监测第七章噪声及振动监测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第二节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第三节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第五节 噪声标准 第六节 噪声监测 第七节 振动及测量方法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一、声音的定义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空气发生振动,当振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 二、噪声及其主要危害 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 损伤听力、干扰人们的睡眠和工作,诱发疾病,干扰语言交流,强噪声还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损环建筑结构。
3.声强级
4.声压级
声压级常用Lp表示,定义为: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 在空气中规定p0为2×10-5Pa,该值是正常青年人耳朵刚能听到的1000Hz纯音的声压值。
四、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1.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 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 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 I总=I1+I2。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8 000
11 313.6
5 656.80
500
707.100
353.550
16 000
22 627.2
11 313.6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一、声级计 1.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

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标题:环境监测——噪声监测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噪声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为了了解和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噪声监测的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噪声监测的流程和方法。

二、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噪声监测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2.掌握噪声监测设备的布设和数据采集方法;3.学会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理解噪声污染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噪声监测系统的介绍在实习的初期,导师向我们介绍了噪声监测系统的基础知识。

他指出,一个完整的噪声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噪声源、传播路径和接收者三个部分。

噪声源是指产生噪声的源头,传播路径是指噪声传播的路径,而接收者则是指受到噪声影响的人群或生物。

2.噪声监测设备的布设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布设噪声监测设备。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并确保监测设备的稳定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多次实地考察,对不同的环境进行了评估,并最终确定了监测设备的布设位置。

3.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设备布设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操作噪声监测设备,并了解了数据采集的周期和频率。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记录和保存。

之后,我们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分析与噪声污染控制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并了解了如何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噪声污染的评价。

同时,我们还深入探讨了噪声污染控制策略,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绿化带降噪等实际应用方案。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通过这次噪声监测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噪声监测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总结与体会:1.噪声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掌握噪声监测技术对于解决噪声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我们可以准确了解噪声污染的状况,为后续的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综合实践
-------噪声监测
姓名:学号:
班级:环境111
专业:环境工程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图书馆是读书、学习的地方,应当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而本实践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进行噪声监测与评价。

通过对噪声声压级的监测,计算连续等效声压级,与环境噪声标准作比较,对噪声进行评价,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噪声噪声计等效声级
目录
1前言 (1)
2相关原理知识 (1)
2.1噪声的概念 (1)
2.2噪声的量度单位 (2)
2.3噪声产生的原因 (2)
2.4噪声的分类 (2)
2.5噪声的特征 (2)
2.6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3)
2.7噪声的管理 (3)
3监测地点和时间 (3)
4监测方案 (3)
4.1监测仪器 (3)
4.2监测方法 (3)
4.3监测条件 (4)
5数据处理方法 (4)
6评价标准 (4)
7监测数据统计及分析 (5)
7.1数据处理 (5)
7.224小时声级变化图形 (6)
7.3昼夜等效声级 (6)
7.4结论及讨论 (6)
8参考文献 (7)
1前言
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一样是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但噪声与后者不同,它是物理污染,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较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不象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受到注意,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

噪声会干扰人们的睡眠、工作和学习,强噪声会使人听力损失。

这种损失是累积性的,在强噪声下工作一天,只要噪声不是过强(120分贝以上),事后只产生暂时性的听力损失,经过休息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每天虽可以恢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过强的噪声甚至能杀伤人体。

图书馆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安静的环境是图书馆读者最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因此,从图书馆建筑的建设规划开始,图书馆员和建筑师就应想方设法控制图书馆内的噪音污染,通过各种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图书馆,噪声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和思考,影响我们的心情。

因而,对图书馆进行噪声监测和评价,有其现实意义。

2相关原理知识
2.1噪声的概念
物理学定义: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理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声的来源很多,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声。

2.2噪声的量度单位
dB(Decibel,分贝) 是一个纯计数单位,本意是表示两个量的比值大小,没有单位。

2.3噪声产生的原因
1)振动所产生的噪声(转动机械,冲击,共振,磨擦)
2)流场所产生的噪声
3)燃烧产生的噪声
4)环境噪声
5)其他噪声
2.4噪声的分类
1)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
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2)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
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

3)噪声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等。

4)噪声按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职业噪声,建筑噪声,飞机及其他
噪声。

2.5噪声的特征
1)可感受性
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一般的公害可以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来评价,而噪声公害则取决于受污染者心理和生理因素。

在评价噪声时,应考虑不同人群的影响。

2)及时性
与大气、水质和固体废物等其他物质污染不一样,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一旦声源停止辐射能量,噪声污染将立即消失。

3)局部性
与其他公害相比,噪声污染是局部和多发性的。

噪声源辐射出来的噪声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或受到障碍物的吸收,噪声能量被很快的减弱掉。

2.6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危害:
1)对听力的损伤
2)对睡眠的干扰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4)对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的干扰
5)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7噪声的管理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声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声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3监测地点和时间
地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
时间:2014年5月25日—5月26日9:00-22:00 22:00-9:00
4监测方案
4.1监测仪器
GENTER 321/322噪声计
4.2监测方法
定点测量,进行24h连续监测。

测量的量是一定时间间隔的 A 声级瞬时值,动态特性选择慢响应。

定点测量法:在标准规定的城市建成区中,优化选取一个或多个能代表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水平的测点,进行24h连续监测。

测量每小时的L Aeq及昼间的L d和夜间的L n可按网格测量法的测量方法测量。

将每一小时测得的连续等效A声级按时间排列,得到24h的声级变化图形,用于表示某一区域或城市环境噪声的时间分布规律。

1
本实验在图书馆选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阅览室进行24小时定点测量。

4.3监测条件
噪声测量的依据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及其附录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方法(补充件)》。

测量时一般应选在无雨、无雪时(特殊情况例外),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噪声计可以手持或固定在三角架上,离地面高1.2m。

5数据处理方法
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值或等效声级来表示,本实验用等效声级表示。

根据公式L eq=L5O+d2 / 60,d=L10—L90
式中: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定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定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6评价标准
噪声对人的影响与声源的物理特性、暴露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所以噪声标准的制订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保护听力、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对噪声的主观烦恼度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

对不同的场所和时间分别加以限制。

即同时考虑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性。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 类和4b 类两种类型。

4a 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
7 监测数据统计及分析
7.1 数据处理
7.224小时声级变化图形
7.3昼夜等效声级
时段 昼 夜
Leq(平均值)/dB4131.5
7.4结论及讨论
对照上面的标准GB3096—82可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且非常安静,适合同学们读书、学习。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赖于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地处郊区,不会受到交通、工厂以及建筑施工的干扰;其次,学校大面积地种植树木和草坪,可以起到吸收声能和阻碍噪声传播的作用;另外,图书馆内的书架、桌椅等都采用了木质设备,并且地面也是新型橡胶地板,能够很好地吸收和控制噪声。

3当然,同学们自觉保持安静也是图书馆噪声达标的重要因素。

总之,是学校和学生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样优良的条件,用心学习。

8参考文献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 [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3蒋新,刘尧琪.图书馆的噪音分析与控制[A].图书馆建设,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