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高职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高职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高职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情况,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3. 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国际合作,提高对环境保护的国际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评估环境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2. 提高学生的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进行环境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以便在环境保护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倡导绿色生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本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环境保护态度,为未来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等原则。

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重点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主要环境污染类型,分析其成因及危害。

3.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4. 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包括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保护项目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5. 全球环境问题及国际合作: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问题,了解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环境保护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周: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第三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四周: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第五周:全球环境问题及国际合作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 环境保护概述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任务第二章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第一节 大气污染第二节 水污染第三节 土壤污染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第二节 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介绍第四章 环境保护措施与实践第一节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第二节 环境保护项目管理第三节 环境监测与评价第五章 全球环境问题及国际合作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节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内容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在讲解环境保护基本概念、原则、法律法规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以讲授法为主,配合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环境监测思政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思政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思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监测技能,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等,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掌握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等基本环境监测方法;了解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能够使用水质监测仪进行水质监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

首先,讲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方法等。

然后,介绍空气质量监测和水质监测的基本方法,如采样、分析等。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然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监测的意义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多媒体资料将展示环境监测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和水质监测仪将用于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监测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将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 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参数及其测量方法;3. 使学生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发现环境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阐述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 能够熟练操作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常见参数的测量;3. 能够分析监测数据,评价环境质量,发现环境问题;4. 能够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参与环保行动;5. 树立环保意识,自觉践行低碳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环境科学》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基本概念与目的- 教材第3章:环境监测概述- 内容:环境监测定义、分类、目的和意义2. 环境监测参数与测量方法- 教材第4章:环境监测参数及其测量技术- 内容: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监测参数;常见监测设备及其操作方法3. 环境质量评价- 教材第5章: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内容:环境质量评价原则、方法和案例分析4. 实践操作与数据处理- 教材第6章:环境监测实践操作- 内容:监测设备操作、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5. 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 教材第7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环境保护策略、措施及学生行动指南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环境监测基本概念与目的(第3章)2. 第2周:环境监测参数与测量方法(第4章)3. 第3周:环境质量评价(第5章)4. 第4周:实践操作与数据处理(第6章)5. 第5周: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第7章)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监测相关知识。

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报告目录1. 环境监测报告概述1.1 报告背景1.2 监测目的1.3 监测范围2. 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2.1 PM2.5浓度监测2.2 二氧化碳排放监测2.3 臭氧浓度监测3.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3.1 总溶解固体监测3.2 pH值监测3.3 水中重金属监测4. 噪音监测结果分析4.1 城市交通噪音监测4.2 工业区噪音监测4.3 社区居民噪音监测5. 植被覆盖监测结果分析5.1 森林覆盖率监测5.2 草地覆盖率监测5.3 城市绿化覆盖率监测环境监测报告概述报告背景本报告基于对某地区环境进行的全面监测,旨在评估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为未来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监测目的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噪音以及植被覆盖情况,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涵盖了该地区主要城区、工业区、农村区域,以及周边水体和植被覆盖情况,全面覆盖了该地区的环境状况。

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PM2.5浓度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PM2.5浓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但在雾霾天气下仍需加强空气污染防治。

二氧化碳排放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监测期间有所增加,显示出该地区的能源消耗情况,需要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对大气的影响。

臭氧浓度监测臭氧浓度长期稳定在合理范围内,表明该地区大气环境整体良好,但需要定期监测以确保空气质量不受影响。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总溶解固体监测水体中总溶解固体浓度在监测期间有所波动,需要关注水体中的污染源,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pH值监测pH值总体稳定在中性范围,符合生态要求,但在部分区域存在轻微酸化现象,需要加强水体监测和保护工作。

水中重金属监测部分水体中重金属元素超标,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潜在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减少重金属排放,保护水质。

噪音监测结果分析城市交通噪音监测城市交通噪音高峰期明显,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需加强市政管理控制交通噪音污染。

环境监测水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水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掌握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水质参数的基本知识,包括pH值、溶解氧、浑浊度等,并了解其表征意义。

3.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水质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认识到水质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简单的水质测试工具进行实际水质监测操作。

2. 学生能够分析水质监测数据,判断水质状况,并简单提出改善建议。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提高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对水资源的珍惜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环境监测的意愿,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意见,培养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环境监测基本概念- 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与意义- 水质监测方法与技术2. 水质参数及其表征意义- pH值、溶解氧、浑浊度等基本水质参数- 污染物种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水质标准与评价方法3. 实践操作与环保意识培养- 水质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 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 环保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环境监测基本概念,水质监测的目的与意义第二课时:水质参数及其表征意义,污染物种类及其影响第三课时:水质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实践操作演示第四课时: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小组讨论并提出环保方案第五课时:环保方案实施,成果展示与总结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环境监测大气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大气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大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及来源。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监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了解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运用大气监测设备,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具备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大气环境监测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培养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2.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监测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可能对大气环境监测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危害;大气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大气污染来源与成分:常见大气污染物(如PM2.5、SO2、NOx等)的来源、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大气监测方法与技术:介绍大气监测的常用方法(如地面监测、遥感监测等)及设备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大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方法及简单数据分析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 我国大气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介绍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关于生态环境的课程设计

关于生态环境的课程设计

关于生态环境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学生能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生态环境数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生态环境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3. 学生能通过学习生态环境知识,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生态环境知识,关注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组成- 了解生态环境的定义,认识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

- 分析生态环境的功能,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 分析典型案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与行动- 学习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设计一、前言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可靠、快捷、有效的数据信息,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设计主要从环境监测技术入手,结合实际场景,探究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及软件操作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环境监测中。

三、课程内容1、环境监测技术基础•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法规与标准•环境监测基本原理•检测项目和方法2、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环境监测软件系统•环境质量数据处理与分析3、环境监测技术实际操作•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技能•环境监测仪器使用技巧•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4、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案例•大气环境监测案例•水质环境监测案例•噪声环境监测案例•固体废弃物环境监测案例四、课程实践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学生将通过现场考察和实际操作,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践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维护技能训练及案例分析;2.环境监测数据处理软件操作技巧练习;3.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方法训练;4.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表现、课程作业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具体考核方式如下:1.课堂表现(20%):包括课堂出勤情况、提问回答、讨论参与等;2.实验报告(30%):包括环境监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3.课程作业(30%):包括课堂练习、作业项目、案例分析等;4.综合考核(20%):包括常规考试、论文或展示等。

六、结语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各国共同的任务。

本课程旨在通过探究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题目运河水体中无机物的测定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工092 班所在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陈梅兰、王莉、邵波小组成员陈丹丹、郑潇潇、邵丹阳、陈忠、刘长完成时间:2011年12月目录1.课程设计方案 (5)1.1运河水质监监测基础资料的收集 (5)1.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6)1.3取点断面平面图72. 实验部分 (7)2.1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含量 (7)2.2丁二酮肟(二甲基乙二醛肟)分光光度法测镍 (11)3.结果分析及讨论 (14)3.1测定结果分析 (14)3.2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5)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至武林门河段)水体中无机物的测定(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通过检测运河水体中金属阳离子(铁离子、镍离子)的含量,来评定从拱宸桥至朝晖桥这段运河的水质状况极其水质污染程度。

在考察拱宸桥至朝晖桥河段之后,选取拱宸桥、大关桥、卖鱼桥、德胜桥和朝晖桥五个断面取水样进行测定。

检测结果显示该河段水质为Ⅳ类和Ⅴ类水。

运河水质不容乐观。

关键词:金属阳离子、分光光度法Beijing-hangzhou the Grande Canale Hangzhoucanal section(from the Gongcheng to the Wulin) waterInorganic matter testing(Biolog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of Zhejing Shuren University,Hangzhou,310015 China)Abstract:Through determination metal cation (Iron、Nickel) contectto evaluation the the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assessment form rom the Gongcheng to the Wulin canal section. After Investigate the canal section rom the Prize to the Wulin , we chose Gongcheng、Daguan、Maiyu、Desheng and Zhaohui five bridges to determination. Tes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for IV and V type water. Canal water quality nots allow hopeful.Key words: metal ca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引言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不仅加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也促进了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而由北到南的航线方便南粮北运,亦带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有着巨大的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

如不加强保护,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会不复存在。

通过对运河的各项指标的时时监测,关注运河水质状况,来科学的展开运河的整治、防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在课程设计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对运河杭州段的拱宸桥、大关桥、卖鱼桥、德胜桥、朝晖桥的水质中的无机物进行了检测。

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重金属的含量,以此来评定现今运河水质的状况。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众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

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

上述的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是常用的。

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分光光度法有着灵敏度高、精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对于复杂的组分系统,无须分离即可检测出其中所含的微量组分的优点。

1.课程设计方案1.1运河水质监监测基础资料的收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全长1794km;它是在天然河流基础上进行开凿,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河流和一系列湖泊兼备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的特性。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属平原河网,河道密布。

杭州人民依靠着河流生存,建起一条独特的温婉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景线。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旅行之地,渐渐地形成了温文儒雅的文化氛围。

现今,运河主要执行着运河航运、水利、旅游、居住、文化、生态调节的功能。

运河杭州段运河拱辰桥至朝晖桥段的沿河产业布局以第三产业为主,运河东岸是典型的商业区,餐饮服务业发达;西岸还部分保留了原有产业结构,除了同样发达的餐饮业之外,还有大河造船、水泥厂、中石化油库等各类轻重工业分布。

随着城市的发展的需求,大量天然河道、沟塘被填埋,运河排水泄洪减弱;90年代末对杭州大量城市住宅区的开发,已使城西湿地环境部分受到破坏,削弱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工业废水的直接或间接的排放、城市污水的增加以及水路运输的污染等是导致运河水质的影响因素。

2010年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公报上指出:运河、城市河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中东河等通过专项整治,水质得到明显提升。

据统计,全市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52家,设计规模达到336.25万吨/日,在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家,设计规模21.1万吨/日。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对运河水系30个断面进行监测结果:仅20%的断面符合或优于IV类标准,其余断面水质均劣于V类。

主要呈现为总氮磷等生活污染,由于居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水流减缓,自净能力下降。

近年来运河与杭城内河发生蓝藻、绿澡、浮萍、水葫芦等生物爆发。

到2008年6月,运河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汞、硫化物及重金属类等多项指标,已达到或优于四类、五类水质,水质有所好转,运河三堡至坝子桥段水质已达四类水质。

1.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监测断面的选定运河河宽<50m,水深<5m,在综合参考资料及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取拱宸桥、大关桥、卖鱼桥、德胜桥、朝晖桥五个断面,每处距水面下0.3~0.5m处分别选取水样。

(2)水样的采集本次采样主要采集表层水水样,并无过多复杂的操作,因此选择采样容器为若干个已经洗净的矿泉水瓶,在桥中央采样。

(3)水样具体记录:序号采样点采样时间温度(℃)1 拱宸桥12月8日11点16.02 大关桥12月8日11点13.93 卖鱼桥12月8日11点12.54 德胜桥12月8日11点12.75 朝晖桥12月8日11点13.51.3取点断面平面图2.实验部分2.1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含量1.方法原理亚铁离子在PH=3~9之间的溶液中与邻菲啰啉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其反应式为:此络合物在避光时可稳定半年。

测量波长为510nm。

若用还原剂(如盐酸羟胺)将高铁离子还原,此法可测高铁离子是总铁含量。

2.干扰及消除邻菲啰啉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而干扰测定。

但在乙酸-乙酸铵的缓冲溶液中,不大于铁浓度10倍的铜、锌、钴、铬及小于2mg/L的镍,不干扰测定,当浓度在高时,可加入过量显色剂予以消除。

汞、镉、银等能与邻菲啰啉形成沉淀,若浓度低时,可用不加邻菲啰啉的试液作参比,对水样的底色进行校正。

3.方法的适应范围此法适应于一般环境水和废水中铁的测定,最低检出浓度为0.03mg/L,测定上限为5.00。

对铁离子大于5.00的水样,可适当稀释后再按本方法进行测定。

4.试剂和材料①硫酸亚铁铵、己酸铵、冰乙酸、均为分析纯②l0%(m/v)盐酸羟胺,O.5%(m/v)邻菲啰啉③HCL(1+1),HCL(1+3),H2S04(1+1).蒸馏水④刚果红试纸,中速定量滤纸、具塞水样瓶,5Oml比色管(具塞)⑤缓冲液:取40g乙酸铵加入50ml冰乙酸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容量瓶中。

⑥Fe标准贮备液(100 ug/ ml ):准确称取0.07020g硫酸亚铁铵置于100ml的烧杯中,加5mlH2SO4(1+1)溶解,冷却后,转移到l0O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定容,摇匀。

⑦Fe标准使用液(25.0ug/ml):用移液管准确移取标准贮备液25.00ml置于10O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摇匀。

5.仪器及测量条件仪器分光光度计测量条件比色皿 d=10mm,波长λ=5lOnm6.步骤(1)标准样品的制备取6只15Oml锥形瓶,分别加入0、2.00、4.00、6.00、8.00和10.00ml铁标准使用液,加蒸馏水至50.0ml,再加HCL(I+3)1ml,10%(m/v)盐酸羟胺1m1.玻璃珠1—2粒,然后加热煮沸至溶液剩15ml左右,冷却至室温,转移到50ml具塞比色管中。

滴加饱和乙酸钠溶液至刚果红试纸刚刚变红,加入5ml缓冲液,0.5(m/v)邻菲啰啉溶液2ml,加水定容.摇匀,显色15min后,于51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并作空白校正。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铁含量为横坐标绘出标准曲线。

(2)总铁的测定采样后,立即用盐酸酸化此样品至PH 约为1,分析时取50.0ml 混匀水样置l50ml 锥形瓶中(每个地点的水样做两组样品,进行平行实验),加HCL(I+3)1ml ,10%(m /v)盐酸羟胺1m1.玻璃珠1—2粒,然后加热煮沸至溶液剩15ml 左右,以保证全部铁的溶解和还原。

若有沉淀,应用中速滤纸将之过滤除去。

测定方法同标准溶液,测定吸光度并作空白校正。

(3)加标回收实验计算出各个采样点水样中铁离子的含量。

在50ml 水样中加入与水样中铁离子同等含量的标准物质的量。

按总铁的测定方法测得加标后的吸光度。

7.计算总铁(mg /l )= m /v . 式中m :由工作曲线查得的铁量(mg) v :水样体积(l) 8.数据处理1.铁标准曲线的绘制2.水样的测定 浓度(mg/L ) 0 1 2 3 4 5 吸光度0.0990.2870.4750.6560.8120.998采样点 吸光度 铁的浓度(mg/L )平均浓度(mg/L )大关桥0.198 0.5039 0.53470.2090.56553.不同采样点铁的含量对比4.加标回收德胜桥 0.311 1.1366 1.0890 0.294 1.0414 拱宸桥 0.447 1.8981 1.9317 0.459 1.9653 朝晖桥 0.371 1.4726 1.5118 0.385 1.5510 卖鱼桥0.164 0.3135 0.32750.169 0.3415采样点 加标体积(ml )吸光度 回收率 大关桥 0.52 0.198 105% 0.209 德胜桥 1.08 0.311 102% 0.294 拱宸桥 1.97 0.447 96% 0.459 朝晖桥 1.49 0.371 103% 0.385 卖鱼桥 0.340.164 95%0.1692.2丁二酮肟(二甲基乙二醛肟)分光光度法测镍一.原理在氨溶液中,氧化碘存在下,镍与丁二酮肟作用,形成组成比为1:4的酒红色可溶性络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