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精选文档( 一 ) 阅读下边的文章, 达成 13-17 题。

( 20 分)说和做(节选)——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闻一多先生还有此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状况就绝然不同,并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初,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获得;以后,声音愈来愈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叫,叫人民起来,反对专制,争取民主!(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优点,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发言定要讲个畅快!”(5)他“说”了,随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必定说”了。

此刻,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整一致,这是人品的写照,并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 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近来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专制,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8)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局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民众大会上,痛骂特务,大方淋漓,并指着这群坏蛋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9)他“说”了。

说得畅快,感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同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禁止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状况紧迫的存亡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抬头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可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优异的学者,热忱汹涌的优异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3.谈谈对下边句子的理解( 6 分)(1)“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2)起初,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获得。

这句话的意思是:(3)他“说” 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同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禁止备再跨进大门”。

意思是:14.选段中作者选用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整一致?( 3 分)15.第( 2)段“这个方面,状况就绝然不同,并且一反既往了。

说和做的阅读答案

说和做的阅读答案

说和做的阅读答案说和做的阅读答案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又从何而来做题时的得心应手?因此,要注重平时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以下是说和做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小题1:文章⑴⑵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分)小题2:⑶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小题3:⑶段中和⑺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2分)“精神食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⑹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2分)小题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小题1:用闻一多自己的话概括他作为学者方面的特点,并引出下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3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附答案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

(列举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段语言优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句抄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

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闻一多分心。

引用别人对他“何妨一下楼主人”的称呼,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参考答案:【示例一】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含答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12分)(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小题1:概括文段的大意。

(1分)小题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2分)小题3: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1分)小题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小题5:文中带点的词语表现了什么?(2分)小题6:“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小题7: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小题1:写闻一多在学术方面,实干苦干,硕果累累。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解析)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OA.硕果(ShU6)锲而不舍(qi)炯炯目光(jibng)目不窥园(kuI)B.兀兀穷年(WU)沥尽心血(Ii)小楷(kdi)校补(jiao)C.潜心贯注(qian)迥乎不同(jibng)慷慨淋漓(kang)仰之弥高(m1)D.气冲斗牛(dδu)臧克家(zang)赫然(h⅛)宝藏(zang)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骂得慷慨淋漓,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O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J“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二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排比②比喻③对比____________ 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____________ ④引用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___________ ,O①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②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③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④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⑤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A.③④①②⑤B.③①④②⑤C.④①⑤②③D.⑤①③④②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此次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场演讲了,而且内向的小明也上台参加比赛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
一、阅读1—7自然段。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答: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表现人物什么品质?
A我是做了再说答:
B“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答:
品质:答:
4.“他贪的是精神食粮”指代什么?
答:
5.第七段中“这”指代什么?(用原文)答:
6、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答:
7.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答:
8.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答: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答: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11.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
二、阅读8—20自然段。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完成14-18题(20分)
(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
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
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
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
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
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
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
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
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4.“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句话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15.选文中作者具体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16.找出文中与第⑤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17.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

而在现实生活
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
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用2分,具体分析2分,共4分)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还”“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将“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两个部分衔接,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15、(4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6、(4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7、(4分)动作、外貌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18、(观点正确2分,分析言之有理2分,共4分)我觉得只说不做和说一套做
一套都是很不好的。

我们应该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做语言的
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