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化雨成龙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小故事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小故事
《世说新语》中有许多经典的小故事,以下是其中两个:
1.谢安沉着应对: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故事中提到,他和客人下围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交战的消息。
前线的谢玄等人打败了大敌,书信送到谢安手里时,他还在下棋。
他看完了信,就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
客人忍不住问他战事如何,他才轻描淡写地说:“小儿辈已经打败敌人了。
”这个故事展现了谢安的沉着冷静和大气。
2.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轻时非常凶横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蛟龙,山上有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回来。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他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
在清河里他听说了陆云,于是就前去拜访。
陆云见他意志诚恳,就和他交往,并劝他改邪归正。
这个故事展现了周处的改过自新和勇气。
这些故事都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风貌,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示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世说新语的典故

世说新语的典故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时期的临川王刘义庆所编撰。
该书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初期的一些名士、贵族、官宦的言行和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想观念。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七步成诗”、“望梅止渴”、“画龙点睛”、“三顾茅庐”等等。
其中,“七步成诗”的故事源于曹植,他因为得罪了魏文帝曹丕而被限时七步之内作诗,结果他真的在七步之内完成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无辜被陷害的悲愤心情。
这个典故后来常用来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人。
“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则出自曹操,他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骗他们说前面有梅树,可以用梅果解渴。
士兵们一听,顿时精神大振,奋力前进。
这个典故后来常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
“画龙点睛”的故事则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张僧繇,他在画龙的时候,只给龙点上了眼睛,整个龙就变得栩栩如生,腾云驾雾而去。
这个典故后来常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点睛之笔的重要性。
“三顾茅庐”则是一个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不惜三次上门拜访,最终打动了诸葛亮。
这个典故后来常用来形容诚意邀请、真心相待的态度。
总的来说,《世说新语》通过这些典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想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学生版+解析)2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_________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集的代表。
二、生字注音:讲论________ 雪骤________ 差________ 可拟 柳絮________无奕________ 谢道韫________ 三 、解释词语: (1)内集: (2)儿女: (3)讲论文义: (4)俄而: (5)骤: (6)欣然: (7)差: (8)拟: (9)未若:《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注音:尊君在不_________ 非人哉________二、解释词语:(1)期:(2)至:(3)舍:(4)去:(5)乃:(6)不,(7)委:(8)信:(9)礼:(10)惭:(11)引:(12)顾:《咏雪》知识点一、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三、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4、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一、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新版】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是刘墉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秘籍,这本书他从孩子诞生前,父母该怎么决定教育的方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到孩子出事之后,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
在这本书里,他的一些独到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以下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长什么样子?记得小时候,我就听过“虎姑婆”的故事,当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们总爱说“再不听话虎姑婆该来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长什么样子吗?答案肯定不是一样的。
作者说“为什么一个虎姑婆可以让我们从小孩时代记忆一辈子,而且每个人心里的虎姑婆都不一样,啃手指的声音可好像能在耳边响?答案很简单:因为想象!”每个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都在呼吁我们要看书,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会对书中的人物、事物、事件进行充分的想象,使我们的想象力充分得到发挥。
如果给我们一个虎姑婆的动画片,里面有个虎姑婆,还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画面和声音,我们看过就知道:哦,原来虎姑婆那样啊,啃手指的声音是那样啊。
就用不着想象了。
什么都是现成的,那我们的思维与想象岂不是会越来越懒,就跟机器一样时间长不用就会生锈了。
所以,在想象力还没有生锈前,让我们多读读书吧!让它们快速的运转起来。
2、人生光明面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台北有一个由三位盲人组成的乐团,每个人都笑容满面。
一个说他最幸运,因为他是后来才失明的,所以他看过世界时什么样子。
另一个说他也幸运,因为虽然看不见东西,却能感觉光线,所以不算完全失明。
第三个说他虽然从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错,因为反正不知道看得见是怎么样的,既然不曾拥有,也就不觉得失去了。
说完,三个人就唱起歌来。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快乐呢?因为他们由正面看事,即使一般人看来是负面的,他们也有正面思考。
还有两位高龄逝世的老人,其中过的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临终躺在病床上,对每个去探望的人怨,怨伤痛、怨丈夫早死。
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5.千。
6.肆无忌惮:指举止放肆,毫无顾忌。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7.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无依,没有伙伴。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8.墨守成规:形容人坚持旧有的规矩,不愿意改变。出自《世说新语·廉义》。
《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的文学作品,收录了大量的典故和言行举止。以下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些常见典故及其含义:
1.丧胆亡魂:比喻非常恐惧或惊恐失措。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2.甘居:指人甘于退居二线,宁愿贵为下位,不争名利。出自《世说新语·廉义》。
3.鲤鱼跳龙门:比喻人通过努力,从平凡的地位跃升到高层次的成就。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这些典故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小部分,它们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描写,深入人心,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推崇和使用的常见典故。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答案】B【解析】B错。
“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2.下列选项中全都是敬辞的一项是()A.令尊、垂念B.奉陪、家严C.鄙人、高就D.劳驾、舍弟【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
敬辞和谦辞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谦辞表示谦虚的言辞。
A项都是敬辞。
B项中“家严”指自己的父亲,是谦辞;C项“鄙人”是对自己的谦称,是谦辞;D项中“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是谦辞。
故选A。
3.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答案】A【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咏雪》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故答案A表述错误。
4.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A.司马光砸缸B.曹冲称象C.道旁苦李D.刻舟求剑【答案】D【解析】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刻舟求剑”是一个汉语成语,是《吕氏春秋·察今》中的一则寓言,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
所以D项不能表现孩子的聪明。
故答案为D。
5.下列词语不属于谦辞的是( )A.令爱B.家父C.舍弟D.愚兄【答案】A【解析】考查对文体常识的了解。
A“令爱”的说法在古代是敬称,不是谦称。
故答案为A。
6.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B.与儿女讲/论文义C.未若/柳絮/因风起D.君与家君/期日中【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句读划分。
《世说新语》文学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文学原文及译文文学作者:刘义庆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
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
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
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吾同。
今当尽以所注与君。
”遂为服氏注。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
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
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
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
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
见王注精奇,迺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
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
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旨。
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
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化雨成龙
文/风信子
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的人生理想(目标)去努力奋斗,自然是处心积虑,竭尽
所能的,我想每个人都抱着希望自己的理想抱负早日得以实现,所以每日含辛茹苦的拼命工作,乐此不疲。
世间百态,人尽所向,各有千秋,有的人注重办事的方式方法,善于总结经
验,譬如一条大道走的人多了自然会拥挤、堵车,延误时辰那是不必说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我想聪明的人,自然不会一条路走到黑,肯定会另辟新捷径,其实做学问真的能走捷径固然不错,这也无可厚非的,只是会引起那些德高望重的元老们的轻蔑,引发骚论:做学问切忌走捷径,旁门左道的东西是行不通的,在他们眼里做学问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积攒下来的。
我是一个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人,喜欢自我吹嘘的人,看到别人走过的这条
道成功了,就会义无反顾的跟上去,希望能搭上个便车,驶向成功的终点站,孰知行车改变了方向,驶向了失败的深渊,我失望了,沮丧了,问老天,为什么会这样子,觉得老天不公平,于是乎恨由心生,愤世嫉俗,原本看天空的颜色都是土灰色的。
走着走着,我看着跟同坐一辆车的人们,表情并不沮丧,依然固我,面带微
笑,走得非常从容,不失自信,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固有所思,记得古罗马
有位著名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他写过一本流芳百世的不朽之作
《沉思录》,据闻温总理放在床头每日必读的书,我阅读过几段,真是沁人心脾,能让人的思想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皇帝,其中有这么一段
我很欣赏:“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务
与任一别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因为事物是合作的,他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个宇宙(秩序)。
因为有一个由所有事物组成的宇宙,有一个遍及所有事物的神,一种法,一个对所有理智的动物都是共同的理性,一个真理;如果也确实一种所有动物的完善的话,那么,他是同一根源,分享着同一理性。
我想人总是带着情绪、有色眼镜办事做人的居多,视野的局限性使我们结交
朋友,或者相恶成敌人,我们喜欢某人,眼里只看到他的优点,厌恶某人,就只看到他的缺点,如果能做到喜欢某人能看到他的缺点,厌恶某人能看到他的优点,做人处事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人也豁达了,但我们扪心自问:这究竟能有几个人做得到呢?我就做不到,我喜欢将心比心,喜欢随大流,似乎没有乾坤独断的魄力,说白了,怕吃亏!
我有比较强的名利心,就比如写这个东西,总希望有更多的人点击,更多的
点评,更希望是褒奖的,当看到批评讽刺的,心里就像针扎般很不痛快,在心里不知暗骂着批评的人多少次脏话,我希望得到认可,成为名人,几近乎渴望;名
和利近乎整个人类世界都被充斥着,它无孔不入。
在这社会圈子里的人,就像钱钟书老前辈在《围城》中说的那样: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
倘若没有这些东西,人类社会似乎就不会进步,有动力必须有压力作为前提,才会使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去为自己的所谓“理想抱负”奋斗,能实现自己理想的
人虽少得可怜,但也阻止不了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以为我们不会放弃名利,真正的隐士,那是社会的淘汰者,他们没有资格说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他们选择逃避这个错误的处世原则,务必引发那些所谓冠之名曰:救世主的英雄们所不齿,英雄们是不屑他们的!
我带着诸多疑问,以及疲惫不堪的身心回到家中,倒头便睡了,很快就进入
了梦乡,弥留之中似乎有所思,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梦到了佛祖,我长
跪礼拜,十分尊崇,问佛祖:“我今谨以赤子之心至诚相投,何日能成大业,以慰在天之灵?”佛祖闻之大笑,不语,只竖起右手食指,我迷茫中问之何意?佛曰:“汝可再修行一千年之后再来找我。
”我再欲问之,佛祖不见了。
我怏怏而回,半道上遇到了老子,我喜庆的与老子行礼,礼毕,我问曰:“老
子先生,我今赤诚膜拜佛祖,问何日成大业?佛祖不语,只竖起右手食指,何意?
望其教之。
”老子曰:“呵,孺子虚心求学,其心诚可嘉也,却急功近利,汝去其傲气,存其傲骨,方善矣。
”语毕,也竖起食指,扬长而去,我愕然,不知二老此举为何意?
我败兴而归,欲勤学苦练基本功,幸在回家途中,碰到了孔子老先生,我兴
高采烈地迎了过去见礼而问之佛祖、老子竖起食指者为何意?夫子不语,命我竖起食指,我悚然,惟命是从,举了起来,只见夫子手起刀落,把我食指砍了下来,
喝之:“今知否?”我骇然,忘其痛楚,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理,子曰:“夫
天下之道,明哲之理,盖不出其宗也,吾道一以贯之,切忌半途而废,为学盈而不溢,禁半渡而溢之。
”语毕,大笑而去,我浑浑噩噩木讷得被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全身湿透。
望眼窗外,见一虫卵之巢挂在窗外柳树枝桠上,我走近去看,原来是飞蛾之
蛹,里面的飞蛾正想破蛹而出,可蛹的洞口很小很小,飞蛾想要爬出来似乎很费劲,但我看到他们却锲而不舍,哪怕被这无情的小小蛹口挤压死了,他们依然是前仆后继,永不退缩,我惊愕地看了很久,出于好心我把蛹的洞口剪大了些,我想这样存活下来的就多了,可不久,我发现但凡从我这剪大的洞口爬出来的飞蛾,却始终飞不起来,只能爬而已,我浑然不知所以然,后来我在网上查了资料:飞蛾从蛹口爬出来,是飞蛾用着挤压的压迫感迫使血液充斥到翅膀上去,只有经历
这道坎的飞蛾才能够飞翔,不然就只能爬而已。
注:这是继《涅盘成佛》、《浴火重生》之后的终结篇,时至今日才得已见天日,原本紧绷的弦一下子松弛了下来,这是一篇是从讲个人修为的哲理性文章,阐述的哲理道理需用心灵去慢慢感悟,最后,还是用曹雪芹的《红楼》题跋作尾吧:一部醉红楼,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风信子谨记于草舍府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