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

海月水母发育
2、海蜇
*形态 *摄食与消化 *感觉器官 *经济价值 *生活史
图 5-18 海蜇外形图
纵剖面图
口腕
图 5-18 海蜇的结构
碟状体
幼蛰
有性世代
卵裂
成蛰 无性世代 浮浪幼虫
横裂体
足囊
图5-19 海蜇生活史示意图
螅状体
三、珊瑚纲
(一)主要特征
1、体制为六射、八射或多辐射对称
2、生活史无世代交替,只有水螅体,没有水母体
外胚层 中胶层 内胚层 消化循 环腔
卵巢 卵细胞
基盘
食物泡
图
5-3
水
螅
体
鞭毛
壁
显
微
结
构
图
腺细胞
中胶层 内皮肌细胞 外皮肌细胞神经细胞
感觉细胞
核 颗粒层 间细胞
刺细胞
核
刺丝囊
感觉细胞外纵肌纤维Fra bibliotek腺细胞
内环肌纤维
外胚层 内胚层
外皮肌细胞 腺细胞 刺细胞 间细胞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内皮肌细胞
腺细胞 感觉细胞 间细胞
3、水螅体构造复杂,有外胚层内陷而成的口道, 有内胚层及中胶层向内突出形成的隔膜,隔膜游 离端有隔膜丝
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5、全部海产,单体或群体。多数有骨骼
(二)常见种类
1、六放珊瑚亚纲
触手不分枝, 数目为6的倍数
(1)海葵
* 形态 * 消化循环腔 * 生殖腺
口道 壁孔
口道沟 一级隔膜 二级隔膜 三级隔膜
六、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细胞的基
图
部,以神经纤维连成网状神经
5-7
水
无神经中枢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 这是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这种动物可以利用辐射对称的器官从周围环境中摄取 食物和感受刺激 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一.辐射对称
2. 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 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2部份
是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穿刺刺丝囊:把毒液射入 捕获物 卷缠刺丝囊:缠绕捕获物 2 种粘性刺丝囊:对捕食、 运动有作用
中胶层:为内 外胚层分泌的 胶状的物质, 似有弹性的骨 骼--起支持 作用
故有运动 和营养功 能
收缩时使身体 和触手伸长 可以形成伪足 吞噬食物,形 成食物泡,行 胞内消化
1.触手处的腺细胞分泌 有润滑作用的物质-有 助于食物入消化循环腔 2.内胚层的腺细胞分泌 消化酶入消化循环腔 3.故也行胞外消化
鞭毛纲 腔肠动物(真正的后生动物) 水螅纲最原始,水母纲和珊瑚纲均由水螅纲演 化而来
附:栉水母动物门
1.种类不到100种,数量也少,但较腔肠动物 略为高等 2.能发光,浮游生活,有的能爬行 3.体形多样:球性、爪性、卵圆形等 4.两侧辐射对称很明显,身体分内外胚层和中 胶层,有消化循环腔 5.有8行纵行的栉板,栉板为运动器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1.腔肠动物有真正的两胚层即内、外胚层,两胚 层中间有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外胚层——保护,运动,感觉 中胶层——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 内胚层——消化
(多孔动物虽然也有二胚层,但与此不同,一般 为二层细胞,体表-扁细胞-保护作用;体内- 领细胞-消化)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六.水螅型和水母型
第五章__腔肠动物门

精选可编辑ppt
47
图5-11 海月水母
精选可编辑ppt
48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Lamarck)
精选可编辑ppt
49
海月精水选可母编辑的ppt 生活史
50
水母
精选可编辑ppt
51
(Chrysaora)
海 荨 麻
精选可编辑ppt
海蛰(Rhopilema)
52
球形水母
精选可编辑ppt
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 即通过身体 中轴,只有两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体制, 仅见于某些腔肠动物(如海葵)。
精选可编辑ppt
7
辐射对称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图5-13 海葵的结构
精选可编辑ppt
10
(三)两胚层的体壁和原始消化腔
精选可编辑ppt
20
水螅的出芽生殖
精选可编辑ppt
21
世代交替
兼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体型的种类有世 代交替现象。世代交替表现为水螅型和水 母型交替出现。
水螅期:水螅型个体以无性生殖—出芽或 横裂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
水母期: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长大成熟之 后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19
(六)生殖与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身体上某个部位长 出芽体,芽体脱离母体营个体生活,或不脱 离母体而形成群体。
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 性细胞由间细胞形成,起源于外胚层的间细 胞(如水螅纲),或起源于内胚层的间细胞 (如钵水母纲、珊瑚纲)。许多种类个体发 育中需要经过一个浮浪幼虫期。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腔肠动物---进化地位•身体出现了固定的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或两侧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体制;•两侧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只有两个平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具有两个胚层;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腔肠动物--生物学特征•身体具有两层细胞:•体壁外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体壁内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内胚层;•体壁有刺细胞;•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除细胞内消化,还具有细胞外消化;•出现了感觉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身体能够自由运动。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体制与基本结构;辐射对称到双辐射对称2、体壁结构:具有真正的两胚层和原始的组织(皮层;中胶层;胃层)3、消化循环腔;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5、繁殖与生活史1.体制与基本结构•基本是辐射对称---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珊瑚纲中很多动物为双辐射对称---介于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生活史中出现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hydroid type)、水母型(medusa type)•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较薄;•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
•水螅型、水母型的基本构造本质上是相同的:•若将水母型上下翻转过来,其形态就与水螅型相似。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2.体壁结构皮层(epidermis)由外胚层发育而来。
结构图示•上皮细胞(epithelio cell):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身体纵轴排列,它的收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变粗,兼有肌肉的功能,故又称上皮肌肉细胞(epitheliomuscular cell);•腺细胞(gland cell):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能分泌粘液,使水螅便于附着或在基质上滑动;•感觉细胞(sensory cell):体积小,在口和触手等处较多,它的基部与神经纤维连接;•神经细胞(nerve cell):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6 第五章 腔肠动物

水母型: ①消化系统: 口、胃、辐管、环管 ②缘膜:伞下面边缘一圈薄膜 ③平衡囊
3、生活史:指生物在其一生中所经历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部
过程
(无性) (有性) 生殖体的子茎水母芽→水螅水母(雌、雄)→受精卵
பைடு நூலகம்
↓
水螅型群体←出芽←固着←浮浪幼虫←……←卵裂 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受精卵发育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实心
辐射对称的特点: (1)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2)只有上、下之分, 没有前、后;左、右之分 (3)只适应于在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两辐射对称: 有2个对称切面把身体分为相等的 两部分,属中间类型
2、身体基本形态有2种:一种是水螅型(适应固着生活,中胶层 较薄);另一种是水母型(适应漂浮生活的,中胶层比较厚)。 水螅型呈园筒状,下端为基盘状,用以固着在其他的物体上; 另一端是周围有触手的口。 水母型呈伞状,突起的一面叫外伞面,凹入的一面称下伞面。 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基本构造本质上是相同的。
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 世代交替: 指生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二)水螅纲的主要特征: 1. 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 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 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 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5. 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 现象,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 常见有水螅、筒螅、薮枝虫、桃花水母等
水螅的生物学特征:
1、消化方式: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酶(主要为胰蛋白酶) 进行细胞外消化,又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食物大部分在细 胞内消化。 2、呼吸与排泄方式:由各细胞吸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不能消化的残渣再经口排出体外;没有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 官,有口无肛门。 3、运动方式:当水螅饥饿时,触手伸得很长,捕到食物后 由触手缩回来送到口中;也可借助于触手和身体弯曲作尺蠖 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 4、生殖方式:水螅的生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无性生殖-出 芽生殖;有性生殖是多数种类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 生殖腺是由外胚层的间细胞分化形成的临时性结构,精巢为 圆锥形,卵巢为卵圆形。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八放珊瑚与六放珊瑚的结构图
附:珊瑚和珊瑚礁的形成
形态各异的珊瑚 我们把形成珊瑚礁的珊瑚 统称为造礁珊瑚。珊瑚生 长会分泌碳酸钙,形成钙 质骨骼,经多年累积,珊 瑚群体内的骨骼累积量相 当可观,加上其它生物如: 贝类、虫黄藻、有孔虫等 也会分泌钙质骨骼,堆积 在一起便逐渐形成大块的 礁体,即所谓的“珊瑚 礁”。 珊瑚礁很容易吸引其它种类的生 物一起生活,因此,珊瑚礁是海 洋中生物种类歧异度最高的生态 系。但珊瑚礁的形成对温度、光 照、海水的清洁度有严格要求。 所以珊瑚礁一定是在热带、亚热 带海域,在阳光充足、水质清澈 的浅海区形成。
Obelia生活史中经过2个阶段 水螅型群体以出芽方式产生单体水母型
水母型以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群体
水螅纲其它种类
水螅---无水母型 筒螅---水母型不发达 钩手水母、桃花水母---只有水母型
僧帽水母---群体多态
僧帽水母(Physalia 多态现象:在同一群体 上有多种不同形态的个 体
水螅纲的特征: 1 有世代交替现象,但发达程度各有不同
水 螅 的 纵 剖 面 图
细胞分化
外胚层 外皮肌细胞 腺细胞 感觉细胞 间细胞 刺细胞 神经细胞 内胚层 内皮肌细胞 腺细胞 感觉细胞 间细胞
水螅的细胞分化
2 呼吸和排泄
由各细胞吸氧、排 出CO2和废物
3 生殖
水螅的生殖腺由外胚 层间细胞形成临时性结
构-精巢和卵巢
4 再生
水螅纲其它种类 薮枝虫 ( Obelia ) 及其生活史
海月水母口面观图
钵水母纲动物图举例
海蜇
海月水母
钵水母纲的特征:
1 水母世代发达,且 都是大型水母
2 消化循环腔复杂,有口道
3 水母无缘膜 其平衡感觉器官是触手囊
第5章-腔肠动物门刺细胞动物门

有性生殖
水螅-生殖腺(水螅雌雄同体)
浮浪幼虫
受精卵进行完全卵裂,以分层法形成实心原肠胚, 然后迅速延长,体表出现纤毛,形成了自由游泳的浮 浪幼虫(planula larvae) 。
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
•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刺胞动物 的生活史中,出现无性 生殖世代的水螅型和有 性生殖世代的水母型;
2. 4 细胞和组织的分化
从腔肠动物开始,明显分化出 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 外胚层:上皮肌肉细胞、 感觉细胞、刺细胞、神经 细胞、间细胞。
➢ 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 细胞、少量感觉细胞和间 细胞。
➢ 这些细胞构成了几种 简单的组织。
• 但尚未达到器官、系统的水平腔肠动物的上皮还具有像 神经一样的传导功能。因此,腔肠动物是在组织水平上 构成了动物有机体。
➢受精在海水中或垂管表面或胃腔内生殖腺部位进行。
➢浮浪幼虫:受精卵经卵裂和囊胚期,发育到原肠期 由卵膜中孵出,独立生活。幼体为长圆形具纤毛球状 个体,体壁外层为具纤毛柱状细胞,内层为有吞噬作 用的实心细胞群。
② 有性生殖:
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许 多海产种类,要经过一个浮浪幼虫期。幼虫体表 被有纤毛,能游泳,发育一端时间后沉入海底固 着下来,发育成新个体。并以出芽的形式发育成 群体。
神经网(nerve net)
①由感觉细胞--神经细胞--皮肌细胞组成的感觉运动 系统;
②没有神经中枢,神经的传导一般不定向,因此称 为扩散神经系统(diffuse nervous system)。
③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慢。
神经网意义
• 神经突与感官、效应器、其它神经 元相联。一个神经元同时与感官和 效应器相联,联系的多样性反映神 经传导的原始性。
第五章腔肠动物

浮 浪 幼 虫
作业: P111第1题
水螅的形态
水螅的出芽生殖
水螅的结构
皮肌细胞
刺细胞
水螅的神经系统
水螅的精巢和卵巢
水螅纲的代表动物
钵 水 母 纲 的 代 表 动 物
水螅型与水母型
珊 瑚 纲 的 代 表 动 物
水螅纲 薮枝螅
薮枝螅生活史
水螅纲 僧帽水母
有一个大的浮囊露出水面,外形很象一顶和尚帽,浮囊下面有很多触手, 伸出的触手最长可达50米,上面长有刺细胞,能分泌毒素,人的皮肤碰 到它会感到剧痛。
二、钵水母纲
1、全部海产。 2、一般为大型水母。水螅型非常退化,常以幼虫 形式出现。 3、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 4、结构复杂,胃囊内有胃丝。 5、生殖腺来自于内胚层。 代表动物:海月水母、霞水母、海蜇
三、珊瑚纲
1、全部海产。 2、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 3、结构复杂,有口道、隔膜和隔膜丝。 4、生殖腺来自于内胚层。 代表动物:各种珊瑚、各种海葵
钵水母纲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的生活史
水螅纲 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原始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最早诞生于约5.5亿年前,是国家濒危 野生动物。桃花水母对生存的水环境要求很高,水中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 质。
钵水母纲 海蜇
结构 生活史
每年4、5月捕获,加石灰、明矾,压榨除去水分,洗净后加 食盐腌制。伞部——海蜇皮;腕部——蛰头。
腔肠动物三个纲的对比总结
纲 水螅纲 水螅型 结构 水母型 结构 刺细胞 生殖腺 其他
小型的水 简单,只有 有缘膜, 螅型或水 简单的消化 触手基部 母型 循环腔,无 有平衡囊 口道
存在于 外胚层
由外胚层产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水螅型和水母型
➢ 这是腔肠动物基本的体型。水螅型圆筒状,口向 上,中胶层较薄,有的有石灰质骨胳,出芽生殖, 为无性世代,适应固着生活。水母型圆盘状,口 向下,中胶层较厚,进行有性生殖,为有性世代, 适应漂浮生活。
➢ 七、生殖和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替
➢ 无性生殖多为出芽生殖。
➢ 有性生殖为异配生殖,多数种类雌雄异体。 其性细胞是由间细胞形成的,可能起源于 外胚层或内胚层。
• 在垂唇处的可分泌粘液,润滑食物便于吞 咽
• 在消化循环腔内的可分泌消化酶行细胞外 消化。
➢ 感觉细胞和间细胞同外胚层的相似。此外, 胃层基部也有分散的神经细胞,未连接成 网。
➢ 一、辐射对称
➢ 体制为辐射对称, 身体有固着端和游 离端或口面和反口 面之分。
➢ 有些种类已发展为 两辐对称。
➢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 本门动物是真正的具两胚层的动物。在内、 外胚层之间还有由它们分泌形成的中胶层。
➢ 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及 中胶层构成的体壁所围 成的腔,即胚胎发育中 的原肠腔,因具有消化 的功能,故叫做消化腔。 消化后的食物颗粒经循 环流动,可被某些内胚 层细胞吞入,进行细胞 内消化。可见腔肠动物 具有细胞外和细胞内两 种消化方式。
➢ 二、运动:
➢ 水螅无骨胳,这便于将身体和触手伸得很长,并 可向任何方向慢慢弯曲和摆动。水螅就是借助触 手和身体的弯曲作尺蠖样运动或翻筋斗运动。如 遇刺激水螅可把全身缩成一团,这是水螅最显著 的特征之一。
➢ 三、体壁:
➢ 水螅的体壁由一层具保护和感觉功能的外 胚层(表皮层)细胞,以及一层具营养功 能的内胚层(胃层)细胞构成,两层细胞 之间是非细胞结构的中胶层。
➢ 由于消化腔又兼有循 环功能,能将营养物 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 腔。该消化腔具有许 多原始的特征,即有 口无肛门,消化后的 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口为胚胎发育时的原 口。
➢ 三、组织分化
➢ 腔肠动物不仅已分化出具各种不同形态功 能的细胞,而且已分化出简单的组织。
➢ 主要是上皮组织的分化,其不但构成了个 体的内外表面,还分化出了感觉细胞,消 化细胞等。
➢ 五、神经网
➢ 腔肠动物的神经系 统基本上是由二极 和多极的神经细胞 组成,它们都具有 形态上相似的突起, 可由突起相互连接, 形成一个疏松的网, 即神经网。即神经 系统为网状神经系 统。
➢ 感觉细胞感受到刺激后,经神经细胞的传 导,皮肌细胞的肌纤维收缩产生动作,这 样就形成了神经肌肉体系。由于无神经中 枢,故神经的传导一般是无定向的,即扩 散神经系统。同时神经的传导速度也很慢, 所以神经网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 经系统。
➢ 感觉细胞:分散在皮肌细胞之间,在口周 围、触手和基盘上较多,体积小,细胞质 浓,端部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纤维相连。
➢ 神经细胞:位于表皮层基部,接近中胶层, 神经细胞的突起彼此连接成网状。传导向 四周扩散,一处刺激引起全身收缩。
➢ 刺细胞:遍布体表,以触手上最多,为腔 肠动物所特有的细胞,其内有刺丝囊,贮 存有毒液和盘曲的丝状管(刺丝)。穿刺、 卷缠、黏性刺丝囊等。
外胚层主要分化出下列细胞 ✓ 皮肌细胞 ✓ 刺细胞 ✓ 感觉细胞 ✓ 神经细胞 ✓ 间细胞 ✓ 腺细胞
➢ 皮肌细胞(上皮肌细胞或外皮肌细胞): 数目最多,排列紧密,其基部肌原纤维与 身体长轴平行,收缩时可使身体或触手变 粗变短。
➢ 腺细胞:身体各处都有,以基盘和口周围 最多,能分泌粘液润滑食物和使其在物体 上滑行或固着,也可分泌气体并由粘液裹 成一气泡,使水螅上浮。
第五章 腔肠动物
➢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组织 分化、有原始消化腔及原始神经系统的低 等后生动物。
➢ 腔肠动物门动物具刺细胞,又称刺细胞动 物门。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水螅 ➢第三节 腔肠动物分类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 一、辐射对称 ➢ 二、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 三、组织分化 ➢ 四、肌肉结构 ➢ 五、神经网 ➢ 六、水螅型和水母型 ➢ 七、生殖和世代交替
➢ 而且在上皮细胞内还含有肌原纤维,使其 兼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故又称为上皮肌 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上皮同时具类似 神经的传导功能。
➢ 皮肌细胞中间有特殊的刺细胞,故腔肠动 物门又称刺细胞动物门。
➢ 四、肌肉结构 ➢ 上皮和肌肉没有分开 ➢ 肌纤维分为横纹肌、斜纹肌和平滑肌 ➢ 具有神经肌肉突触
➢ 皮肌细胞(内皮肌细胞或营养肌肉细胞): 内皮肌细胞长而大,具营养和收缩机能。
• 细胞顶端有1—5条鞭毛,能摆动水流,同 时伸出伪足吞食食物行细胞内消化。
• 内皮肌细胞基部有沿体轴或触手中心环形 排列的肌原纤维,收缩时可使身体或触手 变细变长。
➢ 腺细胞:分散于内胚层各部分,长而大, 功能随位置不同。
➢ 许多海产种类在个体发育至原肠胚期时,出现体 表长满纤毛的能游动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游动 一段时间后,沉人海底,附着在固体物上,再发 育成新的个体。
➢ 另外有些种类生活史中有明显的无性世代(水螅体) 和有性世代(水母体)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 交替。水螅型个体以出芽或横裂的无性生殖产生 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 生水螅型个体。
➢ 间细胞:是位于皮肌细胞之间的小型多能 干细胞,成堆排列,可分化成刺细胞、腺 细胞、神经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中胶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为薄而透明 的胶状物质,在身体和触手上都是连续的, 具很多小纤维,皮肌细胞的突起也伸入其 中,起连接内、外胚层和支持身体的作用。
内胚层主要分化出下列细胞 ✓ 皮肌细胞 ✓ 感觉细胞 ✓ 间细胞 ✓ 腺细胞
第二节 代表动物——水螅
➢ 一、形态:
➢ 水螅的身体管状, 封闭端为基盘,上 有能分泌粘液的腺 细胞,并借此附着 于水草或其他物体 上。游离端有一关 闭时呈星形的口。 口长在圆锥形突起 垂唇上。
➢ 口周围有一圈细长 的触手,一般5— 12条,呈辐射状排 列,主要为捕食和 运动器官。口周围 与触手相通,经口 与外界相通,叫做 消化循环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