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以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具有现代生活理念的建筑物。
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协同,最终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合理化。
通过优化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促进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延长整个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
因此,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合理应用概念设计和结构措施,为建筑工程开展后续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引言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为了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各方面需求,实现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前期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结合概念设计思想,合理确定结构布置形式,遵循因地制宜的施工理念,通过合理的手段完成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的规划与调整,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对最终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良好的概念设计,不但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同时还能够在经济效益方面获得足够的保障。
1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分析设计人员开展概念设计的前提,便是以某一特定空间为基础,利用空间思维配合理论经验完成整体性的设计内容,从而获得相应的结构方案。
换句话说,概念设计本身就是结构设计的组成部分,是主导思维,也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在。
在国民的认知中,随着设计人员从业时间的不断延长,有关结构工程的认知与理解也开始呈现昌盛的趋势,有关概念设计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但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只有外在因素无法对整个设计行为产生条件制约时,这一规律才能够得以展现。
就目前来看,我国部分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中,并没有对技术内容进行优化,有关概念设计的创新也止步不前,依旧使用较为传统且陈旧的知识手段,整个过程更偏向于格式化,总是以模仿的姿态进行工程设计,不愿或者是不敢进行创新工作,难以接受并使用全新的建筑工艺,以至于所规划的建筑方案质量不具备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论文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一、引言安全、经济、适用、美观、便于施工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应该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
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结构设计决定了建筑设计能否实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结构设计作为工程设计不可分割的一环,必然对工程设计的成败起重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优化结构设计、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经济是当务之急。
2l世纪是自主创新的时代,作为结构设计的推动者和执行者,结构设计师要想提高设计效率,就必须加强概念设计的学习和应用,在方案设计阶段就主动与建筑师合作,用自身拥有的结构体系功能及其受力、变形特征的整体概念去构思结构总体系,并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来主导总结构体系和分体系之间的关系的概念设计。
二、概念设计的定义概念设计是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
从而使方案概念清晰和定性正确,避免在后期设计阶段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
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同时。
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对于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可以运用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弥补现行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之间存在的某些缺陷或不可计算性。
而结构设计者的阅历、学历、胆识,包括对工程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直观概念与深层机理概念是工程实践中合理的运用概念设计的关键。
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6篇

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6篇(一)一、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措施中的体现1.1在协同工作措施中的体现协同工作是一种主要应用在工业产品的制作和设计中的一种结构设计的概念,它是针对任何一个工业产品来说的,产品的某些零部件在保修期内出现了损坏的现象,致使机器的整体运转受到影响。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就是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实行协同工作,就是指在建筑设计工程的每个零部件能够与其他的零件实行配合,发挥每个零部件的作用。
所以说这就要求每个零部件除了应该具有相同的寿命之外,相互之间所承受的压力也应该是相同的,不能够出现长期的受力不均的情况。
在协同工作的结构中,上部和基础应该保持一个有机整体的关系,不能分离开来。
例如在砖和混凝土的结构中,就应该形成构造柱和钢圈统一的整体来阻挡因为自身的刚度所形成的不均匀的沉降。
协同合作的另外一种理解方式就是建筑物在受力时,结构的各个部件都应该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应力,使结构中的各个部件都能够比较均匀的承受力量,在工程设计的阶段应该尽量减少短柱的使用,尽量做到每三个柱之间都能够做到所承受的水平压力相似,从而能够在同一时间的承载力达到最大。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因为楼层的持续增加,横向和竖向都会因为产生了巨大的承载力导致地层截面积的增大,所以就会出现在建筑物高层的底部出现短柱的现象,解决这个现象的主要的方法就是在柱子的截面设置竖槽,把原来的矩形柱变成田形柱,从而使承载水平增大,短柱出现的情况大大的减少。
对当前的状况来说,对于梁的跨比高的限制,研究的还不是非常的透彻。
我们应该充分的理解到在同一个水平下出现长短柱的情况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对于竖向的负荷,在水平力的作用下,短柱不会起到相对应的作用。
材料的充分利用也是实行协同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般来说,材料的利用率高了,这个设计结构的协同的工作水准就会越来越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实行的结构设计的重要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支出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这就要求在实行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对材料的充分利用,通过梁构件的变化就能够充分的看出。
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探析论文

建筑构造设计中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探析论文近年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其开展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构造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为优化建筑构造设计,寻找最正确构造设计方案,那么必须将构造设计与概念设计相结合,在遵循概念设计的同时更要结合构造设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个人经历,以减少建筑构造本钱,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性,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概念设计是我国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所指的并不仅仅是计算上的准确性,更要求设计者能够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并在此根底上设计出最优方案,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原那么,发挥出建筑设计的最大功能。
高品质的概念设计对建筑构造乃至于整个建筑工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质的概念设计有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可靠性,确保建筑工程的平安性,提升建筑设计的实用性,降低建筑工程的本钱,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建筑设计中既要重视概念设计,也要做好构造设计措施。
构造措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效果,因而一定要将其与概念设计有效结合,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选择适宜的建筑场地,应当考虑日照长短、防护间隔、建筑物间距;二是需要考察场地所处的地貌地形,结合建筑场地的使用性进展分析,以此实施合理的桩根底工程和箱型根底工程;三是选择构造材料和建筑构件时应仔细对待,需保证其质量,以此来提高建筑构造的承载力。
3.1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的应用关系概念设计是构造师深入了解整个建筑工程,根据自身的设计经历来设计出最具效益的方案,其必须对建筑物的各项性能进展研究和分析,以保证构造框架的适用性。
而构造措施的根底便是概念设计,其需要对构造师的概念设计进展相关研究,根据力学和设计原理来制定设计措施,这是一种定量设计到定性设计的转换。
在建筑设计中如果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概念设计那么无法实施构造措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平安性;而如果构造措施制定的不适宜,那么概念设计就无法按要求实施,因此,只有将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相结合起来并发挥其各自优势,才能保障建筑构造的完整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的提高。
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程度就成为设计师在新时代环境下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现代化建筑主要从资金投入、建筑规模、美观实用这三方面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施工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在相应的提高。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就由此而产生,并且越来越重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本文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出发,逐步的阐述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与结构措施中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概念设计;机构;措施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促使建筑行业发展飞速,这就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概念设计便在建筑设计中占得一席之地,因其自身的特性、思维方式、理论知识和独特的设计手段,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平台。
因此,深入研究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1 概念设计的概念与步骤概念设计师基于实体设计产生的一种想象设计理念,概念设计的基础是根据设计师的合计经验来进行的一种空间设计主体思想。
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设计意图来定义设计作品的使用性质,一般在初步设计阶段采用概念设计能总体把握住设计的方向,不需要突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
一般设计中可将概念设计分为分析、综合、评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连续并且不断朝设计的最优方案不断的靠拢。
概念设计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的收集设计可用的合理数据。
对于模糊的数据应通过验算确定。
综合阶段是设计师将已经收集的数据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及设计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加工,利用自己的设计想象以设计创新意识实现建筑设计的整个规划。
评估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所有的设计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设计师要不不断的进行否定和肯定,从而寻找出最佳方案,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从技术和经济上选择设计可行方案,目的是为了节约成本。
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论文

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摘要]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逐渐提升。
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规模、技术复杂度也都相应的提高,为此促进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的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方法。
文章从概念设计的概念与步骤入手,对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措施以及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概念设计结构建筑应用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概念设计以其自身的特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概念设计在手段、思想、方式以及理论知识等方法都为建筑结构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平台。
为此进行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设计的概念与步骤概念设计是一种实现结构设计的多样化要求的手段,是结构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基于设计经验、设计理论以及将要建设的项目工程的特点,对建筑结构的抗震结构以及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并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初期对设计方案进行概念性的分析估算与比对。
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定性准确、概念明确、便捷的优势,从而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般可以将概念设计的步骤分为分析、综合以及评估三个不断向着满意阶段靠近的连续阶段。
其中分析阶段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但是存在着分析数据不完整与不准确的特点,为此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质。
综合阶段是工程师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掌握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意识实现工程设计规划。
最后评估阶段是一个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循环实施的过程,直到得到满意的方案为止。
设计人员实施评估的过程中要借助于数据统计计算等工具,从而获得技术上以及经济上可行的方案。
二、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
建筑场地的选择作为设计前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对于建筑设计起着决定性与基础性的因素。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摘要:建筑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热度有目共睹,且在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和变更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不断增加,且建筑物本体会在投入使用之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也意味着现代建筑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要求会逐渐提升。
需要将概念设计的原则体现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并通过相应的结构措施,将其体现出来。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各行业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升高。
其中就建筑行业来说,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筑工程的实用性,而是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美观性和设计感。
建筑结构设计指的是在规划建筑物结构方案的阶段时,建筑项目的总工程师将现有的结构形态与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在一起,从而深入探究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评估其成本造价及综合效益,并在确保满足业主单位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布局进行不断优化,最终取得提高设计质量的根本目的。
1 建筑结构及概念设计的要点分析建筑结构指的是将建筑物自身的设计特色及特征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所呈现出的最终结果,在应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的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最终形态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实践当中,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1方案的设计方案的设计需要从建筑工程项目使用目的角度出发,即在满足其实用性需求的情况下,保证工程自身基本的建设质量,并在综合生产要素、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
而建筑结构方案则是以建筑设计方案为前提,重点确定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如承重体系、支撑体系、受力体系等,且不同的体系之间不得产生互相的负面影响,并能够共存在同一建筑体内。
同时,方案的设计不仅要在质量层面达到业主单位的基本需求,更要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即可以在现有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下完成结构体的建设,且其成本造价不得超过预期的成本范畴[1]。
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其措施

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其措施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一种重要的操作,其措施也很多。
首先,建筑结构设计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设计,其内容应包括建筑
的型态、空间布局、施工组织方案以及建筑的结构形式等,从建筑的整体
布局出发,考虑挑选最为合适的建筑结构系统,筛选出合适的结构节点连
接方式,并结合施工方法,使建筑结构更为合理。
其次,新材料及新技术也应考虑在概念设计中,统一新材料和新技术
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建筑结构得到更优越的振动及火灾性能,实现结构自
重的减轻,减少建筑的热负荷,在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可采用无框架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的安全性,而且更美观。
此外,在概念设计中还应考虑结构的耐震性能,选择灵活可靠的结构
及节点,以及建筑的防火设计,在建筑的分层设计中要根据各层结构不同
功能,搭配合理的结构系统,满足建筑的各项功能要求,保证建筑的安全
可靠,美观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摘要:概念设计是指在没有经过计算的前提下,特别是在没有条件进行精确的力学分析,或者在设计规范中没有定义的情况下,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结构设计。
本文分析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体系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oncept design is to point to in without calcul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especially in no condition accurately mechanics analysis, or in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does not define, from the whole in the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s of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keywords: architecture; structure design; the conceptual design; structure system
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依据以前的设计施工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追求完善,设计经验与理念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步和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不断丰富,设计理念不
断完善,设计的作品逐渐成熟。
但是,由于很多工程在创新方面的努力不够,习惯于依据规范和设计手册等传统书籍,只是借鉴以前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
不仅对于国外、国内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设计中进行改进和运用,也过分依赖设计程序,忠于传统设计,因为害怕创新和手工的设计作品不符合设计的要求造成不好的后果。
还有的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因为依赖设计程序的运用,对于程序给出的运算数据不质疑,大胆用,没有足够的认真和质疑的精神来对待设计结果,造成没有发现程序设计中的错误。
而且,结构设计需要运用的知识涵盖建筑学的很多方面,很多知识是在工作经验中总结的,或者是自己的想法和领悟,并不是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知识,相对的分散,不容易记忆,因此在设计中也不容易进行运用。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概念设计在传统设计理念的优点结合,并在传统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将计算理论的漏洞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解决。
例如,混凝土的结构设计。
虽然内力计算的理论支持是弹性理论,但实际上,界面设计的计算支持却是塑性理论。
这个不同就会造成计算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的情况相距甚远。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行良好的概念设计的把握。
计算机的特点在于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但工程师又会因此对结构性能产生不明白的地方。
因此,工程师有良好的概念设计技能,才能正确的理解结构工作性能。
设计的初期,所有的准备工作是计算机不能胜任的,需要手工进行。
概念设计在这个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结构工程是良好地运用概念
设计在结构设计中,能够让设计的方案更加的合理,价比低,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工程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概念,尽自己的能力去了解结构设计内容和理念,争取良好地进行运用。
二、协同工作与结构体系
协同工作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对于任一个工业产品,我们均不希望其在远未达到其设计寿命(负荷、功能)时,它的某些部件(或零件)即出现破坏对于建筑结构,协同工作的概念即是要求结构内部的各个构件相互配合,共同工作。
这不仅要求结构构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能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同时达到极限状态,还要求他们能有共同的耐久寿命。
结构的协同工作表现在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上,必须视基础与上部结构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处理。
举例而言,对砖混结构,必须依靠圈梁和构造柱将上部结构与基础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能单纯依靠基础自身的刚度来抵御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
对协同工作的理解,还在于当结构受力时,结构中的各个构件能同时达到较高的应力水平。
在多高层结构设计时,应尽可能避免短柱,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同层各柱在相同的水平位移时,能同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但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与层数的加大,巨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使底层柱截面越来越大,从而造成高层建筑的底部数层出现大量短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大截面柱,可以通过对柱截面开竖槽,使矩形柱成为田形柱,从而增大长细比,
避免短柱的出现,这样就能使同层的抗侧力结构在相近的水平位移下,达到最大的水平承载力;而对于梁的跨高比的限制,一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
实际上与长短柱混杂的效果一样,长、短梁在同一榀框架中并存,也是极为不利的,短跨梁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剪力很大,梁端正负弯矩也很大,其配筋全部由水平力决定,竖向荷载基本不起作用,甚至于梁端正弯矩钢筋也会出现超筋现象,同时,由于梁的剪力增大,也会使支承柱的轴力大幅增大,这种设计是不符合协同工作原则的,同时,结构的造价必将会上升。
多高层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即是为了抵抗水平力的作用,防止扭转,为有效的抵抗水平力作用,平面上两个正交方向的尺寸宜尽量接近,目的是保证这两个方向上的“惯性矩”相等,以防止一个方向强度(稳定性)储备太大,而另一个方向较弱,因此,抗侧力结构(柱、剪力墙)宜设置在四周,以增大整体的抗侧刚度及抗扭惯性矩,同时,应加大梁或楼层的刚度,使柱(或剪力墙)能承担较大的整体弯矩,这就是“转换层”的概念。
防止扭转的目的,是因为在扭转发生时,各柱节点水平位移不等,距扭转中心较远的角柱剪力很大,而中柱剪力较小,破坏由外向里,先外后里。
为防止扭转,抗侧力结构应对称布置,宜设在结构两端,紧靠四周设置,以增大抗扭惯性矩。
因此,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尽管角柱轴压比较小,但其在抗扭过程中作用却很大(若角柱先坏,整个结构的扭转刚度或强度下降,中柱必定依次破坏),同时,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角柱轴力的变化幅度也会很大,这样
势必要求角柱有较大的变形能力。
由于角柱的上述作用,角柱设计时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上都应有较多考虑,如加大配箍,采用密排箍筋柱、钢管混凝土柱。
目前,部分已建建筑在其四角设置巨型钢管柱,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角柱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柱轴压比的限值已成为困扰结构工程师的实际问题,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下部柱截面也越来越大,而柱的纵向钢筋却为构造配筋,即使采用高强混凝土,柱截面也不会明显降低。
实际上,柱的轴压比大小,直接反映了柱的塑性变形能力,而构件的变形能力会极大地影响结构的延性。
混凝土基本理论指出:混凝土构件的曲率延性,即弯曲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
相对受压区高度主要取决于轴压比、配筋等,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箍筋的约束程度,即箍筋的形式和配箍特征值。
因此,为了增大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控制柱的轴压比和改善配箍具有同样的意义,因而采用密排螺旋箍筋柱或钢管混凝土均可以提高柱轴压比的限值。
三、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从某种程度看,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也是协同工作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材料利用率越高(即应力水平越高),该结构的协同工作程度也就越高。
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结构设计的目的,即是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建筑,这就更要求设计时对结构材料的
充分利用。
例如: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
由于靠近截面中和轴的材料应力水平低,且梁受到的弯矩沿梁长度方向一般是变化的,使等截面梁大部分区段应力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材料的利用率较低;针对这种受力特性,如果将梁中多余材料去除,会出现工字型梁、箱型梁空间网架等多种结构形式.从而大大增加了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结构构件的经济性能和相互协同性。
四、合理选用截面形式及结构形式。
合理选用截面形式及结构形式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例如,就截面形式而言,受拉的悬索结构采用高强钢丝、钢绞线或钢丝束最为合理;天然石材建造实体拱也是很好的方案,我国南方有许多石拱桥,造型美观,经济耐久;现代热轧工字型钢作为受弯构件,较厚的翼缘主要承受弯曲正应力,较薄的腹板主要承受剪应力,与矩形截面相比,既节省了材料,也减轻了自重。
参考文献:
[1] 刘彦艳. 浅谈建筑结构概念设计[j]. 科技风, 2009,(13)
[2] 刁大国, 傅玲, 薛宏钰.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7) [3] 罗文强.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j]. 民营科技,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