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

合集下载

技术分析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理论基础
成交明细:在盘面的右下方为成交明细显示,显示 动态每笔成交的价格和手数。
实战中的K线分析,必须与即时分时图分析相结 合,才能真实可靠的读懂市场的语言,洞悉盘面股 价变化的奥妙。K线形态分析中的形态颈线图形,以 及波浪角度动量等分析的方法原则,也同样适合即 时动态分时走势图分析,具体实战研判技巧笔者将 另文探讨。
通过指标研判市场趋势的优势是上手快,趋势在合理范
围波动时可以比较精准地研判后市变化,劣势就是指标有盲 点,即市场出现异动时往往难以实现精准、快速研判,另外 单一指标是难以应 对市场变化的,指标需要配合使用、长期 使用,才能觉得好用。
第三类是应用统计的方式,把历史图形
中的高、低点,上升、下跌、震荡趋势中的 量能、换手率等细微数字进行统计,发掘指 数或某个投资标的的触底或见顶时的规律, 从而摸索出判断市场趋势的法门。
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大部分理论是与道氏
理论相吻合的。不过艾略特不仅找到了这些 移动,而且还找到了这些移动发生的时间和 位置,这是波浪理论较之于道氏理论更为优 越的地方。道氏理论必须等到新的趋势确立 以后才能发出买卖行动的信号,波浪理论可 以明确地知道目前是处在上升(或下降)的 尽头,或是处在上升(或下降)的中途,可 以更明确地指导操作。
(4)K线类。
K线类的研究手法是侧重若干天K线的组 合情况,推测股票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 ,进而判断股票市场多空双方谁占优势,是 暂时的,还是决定性的。K线图是进行各种技 术分析的最重要的图表。
(5)波浪类。
波浪理论起源于1978年美国人查尔斯·J·柯 林斯发表的专著《波浪理论》。艾略特最初 发明波浪理论是受到股价上涨下跌现象不断 重复的启发,力图找出其上升和下降的规律 。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有一个经济周期,股价 的上涨和下跌也应该遵循这一周期发展的规 律。不过股价波动的周期规律同经济发展的 循环周期是不一样的,要复杂得多。

利弗莫尔

利弗莫尔

【利弗莫尔】,揭秘一下【技术分析】这个门槛看似很低的投资手法。

虽然总被价投们讥笑为“看图说话”,但技术分析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们身处A股这个大“赌场”,怎么用技术分析帮助自己提高胜率呢?接下来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内容:【技术分析有用吗?】这一理论能流传这么多年,必然有其合理性,但和价值投资一样,都只是【部分有用】,切不可完全照搬某一流派的操作手法。

下面我们来说说其中的缘由:上一期讲过的价值投资,总体上是相信价格相对价值不会【长期】高估或低估,企业的基本面总会反映在价格上,所以买的便宜、等待价值回归就能盈利。

但从【中短期】看,价投就没那么有用了因为在这个尺度上,人的情绪会极大影响股价波动,追涨杀跌、恐慌贪婪,就是描述这些情绪的词汇。

另外,由于股票背后的公司,经营信息并不完全公开,市场只好在已公开信息的范围内“猜”公司的状况。

既然是猜,那就顾不得猜对猜错了,股价也会因此波动。

所以有一句名言说的很好:“股票短期看是投票器,长期看是称重机”选民在大选的时候更容易受当时的媒体宣传影响,投出的票看似理性,但实际受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太多了。

但时间一长,政绩好不好,历史贡献多不多,总有后人评价。

【技术分析】试图在中短期的时间范围内,记录量价(成交量和K线)变化规律,借助理论和假说,对未来股价走势做出各种概率的分析,其中大概率的那一种,经常被市场当作“预测”。

【技术分析怎么“预测”股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投资理论都【不可能预测】股价只能对未来给出一个模糊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标题上加了引号如果一个人经常能判断对股价,很有可能是他每次都踩中了大概率的一方而已,而如果这人后来失误了,只要是在他的交易体系内判断,就不能说明“神话破灭”,整个框架也并非一无是处。

回到技术分析的话题上,技术分析有三大经典理论第一个就是【趋势延续】。

我们打开K线图,趋势无非分为【上涨】【下跌】【震荡】。

有人说这不是废话么~但技术分析认为这三种趋势将延续,直到产生了新的趋势。

略谈《历史的观念》对历史学学习的启发

略谈《历史的观念》对历史学学习的启发

略谈《历史的观念》对历史学学习的启发作者:乔洁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4期[摘要]柯林武德的代表作《历史的观念》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启发人们对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历史的观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历史学者在历史学研究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些启发这我们要善于发掘史料价值,通过交流完善思想,并且以论文等多种形式展示思想成果。

[关键词]《历史的观念》;历史学学习方法《历史的观念》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柯林伍德的著作。

他一生都致力于哲学与历史学的“联姻”,试图用哲学的观点来解决历史学问题。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使他闻名于世,并成为柯林伍德着力于使历史学成为一门人性科学的切入点。

《历史的观念》叙述了柯林伍德对历史学方法、人性科学、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方面的历史哲学思想。

这本智慧的书籍,让我们了解到历史观念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历史学家对时代的人文关怀,对历史学的不断探索。

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写作《希腊波斯战争史》使得人类的功业,不至于失去光彩;修昔底德执着追求真相,创作了逻辑严谨、反映史实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公元前2世纪的波里比阿的《罗马帝国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学家开阔的视野。

当然,罗马由城邦国家走向大的帝国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开阔视野的机会。

现在,历史学的研究,依旧追求人文精神、求真求实。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寻找人文规律,为了世人生活的更好,做不断的探索。

历史观念在历史上表现为古代人文的历史观念、近代理性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的”历史观念等三种基本形式。

历史哲学就是要借助历史思维去认识历史、思想、理性和人性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籍以获得对人性的真正理解。

柯林伍德,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提出历史重演论,一切历史皆是思想史等,表明他注重历史学家自身的能动作用,注重对历史认识的研究。

《历史的观念》引领我看到历史学的一个发展脉络,激发我对历史学的兴趣。

历史学家以求真求实的态度,对历史研究孜孜以求,通过历史著作,表达人文的关怀。

历史是否会重演辩论辩题

历史是否会重演辩论辩题

历史是否会重演辩论辩题正方,历史会重演。

历史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历史会重演是不可否认的。

首先,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政治局势与当前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次,人类的本性和行为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例如,贪婪、野心和争斗是人类的本性,这些行为在历史上反复出现。

最后,历史上的错误和教训也会重复出现。

例如,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在二战后被认为是人类的耻辱,但是类似的极端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

名人名句中,英国历史学家托因比说过,“历史总是在重演,但每一次都有所不同。

”这句话说明了历史重演的现象,也说明了历史在重演时会有所不同。

因此,历史会重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反方,历史不会重演。

虽然历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历史不会完全重演是一个事实。

首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都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现代社会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关系和人类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其次,人类在历史中积累了许多教训,这些教训会影响人类的决策和行为,从而避免历史重演。

例如,二战后国际社会建立了联合国,旨在通过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避免历史的重演。

名人名句中,美国作家哈罗德·罗宾逊曾说过,“历史并不是简单地重演,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发生。

”这句话表明了历史不会完全重演,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发生。

因此,历史不会重演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综上所述,历史是否会重演这一辩题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需要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承认历史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要意识到历史的变化和教训。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的挑战,避免历史的重演。

投机交易行为学:投机(资)理论技术简史

投机交易行为学:投机(资)理论技术简史

走出海市蜃楼———写给不甘平凡的你【导语】:这是一篇划时代的论文。

应该珍藏下来,用以警醒你的子孙或者朋友——不要对“投机交易”抱有太多幻想——如果不得不从事这个行业,至少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正文】:市场就象迷宫,进去容易出来困难。

有人摸索了半辈子,到头来仍是门外汉。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人们深陷其中而不得门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形形色色的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今天就在根子上剖析一下诸多预测方法(包括既有的和将来的),希望能帮到专业化的投资者(包括股票、期货、外汇等)。

先谈谈经典的技术分析。

不管证明还是证伪,都应该在三大假设方面寻找突破口。

真理相信数据和逻辑,但不会相信传说或故事。

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共同构成了经典技术体系的三大假设(前提条件)。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市场运动的趋势属性。

只要把趋势性进行了有效的证明或证伪,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历史重演”进行论证。

至于第一条——市场行为包容一切,根本就不需要论证,因为不管它能否包容一切,对价格的预测都没有实际意义。

原因在于,价格的运动是未来的事情,迄今为止的价格运动只能包容(姑且认为“能包容”)过去和现在的事情以及人们的既有预期,而无法包容将来。

所谓“趋势性”(如下图所示),就是指市场总有一种朝着某个方向持续运动的性质;如果出现了“拐点”,它将沿相反的方向持续运动。

虽然何时产生拐点难以琢磨,但这种性质却是“存在”的。

趋势性的本质特征是“方向的传递性”。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时间延展性和价格单元的传递性。

即:如果市场朝某个方向运行了较长时间,接下来继续顺向运动的概率就较高;如果行情在某一时间单元内相对于上一时间单元显著涨(或跌)了,那么下一时间单元相对于本时间单元继续上涨(或下跌)的概率就比较高。

打个比方:就像人走路,如果他一直向北走,那么下一步继续向北走的概率就比较高;突然转过身来——朝南迈了一大步,那么下一步朝南走的概率就比较高。

历史是否会重演——辩论辩题

历史是否会重演——辩论辩题

历史是否会重演——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历史不会重演,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不同的人们和事件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的结果。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托因比所说,“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永远在发展和变化的。

”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历史不会重演。

举一个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和事件引起的,虽然两次战争都在20世纪发生,但并不是历史的重演,而是不同的历史事件。

此外,历史的发展也受到人类的认识和行为的影响。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历史是由人类创造的,而不是由命运所决定的。

” 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会对历史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历史不会重演。

举一个例子,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由于国际社会的努力和这两个国家自身的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这表明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演。

因此,从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行为来看,历史并不会重演,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性,每个人都有改变历史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历史的重演。

反方观点:历史是会重演的,因为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结构在不同的时代都存在着相似的特征,导致历史的重复。

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历史是不断重复的,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 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结构导致了历史的重演,比如权力斗争、阶级矛盾等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都会出现,这就是历史的重演。

此外,历史的发展也受到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历史的重演。

举一个例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这些自然灾害会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相似的问题和挑战,使得历史重演成为可能。

因此,从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结构以及不可控制因素来看,历史是会重演的。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警惕历史的重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历史的重演。

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需要重新审视的几个理论问题

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需要重新审视的几个理论问题
p y h .
Ke yW od : r i hlsp y;e to k;ho ei l y t ;h prt f t a it ae r s Maxs i oo h txb o te rt a s e tesi o hmans cc r tp c s m i i
恩格斯 把历史 唯 物 主义 称之 为 “ 于现 实 的人 关 及其历史发展 的科学 。[ 一针见血地指 明了马克 ”] 1 思 主义哲学 不 同于 以往一 切 哲 学 的根 本 区别 , 这就 是第 一次把 人 置于 自己学 说 的 核 心 , 把探 求 全人 类 最终 解放 、 的 自由而 全面 发 展 规 律与 途 径 作为 自 人
Z a us e g h oS ih n
( eat e t f maie dSi c f ha x P l  ̄ ncIstt, i yn hax 10 0 c h ) D prm n o Hu nts n c neo S an i oy . i ntue Xa agS an i 2 0 , a a i a e th i n 7
vl f h ojc v c l n ioi l ee p n;teps o f h o e f u nn,S n neet i a eo te b t e f oi dhs r a dvl me t h oi no tes p o ma ed di rs nMaxs p l o u ei 0 s a a t c o i t c h e a t s ri ho - ti s
第 4卷 第 4 期
2 0 年 1 月 09 1
陕 西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h a x oye h i n t u e o r l fS an i ltc nc Isi t n P t

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焦润明(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摘要:本文从“‘历史重演’的概念及其解释”、“‘历史重演’的原因及条件问题”、“‘历史重演’的时空位相表现”、“研究‘历史重演’的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历史重演”所涉及到的几个理论问题,直面极富争议性的这一历史哲学命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重演;理论问题;历史哲学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重演”的现象: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月圆月缺,潮汐涨落,昼夜轮换,生老病死……。

故而,“重演”现象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笔者用“重演”关键词搜索因特网中的所有中文网页,出现有129万条与“重演”一词有关的条目;用“历史重演”关键词再次搜索因特网的所有中文网页,出现76万7千条与“历史重演”有关的条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现有53772条含有“重演”关键词的条目,含有“历史重演”一词的条目也有1918条之多。

说明“重演”一词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熟语,并使用它来描述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自然与社会现象。

再用“历史重演”这一关键词精确地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06年间的文、史、哲、经、法、教诸类别,只有40篇涉及“历史重演”这一概念,其中只有两篇是专论文章。

说明把“历史重演”作为学术问题进行讨论还很少。

1上述统计说明,人们都普遍认识到了“重演”的问题,特别是探讨自然界“重演”诸现象的论文非常之多,说明在自然科学界“重演”现象或“重演”问题的存在已经得到肯定。

但是在社会科学界,对于历史或社会是否存在着“重演”特别是否存在着“历史重演”这样的问题还有争议,故尽量避之绕之。

尽管“历史重演”这一历史哲学命题在一些史学理论著作中有所涉及,也不过是间接触及或轻描淡写,系统研究“重演”特别是“历史重演”问题的研究成果还非常之少。

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专著还没有出现。

直接研究他人相关思想或相关内容的论文就更少。

2不管怎么说,“历史重演”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历史哲学命题,笔者在长期的历史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一直对此关注,有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学界同仁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焦润明(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摘要:本文从“‘历史重演’的概念及其解释”、“‘历史重演’的原因及条件问题”、“‘历史重演’的时空位相表现”、“研究‘历史重演’的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历史重演”所涉及到的几个理论问题,直面极富争议性的这一历史哲学命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重演;理论问题;历史哲学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重演”的现象: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月圆月缺,潮汐涨落,昼夜轮换,生老病死……。

故而,“重演”现象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笔者用“重演”关键词搜索因特网中的所有中文网页,出现有129万条与“重演”一词有关的条目;用“历史重演”关键词再次搜索因特网的所有中文网页,出现76万7千条与“历史重演”有关的条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现有53772条含有“重演”关键词的条目,含有“历史重演”一词的条目也有1918条之多。

说明“重演”一词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熟语,并使用它来描述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自然与社会现象。

再用“历史重演”这一关键词精确地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06年间的文、史、哲、经、法、教诸类别,只有40篇涉及“历史重演”这一概念,其中只有两篇是专论文章。

说明把“历史重演”作为学术问题进行讨论还很少。

1上述统计说明,人们都普遍认识到了“重演”的问题,特别是探讨自然界“重演”诸现象的论文非常之多,说明在自然科学界“重演”现象或“重演”问题的存在已经得到肯定。

但是在社会科学界,对于历史或社会是否存在着“重演”特别是否存在着“历史重演”这样的问题还有争议,故尽量避之绕之。

尽管“历史重演”这一历史哲学命题在一些史学理论著作中有所涉及,也不过是间接触及或轻描淡写,系统研究“重演”特别是“历史重演”问题的研究成果还非常之少。

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专著还没有出现。

直接研究他人相关思想或相关内容的论文就更少。

2不管怎么说,“历史重演”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历史哲学命题,笔者在长期的历史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一直对此关注,有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学界同仁共享。

一、“历史重演”的概念及其解释“重演”问题在自然界随处可见,在自然科学实验中,“重演”作为一条规律在自然科学界是被普遍接受的。

在科学实验中,重复实验至每做皆准,则形成了理论。

理论从未被推1本文所有的统计,都截止于2006年4月8日。

2目前大量学术论文集中探讨自然界中的“重演”现象,探讨人文“重演”现象的仅有严春友、王存臻的《精神全息重演律》(《求索》,1986年第6期),冯天瑜的《关于“文化重演律”的思考》(《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张耕华的《试论历史的“重演”与历史学“预言”》(《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1期),张文杰的《略论柯林武德的历史重演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王德胜的《从哲学高度再探重演律——兼论重演律与辩证逻辑方法的内在关联》(《齐鲁学刊》2001年第3期),王德胜的《初探重演律》(《光明日报》02年2月19日),王德胜的《重演律的哲学探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等文。

笔者对于“历史重演”这一历史哲学命题关注得比较早。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的“后记”中曾写道:“历史与现实之间竟有那么密切的联系,有些事件的发生及其经过竟是那样惊人地相似。

我是相信历史存在着“重演律”的,否则,我们去研究历史或者去总结历史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笔者从2001年起,曾连续给历史学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过“历史重演律诸问题探讨”这一专题。

翻的,则称为律。

绝对的实验科学要求历史的重演。

两份氢一份氧,燃之成为一份水气,这实验一百多年来从中学到博士,做了不知多少次,屡试不爽。

这既是实验科学中的“重演”,也是某种具有规律可循的东西。

国内学者王德胜认为,到目前为止,能作为“重演律”加以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胚胎重演律”,又称“第一重演律”。

高等生物在胚胎阶段的发育过程,重演生物进化史。

其中,人的胚胎阶段发育过程表达的最为典型。

十个月的胚胎发育,快速经历了从单细胞简单生命→水生多细胞复杂生命→有尾有鳃裂似鱼生命→两栖类→爬行类→攀缘类→古猿→人等进化系列。

二是“个体发育重演律”又称“第二重演律”,它是指个体一生的发育重演群体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种生命的“自相似现象”。

这种自相似机制在人类表现的最为典型:儿童从没有语言、不能直立行走,到有简单的语言、会爬、会站、会走,再到掌握口头语言,学会一些技能,再到学会社会交流,再到追求价值实现的成人。

代代传承,人生百年,重演人类发展史。

三是“思维发展的重演律”又称“第三重演律”。

一个人思维概念的发展,思想情感的发展成熟过程,重演整个人类认识的历史。

3应该说,从上述三个方面去探讨“重演律”在学术界是不会存在争议的。

但问题是,把“重演律”引伸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时,就存在着争议了。

在中外学术界,关于历史领域里到底存不存在“重演”的问题。

一直争论不休。

而且往往是否定者占上风。

西方学术界早在19世纪后期就开始对历史重演问题进行研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沃尔什、波普特是他们的代表。

如文德尔班曾说:“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是本身有价值而又不可能重演的个别事件的王国。

”4“人类的一切兴趣和判断,一切评价,全与个别的、一次性的东西相联系。

”5波普尔也曾说,历史学的任务是“研究特殊事件及其因果说明”,“在历史学里我们掌握的事实往往非常有限,而且不能照我们的意志去重演或补充。

”6我国学者李桂海也认为:“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它的个性和特长;但却无法用现实或未来对之进行检验,这是它的缺陷。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学家可以研究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向,但是任何历史都不可能重演。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某些反复,可以有惊人的类似,但却不能重演,哪怕是某些具体的历史细节,都不可能重演,因为它即使它非常相像,但却已经不是同一的历史,它的历史时代和背景已经不同,其历史的内涵也就不一样了。

”7持这一观点的学者着重强调历史中只有个别的、具体的、特别的东西,认为这些东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价值,有时即使有惊人的相似,但因其不是同一的历史,它的历史时代和历史背景已不同,由此引出的历史内涵也就不同,所以也就不可能重演。

在反对“历史重演”论的历史学家们看来,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事件,过去既然已经消失,它就一去不复返,所以历史学不是科学,也不可能成为科学。

历史学研究的既然是过去的事件,因此是不可能重复出现的事件。

因此它也就不可能重演。

历史上有一个汉高祖,以后就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汉高祖;历史上有一个鸿门宴,就不会再有第二次鸿门之宴。

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是重演的,而且可以用人为的方法使得它们在实验室内重演,在工厂之中重演。

但历史现象则不可能象物理化学那样去重复实验,去再现,去“重演”。

认为历史中存在着“重演”的观点,在西方以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1889—1943)3参见王德胜:《从哲学高度再探重演律———兼论重演律与辩证逻辑方法的内在关联》,《齐鲁学刊》2001年第3期;王德胜:《重演律的哲学探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这种概括并无大的新意,只不过把自然科学相关理论加以梳理而已。

我认为有创意的是他把“重演律”引伸推论到学科、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演上。

4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4页。

5文德尔班:《历史与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3页。

6波普尔:《历史有意义吗?》载于《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0、152页。

7李桂海:《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3期。

和克罗齐最具代表性。

克罗齐的名言“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最为典型。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所提出的“历史重演”论指的是“历史是过去经验在历史学家头脑中的重演”。

“历史”就是“思想的历史”,而且历史研究就意味着过去的遗产里面存在着的“思想”的“重演”。

在他看来,“除了思想以外,任何别的东西都不可能有历史”8所以,“史家思想总是反思,因为反思就是对思想的行为进行思想”9。

史家的任务也是“思想的重演”。

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就是“思想史”。

超越时间的能持久永存的价值,并且能使人享受代代传下来的历史文明的唯一的存在只是具有“无时间性”、“媒介性”、“重演可能性”的“思想”。

由此,史学家应该埋头于寻找和继承人类世世代代蓄积下来的无情的、理智的遗产中具有合理性的传统,“历史研究”的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此。

至于到底历史是怎样重演的,重演的类型等,他并没有论述。

国内学者也有人主张历史存在重演。

王和、周舵等学者认为:“‘历史规律’有着有别于哲学的‘规律’的特殊性。

因为,如果说一般而言的‘可重复性’是指‘能够再现’的话,那么,在‘历史规律’中则完全不存在这种严格意义上的‘重复’。

因为历史是不可能再现的。

所以,‘历史规律’对所谓‘可重复性’的研究,仅仅是指对那些具有相似性的同类历史现象和过程的研究。

”10万斌认为:“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存在着重复性,……但是,历史规律的重复性又有别于自然规律的重复性。

在严格意义上,历史规律不存在完全的重复。

……每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在其运行中,都具有不同的主体,打上了不同的主体烙印和风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感,不可能完全一致和再现。

历史规律所内蕴的现象和过程的重复性,只是对那些具有相似性但却具有同类普遍规定的现象和过程的归纳和概括。

”11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虽然也承认历史存在着“重演”,但却反复强调历史中的重演与自然界的严格的、完全的重演不同,历史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的重演。

这种滴水不漏,看似严谨的论述,却是不利于对于“历史重演”问题的讨论。

我认为比较坦率地强调历史存在着“重演”,并且对这一问题进行积极讨论的是张耕华先生。

他认为:“(一)重演一词可以用来指称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上的相似;(二) 重演一词也可以被用来指称事实或事物的某种本质、关系或属性上的同类。

在前一种情况里,重演相当于类似或相似;在后一种情况里,重演的含义是同类。

”。

12:在他看来,凡是重复出现的事物,无论是相似的还是,还是同类的都是“重演”。

笔者比较赞同他的观点。

上述说明,“重演”现象已被学术界所关注,只是在解释上存在着不同观点。

有的认为,历史学不是科学,历史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也谈不上什么客观性,因而它也就不可能重演。

有的则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按照某种规律演进的。

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会反复出现,因而有可能重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