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用玉米品质及其对产蛋鸡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玉米与蛋鸡生产性能

论玉米与蛋鸡生产性能

论玉米与蛋鸡生产性能作者:王中秋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分析了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原因,玉米质量的判定及玉米在日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玉米;蛋鸡;生产性能;水分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提玉米与蛋鸡的生产性能?玉米又不是直接喂鸡的,应该探讨的是饲料营养与蛋鸡的生产性能才对。

的确,时至今日,家禽营养学的进步已经细分到探求鸡的不同日龄段几乎每日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代谢;探求营养组分中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比例平衡以及不至匮乏又不至浪费;探求日粮多种组分间的平衡与否以及利用率高低与否;还探求这种平衡这种利用率与生产性能发挥之间的性价比关系等。

由于全价配合日粮所使用的各种原粮或原料的供应趋紧、价格趋涨,就使得如何遵循合理、易得、经济的原则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型资源成了家禽养殖业持续追求的目标。

在养殖实践中,人们探求诸如蛋白质、氨基酸的替代与平衡;探求多种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作用于消化道以图提高饲料转化率,做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然而,对于蛋鸡全价日粮配比中的首要组分——能量饲料、对于能量饲料的主体组分——玉米的使用和探究上,可以说仍是比较粗放的。

在我国蛋鸡养殖群体中,自配料有着相当大的份额,就是说,养殖场自购玉米的量很大;而饲料厂购进存贮的最大宗原料也就是玉米。

不论是预混料、浓缩料自配或是使用成品全价料,就营养组分与价值论,能量饲料首先是玉米,玉米依然是最主要部分,就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论,玉米所起的作用依然是无可更替的。

那么,作为能量营养主体的玉米的质量、数量、使用配比、方法等与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笔者就此问题曾对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苏蛋鸡养殖密集区的8家大型蛋鸡场,33家中小蛋鸡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在不发生大的疫病流行的前提下,按标准使用玉米的,蛋鸡生产性能发挥的普遍较好,而生产性能发挥不好的饲养群体中,有大约1/4是与饲料——主要是玉米的使用有欠缺有关。

蒸汽压片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蒸汽压片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蒸汽压片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郭宏,王志龙,许艳光,杨志林,贾玉玲,白云霞,李仁德,常莎沙(天津天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摘要:试验旨在蛋鸡日粮中使用蒸汽压片玉米等量替代玉米,研究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用40周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京粉6号蛋鸡10000只,并采用单因子试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羽。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100kg 蒸汽压片玉米等量替换基础日粮中的玉米,试验周期30d 。

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99%(P >0.05),平均日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分别提高了3.85%和0.36%(P <0.05);料蛋比试验组降低0.05%(P >0.05)。

试验组的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03kgf 和0.16%(P >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蛋白高度0.01mm (P >0.05)。

结果表明:日粮中使用100kg 蒸汽压片玉米等量替代玉米,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但在蛋品质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玉米;蒸汽压片玉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8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4)01-0055-05Effects of Steam-pressed Corn Flakes on Performance and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GUO Hong,WANG Zhilong,XU Yanguang,YANG Zhilin,JIA Yuling,BAI Yunxia,LI Rende,CHANG Shasha(Tianjin Tianshi Biotechnology Co.,Ltd.,Tianjin 300000,China)Abstract:The experiment aimed to the use of some contents of steam-pressed corn to replace corn in the dietof laying he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rn on performance and 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A total of 1000040-week-old Jingfen No.6laying hens with good health,similar body weight and egg production rat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with five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and 1000birds in each replicate.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a basal diet,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fed 100kg steam-pressed corn to replace the corn in the basal diet.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30day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ncreased by 1.99%(P >0.05),the average daily egg production rate and average egg weight were increased by 3.85%and 0.36%,respectively (P <0.05);the feed to egg ratio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0.05%lower (P >0.05).The eggshell strength and Haugh unit ratio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0.03kgf and 0.16%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egg white heigh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0.01mm lower (P >0.05)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100kg steam-pressed corn in the diet to replace corn coul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aying hen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gg quality.Key words:corn;steam-pressed corn flakes;laying hens;production performance;egg quality;economic benefit作者简介:郭宏(1966—),男,硕士,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畜牧兽医。

为什么常用玉米来喂鸡?玉米养鸡的好处

为什么常用玉米来喂鸡?玉米养鸡的好处

为什么常用玉米来喂鸡?玉米养鸡的好处玉米是鸡主要的饲料,在日常养鸡过程中,玉米使用率非常高,玉米在混合料当中占的比例高的话可以达到70%,那么玉米究竟有什么特点?使得它养鸡那么火热?一起来了解下。

玉米养鸡的价值玉米可利用能很高,对鸡来说每千克的玉米可以产生14.05兆焦的代谢能。

玉米中含有的粗纤维比较少,仅占2%,但玉米消化率却可以达到90%以上,利用率很高。

大家都知道鸡的消化功能比较弱,需要挑选消化率高、粗纤维少且能量充足的饲料原料,而玉米正好满足这个条件。

养鸡用玉米还要用什么1、鱼粉鸡饲料当中不能只有能量饲料,所以单纯只有玉米是不够的,因为鸡需要蛋白质,而玉米当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而且品质也比较差。

具体的数据是,玉米中粗蛋白仅有不足9%的含量,其它的各种蛋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也都比较缺乏。

因此,与玉米搭配组成的鸡饲料,需要再选用优质的蛋白质和含各种氨酸的饲料原料,比如鱼粉。

2、其它元素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也是鸡日粮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黄玉米当中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1以及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无需养鸡户另外补充。

而玉米中泛酸、烟酸、维生素D和维生素B2则含量较少,需要另外补充。

另外,玉米当中的矿物质含量极低,尤其是对鸡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钙磷等元素,含量很少,其它的铜铁锰锌硒等含量也很少,需要养鸡户另外补充。

玉米养鸡注意事项鸡的日粮当中,一般需要1%的亚油酸,而玉米的亚油酸含量约为2%。

也就是说,只要日粮当中的玉米超过一半,就可以满足鸡日常的亚油酸所需。

不过,玉米当中脂肪含量高,如果水分超过14%,则容易腐败变质,尤其是粉碎后的玉米,存储时间大大缩短。

这一点养鸡户要注意防范,毕竟霉菌毒素是鸡的万病之源。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用玉米养鸡的介绍了,玉米是种植很多的作物,价值很高,用来养鸡非常好,但我们在用玉米养鸡时,一些事项还是要了解清楚。

关于玉米养鸡,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关于玉米养鸡的知识,您可能对以上的内容感兴趣,敬请下载使用。

玉米粒度对蛋鸡消化道生理及饲料流通速率的影响

玉米粒度对蛋鸡消化道生理及饲料流通速率的影响

指标 。在 实际 生产 中 , 多养 殖 户 偏 向于采 用 细 粉 许 碎饲 料 以增 大饲 料 的利 用 率 并 减少 浪费 , 是 饲 料 但 原料 的粉碎 不仅 会增 加 加 工 成 本 , 且会 降低 饲 料 而 产量 , 同时 , 越来 越多 的研究 证 明细粉碎 的谷 物饲 料 会 引起家 畜消化 道疾 病l 。在家 禽 上虽 然饲 料 粉 _ 1 碎粒 度 的研 究有很 长 历史 , 大都 集 中在 肉鸡 上 , 但 且 多是关 于 生 产 性 能 的。 由 于 家 禽 特 殊 的消 化 道 结 构 , 物粉碎 粒度 是 否对 家 禽 消化 道产 生 同样 的影 谷
随着饲料 加工业 的不 断发 展和 世界各 地学 者对
饲 料 加 工 方 法 和 程 度 的 研 究 , 料 原 料 的 粉 碎 粒 度 饲 逐 渐 成 为 各 种 动 物 饲 料 配 制 过 程 中一 项 极 其 重 要 的
大 程度 地发 挥饲料 加工 对动 物生产 的积极 作用 提供
参 考方 案 。
后每 个 重 复 屠 宰 1只 鸡 用 以取 组 织 样 品 , 从 每 个 重 复 另 选 取 1只鸡 进 行 2 再 4h饲 料 流通 速 率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最 小粒 度 组 的溃 疡 评 分 显 著 高 于 粗 颗 粒 组 和 中等 颗 粒 组 ( P< 00 ) 玉 米粒 度对 十二 指肠 隐窝 深 度 、 毛 高 度 和 绒 毛 .5 ; 绒 高/ 窝 深 无 显 著影 响 ( >0 0 )但 粗 颗 粒 组 的 十 二 指 肠 壁 厚 显 著 高 于 细 颗 粒 组 ( 隐 P .5 , P< 0 0 ) 各 粒 度 组 问 盲 肠 内 .5 ;
响 , 饲 料 流 通 速 率 的 影 响 有 多 大 , 需 要 试 验 的 研 对 还

优质蛋白玉米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优质蛋白玉米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所 有 家禽 日粮 中都 要 添加 这些 氨基 酸 用于 优化 生产性 能 。
添 加经 细 菌发 酵含 有必 需 氨基 酸 的谷 物是 满 足氨 基酸 需求 的方法 之 一 。虽然 这 种方 法效 果不 错 ,但 成 本较 高 ,且 在加 工过 程 中会 损失 许 多氨 基酸 。 因此 ,一项 跨 学科 的 综合 各 方面科 研 资 源 的遗 传 改 良方 案应 运 而生 ,以提 高玉米 中的必 需 氨 基酸 含量 ,并 研 发 出了优 质 蛋 白
当前 ,如何配制 日 ,以满足 粮
肉鸡 更快 的生 长 速度 ,充 分 发挥 其
遗传潜力是摆在营养学家面前的一
项 重要 课 题 。 肉鸡 日 应 营养 丰 富 粮 且 均衡 ,其 营养 需求 见表 1 。
2 日龄 '
4 0日龄
▲ 图 1 在 肉 鸡 日 粮 中 用 优 质 蛋 白 玉 米 替 代 普 通 玉 米 效 果 对 比
成本 的蛋 白饲 料 原料 ,如 豆 粕 ,以

满 足畜禽 对氨 基酸 的需求 。 家禽 对 日粮 中蛋 白质 的需 求 实 际上是 对 日 蛋 白质 中所 含 氨基 酸 粮 的需求 ,用 于满 足家 禽完 成各 种 生 理 功 能 。在玉 米 豆粕 型 E粮 中 ,蛋 l 氨 酸是 第 一 限制性 氨基 酸 ,其 次是
(0 )高 于普 通 玉米 的 生物 学 效 8% 价 (5 ) 4 % ,实 际 消化 率 和表 观 消 化 率也 都 高于 普通 玉米 。另外 ,由
善 。净 肉产 量 和 内脏 ( 鸡肝 、鸡 心 和肌 胃 )重 差异 不 明显 ,但 腹脂 率
有所下降 , 且鸡胸肉产量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用优质蛋白玉米替 代肉鸡 日粮 中的普通玉米,不但可

新玉米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新玉米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新玉米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及解决方案新玉米,也称转基因玉米,是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将一种外源基因导入玉米中,使其具有抗虫、抗草药、耐除草剂等特性。

尽管新玉米在提高产量和减少农药使用方面具有优势,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在畜禽养殖领域。

本文将讨论新玉米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玉米对畜禽的饲料价值存在一定的影响。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引入,新玉米中含有一些抗虫蛋白和抗草药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畜禽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生理功能。

不适当的饲喂可能导致畜禽的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下降,甚至引发消化道问题。

因此,畜禽饲料中使用新玉米需要慎重考虑。

其次,新玉米对畜禽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风险。

新玉米中的转基因DNA和蛋白质可能会穿过畜禽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体内积累。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新玉米对人和动物的慢性毒性和过敏性反应的潜在影响。

因此,对于畜禽养殖业主而言,特别要关注畜禽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测新玉米对畜禽饲料价值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场地试验,对新玉米的毒性和过敏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适用性。

2.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在饲料配方中适量添加新玉米,并与其他非转基因粮食进行混合,以降低新玉米对畜禽的危害。

同时,根据畜禽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整饲料中新玉米的含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饲料利用效率。

4.加强政策管理和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新玉米的管理和监管,确保新玉米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新玉米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制,并通过监测检测等手段,确保畜禽养殖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优质蛋白玉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优质蛋白玉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优质蛋白玉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武书庚;齐广海;刁其玉;张海军;翟少伟
【期刊名称】《饲料与畜牧·新饲料》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国外培育的优质蛋白玉米通过大鼠(Mertz,1965;Sproule等,1988),猪(Knabe等,1992;Okai等,1994),肉鸡和蛋雏鸡(Liu等,1993;Osei等,1994)的试验已被证明营养价值优于普通玉米。

而国内培育的优质蛋白玉米总能和代谢能与普通玉米相近;氨基酸组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等含量高于普通玉米所有氨基酸消化率不低于普通玉米。

但是其在产蛋鸡上应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此,进行本次试验,研究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在产蛋鸡上应用的效果,为优质蛋白玉米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5-9)
【作者】武书庚;齐广海;刁其玉;张海军;翟少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集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锌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J], 江甲
2.优质蛋白玉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J], 齐广海;翟少伟;武书庚;
刁其玉;张海军
3.复合添加剂对热应激下产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 [J], 郑伟;张秀峰;郑成龙;刘艾宽
4.绿源素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 [J], 张伟武;金明升;刘国军;吴利雯;王晓阳
5.优质蛋白玉米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J], 武书庚;齐广海;屠焰;刁其玉;宋献艺;黄虎平;赵瑞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鸡的饲料配方

蛋鸡的饲料配方

蛋鸡的饲料配方
蛋鸡的饲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蛋鸡的生产能力和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蛋鸡需要摄取足够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和产蛋。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蛋鸡饲料配方:
1. 玉米和豆粕配方:这种配方适用于生产鸡蛋的鸡只。

它包含60%的玉米和30%的豆粕,以及10%的鱼粉、矿物质和维生素。

这种配方提供了高质量的蛋白质和能量,但是缺乏钙和其他微量元素。

2. 小麦和豌豆配方:这种配方适用于肉用鸡和蛋鸡。

它包含50%的小麦、25%的豌豆、10%的鱼粉、10%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5%的脂肪。

这种配方提供了均衡的营养成分,但是含有少量的脂肪和较少的碳水化合物。

3. 粗粮配方:这种配方适用于自由放养的蛋鸡。

它包含30%的玉米、30%的小麦、30%的燕麦、5%的鱼粉和5%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这种配方提供了较为均衡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

总之,蛋鸡的饲料配方应该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和环境条件来进行调整。

同时,饲料的质量和卫生也非常重要,可以影响到蛋鸡的健康和产蛋能力。

因此,饲料的配方和管理需要谨慎。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用玉米品质及其对产蛋鸡的影响
饲料用玉米是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0%左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饲料行业开始重视对玉米质量的要求。

近年来,有些玉米,特别是东北产区的玉米由于种植时间晚,到霜冻降临时还不成熟,仓促收获,水分过高,不便保管,只好进行人工烘干。

然而烘干的玉米不仅适口性差,也损伤了籽粒,降低了营养。

如何选择玉米和选择什么样的玉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 《饲料用玉米》标准
《饲料用玉米》标准采用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作为定等指标,能比较合理、科学地反映饲料用玉米的内在品质。

标准将水分指标统一定为14%,更利于全国大市场的形成。

容重是指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表示。

玉米容重与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是最能反映玉米内在品质,体现玉米成熟的指标。

国际上通用以容重定等级,辅以其他指标,对玉米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而不完善粒是指受到损伤但尚有饲用价值的玉米粒,包括虫饰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

考虑到饲料玉米的实际情况,不完善粒中的大部分仍可饲用,饲用玉米质量指标标准见表1。

2 新陈玉米的品质及判别方法
2.1 陈玉米的品质变化
饲用玉米以黄玉米为主。

优质饲用玉米籽粒新鲜饱满、整齐均匀、色泽呈现纯黄色,无发酵、霉味、酸味和异臭,具有较高的活性。

新鲜优质玉米的主要营养成分中干物质88%,水分≤14.0%,粗蛋白≥8.0%,粗脂肪3.5%,代谢能3.36Mcal/kg,维生素充足。

玉米在储藏过程中发生霉变时,可见其外表面和胚芽部分有黑色或灰色斑点;若玉米胚芽热损伤或氧化,均可导致玉米变色,其中氧化变色时,味觉及嗅觉可感氧化(哈腊)味。

同时,玉米在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发生变化,玉米在烘干入仓后,开始进入保管期,随着储藏期的延长,原粮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会有所增高,主要是水解作用,产生甘油与脂肪酸。

除了脂肪酸,玉米中还含有其他酸性物质,如磷酸、酸性磷酸盐、乳酸、乙酸、氨基酸等。

在正常粮食中,这些酸性物质含量很少。

在储存过程中,如保管不当,会发生结露、发热、霉变,粮食局部或全仓粮温升高,从而使粮食籽粒内部脂肪发生酸败反应,玉米脂肪酸值就会升高。

玉米在储藏过程中,淀粉的性质变化较为明显,表现为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碘兰值也明显下降;玉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7%~11%。

储藏期间玉米中蛋白质含量基本无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为其醇溶、盐溶性降低,消化率降低。

黄色玉米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A原,每克样品中约含3.5~5.0IU。

这些维生素A原也和玉米中其他成分一样,在储藏期间进行代谢变化而失去原有性质。

美国有学者的实验表明,维生素A原的损失在储
藏的第1年比以后的9年更快。

玉米酶活性的变化对食用品质、工艺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是玉米品质劣变的灵敏指标之一。

玉米中含有氧化还原酶,新鲜度不同的玉米中氧化还原酶活性有所不同,所以呈现红色的速度和程度都不同,可以以此鉴别新鲜度不同的玉米,也可用于检测新陈玉米的掺混率。

此法的不足之处同样在于不能准确定量玉米的新陈程度。

且粮食经过高温处理后酶活性显著下降,所以此法对于烘干玉米的新陈检测不适用。

玉米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玉米的新鲜度。

新收割的玉米上,细菌占微生物区系的90%以上。

而陈粮中的优势菌种是各种霉菌。

某些菌类的存在与否,可作为粮食新鲜度的标志。

2.2 新陈玉米判别标准
玉米水分大,温度高,不完善粒多,陈化速度就快,反之则慢。

目前我国判别玉米新陈是依据国家粮食局2004年颁布的储存品质判断规则,主要有色泽与气味、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见表2)。

3 自然晾干和烘干玉米的品质及判别方法
一般玉米温度在50℃以下,对玉米色泽和味道影响不大,脂肪酸值变化也不明显。

当温度过高时,会使淀粉和蛋白质等发生糊化和变性,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营养成分。

玉米在57℃以上温度时,淀粉结构发生变化,蒸煮粘性下降,不易成团,食用时失去香味,口感
发散,并有粘牙现象。

脂肪酸值是衡量玉米储存品质的一个主要指标,玉米温度在60℃以上时,玉米颜色发灰,还会出现烘糊粒,失去原有甜味,脂肪酸值变化较大,并且温度过高时,脂肪酸值升高。

研究表明,自然晒干的玉米一年后脂肪酸值一般在15mg KOH/l00g
左右,很少有超过20mg KOH/100g的,而烘干的玉米一年后脂肪酸值可达40mg
KOH/100g以上,由于烘干条件不适宜,引起质量指标发生了变化。

玉米质量指标中规定,不完善粒不能超过5%,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破碎粒、霉变粒、病斑粒、生芽粒、热损伤粒。

玉米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好更容易引起玉米表皮爆裂和热损伤,因为玉米的果皮结构非常紧密,干燥时籽粒表皮容易硬结,它对于内部水分的外移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因此容易产生裂纹,爆裂的玉米造成在装卸作业中籽粒的破碎。

破损增加,不完善粒就会超过国家规定质量指标要求,势必影响玉米的质量。

4 饲用玉米选择
新上市的玉米刚晒干后含水量较大,大多数在17%左右,13%以内的干燥玉米很少。

如果没有水分检测仪器,17%水分的玉米加工成全价料后感觉不到潮湿,但是这将导致全
价料的营养成分不均衡、且易损失,如维生素、脂肪、蛋白质、能量等,饲料效能下降,料蛋比升高。

而且,存放时容易引起发霉变质,从而引起相关问题。

同时,与干玉米相比,收
购成本增加。

由于新玉米抗性淀粉含量大,水分偏高,容易出现霉变产生霉菌毒素。

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中霉菌总数不超过1.0×105 cfu·g-1,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30 μg·kg-1,赭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100 μg·kg-1,呕吐毒素含量不超过1 μg·kg-1。

影响玉米霉变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贮存时间,饲料玉米保质期的长短与其贮存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密切相关。

根据要求,玉米应存放在30℃以下、阴凉、干燥、通风处。

秋季玉米收获时,由于新玉米水分含量大,日粮能量偏低,导致产蛋鸡群采食量明显增加,而产蛋率下降。

如果玉米受到霉菌等毒素感染时,鸡群将表现为饲料适口性差,采食量减少,产蛋率迅速下降,产畸形蛋增加,饲料报酬率和种蛋孵化率降低;病鸡口腔黏膜溃烂形成黄色结痂,嗉囊有局部溃疡,可以引起原发性肾病,也可影响肝脏、免疫器官和造血功能。

因此,在使用玉米时应加以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