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让员工了解职业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职业健康防护的方法和技能,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1)噪声: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2)高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中暑、热衰竭等。
3)辐射:如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2.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引起中毒。
2)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有危害。
3)粉尘: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
3.生物因素1)细菌、病毒:可能引起传染病。
2)真菌:可导致皮肤病等。
三、职业健康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1)安装隔音设备降低噪声。
2)通风系统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
3)提供空调等设备调节工作环境温度。
2.个人防护用品1)耳塞、耳罩:用于防护噪声。
2)防护手套:防止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3)口罩:过滤粉尘和有毒气体。
4)防护服: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质和辐射的伤害。
3.卫生措施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定期清扫。
2)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3)对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
4.管理措施1)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2)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3)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四、应急处理1.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发生中暑时,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和颈部,及时补充水分,并送医治疗。
3.发生外伤时,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并送医治疗。
五、总结职业健康防护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责任。
企业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员工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周转房项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以下是周转房项目中主要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1.挖掘机、推土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驾驶室内的密闭空间、高温、全身振动、粉尘和噪声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设置空调、减振处理、使用耳器、防尘口罩和热辐射防护服,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2.护机、铲运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高温和全身振动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和防尘口罩,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3.安清槽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4.安修、护坡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5.土石方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6.降尘、清扫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7.安打桩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8.安降水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9.降水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0.砌筑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高温和高处作业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1.石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2.混凝土制品工人: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正式版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引起的一系列与工作不相适应的身体或心理损害。
导致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如下:
1.不合理的工作条件:许多行业存在着不良的工作条件,例如噪音、振动、高温、高压等。
这些条件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人容易患上听力损伤;长期接触振动设备的工人容易患上骨关节疾病;长期处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中的工人容易蒸发过多水分导致中暑。
2.毒物暴露:一些行业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工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话容易引发职业病。
例如,长期暴露于电子工业和印刷行业的工人容易患上有机溶剂中毒;长期接触含铅产品的工人容易患上铅中毒。
3.体力劳动过度:一些行业存在重体力劳动,长期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职业病。
例如,长期搬运重物的工人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长期站立工作的工人容易患上静脉曲张。
4.工作压力过大:现代社会工作竞争激烈,很多工作岗位存在着高度竞争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人身体和心理的损害。
例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工作人员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5.缺乏个人防护意识:一些工人由于缺乏个人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不重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导致职业病危害增加。
例如,不戴耳塞的工人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听力损伤;不佩戴防护眼镜的工人在眩光环境中工作容易患上眼疾。
总之,职业病危害告急的五大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工作条件、毒物暴露、体力劳动过度、工作压力过大和缺乏个人防护意识。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危害因素控制,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并进
行健康教育和监督。
职业健康危害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清单
介绍
本文档旨在列举和说明常见的职业健康危害,帮助人们了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并提供相关的防护措施和预防方法。
常见职业健康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危害,包括但不限于:
1. 化学物质危害:诸如有害气体、化学品、重金属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 物理因素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3. 生物因素危害:病毒、细菌、霉菌等生物因素可能引发职业病或传染疾病。
4. 职业性创伤:包括一次性或长期劳累、工伤事故、失能等伤害。
5. 心理健康危害:长期工作压力、紧张情绪、工作不平衡等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和防护措施
为了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对健康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
和防护措施:
1.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或防止职业健
康危害源的产生。
2. 个人防护措施:例如佩戴适合的防护装备、使用特定的工具
和设备。
3. 定期体检:根据工作特点和危害程度,经常进行职业健康体
检来及早发现和防范相关疾病。
4. 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健康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研究正确的使用防护设备和工具的方法。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部分职业健康危害的例子和预防措施,具
体应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危害种类进行相关的评估和规划。
结论
职业健康危害是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我们应该增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预防方法。
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监管和宣传,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
作环境和保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噪声聋、尘肺、中暑
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打桩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2
降水工程
降水工
噪声、粉尘、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安全帽、入场教育。
3
砌筑工程
砌筑工
高温、高处作业
中暑
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石工
粉尘、噪声、高温
尘肺、噪声聋、中暑
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力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修补工
粉尘、高温
尘肺、中暑
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15
其他
电焊工
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紫外线、红外线、高温、高处作业
电焊工尘肺、金属烟热、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氮氧化物中毒、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皮炎、中暑
防尘防毒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工作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安全带、入场教育。
防渗墙工
噪声、高温、局部振动
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
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防尘口罩、安全帽、入场教育。
卫生间防水工
高温、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
中暑、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接触性皮炎、痤疮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完整版)

职业危害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告知内容如下:一、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等)以及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潮湿等)。
二、可导致的后果分别是尘肺病、矽肺病、水泥尘肺病、职业性哮喘、氮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硫中毒、硫化氢中毒、听力下降至噪声聋、手臂振动病、中暑、风湿病等疾病。
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综合措施1.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岗位作业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严格贯彻落实;2.组织员工在上岗前、在岗期间、换岗时学习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正确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3.安排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4.为员工提供如防尘口罩、自救器、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教育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使用;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作业场所通风、除尘、降温等防护设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6.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与定期检测与评价,及时将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告知员工;7.职业危害工作场所设置规范、醒目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警示标志。
(二)防尘措施1.制定“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综合防尘治理制度、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等,并严格贯彻落实;2.定期和实时检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通风除尘、降尘;3.做好个体防护,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自救器等防护用品。
(三)降噪声、防振动措施1.选用低噪声与振动的设备,控制声源;2.增设隔音操作室或采取封闭、隔离措施,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等,降低噪声与振动;3.加强个体防护,在噪声超标区域作业的员工必须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4.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音环境。
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最新版)

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最新版)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最新版。
该目录将有助于职业健康监测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1. 背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是为了全面了解和管理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而被制定的。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行业发展,我们将在2023年进行一次更新,以确保目录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2. 分类目录以下是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最新版本:2.1 化学物质类- 2.1.1 致癌物质- 2.1.2 引起中毒的物质- 2.1.3 气味和刺激性物质- 2.1.4 粉尘和纤维物质- 2.1.5 过敏原2.2 物理因素类- 2.2.1 噪音- 2.2.2 振动- 2.2.3 光照强度- 2.2.4 标准大气压- 2.2.5 电离辐射2.3 生物因素类- 2.3.1 病原微生物- 2.3.2 虫媒传染病- 2.3.3 可吸入有机灰尘- 2.3.4 嗜热性真菌2.4 心理因素类- 2.4.1 高强度工作- 2.4.2 工作压力- 2.4.3 人际关系紧张- 2.4.4 过度劳累3. 使用说明本分类目录旨在为职业卫生专业人员、雇主和雇员提供方便。
选择适当的分类以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职业健康和安全。
4. 注意事项- 本分类目录旨在提供参考,不能替代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咨询。
- 受特定行业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
- 在实施控制措施时,请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指南。
5. 结论通过使用2023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从而保护雇员的健康和安全。
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用途,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修订。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5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
监测内容及方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包括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 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步骤。
噪音和振动的监测
工作场所的噪音和振动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对其 监测和评价。
半定量评价法
采用指数评价法等半定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危害因素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改 进设备设施等方法消除 危害因素。
降低危害程度
采用工程控制、个体防 护等措施降低危害程度 。
隔离危害因素
通过隔离墙、隔离栏杆 等措施将危害因素与作 业人员隔离。
检查与维护设 备设施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 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 运转。
电磁辐射的监测
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员工需要对其暴露水平进行监测,以评估 对健康的影响。
评估方法和标准
基于阈值的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或地区法规、标准或行业指南,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
基于暴露的评估方法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员工在不同时间段的暴露水平,计算暴露剂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基于效应的评估方法
原材料和半成品
生产设备
如化学物质、燃料、金属、矿物质等。
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作业环境
劳动组织和管理
如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场所的环境条件。
如工作时间安排、防护设施配备、个人防护 用品配备等。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
1 2
能量和有害物质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能量和有害物质,如机 械、电器、化学、噪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
常见的
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
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
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
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性毒物主要经过吸入,由呼吸道进入肺循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经口腔进入血液循环。
2.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困难、心动过缓、昏迷等严重症状。
3.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物的危害。
4.个人防毒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措施,同时可以配
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
1.长时间地接触噪声导致听力阔值升高,造成不可逆性的噪声性耳聋。
长时间接触振动,造成振动病,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等各种射线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导致辐射病、白血
病时有发生,对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3.工业防辐射主要是控制辐射源。
主要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用夹有细金属丝和涂银的织品做屏蔽
窗帘、帷幔、工作服、风帽等“可塑性”的屏蔽。
个人防护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镜等措施。
四、异常气象条件对职业健康的危害及预防
1.高温、高湿、高寒、高气压、高风速等等都属于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所产生的条件会使人大量排汗,电解质失去平衡,体内聚集的热量无法及时排除,体温过高,对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低温使人易患感冒、肺炎、肾炎、肌痛、关节炎等。
2.对于异常气象条件的防护主要是防暑降温。
具体方法有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
可以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等。
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一、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
1.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应设置“当心中毒”“穿防护服”“注意通风”等标识。
在维护
或设备故障时,设置“禁止启动”或“禁止入内”等标识。
2.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健康危害告知卡”,“告知卡”是由图形
标识和文字组合成的针对某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3.在高毒物品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
在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
警示线应设在有毒作业场所
边缘不少于30cm处。
二、其他警示标识,警示线的设置
1.设备警示标识:在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设备上或前方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2.产品包装警示标识: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化学品或材料,产品包装上要设置醒目的标识和简明中
文警示标识。
3.储存场所警示标识:储存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物质的场所,在入口和存放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
简明中文警示说明。
4.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红色、绿色和黄色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
的功能区。
脑力劳动型职工的职业危害
一、脑力劳动的危害因素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力密集的“办公室”型脑力劳动将取代传统的体力密集型劳动。
充分运用信
息技术来组织和操纵生产过程;存在职业病危害较大的作业甚至可以采用遥控进行生产,为改善职业卫生状况提供了许多有利作业条件。
但高度机械化生产和先进的流水作业,也带来了快节奏和工作单调、对技术素质的要求高形成精神高度紧张、职业心理负荷大、脑力疲劳等问题。
2.办公室久坐,能引起腰骶部负担过重,臀部肌肉、血管、神经,受压迫可导致腰痛、肢体麻木、血压
升高、便秘、痔疮等疾病。
3.由于办公室密闭,加上大量电子办公设备及装修材料产生污染物,使室内空气质量恶劣,易引起“不
良大楼综合症”。
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还能引起人体机能减退,并发失眠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专家分析具体原因,认为脑力劳动者的作业属静态作业,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容易疲劳,不易恢复;高的脑力负荷导致心理紧张,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诱发肌肉骨骼疾病。
二、如何避免办公室职业疾病
1.首先,多做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
散散步,举举手做做伸展运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其次,改善办公室工作环境,可以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如椅子的高度要适宜,当
你坐在椅子上敲击键盘时,肘部和键盘的连线应与地面平行,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额外的负担。
3.再次,显示器要比视线低一点,可以避免脖子上扬,导致颈部疼痛。
职业卫生应急与救援
一、作业场所现场应急设施
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2.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
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3.用人单位应当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不得擅自
拆除或者停止运行。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5.有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
必须设计自动的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每小时。
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泄险区。
6.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7.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可能发生化
学性的灼伤及经皮肤呼吸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设事故淋浴,并应设置不断水的供水设备。
8.在工作过程中,会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物质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必须设专用洗衣室。
二、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疏散方法、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并进行演练。
三、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
2.职业病危害源头目标。
3.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分工。
4.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5.报警信号。
6.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7.有关规定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