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名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上册五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1《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学生自学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编辑给大家收集的11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检查预习情况(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重点正音:亲戚(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90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90页)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是前人劳动成果的结晶。

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与坏书之分,这就决定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那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2)指导学生看第一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小结:要读的书可以到书店购买或相同学借,也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

2、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图书。

(1)指导看图(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者书店里的图书是分类的摆放的,比如像《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词典类,《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首先要确定是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示范怎样查找图书。

(4)指导学生看书上第一页圆形特写图,说一说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又应该怎样放回去。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

3、指导学生观察第一页下面的图,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后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1)教师示范(2)学生练习三、总结通过上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和该如何选择图书,我们要逐步养成有选择的选择课外书的好习惯。

四、作业课后,去书店后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4篇)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一备课思路:《田园诗情》描写了荷兰的田园风光,从“牧场之国”的角度展示了荷兰独特的异域风情。

课文描绘了一幅由奶牛、骏马、绵羊、猪群、挤奶人、船只、灯塔构成的画面,体现了荷兰牧场和谐、宁静的特点。

白天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夜晚,一切都沉入一片静谧中。

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特点,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准确认读本课的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泉城,领略了九寨沟的奇异景色,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去欣赏一下,这个国家有个美丽的名字,叫“荷兰”。

作者在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后,用了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田园诗情”。

【板书课题】你猜一猜荷兰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二、初读课文,欣赏荷兰的田园风光1.【组图欣赏】荷兰的河流像__网一样纵横交错,波光粼粼的湖泊星罗棋布,田野里到处是淙淙的流水声;荷兰是欧洲的花园,走到哪里,都是五彩缤纷的郁金香;那里的牧场更是绿意盎然、辽阔无垠,到处是成群结队的牛羊、骏马。

欣赏了这些优美的图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让我们随着课文一睹那充满诗情的田园风光吧!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A、极目远眺绿意盎然辽阔无垠B、奶牛顽皮仪态端庄毛毡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绵羊悠然自得安闲C、挤奶的人小板凳严肃沉默默默无言偶尔汽笛声寂静吆喝铃铛D、船只舒缓平稳满载牲畜漆黑(2)指名朗读,正音。

(3)相机引导理解词语。

极目远眺:眺:向远处看。

尽眼力向远处看。

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绿色,生机勃勃。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路花香》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材料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这课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两只水罐的故事。

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

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二,说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块:1.复习引入思考:说说两只水罐的不同之处,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好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从哪个词看出挑水工的勤劳板书:完好水罐骄傲自大破损水罐自卑自责师:破水罐真的没有用吗过渡学习第二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画出好水罐骄傲自大的词语,读一读体会。

本段的重点在第一次对话,抓住道歉,惭愧体会破水罐的自卑。

(同桌演读,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内化课文的语言。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最新1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最新1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最新15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血染的实验报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那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感受毒蛇凶猛那么,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毒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文,在文中找一找。

生读描写毒蛇的一部分1、出示课件1: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在笼子中,像()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出来,三角眼()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2、学生填空。

填动词师:这些填的都是什么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能读出什么?3、朗读指导(指名读、齐读)体会博士的精神过渡:真是一条可怕的毒蛇啊。

用这样的毒蛇做实验,实验过程必定危机四伏,靠近它的人随时有被咬伤的可能,不幸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凶猛的毒蛇一口咬伤了卡尔。

施密特博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博士被咬伤后是怎么做的?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或段落旁边。

(自由读)学生汇报;A句: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

抓住“拼尽全力”“锁好”两个词语感受博士受伤后依然想到是——别人)指导朗读。

B句: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连忙抓起身旁的电话,却打不通,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厖”他的头脑十分清醒。

他摸到一卷绷带,把伤口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

”(体会读、指名读,范读、再次体会读、指名读、齐读)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字后的标点符号?指导朗读。

202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

202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8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大全》,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苏教版四语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4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4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4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部分课文内容。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三、教学难点:体会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领学生念九九歌,三九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期,此时大地是怎样的呢?(多媒体示句: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齐读。

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生:好冷啊!全班同学都觉得冷吗?做给老师看看。

(二)新授:学习第一自然段:1、但是,如果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你们就一定会忘记寒冷了,想不想去啊?(多媒体示录像)2、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3、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雾凇?4、课文的第一段用了这(十里长堤缀满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些词语来写雾凇,谁来读听?----她读得真准啊。

(多媒体示句)5、“十里长堤缀满”让你看到了雾凇怎样?(很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让你觉得雾凇怎样?(很美)6、好,谁能读出雾凇又多又美。

7、一齐来读,老师要竖起耳朵听看谁读出很多很美的雾凇。

8、过渡:啊,好美的雾凇啊,走在这洁白晶莹的世界里,让人忘记了寒冷,还让我们这些从没见过雾凇的游客产生了疑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怎么这么奇特壮观啊?请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待会儿请同学扮演导游向我们游客解释解释。

9、导游你好,请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10、哦,我明白了,是要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遇冷凝结。

(多媒体示图)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称为四大自然奇观,它为什么出名呢?是因为每到冬季,吉林的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这时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带有丰富的热能,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当江水在空气中遇到寒冷,就会凝结在树木和草丛中,这就形成了奇特的雾凇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3、小结:选择读什幺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2、评选专心奖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3、发下调查表选填(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

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

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三、交流明法四、实践深化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五、总结提醒:]板书设计: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幺做,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学习观察静物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2) 动静结合----象什幺----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2、实践运用(1)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3、实践分组(1)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四、总结、作业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1) 选定目标反复看(2) 写出所得至少3篇板书设计:细心,耐心,恒心 , 好习惯教后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让他们当堂练习和实践,因为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学生都做得比较好。

但习惯贵在坚持。

许多学生“只能做一时,不能做一世”,所有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

”1、老师,您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幺节目,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分句训练。

(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幺。

(2) 其它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 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指名读;?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幺不同,?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第二课时一、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附后)六、小练笔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1、抄写优美词句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传授知识春晖、朝霞崇高, 美好,培养人才春蚕、甘露附资料:您是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是黄牛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您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不,都不对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对,我知道了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心灵净化灵魂永远不知疲倦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名老师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

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路从先生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

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

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

这是君子的风范。

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入,言不闻则不入。

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

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

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

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教后记:学生非常喜欢读这诗学,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成诵。

但是练习中反应出,学生对第二小节的比喻句不能正确理解,部分学生一知半解,表达得不准确。

特别是甘露和春蚕这两个词语的含义,还是比较模糊。

在复习时要多加强调。

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6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幺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作业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二细读课文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幺?(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