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doc 21)
矿区土地复垦报告

矿 区 土 地 复 垦 报 告
1
矿区土地复垦报告
摘要 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现状进行了总结~煤炭开采会破坏和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污染周围环境~对矿区土地资源破坏进行了地表沉陷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评价方法。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山地煤矿开采时地表的影响与平原地区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 土地复垦,现状,破坏,评价,适宜性评价
利用MSPS对地表沉陷进行预计评价
MSPS(矿区沉陷预测预报系统)软件为中国矿业大学开采损害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款地表沉陷预计软件~该软件可以生成设计开采方案的任意时刻地表下沉以及沿倾向和走向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值~并能预计主断面上指定点的各项变形值。
生成各种专题图 根据生成的下沉文件~利用SURFER8(0可以生成下沉等值线、下沉三维立体表面图、影像图、地貌晕渲图、矢量地图、线框图和表面图等各种专题图 进行土地破坏等级分类统计 将SURFER生成的下沉等值线与土地利用规划图叠加~通过叠加分析~即可实现土地破坏等级分类统计~可以作为采煤方案设计和土地复垦工作的依据(表2)。
1
素~如铅、镉、汞、砷、铬等。煤矸石在露天堆放情况下~经风吹、日晒和雨淋等风化剥蚀作用~这些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通过雨水淋溶进人水域或渗入土壤~从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另外~矸石在长期的堆积中自燃形成H S、CO、SO: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如乌达矿务局某矿山自燃排出SOH S最高日平均浓度达10(69 mg,m ~使该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铜川矿务局矸石山发生自燃~使周围地区SO:严重超标~导致在周围工作5年以上的职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而且这些地区是癌症高发区 。 地质灾害问题 我国许多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边坡失稳、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如盘古山坞矿采空区大面积崩塌使该矿的七大工艺系统和4个采矿中段破坏~损失工业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摘要】煤矿土地复垦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复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的实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煤矿土地复垦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仍面临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完善政策、加强执行力度,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土地复垦、重要性、主要问题、监管力度、补偿机制、科技创新、宣传教育、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全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煤矿土地复垦的重要性煤矿土地复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关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随着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废弃,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进行煤矿土地复垦工作不仅可以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还可以减轻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复垦,可以恢复土地的绿化和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为后续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支持。
煤矿土地复垦不仅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更是一项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
为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煤矿土地复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煤矿土地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土地资源短缺: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和耗尽,导致很多地区土地荒废无法再次利用,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土地复垦标准不统一:目前各地对煤矿土地复垦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导致复垦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容易出现混乱和低效问题。
3. 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投入不足,导致复垦工作难以推进和落实,影响了煤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复垦年度总结汇报(3篇)

第1篇一、前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我们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本年度复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参考。
二、工作回顾(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1.成立专门机构。
我们成立了土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土地复垦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3.强化责任落实。
将土地复垦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复垦资金投入1.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拓宽资金渠道。
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投入、社会资金等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3.强化资金监管。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三)加强项目规划,提高复垦质量1.科学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复垦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复垦项目规划。
2.严格审查。
对复垦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切实提高复垦质量。
3.强化技术指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复垦项目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成效1.开展自查自纠。
定期对土地复垦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强督导检查。
定期对复垦项目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3.严格验收评估。
对复垦项目进行严格验收评估,确保复垦成果符合国家标准。
三、工作成效(一)土地复垦面积不断扩大本年度,共完成土地复垦面积XX万亩,新增耕地面积XX万亩,有效缓解了耕地占补平衡压力。
(二)土地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土地复垦,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复垦年度总结汇报范文(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土地复垦工作在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将本年度复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政策宣传与培训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土地复垦政策,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复垦的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土地复垦工作的认识。
2. 项目规划与实施根据国家和地方复垦规划,我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年度土地复垦计划。
全年共实施复垦项目X个,涉及复垦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XX亩,林地XX亩,建设用地XX亩。
3. 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复垦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了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生态修复等技术,提高了复垦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率。
4. 监督检查与考核我们建立健全了土地复垦监督检查机制,对复垦项目进行了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了项目质量。
同时,对复垦成果进行了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二、主要成果1. 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通过土地复垦,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减少了土地闲置和浪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复垦土地后,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农民增收致富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4. 社会效益显著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提升了政府形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复垦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质量。
(2)土地复垦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复垦工作认识不足。
(3)土地复垦技术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2. 改进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复垦项目顺利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土地复垦工作的认识。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土地复垦质量和效率。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矿区位于省西北部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
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361.3km2,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
近年来,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
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矿区是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米,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主要表现在:(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
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
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2)地面建筑设施被毁。
采空区上方地表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房屋、水塔、烟囱、高压线塔等地面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引起桥梁的断裂,铁路、地下管线的折断道路和水利设施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地区造成沟渠、河水倒流现象影响农业灌溉。
(3)受地表沉陷影响,塌陷区周围潜水位降低,地表被输干,农业浇灌和用水困难。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越来越严重。
煤矿土地复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和优化的重要环节。
但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土地复垦面临着多种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1.土地质量下降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地形变化、土壤疏松和水源枯竭等方面。
大量的土地被开采后变得高低不平,其土壤肥力被严重破坏,而且土层也被疏松,这使得煤矿土地复垦非常困难。
2.土地利用问题在煤矿复垦后,由于煤矿开采前原地被回填了许多杂物和垃圾,土地表层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使得土壤肥力和水分散失,导致复垦后的土地被用于农业生产或建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复垦资金不足煤矿土地复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中涉及到土地清理、调查、测量、改良以及绿化等多个环节。
目前,由于煤矿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煤矿土地复垦面临着缺乏足够资金的问题。
二、政策措施建议1.制定合理的土地复垦计划煤矿土地复垦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复垦计划,该计划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进行制定,同时要充分考虑种植和养殖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2.加强复垦资金的投入国家政府应当加大煤矿土地复垦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煤矿土地复垦。
在资金的使用上,应注重绿化造林、提高土壤肥力、生态修复等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开展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应该对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农业生产、森林草原建设、城市建设等多种城乡结合部产业进行科学规划,采取合理的利用措施。
例如可以在复垦的过程中采用阶段性浸润灌溉的方式提高土壤水分和肥力,以利于农业种植的进行。
4.加强监管力度应当严格管理煤矿企业的矿山闭坑的程序,并建立完备的职责清单,及时了解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履行监管责任,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根源上降低煤矿对土地资源所造成的破坏。
综上,煤矿土地复垦是为了实现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必须推进的重要工作。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是指对煤矿开采后遗留的矿坑、矸石堆、尾矿库等地进行治理和修复,使其恢复成为适宜人类生存和生产利用的土地。
目前,我国煤矿土地复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资源恢复利用难、土地环境恢复难、社会经济发展难等。
为了有效推动煤矿土地复垦的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理。
本文将对煤矿土地复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主要问题1. 资源恢复利用难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部分煤矿地区的土地无法再次利用。
煤矿土地复垦后,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2. 土地环境恢复难煤矿土地复垦后,土地环境存在严重的破坏和恢复难题,如土壤酸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如何有效治理这些土地环境问题,是煤矿土地复垦面临的一大挑战。
3. 社会经济发展难煤矿土地复垦后,原煤矿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如失业、转岗再就业、农民收入减少等问题。
如何在煤矿土地复垦后,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措施建议1. 完善煤矿土地复垦规划应当制定并不断完善煤矿土地复垦规划,合理安排煤矿土地复垦工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明确煤矿土地复垦的目标和任务,为复垦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2. 加大资源恢复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应通过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多种途径,对煤矿退役地区的资源二次开发利用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和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煤矿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3. 强化土地环境治理政策措施应完善相关土地环境治理政策,加大对于煤矿退役地区土地环境的治理力度,推动土地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
4.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应根据煤矿土地复垦后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推动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振兴,帮助原煤矿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煤矿区土地复垦综述

煤矿区土地复垦综述作者:董恒棣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9期【摘要】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快速下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问题也将更加显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煤矿区土地复垦已成为煤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我国煤矿土地复垦研究进展和实践,提出矿山环境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复垦;综述;煤矿区1、引言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自然环境,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
矿山开采带来的最直接的环境问题是矿区生态破坏。
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快速下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问题也将更加显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预计今后每年仅国有煤矿开采破坏的土地就会以每年几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其中露天采场、排土场和尾矿场占地量占其面积的70% 左右,由于缺乏必要的复垦措施,加剧了当地水土流失程度,使矿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地表水体污染严重,同时使部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源枯竭或河水断流,诱发地震。
矿山开采不仅造成山体崩塌、地面沉陷,地形、地貌发生巨大改变,同时大量的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数量越积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成为严重的污染源。
加强恢复利用矿山开采破坏土地,搞好矿山生态建设已成为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一方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破坏是最为明显的生态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开采万吨煤地表塌陷0.2hm2,露天矿每开采万吨煤要挖损土地约0.1hm2,外排土场压占土地为挖损土地量的1.5 ~2.0 倍,露天矿正常生产时每采万吨煤,排土场平均压占0.16hm2 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徐州矿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徐州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
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361.3km2,徐州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徐州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
近年来,徐州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 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
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黄山、潘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张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徐州矿区是江苏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米,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主要表现在:(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
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
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2)地面建筑设施被毁。
采空区上方地表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房屋、水塔、烟囱、高压线塔等地面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引起桥梁的断裂,铁路、地下管线的折断道路和水利设施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地区造成沟渠、河水倒流现象影响农业灌溉。
(3)受地表沉陷影响,塌陷区周围潜水位降低,地表被输干,农业浇灌和用水困难。
(4)地上塌陷导致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
地表塌陷造成农林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动物消亡或迁移、居民迁居、原有生态平衡被破坏。
2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1)徐州矿区下属各矿区地处江苏省的北部,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业耕作发达,是我国粮棉重点产区之一。
区内村庄稠密,人口密集耕地较为紧张伴随着土地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矿区周围村庄的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地矛盾激化。
目前,徐州矿区万吨煤沉陷率平均为4000m2,远远高出原煤炭工业部规定标准(2000-3300m2)。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和中央有关“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精神,企业必须组织对塌陷地的复垦,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
(2)因煤炭开采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企业在处理征地、搬迁、安置和补偿等诸多问题过程中,常常要遇到许多难题,造成工农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需要增加耕地的数量,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
(3)企业每年需花费巨额的费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赔偿,随着征用土地总量的增多势必造成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复垦能够花费较少的费用,彻底解决塌陷赔偿费的问题。
(4)土地复垦利企、利民和利国。
企业采取以“以复代征”,“以地换地”的方式复垦塌陷地,可以减轻企业征用土地的压力。
每复垦一亩地,与征地相比可节约费用8000元左右,大大降低煤炭生产成本。
目前徐州矿区征地内容主要是基建用地,除非塌陷地塌的不能再复垦的情况,各矿基本不再征用塌陷地。
复垦后的土地使当地群众世世代代有地种,这样一来既安置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缓解了人地矛盾,群众增加了收人又使工农关系得到改善,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而大量荒弃采煤塌陷地的重新复垦利用,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财富。
因此说,土地复垦是一项利国、利民和利企的工作,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对矿山企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基本原则所谓土地复垦,就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一向为世界发达国家重视,目前美国土地复垦率已达8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平均达到65%,而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土地复垦率仅为10%左右。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煤矿企业、地方集体和个人的职责,是涉及采矿、土地、林业、水利等部门的长远而系统的工程,开展土地复垦应坚持以下原则:(1)谁破坏,谁复垦;(2)因地制宜,综合治理;(3)统一规划;(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4徐州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技术模式4.1主要管理模式土地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涉及人地关系和人人关系,因此,管理技术,特别是土地的权属管理是复垦治理成败的关键之一。
徐州矿区提出和实施了两种实用的土地复垦管理模式:即“原地复垦、一次复高到位,以复代征”模式和“易地复垦、以地换地”模式。
“原地复垦、一次复高到位,以复代征”模式,就是对地方集体所有的塌陷地,在已经稳沉或下面仍有煤层将要开采的而未稳沉的条件下,由矿山企业出资在原地进行复垦。
先通过开采沉陷技术预计沉陷量设计复垦标高,然后采用工程复垦技术一次复高到位,恢复其生产能力。
复垦后土地仍归地方集体所有,并给予一定量的补偿,即以复垦和补偿代替征地。
其特点是:1)复垦在地方集体所有的塌陷地原地进行;2)不存在因土地权属变更而引起的纠纷问题。
“易地复垦、以地换地”模式是对过去已征用过的、已稳沉的塌陷地上“易地复垦”出与现塌陷地等面积的可种养土地,经与当地村镇协商,以复垦好的土地另附加一定的补偿金,交换现在急需使用的塌陷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也随即调换,即村民小组对现塌陷的集体所有权变为国有,使用权变为矿山企业(作采煤塌陷之用),而在原国家已征用过的塌陷地上“易地复垦”出的等面积的土地其使用权和所有权则变为村民小组集体所有。
其特点是:1)复垦必须是在企业有使用权、已征用的塌陷地上进行;2)换地一般在同一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范围内进行,当土地权属涉及不同村民小组时,由于利益冲突等各方面的原因,操作起来不容易。
4.2主要工程技术模式从复垦形式分,矿区工程复垦技术分为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两大类,结合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和土地破坏的形式、程度,通常用的矿山工程复垦技术有:土地平整技术、梯田是复垦技术、疏排法复垦、充填法复垦、建筑复垦技术、采矿与复垦相结合的技术、矸石山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和塌陷水域的开发利用利用。
充填复垦是指根据沉陷地状况,选用适当的充填物进行充填复垦,按充填料的不同,可分为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生活垃圾充填、其他工业废弃物充填、塘河湖泥充填等。
土地平整、梯田式、疏排法复垦属于非充填复垦形式。
徐州矿区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根据各矿区不同的表土层地质条件及地表塌陷情况,探索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1)泥浆泵复垦技术:在待复垦的土地上人工或机械围堰;利用水力挖塘机组高压水泵产生的高压水射流,将沉陷区较浅区域的土壤冲击形成泥浆;由泥浆泵将泥浆运送充填到待复垦土地上的围堰内泥浆经沉淀、排水、干结后,形成复垦土壤,通过人工或机械平整,即成为耕地。
适宜条件:在贾汪和大黄山矿区内,表土层较厚,表土层上部5m内主要以砂土为主,中间夹有多层粘土层及近代黄泛沉积物,砂土层厚1米左右,粘土层0.5m左右,这种条件下很适合于泥浆泵复垦技术。
2)铲运机复垦技术:区内地下潜水位在2米左右,在挖深垫浅时,为满足复垦后土地一次复高到位的土方量的需要,鱼塘挖深在3.5-4m。
为此,当施工到一定深度后,在拟挖鱼塘四周打井排水。
每个塘布井6个,呈三角形布置,井深7-8米(位于流砂层之上),井径0.6m,抽水半径为50m,采用12马力的柴油机5寸的水管抽水,从而保证了施工机械在无积水条件下正常作业。
铲运机前面带推士机,后面挂运斗,前推后拉,具备铲、填、平等多种功能。
复垦后土地经平整,并用推耙机翻松,即可以种植。
适宜条件在九里矿、里过矿区内,表土层主要为粘上,含少量砂,表土层疏松,易剥离。
但在1.5m以下分布有砂浆层(或称含砾粘土层),在砂粘土中合砂浆砾石,砾石呈不规则状,直径5-6cm,厚度在0.4-0.8m之间变化,平均厚度约0.6m。
在这种表土条件下由于砂浆砾石存在,若仍使用泥浆泵复垦技术,砂浆易堵塞输泥管,使泥浆泵水力挖塘机组无法正常工作只能采用纯机械方式施工。
对于具备这种表土地质条件的大面积塌陷地的复垦,目前主要采用铲运机施工复垦技术(推土机有效距离在50m以内长距离运送土方施工效率不高、不经济)。
3)挖掘机和推土机联合复垦技术:WY20型液压湿地挖掘机和140型推土机联合使用。
先剥离表土,经挖掘、推土、平整再回填、翻松表土。
适宜条件在利国矿区表土层内也分布有砂浆层和砂浆砾石的存在,不适于泥浆泵复垦技术,只能采用纯机械复垦技术。
由于利国矿区拟复垦的塌陷地地块面积较小因而没有采用铲运机复垦技术,而是主要采用挖掘机和推士机联合复垦技术进行复垦。
4.3生物生态复垦技术4.3.1使用酸碱中和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壤的PH值是土壤化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土壤的PH值过大或过低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对于矿区中采用粉煤灰、煤矸石废弃物等充填复垦后的土地,土壤要么呈酸性,要么呈咸性。
笔者认为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可根据其酸性施加少量熟石灰将土壤调整到适宜物生长的PH值,对粉煤灰充填复垦地,可施加少量石膏改变土壤的PH值。
该措施除了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外,还能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并减少磷被活性铁、铝离子固定。
对粉煤灰充填地采用这种措施,可大大改善土壤的质量,作物的产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笔者建议复垦后应施加少量石膏,降低土壤的PH值,种植棉花,麻类等经济作物和林木,吸取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然后种植小麦、大豆等食用植物。
4.3.2对工程复垦地使用绿肥增加土壤的肥力绿肥是改良复垦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份的最有效方法。
凡是以植物的绿色部分当作肥料的称为绿肥,绿肥多为豆科植物,它是改良复垦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最有效的方法。
绿肥一般含有15~25%的有机质和0.3~0.6%的氮素,其生命力旺盛,在自然条件较差,较贫瘠的土地上都能很好的生长,它根系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的养分,绿肥腐烂后还有胶结和团聚土粒的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
矿区有许多植物可作为绿肥,比如紫云英、罗卜青、油菜、怪麻、绿豆、黄豆、沙打旺、大叶猪豆莱、紫花苜蓿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