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工程问题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工程问题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工程问题地质工程是在土壤、岩石和水体等地质环境下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的学科。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地质工程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地质评价、地质灾害预防三个方面讨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工程问题。

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高速公路建设前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区域内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确定工程地质特征和地质类别,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包括野外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化验分析等。

通过地质调查,能够获得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岩性特征等重要信息。

2. 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主要包括钻探、探槽和地质雷达等。

钻探是最常用的勘探方法之一,通过取得地下土壤和岩石样本,分析其物理、力学和化学特性,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依据。

二、地质评价地质评价是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可行性建议。

1. 地层评价:地层是地质层序中的基本单元,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特性。

通过对地质剖面和钻探样本的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的厚度、坚硬程度以及变形性质等,为道路路基和桥梁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2. 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等因素的评估。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稳定性,需要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地震活动是高速公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应进行地震地质评估,确保工程抗震能力。

地质灾害评估主要包括滑坡、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涌出等,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前进行评估,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1. 滑坡防治: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是由于土壤的不稳定性和地下水的影响导致的。

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土体的抗滑性能,采取加固措施,如挡土墙、钢丝网等,以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探究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探究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探究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岩土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甚至影响公路的使用和安全。

解决这些岩土工程问题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展开探讨。

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之一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这些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因素所引起的。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可能会对公路工程的线路选择、路基稳定、边坡稳定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公路工程发生严重安全事故。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采取相应的地质防治措施,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还会面临土质条件复杂的问题。

土质条件的复杂性表现在土层的种类、厚度、含水量、孔隙度、孔隙水压力等方面。

土质条件的复杂性会对公路工程的路基设计、桥梁基础设计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挑战。

在土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试验,以获取准确的土质参数,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质条件的变化也是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之一。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均匀性和多变性,地质条件往往会在不同的地段出现差异。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对勘察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方面提出挑战。

针对地质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制定灵活可变的施工方案,以应对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变化。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还会遇到地下水问题。

地下水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流动、地下水渗流等情况。

地下水问题会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路基稳定、边坡稳定、桥梁基础稳定等方面。

在地下水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防渗措施,以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公路工程建设中还会遇到地表沉降和地基沉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土质条件的差异、地下水问题、地质灾害等引起的。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质灾害修复方案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质灾害修复方案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质灾害修复方案山区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山区地势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地质灾害对山区公路的安全和质量构成威胁,所以,设计适当的地质灾害修复方案对于山区公路的可持续使用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修复方案的必要性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山洪、泥石流等,经常发生并对山区公路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在公路建设初期,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修复方案,在灾害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并确保公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地质灾害修复方案的步骤地质灾害修复方案的制定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地质灾害调查首先,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了解灾害类型、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范围。

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准确评估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规模,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2. 灾害防控措施在灾害防控措施中,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固山体、架设护栏、清理河道、设置警示标志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威胁。

3. 灾害修复工程当地质灾害发生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工程。

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如清理泥石流堆积物、修复路基和边坡、修复被冲毁的桥梁等。

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确保修复工程的质量和持久性。

4. 灾害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及时获取地质灾害的监测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提前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灾害对公路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修复方案的主要技术措施地质灾害修复方案的具体内容应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质条件而定。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技术措施:1. 护坡工程针对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可以采用护坡工程来加固地质体,以提高其稳定性。

护坡工程可以使用混凝土护坡、加筋土工护坡和植被护坡等不同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公路地灾隐患排查报告(3篇)

公路地灾隐患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公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确保公路安全,及时发现并消除地灾隐患,本报告对某公路段进行了地灾隐患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排查范围及方法1.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范围为某公路段,全长XX公里,涉及路段共XX处。

2. 排查方法:(1)现场调查:对公路沿线进行实地勘查,观察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情况,对疑似地灾隐患点进行详细记录。

(2)资料收集:查阅公路建设、地质勘察、监测预警等相关资料,了解公路地质条件、历史灾害情况等。

(3)技术手段:运用遥感、GP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公路沿线进行空间分析,提取地灾隐患信息。

三、排查结果1.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1)滑坡:共发现滑坡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路段。

(2)崩塌:共发现崩塌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路段。

(3)泥石流:共发现泥石流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路段。

2.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自然因素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2)人为因素: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扰动、开挖边坡、路基填筑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1)滑坡:滑坡体较大,对公路通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崩塌:崩塌体较小,但易引发交通事故,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3)泥石流: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对公路及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四、防治措施及建议1. 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及时发现、及时预警。

(2)治理工程: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如边坡加固、排水系统完善等。

常见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常见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常见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常见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有哪些?•有效避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方法有两点:一是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二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不合理开挖边坡、堆放、弃土以及排水而诱发的崩塌、滑坡。

避免或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有效措施有:1、汛期生活和劳作应尽量避让泥石流多发的河谷区。

2、加快退耕还林,加强植树造林、防止乱砍滥伐,搞好水土保持,杜绝或减轻诱发泥石流产生的人为因素。

农村建房选址可根据以下五个原则来预防地质灾害:一是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二是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三是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四是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五是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六是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人们在野外工作时,如果遇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采取下面的方法避让: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遇到山崩、滑坡、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遇到山崩、滑坡时,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坝下,特别要保护头部。

滑坡灾害预防措施(一)抑制诱发滑坡的行为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大。

对以往众多滑坡灾害实例的成因分析表明,由人为工程活动直接诱发的滑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由纯自然因素引发的滑坡越来越少;很多滑坡灾害不是“天灾”,实为“人祸”。

要有效防止滑坡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首先必须从约束人们的不合理活动入手,避免在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加剧和诱发滑坡灾害。

1、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选择安全、稳定的地段建设村庄、构筑房舍,是防止滑坡危害的首要措施。

城镇、村庄、厂矿的位置是否安全,应该在场地比选或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专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来判定。

公路地质灾害与防治

公路地质灾害与防治

在 建设 时 ,没有 充分考 虑地面 沉降 灾害 ,导 通 常可 以采取跨 越 、排导 、拦 挡等措 施 。首 致 一些 公路 工程 陆续暴 露 出一 些严 重的 质量 先 ,跨越 。采用 渡槽 隧 道 ,明洞 、过水 路 缺 陷。例如 ,广 东道路桥梁塌陷事 件。 面 、涵洞 、桥梁 等措 施跨 越泥石 流 。在利 用 1 . 2 泥石流 桥 梁跨越 泥石流 多发 地 区时需要 重 点考虑 冲 在 诸 多公路地 质灾 害 中,泥石 流具有 数 刷 问题和 淤积 问题 。在桥 梁孔 径确 定时 ,不 量 多、规模大 、活动频繁 、危及面广等特点 。 但 要考虑 流量 因素 ,还需 要考 虑阵 流特性 , 具有侵蚀 作用的大型泥石流能够使沟谷深度下 确 保 孔 径 与 净空 能 够 使 泥 石 流 无 阻 碍 的 通
切 ,显 著改变地表形态 ,使得两岸 山体与沟源 的 稳定性 遭 到破坏 ,造 成崩塌 或滑坡 不断 发 牛 ,进一步加剧 泥石流 。泥石流携带的大量的 石块将 会在平缓地带逐渐停积 ,进而形成堆积 过 。桥位 需要 选在河 床稳 定和 河道 顺直处 , 尽 量和河 床垂直 ,切 不可 在河床 的边 坡 点处 设 置桥位 。其次 ,排 导 。设置导 流 堤 、急流 槽 或排导 沟等 引导 泥石流 排 出 ,避 免泥石 流
中图分类号: U 4 1 9
在 我 国 ,公路 交 通承担 着重 要的运输 任 山体崩 塌灾害 ,导致 高速 公路 被大 量碎 石堵 务 ,公路 总里程 位居 世界前 列 。由于我 国幅 塞 ,道路交通瘫痪 。 员辽 阔 ,地质情 况也 非常 复杂 。各地 公路 面 临着 不 同类型 和程度 的地 质灾 害 ,如 果不 采 2公路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地 质 灾害主要 有地 面沉降 , 泥 石流 、 滑坡 和崩 塌等。 在 公路 地 质灾 害防 治中, 必 须根 据 灾 害的类 型、 特点 、 规 模 等情况 进 行 科 学的分 析 , 并在 此 基 础

公路滑坡等灾害防治措施

公路滑坡等灾害防治措施

公路滑坡等灾害防治措施公路滑坡是指发生在公路工程上的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土石体下滑、滑动或倾动而导致的交通灾害。

公路滑坡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困扰,也会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公路滑坡灾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

在公路规划初期,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地下水位、土质条件、地震活动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预测出潜在的滑坡风险区域,进而合理规划公路线路避开高灾害风险区域。

同时,还需加强对已建成公路的监测,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保障公路的安全通行。

其次,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

在公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路基和路堤施工方式,确保路基地基工程的稳定性。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的路段,如土壤松散、地震多发等地区,还可以采取桩、墙等加固措施,增加土体的抗滑性。

此外,合理设置路面排水设施,确保路面排水畅通,避免地下水湿润路基,对于减少地面水分对路基的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加强维护和修复工作。

定期对公路进行巡查和维护,发现路基沉降、路堤滑动等问题要及时处理。

一旦发生滑坡,要立即停止交通,并进行紧急抢修工作,防止滑坡进一步扩大,确保安全通行。

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采取合适的修复措施,包括清理滑坡物、加固滑坡体和修复路基等。

另外,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定。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难以预测和完全避免的,因此要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公路滑坡灾害应急预案。

在道路规划和修建之前,可以根据地质、地形等因素分析潜在灾害点,并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应对,减少灾害损失。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加强公路滑坡的防治。

比如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滑坡隐患点的监测和评估,以提早预警和预防滑坡的发生;利用地下注浆和加固技术来加强滑坡体的稳定性,减轻滑坡对公路的破坏等。

CUSTOMER RETENTION THROUGH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 TOGOLESE P

CUSTOMER RETENTION THROUGH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 TOGOLESE P

镶补 、 填堵坡 体岩石缝 洞 : 削坡 . 人工 消除小型危 岩体或减缓 陡峭 高 坡 ; 固, 锚 加固危岩体 , 提高其稳定程度 。 防止崩落 、 滑坡 ; 排水 、 通地 疏 表水和地下水 , 缓对危岩 陡坡 的冲刷和潜蚀 ; 减 拦截 、 修筑挡石墙 、 落 石平台 、 拦石栅栏等 . 阻止崩滑物对公路设施 的破坏
22泥 石 流 .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 由多种措施组成 的系统工程 它主要由四方面 措施组成 : 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 的防治体系一 通过 生物措施 和工 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 , 消除或削弱泥石 流发生条件 : ②控制泥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 翻滚、 坠落于坡脚 程措施 , 采用拦挡坝 、 谷坊、 导沟 、 排 停淤场等工程措施 , 现象 , 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 平位移分量 滑坡是指斜坡 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一 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 下 . 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 带以 调整和疏导泥石 流流通途径和 淤积 场地 , 减少灾害破 坏损 失 : ③预 防 水平 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 和现象 。崩塌 、 滑坡地质灾 害是 泥石流危害的 防护工程体 系~ 一修建渡槽 、 涵洞 、 隧道 、 明硐 、 护坡 、 挡 山区公路 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 主要是 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 墙 、 坝、 顺 丁坝等工程 , 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 ④预测 、 预报及救灾 及 脚造 成的。 由于山坡或路 基边坡 发生崩塌 、 滑坡 , 常使交通 中断 。 响 体系一一对于遭受 泥石流严重威胁 的居 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 . 影 公路 的正 常运输 。 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 道. 摧毁公路 . 砸坏路基及 时搬迁、 疏散 , 时有效地抢险救灾 , 受灾 减少灾害破 坏损失 。 23 _地面塌 陷 公路 桥 , 中断交 通, 破坏厂矿 , 淹没村庄 , 造成行 车事 故 , 甚至引起人身 伤亡 。 预防和治理地面塌 陷的工作有 多方面内容 . 首先 . 为避免或减少 地 面塌陷灾害 . 必须 十分 重视公路场地 的地质环境 . 明建设 区地面 查 1 . 石流 2泥 对地 面塌 陷进行预测 . 尽可 能布设 在塌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 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 、 石块 的暂时性急水 塌 陷的危险程度和形成 条件 . 流 。泥石流具有强 大的破坏力 , 它往往在很短时 间内摧 毁一切工程设 陷危 险性小 的安全地带 : 对于无法避让路段 。 则应根据具体情况 . 在设 旋喷加固等必要 的防塌措施 。除上述预防 施和夺取 千百人 、 至上万人 的生命 财产 . 甚 是严重 威胁 山区人 民和工 计 和施工 中采取钻孔灌浆 、 在地面塌陷危险区进行抽水 、 、 排水 蓄水 、 破等活动时 , 爆 要采 程建设 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是公路 , 尤其是 山区公路建设 过程 中普遍 途径外 , 防止诱发地面塌陷活动 。 为了减轻矿区采空塌 陷灾害 . 限 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 的公路水毁类型 . 是毁坏 穿越 泥石流沟 的公 用适 当方法 . 路路基 、 路面及相应 防治结构物 的重要外在机 制 , 危害方式 只要是淤 制采 空区范 围, 或者增多 、 加大保安柱 , 减小塌陷规模。对于已经发生 要在查 明地 面塌陷发育状 况和形成原 因的基础 上 . 因地 积、 掩埋 、 堵塞 、 冲击及 冲刷公路 , 我国公路每 年因泥石流造成 的经济 的塌陷灾害 . 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加 以治理 其方法除了消除促使地面塌陷发展 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 地面塌 陷 . 3 的各种动力活动外 . 还可采用填堵法 、 跨越法 、 强夯法、 灌注法 、 深基础 控制抽水( 或排水) 强度法 、 疏导水 流法 、 地下水气调压 法等充 地面塌 陷是指地表岩 、 土体在 自 然或人为 因素作用 下 , 向下陷落 , 加 固法、 堵截水 流. 强化土层及洞穴沉 积物强 并在地面形成塌 陷坑 ( ) 洞 的一种地质现象 。有岩溶塌 陷、 矿山采空塌 填加 固地 面塌陷坑和地 下孔 洞 . 陷、 黄土湿陷等类型 。 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 区通过 . 经常会 造成路 度 , 削弱地面塌 陷活动能力 . 保证工程设施安全 。 24冻土冻融 . 面开裂 、 路基 及路面变形 、 沉降甚至塌 陷 , 影响公 路正常通行 . 至威 甚 0 T程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确定的地基土冻胀级别 .采取 ) 胁人身生命 、 财产安全 。 1 . 4冻土冻融 相应的防冻胀融沉措施 。 ②在拟建工程施工时, 一是回填粗颗粒抗冻材 并在地面做好防水工作 , 防治冻胀产生 的冻 切力破 坏基础 ; 是采 二 冻土冻 融是指在季节性 冻土区 . 基土冬季冻胀 . 地 夏季融化 沉陷 料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工程属于线形工程建设项目,同一条道路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

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

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1.4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是指在季节性冻土区,地基土冬季冻胀,夏季融化沉陷的一种现象。

此种灾害是东北地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常会造成道路翻浆、冻胀、融陷及路面冻裂,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崩塌、滑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公路要尽可能避开崩塌、滑坡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滑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

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
消除小型危岩体或减缓陡峭高坡;锚固,加固危岩体,提高其稳定程度,防止崩落、滑坡;排水、疏通地表水和地下水,减缓对危岩陡坡的冲刷和潜蚀;拦截、修筑挡石墙、落石平台、拦石栅栏等,阻止崩滑物对公路设施的破坏。

2.2泥石流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

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3地面塌陷
预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工作有多方面内容,首先,为避免或减少地面塌陷灾害,必须十分重视公路场地的地质环境,查明建设区地面塌陷的危险程度和形成条件,对地面塌陷进行预测,尽可能布设在塌陷危险性小的安全地带;对于无法避让路段,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钻孔灌浆、旋喷加固等必要的防塌措施。

除上述预防途径外,在地面塌陷危险区进行抽水、排水、蓄水、爆破等活动时,要采用适当方法,防止诱发地面塌陷活动。

为了减轻矿区采空塌陷灾害,限制采空区范围,或者增多、加大保安柱,减小塌陷规模。

对于已经发生的塌陷灾害,要在查明地面塌陷发育状况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

其方法除了消除促使地面塌陷发展的各种动力活动外,还可采用填堵法、跨越法、强夯法、灌注法、深基础加固法、控制抽水(或排水)强度法、疏导水流法、地下水气调压法等充填加固地面塌陷坑和地下孔洞,堵截水流,强化土层及洞穴沉积物强度,削弱地面塌陷活动能力,保证工程设施安全。

2.4冻土冻融
①工程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确定的地基土冻胀级别,采取相应的防冻胀融沉措施。

②在拟建工程施工时,一是回填粗颗粒抗冻材料,并在地面做好防水工作,防治冻胀产生的冻切力破坏基础;二是采取清基换填砂砾或粗砂等透水性好的填筑材料等措施处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佘小年等.公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余建锋.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公路交通技术,2007.
[3]邢丽霞,阙列东.我国的地面塌陷及其危害.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
[4]王勇. 复杂地质条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与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闫纲彪.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交通世界,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