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提纲

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提纲
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提纲

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精品文档

浅谈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衡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重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从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不少学生看着作文题,半天不知从何立意。或者勉勉强强凑足800字,生拉硬扯,思路混乱,说理肤浅等等。因此,在高中阶段,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而思维导图凭借其形象性、直觀性,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审题、构思、论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思维导图,指的是一种运用图表和文字,直观呈现主题和各级节点之间隶属关系的图像式思维工具。它具有“直观性地呈现大脑分析思考的动态趋向”“层级性地体现主题与各节点的关系”“逻辑性地再现分析思考的条理和过程”等特点。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运用思维导图审题立意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观察生活,思考事件,以及面对不同对象时的感情、看法、立场、态度有所不同。而思维导图能让这些不同变得具体可视。学生在写作前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构思,用主题词和层级隶属关系图标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给教师,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准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写作重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题目指令之一是“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这十二个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环保、城乡、出行、购物等方面,都指向对中国的认识,审题时需找出这些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机整合,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首先要确定主题,即“中国”。然后以此为中心,多方位、多层次地辐射开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分类提炼出四个子主题,即“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高科技的现代开放中国”“鲜明文化特色的中国”“面临挑战的中国”。其次,材料中的十二个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中的节点,对应分布在每个子主题之下,材料中“有机的关联”就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了。我们可以聚焦一点,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立意构思,也可以综合多点,全面分析论证。

2.运用思维导图行文构思

高考作文命题强调“人人有话说”。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话”说得好,说得透,说得独特,说得清晰,是我们的写作训练重点之一。而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思考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逻辑层级关系,从而调动他们思维的创造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还可以由学习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