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
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

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摘要:分析对比了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相关法律、规章、规范,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了管道、铁路、公路、通信线缆、电力设施、桥梁与长输燃气管道,输气站、放空管与其他设施的安全保护距离,提出了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防火间距;输气站;放空管1 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快速发展,大量以前远离人口聚集区、工业区的长输燃气管道逐渐被各种建筑物包围,公路、铁路、线缆、工业园区、住宅区等与管道交叉施工或占压管道的问题层出不穷。
在处理交叉施工和占压问题,防止第三方施工对燃气管道造成破坏,有效拆除并搬迁占压物,避免其他建设工程对燃气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尽可能减少燃气管道发生事故后对周边区域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时,如何合理地确定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是当前燃气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
2 相关法律、规章、技术规范①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该法在原《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规定的管道中心线两侧5m的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定,并提出部分建筑物与燃气管道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建设施工方应当与燃气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等新规定,为现有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该法以管道中心线为安全距离起算点,与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附录B“防火间距起算点的规定”中管道从管壁外缘算起的规定不同。
②规章 [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和[78]交公路字698号《关于处理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与公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试行)》。
这两项规章对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有较详细的要求,两者均实施多年,但期间都未进行过修订,与目前长输燃气管道保护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③规范 GB 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36—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23—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4—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T 21447—2008《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S Y0007—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401—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 0325—2001《钢质管道穿越铁路和公路推荐作法》、SY/T 0032—2000《埋地钢质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15.1-98《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 4079—95《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 5919—2009《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管理规程》、TB 10063—2007《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T 2832—1997《交流电气化铁道对油(气)管道(含油库)的影响容许值及防护措施》、JTG D20—2006《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061—201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等。
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及防护

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及防护
长输天然气管道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其安全保护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长输天然气管道需要设立安全保护距离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
保证其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安全保护距离是指在长输天然气管道两侧的安全保护区范围内所规定的建设、开发和
生产活动的限制距离。
根据《城镇燃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长输天然气管道的
安全保护距离应该按照不同管径和输气压力等级来确定。
一般来说,安全保护距离以管道
中心线为界线,向左右外扩各20m,保护范围内禁止施工、盖房、开采等人为行为。
除了安全保护距离之外,长输天然气管道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其在不
可预见事件发生时不受损害。
主要的防护措施包括:
1. 防腐涂层:对于土壤条件较差、气象条件极端、管道穿越街区、隧道、桥梁和江
河等复杂地形的管段,应先预先抹涂或喷涂优秀的防腐剂,来防止管道被腐蚀。
2. 安全阀门:设置安全阀门是防止管道气体增压及其他异常情况的重要措施。
安全
阀门应摆放在管道高处,阀门直径应推断为管道直径的5%至8%。
3. 管道定位器:液晶管道定位器可实时追踪管道运行情况,迅速响应异常事件,并
及时定位管道故障点。
4. 应急预案:长输天然气管道应该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置流程、危机
公关方案和应急资源保障计划等,为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提供有效指导和保障。
埋地燃气管道的安全间距控制

埋地燃气管道的安全间距控制燃气管道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输送手段,用于向居民和工业用户提供燃气供应。
然而,燃气泄漏或燃气管道爆炸事故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埋设燃气管道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距的控制要求,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首先,燃气管道的埋设深度是控制安全间距的关键。
燃气管道应埋设在地面以下的一定深度,以确保管道不会被外力破坏或人为损害。
一般情况下,燃气管道的埋深要求为1.2米到1.5米,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外界施工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穿越河流、高速公路等地方时,燃气管道的埋设深度要进一步加深,以提高管道的安全性能。
其次,燃气管道的布置方式也是控制安全间距的重要因素。
燃气管道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地下设施交叉穿越,比如电力线、自来水管道等。
如果无法避免,那么在管道穿越点,应采取措施加固管道,并加装防护措施,防止其他地下设施对管道造成损害。
此外,燃气管道的布置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保证管道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
另外,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根据相关规定,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间距要求为0.5米。
这样可以确保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等事故时,管道不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爆炸的风险。
此外,建筑物旁边的绿化带、停车场等地方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以便在需要进行修复或检修时,能够顺利进行作业,不会对建筑物及其周围的环境造成威胁。
总之,埋地燃气管道的安全间距控制是确保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通过正确的埋设深度、合理的管道布置以及与建筑物之间的适当距离,可以降低燃气管道事故的发生概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在燃气管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燃气管道的安全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最后,燃气管道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共同推动燃气行业的安全发展。
输气管道站间距的计算

输气管道站间距的计算
燃气输气管道用于输送燃气,是一种最为安全可靠的输送方式。
输气管道的站间距(Spacing Distance)是指一段管线两个接站的距离。
站间距的计算主要受管线断面、接站开启方式及安全使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是设计全流程的关键步骤。
一般情况下,燃气输气管道的站间距应同时考虑安全性,所以站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管道规格及管线中存在的燃气位置变化情况。
根据管道规格,有关专家根据管线速度和安全使用压力等因素,计算出管线北京开启情况下的最小站间距。
为确保管线的安全性,站间距的大小应要比最小的站间距高出25%-50%,以预防不必要的风险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实践中,燃气输气管道站间距的选择也要根据管道所在的环境及路线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和维护保养。
一般来讲,站间距只有在不影响管线运行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时才应作出决定。
若考虑到路线的长度及相关性,站间距可以事先确定,指定靠近城市的接站距离适当拉大,靠近村镇的接站距离相对可以缩小,使管道尽可能服务更多靠近的村镇消费者。
总之,燃气输气管道站间距的计算涉及多方因素,专业的工作人员应当全面考虑各因素,综合计算最为适宜的站间距,保证管道的安全可靠性及系统正常运行。
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及管道自身防护措施 李红江

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及管道自身防护措施李红江发表时间:2019-04-14T10:54:18.6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李红江[导读] 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安全保护距离,并且做好管道的自身防护措施,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可以安全的发展。
山西煤层气(天然气)集输有限公司襄垣分输站山西省长治市 046200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对长输天然气管道进行铺设时,一定要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控制好长输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输天然气管道和铁路、公路、电缆以及其他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并且提出了管道自身防护措施。
关键词: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管道;防护措施引言首先将长输天然气管道方面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进行了对比,对管道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通信光缆、电力电缆、公路、铁路和管道与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若干管道自身防护措施。
1安全距离在管道运行中发挥的作用1.1土质结构输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土质结构应该进行地基处理,做好各种专业的防沉降措施。
一旦管道发生了泄漏事故,如果土质过于疏松,这些燃气就很容易窜入到室内。
1.2天然气管道和其他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在进行长输天然气管道设计施工时,也需要和其他管道之间保持安全距离,这主要是因为天然气管道自身所具有的那种危险性质所决定的。
所以,任何施工和建设都需要和天然气管道之间保持好一定的安全距离。
所以在天然气管道施工中,如果是与其他管道平行,那么为了可以更好的节约用地,方便土地更好的规划和利用,同时,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以及便于之后的维护工作,所以可以采用管道并行敷设的形式来进行施工。
根据我国《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不受地形、地质以及相关的土地规划之间存在的限制,在进行并行轨道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之后,彼此之间的净距离不能小于6m,如果因为地形、地质、以及相关规划造成限制,那么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保护距离可以小于6m。
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及管道自身防护措施

近年来,我国道路发展越来越快,长输天然气管 道的建设也发展迅速,这样就出现管道和道路之间相 互交叉得现象。因此,要加强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成 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若是距离过大,会影响后面施 工的项目,会对其造成一定的限制。
科学管理
2019年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长输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及管道自身防护措施
陈大胜
山东省中远天然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 恩施 445400 摘要:在进行天然气管道的设计时,要加强对管道安全距离的注意,尤其要注意对管道周边的其他管线以及道路建设 的情况和城市的规划状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同时避免与这些管线发生冲突,避让开其他管线。因为经济发张较快,城乡的 建设也在迅速增长,在天然气管道也在不断地增加,这样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加强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防护 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安全距离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安全距离的防护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长输天然气 管道 安全保护 距离 管道自身 防护
保护气体流量
8-9L/min / /
6 应用效果
此方法多用于无法用内部充氩装置及管线的返 修。在炼油化工装置的检修、抢修过程中多次使用, 对本新型施工技术焊接质量进行了检验,焊缝外观符 合要求,焊缝表面渗透检测与射线探伤合格率100%, 焊口热处理后理化检验符合设计要求,现在装置运行 平稳。通过与常规方法焊接的对比,本新型施工技术 具有如下优点:
3.2 阴极保护
在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阴极保护工作在管道防 护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我过已经在很早以 前就运用这项技术对管道进行防护,是管道保护工作 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附加的保护形式。
在公路30m埋设长输燃气管道的规定

在公路30m埋设长输燃气管道的规定燃气管道与I、Ⅱ级高速公路路边不应小于10m,Ⅲ级公路路边不应小于5m;距国家铁路干线中心线不应小于25m,距国家铁路支线(中心线)不应小于10m。
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的规定,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的基础的距离分别为不小于4米(介质压力0.4至0.8Mpa)和不小于6米(介质压力0.8至1.6Mpa);距街树的距离不小于1.2米;距铁路钢轨不小于5米;距有轨电车钢轨不小于2米;距其它道路的距离无规定。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对于压力不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通常为城市管网),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埋设在机动车道下时,应至少大于0.9m。
2、埋设在非机动车车道(含人行道)下时,应至少大于0.6m。
3、埋设在机动车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时,不得小于0.3m。
4、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0.8m。
压力不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安全距离

压力不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m)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m)注:①如受地形限制无法满足上表时,经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后,上表规定的净距,均可适当缩小,但次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0m,中压管道距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0.5m且距离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1m,低压管道应不影响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基础的稳固性。
且次高压A燃气管道距外墙面6.5m时,管道壁厚不应小于9.5mm;管道壁厚不小于11.9mm或小于9.5mm时,距外墙面分别不应小于地下燃气管道压力为1.60Mpa的有关规定。
②上表规定除地下燃气管道与热力管的净距不适于聚乙烯燃气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外,其他规定也均适用于聚乙烯燃气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聚乙烯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的净距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执行。
6.4 压力大于1.6MPa 的室外燃气管道6.4.1 本节适用于压力大于1.6MPa(表压)但不大于4.0MPa(表压)的城镇燃气(不包括液态燃气)室外管道工程的设计。
6.4.2 城镇燃气管道通过的地区,应按沿线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并依据地区等级作出相应的管道设计。
6.4.3 城镇燃气管道地区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 范围内,任意划分为1.6km 长并能包括最多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数量的地段,作为地区分级单元。
注:在多单元住宅建筑物内,每个独立住宅单元按一个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计算。
2 管道地区等级应根据地区分级单元内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地区:有12 个或12 个以下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
2)二级地区:有12 个以上,80 个以下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
3)三级地区:介于二级和四级之间的中间地区。
有80 个和80 个以上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但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地区、工业区或距人员聚集的室外场所90m 内铺设管线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2011-12-28王魁张宇孔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摘要:分析对比了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相关法律、规章、规范,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了管道、铁路、公路、通信线缆、电力设施、桥梁与长输燃气管道,输气站、放空管与其他设施的安全保护距离,提出了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防火间距;输气站;放空管Safety Protection Distance of Long-distance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WANG Kui,ZHANG YukongAbstract:The relevant laws,regulations and codes for safety protection distance of long-distanc e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are analyzed and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re safety protection di stance from pipelines,railways,highways,communication cables,power facilities and bridges to long-distance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as well as from gas transmission stations and vent pipes to other facilities are analyzed and on safety protection work of long-distance gas transmissio n pipeline are made.Key words:long-distance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safety protection distance;fire separation d istance;gas transmission station;vent pipe1 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快速发展,大量以前远离人口聚集区、工业区的长输燃气管道逐渐被各种建筑物包围,公路、铁路、线缆、工业园区、住宅区等与管道交叉施工或占压管道的问题层出不穷。
在处理交叉施工和占压问题,防止第三方施工对燃气管道造成破坏,有效拆除并搬迁占压物,避免其他建设工程对燃气管道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尽可能减少燃气管道发生事故后对周边区域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时,如何合理地确定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是当前燃气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
2 相关法律、规章、技术规范① 法律相关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该法在原《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规定的管道中心线两侧5m的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定,并提出部分建筑物与燃气管道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建设施工方应当与燃气管道企业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等新规定,为现有长输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该法以管道中心线为安全距离起算点,与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附录B “防火间距起算点的规定”中管道从管壁外缘算起的规定不同。
② 规章相关的规章主要是[87]油建字第505号、铁基[1987]780号《原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铁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和[78]交公路字698号《关于处理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与公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试行)》。
这两项规章对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有较详细的要求,两者均实施多年,但期间都未进行过修订,与目前长输燃气管道保护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③ 规范相关的规范主要是GB 50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369—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23—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4—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T 21447—2008《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SY 0007—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401—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 0325—2001《钢质管道穿越铁路和公路推荐作法》、SY/T 0032—2000《埋地钢质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SY/T 4079—95《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 /T 5919—2009《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管理规程》、TB 10063—2007《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T 2832—1997《交流电气化铁道对油(气)管道(含油库)的影响容许值及防护措施》、JTG D20—20 06《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061—201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 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等。
规范主要从设计、施工、防腐、防火的角度规定长输燃气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存在4少1缺1偏问题,即:涉及管道安全保护距离的内容少,强制性条文少,直接以“长输管道”为表述的少,关于安全保护距离起算点的解释和规定少;缺乏对不同敷设条件下安全距离的细化规定;规范之间有关条款的表述和数据存在偏差。
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主要是:GB 50183—2004规定了输气站与其他建筑设施的防火间距,G B 50217—2007规定了直埋敷设的电缆与管道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距离。
GB 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虽指出该规范不适用于城镇燃气门站以前的长输管道工程,但其对门站和储配站及工作压力大于的室外燃气管道有规定;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虽提出“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但其对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有规定。
这两个规范对当前现有长输燃气管道安全距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外的标准规范中关于防火间距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技术水平、消防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国制定的防火间距也不尽相同。
例如,有些国家国土面积不大,土地昂贵,偏重于采用安全程度高的设备而较少占用土地,因而制定的防火间距较小;有些国家则相反,如美国石油保险协会推荐的安全距离往往偏大[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提出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应以保障安全和节约用地为原则。
3 相关研究成果① 对埋地管道受干扰电流影响的研究。
国内外在干扰电流对管道腐蚀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多,我国目前的大多数相关技术规范在规定安全距离时,都引用了这些研究成果,在多项技术规范的附录和条文说明中对此方面的研究结论也有详细的介绍。
② 对管道泄漏后气体扩散范围的研究。
文献[2]指出,气体泄漏喷射扩散时,在喷射轴线上距孔口一定距离处的气体的质量浓度与孔口孔径、泄漏气体的密度、周围大气的密度等存在函数关系;气体泄漏绝热扩散时,泄漏气体的气团呈半球形向外扩散,气团的半径和浓度与气团初始温度、环境压力、扩散时间等存在函数关系。
因此,当确定燃气的燃烧、爆炸或中毒的最高允许浓度后,设定孔口孔径,可计算具有最高允许浓度的点至孔口的距离,也可以计算已知浓度的点距孔口的距离。
③ 对管道泄漏后形成爆炸的研究。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提出蒸气云爆炸冲击损伤半径计算公式[1],损伤半径与燃气泄漏量、燃气高热值等存在函数关系。
文献[2]介绍,压力容器爆炸时爆炸冲击波的伤害和破坏作用与燃气体积、距爆炸中心的距离等存在函数关系,爆炸冲击波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超压值有关。
因此,设定人体受到的伤害情况和建筑物遭到的破坏程度,确定对应的超压值,可计算人体或建筑物距爆炸中心的距离。
④ 对管道泄漏后形成喷射火焰的研究。
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后形成射流,若在泄漏孔口处被点燃,则形成喷射火焰,距离喷射火焰一定距离的热辐射值与管道压力、管道直径、距火源点的距离等存在函数关系,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热辐射值有关。
因此,设定人体遭受伤害的量化值,确定该值对应的热辐射值,可计算人体距火源点的距离[2~3]。
⑤ 对管道受附加应力影响的研究。
文献[4]运用弹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法,对埋地燃气管道进行受力分析。
SY/T 0325—2001对管道受力分析的计算也有介绍。
⑥ 对埋地燃气管道在地下泄漏的研究。
影响地下燃气泄漏扩散范围的因素有管道自身的破损程度、管道运行压力、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地下障碍物等。
一定条件下,破损程度越大,运行压力越高,土壤的土质孔隙度越大(沙地),土壤含水率越低,其扩散范围越大。
土壤环境受到环境温度(夏天和冬天)和湿度(晴天和雨雪天)的影响[5]。
⑦ 在我国技术规范中,TSG 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首次提出长输(油气)管道事故后果严重区的确定原则和天然气管道的潜在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该公式与管道外直径、管道最大容许操作压力等有关。
4 基本安全保护距离虽然涉及安全保护距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因侧重点不同、计算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对相关规章和规范的有关条款进行对比分析、整理汇总,得出常见情况下的基本安全保护距离。
基本安全保护距离起算点主要依据GB 50183—2004中的附录B“防火间距起算点的规定”。
本文中的“参照”指基本引用原文;“综合”指原文之间表述差距不大,经简单地对比汇总;“依据”指原文表述差距较大,按照重复规定优先、国家标准优先、强制标准优先的原则,经过分析和整理。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的安全保护距离①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之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a.阴极保护电流的相互影响,造成管道腐蚀。
b.发生泄漏等事故后,管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埋设并平行时,综合GB 50251—2003第4.3.11条和SY 0007—1999第条,认为:两者外壁距离不宜小于10m;受条件限制,当距离小于10m时,该范围内后施工的管道及其两端(各延伸10m以上)应做特加强级防腐层。
③ 长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埋设并交叉时,综合GB 50251—2003第4.3.12条,GB 50369—2006第条、第条,GB 50424—2007第条,GB/T 21447—2008第条,SY 0401—98第条、第条和第条,SY 0007—1999第条,认为:其他管道应在长输燃气管道上方通过,两者外壁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如受条件限制,当小于0.3m时,两者间应设置坚固的绝缘隔离物,同时两管道应在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以上的管段上做特加强级防腐层;但在任何情况下,两者外壁垂直净距不得小于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