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专题过关检测试卷及解析答案含答题纸

合集下载

史记选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史记选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史记选读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班固D. 刘向答案:B2. 《史记》中“世家”指的是什么?A. 皇帝的家谱B. 诸侯的家谱C. 贵族的家谱D. 普通人的家谱答案:B3. 下列哪个人物不是《史记》中的人物?A. 项羽B. 刘邦C. 秦始皇D. 曹操答案:D4.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C5. 《史记》中“本纪”记载的是谁的事迹?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A6. 《史记》中“书”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事件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C7. 《史记》中“表”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历史年表答案:D8. 《史记》中“志”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各种制度答案:D9. 《史记》中“列女传”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D. 女性人物的事迹答案:D10. 《史记》中“刺客列传”记载的是什么?A. 皇帝的事迹B. 诸侯的事迹C. 刺客的事迹D. 普通百姓的事迹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体通史。

答案:纪传2. 《史记》全书共_______卷。

答案:一百三十3. 《史记》的“本纪”部分记载了从_______到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黄帝4. 《史记》的“世家”部分记载了_______诸侯的事迹。

答案:各个时期5. 《史记》的“列传”部分记载了_______人物的事迹。

答案:各个时期重要历史6. 《史记》的“书”部分记载了_______制度。

答案:各种7. 《史记》的“表”部分记载了_______年表。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巡狩.(shòu)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2019学年鲁人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综合测评1(含解析)(1)

2019学年鲁人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综合测评1(含解析)(1)
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齬, 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 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 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 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 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 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 归。寻卒。
C.“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同时淋 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
D.在“将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话从侧面烘托了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 出了他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解析】B项,“对秦王的恭敬”评述不准确。这里的“跪”貌似恭敬,实 则表现了蔺相如的不卑不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相如张目叱之.
A..
A.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我为赵将
秦王为赵王击 请奏盆秦王,以.相娱乐
C.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今君与廉颇同列
D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解析】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A项,之:代词,他们/助词,的。
B项,为:是/介词,替,给。D项,今:名词,现在/连词,如果。
【答案】C
【解析】A、B两项的第二句不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高义 能直接表现蔺相如的勇敢。
【答案】C
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秦王怒,不许”“秦王不怿,为一击鬥”的描写,表现了秦王色 历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B.蔺相如“前进,,因跪请秦王”中,“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 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二人地位的 悬殊。

《史记》选读1-4专题测试题(2)

《史记》选读1-4专题测试题(2)

史记选读 1-4专题测试班级:?? ?????姓名:一、现代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语文是盐胡展奋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误人子弟的言论,这原本正常。

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灵性了;又说什么“断烂语法”怎么扼制他们的创造力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

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为盐梅。

”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产生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是的,有的当下看上去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没有语法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

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作油来使。

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综合测评5 Word版含解析 (2).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综合测评5 Word版含解析 (2).doc

综合测评(五)(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图穷而匕首见B.辟易数里C.县东吴门之上D.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解析】A项,“见”,通“现”,“露出”;B项,“辟”通“避”,“退避”;C项,“县”通“悬”,“悬挂”。

【答案】 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②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两个“微”用法、意义相同,都用在假设句中,表示“如果没有”。

B.①鲁父兄乃降②王乃反诛我两个“乃”字都是副词,意义相同,都译为“竟然”。

C.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②自引而起两个“引”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一个是动词,翻译为“带领”;后一个是动词,翻译为“伸长”。

D.①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②胡虏易与耳两个“与”用法和意义不完全相同,前一个是介词,翻译为“和”,后一个是动词,译成“对付”。

【解析】两个“乃”字都是副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才”,后一个可译为“竟然”。

【答案】 B3.选出加点的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A.期山东..为三处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B.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左右..既前杀轲C.然其为人..沈深好书越王为人..能辛苦D.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子胥以为..不可【解析】A项,第一个“山东”指山的东面;第二个“山东”指崤山以东。

B项,两个“左右”都指“身边的人”。

C项,两个“为人”都指“做人”。

D 项,两个“以为”都是“认为”。

【答案】 A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子胥耻.其计谋不用②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③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④樊於期乃前.曰⑤其人居远.⑥使使以闻.大王⑦太子迟.之⑧发尽上.指冠A.②③⑥/①⑦/④⑧/⑤B.②⑥/①③⑦/④⑧/⑤C.②⑥/①③⑦/④/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解析】②⑥都是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跟从”“使……听到”;①③⑦都是意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以……为耻”“以……为乐,以……为苦”“以……为迟”;④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走上前”;⑧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上”;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远方”。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三)+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三)+Word版含解析.doc

综合能力检测(三)(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徇:示众B.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当:应当C.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固:坚决D.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迁:流放解析:选B。

B项中的“当”应解释为“判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②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B.①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②胡兵终怪.之,不敢击C.①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D.①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选C。

解释为“摆出来给人看”、“指出来使人知道”。

A项,①句中“解”通“懈”,解释为“松懈”;②句中“解”,解释为“解脱、逃脱”。

B项,①句中“怪”,可解释为“怪现象”;②句中“怪”,解释为“感到奇怪”。

D项,①句中“会”,解释为“会合”;②句中“会”,解释为“正赶上”。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军亡导,或失道B.遂坐上坐,无所诎C.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D.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解析:选C。

A项,“或”通“惑”;B项,“诎”通“屈”;D项,“乡”通“向”。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B.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C.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D.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解析:选B。

家庭的财产。

A项,古义:规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C项,古义:属某人所统领。

今义:彼此之间一方领有或具有而另一方隶属或从属;D项,古义:非议国政。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广以.卫尉为将军B.乃.求见说沛公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C.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D.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解析:选A。

高中语文 专题三 阶段质量检测二(第3专题)(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三 阶段质量检测二(第3专题)(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三阶段质量检测二(第3专题)(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阶段质量检测二(第3专题)(时间:120分钟 总分值:120分)一、根底知识(31分,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广家世世受.射 受:教授 B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接应 C .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 解析:选A A 项,受:传授。

2.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B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C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D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解析:选C A 项,“尝〞同“常〞;B 项,“陈〞同“阵〞;D 项,“莫〞同“幕〞。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 B.⎩⎪⎨⎪⎧其.李将军之谓也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 C.⎩⎪⎨⎪⎧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D.⎩⎪⎨⎪⎧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解析:选D A 项,“且〞: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B 项,“其〞: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副词,表期望。

C 项,“为〞:介词,表被动,被/介词,替。

D 项,“乃〞:都是“是〞的意思。

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是( )①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纵观..,观秦皇帝 ③大丈夫当如.此.也 ④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⑤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⑥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C .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解析:选D ③⑥古今意义相同;①“作业〞古指谋生职业;②“纵观〞古指任人自由观看;④“约束〞古指规约;⑤“微细〞古指地位低下的人。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B.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C.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D.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解析:选D A项,“怪〞为意动用法;B项,“夜〞为名词作状语;C项,“坚〞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专题巩固测试注意: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áng)伍彳.(chì)亍着.(zháo)装少不更.(gēng)事B.造诣.(yì)校.(xiào)对珐.(fà)琅茕.(qióng)茕子立C.蟊.(máo)贼弹劾.(hé)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D.圭臬.(niè)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攻城掠地妒贤嫉能运筹帷幄对簿公堂B.令行禁止与世推移暴虎冯河豪杰蜂起C.按部就班全神灌注不知稼穑高山仰止D.搏闻强志忧愁幽思志洁行廉礼贤下士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臣等以死守之 B.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C.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D.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虽董之以严.刑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改正朔,易.服色C.相如引.车避匿沛公引.兵西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子何敢让焉.B.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B.始大人常以臣无赖..C.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D.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为作也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不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B.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D.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8.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先入关者王之 B.会项伯欲活张良C.沛公从百余骑 D.因袭攻武关,破之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偶语:偶尔谈论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C.方飨士,旦日合战..合战:会战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同“安堵”不迁动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节节取胜的原因,离不开他的军事策略,也离不开他实行了安民措施,使得人心所向。

B.高祖进入秦宫后,不恋重宝女色,自觉离开秦宫,还军霸上。

C.高祖入关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可见他的高明之处。

D.文末的历史情节与《鸿门宴》的情节相近,但详略不同且各有侧重,这正是司马迁在纪传体文学中所采用的“互见法”。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

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

”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

使者自往请之。

”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

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

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

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

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

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

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

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

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

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患.之患:以……为患B.使使者谢.安陵君曰谢:道歉。

C.吾已全.己全:使……保全D.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将:将军。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信陵君“悍猛而自用”的一组是()①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②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③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④ 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⑤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在魏国难当头之际,信陵君力排众议,挺身而出,抑蒙骜于关内,救魏国于水火。

B.子守管城的安陵人缩高因信陵君的命令而进退两难,但最终因安陵君而化险为夷。

C.信陵君复为将后,又自恃功高,日夜以酒色自娱,终被魏王“不信”而遭废黜。

D.信陵君重于诸侯,是因为他能为国纾难,而再度被黜,则因为魏王之不明不察。

第Ⅱ卷(81分)四.(33分)1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4分)(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3分)(3)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4分)(4)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3分)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教,使。

⑴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

请以第一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4分)答:⑵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两首诗中“春”的作用有何不同?请你分别作简要分析。

(6分)答:16.填写出下列名句。

(9分)(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2)谚曰:“桃李不言,。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李将军列传》)(3),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大风歌》)(5)博观而约取,。

(宋•苏轼)(6),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7),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史记•高祖本纪》)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往事(二)之八冰心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

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

〕,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

“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

”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

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

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