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叶子》是一篇优秀的故事,对于幼儿来说,它既有可爱的主人公和有趣的情节,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珍惜自然环境,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能够教育幼儿关爱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能够:1.了解故事《最后一片叶子》的情节和主题;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3.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行为动机;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故事《最后一片叶子》的课件或图书;2.幼儿园语言课教室;3.小组讨论的材料。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穿着羽绒服和围巾,手里拿着一个粉色的伞,进入教室。
教师表情严肃地说:“大家好,今天的天气好冷啊!我特地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还带着伞来到这里,你们都有没有觉得冷呢?”引导幼儿回答。
“是的,天气真的好冷。
”教师接着说:“冷的日子里,我们大家要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要注意保暖呢?”引导幼儿回答,“是的,我们要穿厚衣服,多喝热水,注意保暖。
”教师继续说:“除了自己保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教师将课件或图书《最后一片叶子》呈现给幼儿。
2.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最后一片叶子》故事讲解给幼儿听,并引导幼儿一起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用问题引导,比如:“小猫为什么觉得冷呢?小鸟为什么会帮助小猫呢?你们觉得小猫和小鸟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3.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幼儿随机分组,每组5-6个幼儿。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提出一个问题来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幼儿的讨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促进。
每组讨论时间为2分钟,每个小组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意见。
4.情感渗透(10分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A. 小猫为什么感到孤独和害怕?我们是否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感受?B. 小鸟为什么会帮助小猫?他的行为是不是很善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C. 你觉得小猫和小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D. 你在生活中是否有像小鸟一样善良和帮助他人的经历?请与大家分享。
2024年《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范文(五篇)

2024年《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范文《最后一片叶子》它讲述了一个重病在床的小女孩, 望着窗外正在凋零的树, 说: “这棵树就代表着我, 当这片叶子落下的时候, 就代表着我的死亡。
”一位画家知道之后, 便为她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翠绿的树叶。
就这样, 小女孩的病情得到了好转, 终于还是活了下去。
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信念支持着一个人走向成功。
周恩来, 伟大的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 外交家。
在他只有十二岁的时候, 东北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当他听到大伯说“中华不振”的时候, 他沉默了, 当魏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 他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信念领导他一步一步成为中华之栋梁。
希金森曾经说过“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
”信念是一个钢刀, 它支撑着去往成功路途上孤身奋战的勇士们, 给予他们勇气去克服困难, 用这把锋利的钢刀斩断路上的荆棘。
让这次旅途更加顺利, 使勇士们更快的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必胜的信念去克服它, 要记住“人有了坚定地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
2024年《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范文(二)《最后一片叶子》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 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与一片叶子的温馨故事。
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性和珍贵性, 也让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 小男孩亚历克斯生活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 但他的心灵却是空虚的。
在一个秋天的午后, 他在公园里遇到了一片孤独的落叶, 它成了亚历克斯生活中唯一的朋友。
亚历克斯用尽了办法, 让这片叶子得以活到冬天, 直到最终它在病弱中消失了。
小说通过亚历克斯和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让我想起了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
我们常常忽视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珍贵, 而这片叶子的存在让我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它如此微弱, 却又如此富有力量, 它只是一片叶子, 却能给亚历克斯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温暖。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通用12篇)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通用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1在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患了肺炎的琼西姑娘把自己比作常春藤上最后的叶子,代表自己的死亡。
琼西认为自己将会随着叶子的落光而逝去,所以每天都在数着剩下的叶子,但随着最后一片凋落的不是琼西而是患有肺炎的老画家贝尔曼先生。
原来,最后一片叶子是落下了,但老画家爬上树画了一片叶子,隔天贝尔曼先生就去逝了。
我想,这片叶子是贝尔曼先生生前最伟大的作品。
叶子是琼西生命的寄托,是贝尔曼对琼西生命的挽留。
琼西实在太脆弱了,可笑到竟然把生命放在一片叶子上,最终却仍是叶子救了她的.命。
生活美好的背后是荆棘。
它会割伤你,刺破你。
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要心存希望,就能创生的奇迹。
贝尔曼,这个大半穷困潦倒,在琼西失去希望的时候,他为她建造了希望。
与把自己的生命寄于一片飘摇的琼西相比,贝尔曼更像一个失败的英雄。
面对他,面对那片“希望之叶”我们无不肃然起敬。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琼西,可辅助她成长的却是贝尔曼,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爱与奉献。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希望。
世界上,可能还有无数像琼西一样的女子,她们或许脆弱,在身边可能也有如贝尔曼一样的人。
但,失去一切,切不可失去希望。
希望如同曙光,它能给你重获新生的力量。
最后一片树叶,永不落下。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作文2《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文章是我在《儿童文学》上看到的。
当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时,我深深的敬佩那位老画家的才智和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事情是这样的:苏的好朋友琼斯不幸染上了肺炎,在他们住所的窗外有一丛常春藤,经过风雨的洗礼,它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
琼斯认为当常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落光后,她的生命也即将结束。
苏为此绞尽脑汁也不能打消她的想法,只得向楼下的贝尔曼先生求助。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篇一:《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之一,这个故事以生动的细节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关于希望和坚持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秋天的晚上,一个叫约翰尼的青年病倒在床上,等待着回家看他的好朋友安妮。
尽管医生告诉他回家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但约翰尼一直非常坚定地相信安妮会回来。
当夜晚降临时,约翰尼看到窗外树上最后一片叶子的颤动,他感到一丝希望。
尽管风雨交加,这片叶子仍然顽强地在树上挣扎着。
约翰尼把这片叶子看作是希望的象征,他相信只要这片叶子不掉下来,他和安妮就有希望重聚。
然而,第二天清晨,约翰尼醒来后却没有看到树上的那片叶子。
医生告诉他,安妮已经去世了。
约翰尼伤心地崩溃了,他失去了希望和坚持。
他自责自己的天真和幼稚,认为自己的希望只是一种幻想。
然而,就在他准备放弃的那一刻,窗外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吱吱声。
约翰尼抬头一看,竟然看到树上又长出了新的嫩芽和叶子。
这时,他意识到希望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尽管安妮不在了,但生活还在继续。
《最后一片叶子》通过描述约翰尼和树上叶子的关系,深刻地诠释了希望与坚持的重要性。
尽管安妮去世了,约翰尼依然能够看到树上的新叶子,这给了他新的勇气和动力继续生活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黑暗中仍然有希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生活就会重新焕发光彩。
篇二:《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它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勾勒了人们对爱、希望和生命的向往。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约翰的年轻人,他病倒在床上,等待着他深爱的女孩安妮回来看他。
尽管医生说约翰的情况不容乐观,但他对安妮的信任和坚持从未动摇。
秋天的夜晚,约翰透过窗户看到了树上最后一片叶子的颤动。
在风雨中,这片叶子仍然坚强地挣扎着,给了约翰强大的信心和希望。
他相信只要这片叶子不掉下来,他和安妮就有希望重逢。
然而,第二天早晨,约翰醒来却没有看到树上的那片叶子。
医生告诉他,安妮已经去世了。
统编版中职语文上册2-4《最后一片叶子》PPT课件

资料链接: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
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 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 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 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 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 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 "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2.只有空荡阴凄的院子,以及二十英尺外空空的砖墙, 一根很老很老的常春藤,根部生节,已经老朽,往转 墙上爬了一半。秋日的寒气催落了藤叶,剩下几乎光 光的残枝,还紧贴着奉化了的砖块。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藤叶在秋风中无助地枯萎、飘落 的情景,这景象更使琼希触景生情,更绝望、更悲伤。渲 染了悲凉的气氛。
【人物分析】
【小说的线索】 (1)线索: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 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线索设置的方式: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 征)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 思想感情为线索。 (3)找线索的关键点:①文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 人物的见闻感受;⑥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等等。
开端(1-10节)发生在纽约格林威治村,交代年轻画家休和琼 希这对志同道合的画家合租的一间画室生活、工作时,琼希不幸 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11-35节)虽然好友休鼓励琼希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琼希 还是放弃了求生的努力,把生命寄托在随风飘零的常春藤叶上, 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将离开人世。
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当他得知琼希的病情和“傻瓜般 的想法”后,“连鄙薄带挖苦地叫了一阵”,以及上楼后担心地望 着窗外的常春藤),写出他的性格暴躁、说话粗俗、以及善良、有 牺牲精神和富有同情心。
最后一片叶子(中英对照)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一译《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公是琼西、苏艾、贝尔曼。
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
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着实让我们为琼西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艾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博爱震撼了一次。
作者通过对穷苦朋友间友谊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舍己为人的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创造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讴歌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
书名最后一片叶子又名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欧·亨利原版名称The Last Leaf装帧平装开本16目录1▪▪23▪▪41作者简介生平1862年9月11日,美国最著名的家之——欧·亨利(O.Henry)出生于美国有个名叫格林斯波罗的小镇。
曾被评论界誉为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1862年他出身于美国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父亲是医生。
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他所受教育不多,15岁便开始在药房当学徒,20岁时由于健康原因去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
1884年以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
此后,他在德克萨斯做过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奥斯汀银行当出纳员。
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
1887年,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
正当他的生活颇为安定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
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
他为了躲避受审,逃往洪都拉斯。
1897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
在狱中曾担任,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麦克吕尔》杂志发表。
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专事写作。
正当他的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健康状况却开始恶化,于1910年病逝。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课程背景《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童话大师奥亨利·珀西·杰克逊创作的一篇儿童故事。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孤独的老人和一片残留的叶子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生命的意义与尊严。
在幼儿阶段,语言是儿童社会交往,自我表达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开展《最后一片叶子》故事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交流的信心和兴趣,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本课为一节中班语言优质课,旨在通过故事阅读,情感交流和想象游戏等学习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最后一片叶子》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理解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掌握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能够听懂、理解简单的故事,初步表达故事情节。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感情。
•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阅读、发自内心地表达。
•培养幼儿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究精神和爱护自然的理念。
•培养幼儿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
利用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引出主题,如打开一张图片让幼儿想想它代表着什么,或者播放一首贴合主题的歌曲,让幼儿通过冷启动,激发阅读兴趣和好奇心,顺利接入本节课内容。
第二步:故事阅读(20分钟)教师首先先给幼儿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随后,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讲述《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内容,要求幼儿认真听讲,注意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同时提醒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图像和印象,以便加深记忆。
在听完故事后,教师问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怎样度过了这场风雨呢?为什么落在地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是如此重要?等等。
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三步:表演(1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幼儿来表演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情节,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同时锻炼幼儿的表达和社交能力。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作品。
该作品描写一位老画家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穷学生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里,街道都横七竖八地伸展开去,又分裂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胡同”。
这些“胡同”稀奇古怪地拐着弯子。
一条街有时自己本身就交叉了不止一次。
有一回一个画家发现这条街有一种优越性:要是有个收帐的跑到这条街上,来催要颜料、纸张和画布的钱,他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原路返回,一文钱的帐也没有要到!所以,不久之后不少画家就摸索到这个古色古香的老格林尼治村来,寻求朝北的窗户、18世纪的尖顶山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
然后,他们又从第六街买来一些蜡酒杯和一两只火锅,这里便成了“艺术区”。
苏和琼西的画室设在一所又宽又矮的三层楼砖房的顶楼上。
“琼西”是琼娜的爱称。
她俩一个来自缅因州,一个是加利福尼亚州人。
她们是在第八街的“台尔蒙尼歌之家”吃份饭时碰到的,她们发现彼此对艺术、生菜色拉和时装的爱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间画室。
那是5月里的事。
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
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来。
肺炎先生不是一个你们心目中行侠仗义的老的绅士。
一个身子单薄,被加利福尼亚州的西风刮得没有血色的弱女子,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有着红拳头的、呼吸急促的老家伙打击的对象。
然而,琼西却遭到了打击;她躺在一张油漆过的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小小的荷兰式玻璃窗外对面砖房的空墙。
一天早晨,那个忙碌的医生扬了扬他那毛茸茸的灰白色眉毛,把苏叫到外边的走廊上。
“我看,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他一面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甩下去,一面说,“这一分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31
思想启迪
爱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 出更美的行为;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 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这信念常 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支 柱。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挫折,永远不要放弃,坚持,一直 坚持下去,总能看见风雨后灿烂的阳光。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2
走近作者
欧· 亨利(1862—1910),美 国短篇小说家。其作品以幽默 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 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 的百科全书”。他的代表作有 《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 物》 《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 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 人。其作品构思巧妙,尤以出 人意料的结局著称。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3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 形象。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4
初读课文
1. 读准下列字音
横七竖八( 鄙薄 ( 邋遢 ( ) 瘟神( ) 够呛( ) 自诩( ) ) )
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至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18
最后一片叶子
20
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门 的杰作”?(读最后一段)
因为这片叶子不仅 是贝尔曼追求40年, 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 还是贝尔门人性的象 征,它融进了贝尔门 的爱、善、感情和宝 贵生命,成为了真正 的不朽杰作。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21
小说主题是什么?
《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老画家贝尔 门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 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 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 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 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 和普通人的那种崇高的人性之美。
最后一片叶子
欧· 亨利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1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每 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 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 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 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 保尔· 柯察金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5
2. 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
(1)鄙薄: (2)邋遢: (3)自诩: (4)鬈曲: (5)凶神恶煞: (6)昂首阔步: (7)不速之客: (8)横行无忌: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6
整体感悟
1、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梳理情节的发展变化。 2、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 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特征 是什么?
最后一片叶子 29
2018/6/26
◆探讨: 什么是真正的幽默?
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 饱含着 为世人所看不见回
琼西的遭遇可以给人怎样的启示?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 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 它。琼西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门用 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 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 延续的精神支柱。
第二课时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19
学习探究:
1. 小说中对贝尔门的描绘最精彩、最动人之处 在哪里? 2. 为什么这一段最动人呢?为什么说在一个凄 风苦雨的夜晚完成的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呢? 3. 小说结尾部分对贝尔门绘制杰作的叙述,是 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2018/6/26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15
课堂小结: 通过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讨论、 形象分析,我们对贝尔门也怀有深 深的敬意,他和苏对琼西的细心关 怀又使我们感到一阵阵暖意,现在 中国正齐心协力创建美好生活,正 如刘欢为下岗工人唱的一首歌中有 这么一句:“天地之间还有真 爱 ”,也是呼唤这种相濡以沫真 诚互助的精神。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28
欧· 亨利式结尾
“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 即“卒章显志” 。这样写可以造成悬 念,增强故事吸引力,短篇小说的大 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 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 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 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 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 空间。
请找出前面的伏笔,举出一例。
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 片藤叶。40 夜幕降临,北风又紧,雨敲打着窗子,也从低垂 的荷兰式屋檐上流泻下来。44 他的鞋子和衣服全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搞 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儿去 了?55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 过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 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55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22
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 到苏的揭谜:老贝尔门的死,换来 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 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西 对生的渴望。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23
思考结尾的合理性
贝尔门突然去世可能吗? ——是病情发展的必然。 前文伏笔:“一双发红的眼睛显然在迎风 流泪” ——性格发展的必然,善良、有爱心 前文伏笔:自诩为楼上的看家狗。 “总有一天我画出一幅杰作,我们 就可以都搬出去了。”
13
欲 扬 先 抑
2018/6/26
外貌 事业 性格 人格
外表丑陋、模样怪异 一个失败的画家,郁郁不得志。 喝酒无节制、爱说大话、脾气 暴躁、性格古怪,但他是善良的。 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 自我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片叶子
14
贝 尔 门 的 形 象
平凡、丑陋、甚至有点讨厌的 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 爱心。穷困潦倒却无私地关心、帮 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郁郁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 大。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惊人杰作— 最后一片叶子。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12
四写:
医生:“我得去看楼下的病人,他叫贝尔门,也 是肺炎,他年纪太大,身体又弱,病势很重,他 是治不好的了……”
苏:“贝尔门先生患肺炎去世了,这片叶子才是 贝尔门的杰作……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 侧面描写:舍已救人,自我牺牲精
神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有时候,善意的欺骗也很美丽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32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让你 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 的话!
——马丁· 路德· 金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33
坚定信念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34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7
十一月, 女画家琼西因为肺炎而 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 寄托在窗外的一片藤叶上。好朋友苏 把这件事告诉了贝尔门。老贝尔门为 了帮助琼西,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 一片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 予了琼西生命的希望。贝尔门却为此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8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10
贝尔门
人
琼西 苏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11
一写:外貌:他已年过六旬,头像· · · · · ·
身子· · · · · · 胡须· · · · · ·
—— 外貌丑陋、性格古怪、穷困潦倒, 有梦想,又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二写:神态:他两只发红的眼睛,显然在
概括情节
理清结构
开端(第1-5节)年轻的画家琼西不幸感染 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琼西不听劝慰,望叶 等死 高潮(第37-52节)不落的藤叶使琼西重 又燃起生的欲望。 结局(第53-55节)琼西脱险,贝尔门病 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謎底。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9
小说名为《最后一片叶子》,围绕“最 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主 要人物是谁?
最后一片叶子 26
2018/6/26
体会:
欧亨利短篇小说 创作的艺术特点
2018/6/26
最后一片叶子
27
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1、“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 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 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2、“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 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 吗?” 3、“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 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 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 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 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 “含泪的微笑”。
迎风流泪……十分轻蔑地嗤笑…… 他们在那里提心吊胆地瞅着窗外那棵长春 藤。……默默无言……彼此对望……
——年老体弱,古怪,善良,关心他人。 三写:语言: “世界上真会有有蠢到因为那该死
的叶子落掉就想死?” “我才不给……当模特 呢”“可怜的琼西小姐” “谁说我不愿意当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