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建筑助手)

合集下载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地表形态特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地壳各部分质点运动的综合表现。

这种由地球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与变位的运动,称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由于地壳的长期运动,造成岩层的产状和岩层的弯曲、断开或产生位移的变化,称为地质构造。

第一节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主导因素,其基本类型有二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一、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是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移动。

它表现为地壳的上拱和下拗,并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和拗陷。

地壳垂直的上下升降运动,造成陆地上升(海退)与下降(海侵)的现象。

从现代海岸线的变迁可以得到证实,例如现今我国广东省防城、合蒲、中山等县沿海都有狭长的海滨平原,伸展得非常平坦,并向海面缓缓倾斜,它的沉积物都是海相的物质,其中有海生介壳,这说明了地壳发生了相对上升,海底新近隆起所造成的。

又如河北昌黎县附近有一路碑,上面刻有:高昌黎县五里,离海边五里的标记。

但现近路碑已离海边很近,已不到4里了,这说明了地壳在下降,海水朝向大陆推进。

(—)海侵(超覆)海侵时陆地不断下降,海岸线不断向大陆内部移动(图2-1)。

按照浅海区的海水(浪)的破坏、搬运、沉积的分布规律,依次沉积了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石灰岩。

由于地壳下降,形成海侵,粗颗粒的沉积物就不断地向陆地方向移动,结果沿着任一浅海垂直剖面内(例如A—A)从时间上自早到晚,反映在剖面上是自下至上看到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灰岩,即由粗到细的变化过程。

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广,称谓超覆。

所以超覆地层是海侵的产物,也是海侵分析之一。

(二)海退(退覆)海退是地壳上升,海水向海洋中心退却的过程(图2 ̄2)所示。

图上I—I水平线表示原始海平面位置,当海岸退至Ⅱ、Ⅲ……时,沉积相发生了变化,在垂直剖面A-A中,自下而上看到的是由石灰岩一页岩一砂岩一砾岩,即由细到粗的粒度变化过程,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小,称谓退覆,退覆地层是海退的产物。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岩石组成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构造带、构造体、构造体联合体等。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线性构造、圆形构造和表面构造。

一、线性构造
线性构造是指由断层、断裂、褶皱、块状构造以及块体系等形成的,呈现出线性状的地质构造。

线性构造可以变更地层,影响地质的年龄,改变地表地貌,影响构造上的矿物成分,可以引起山谷、缝等地貌景观。

二、圆形构造
圆形构造是指由旋转变形和热演化变形形成的,呈现圆形状的地质构造,如拱形、圆形、扇形。

圆形构造可以影响地质的年龄,影响地表地型,可以影响构造上的矿物成份,也可以引起山洞、穴等地貌景观。

三、表面构造
表面构造是指冲刷、侵蚀、晶质腐蚀、风化等,形成的表面构造,包括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如山间山谷、悬崖峭壁、河谷湖泊、背山和海岸等。

表面构造可以影响地质的年代,影响地表地貌,也可以引起山洞、湖泊、海滩等地貌景观。

- 1 -。

第二章 地质构造地貌

第二章 地质构造地貌

天子 山仙

张 家 界 峰 林
索溪峪
金鞭溪的景色
黄石寨
黄石寨
天书宝匣
醉罗汉
神鹰护鞭
劈山救母
千里相会
天然形成的桥
张家界
华山
华山为秦岭支脉分水脊北侧的花岗岩石山,系一块完 整硕大的花岗岩构成,其演化历史约为27亿年。
第三纪初,秦岭北麓断层下降,形成渭河构造盆地,秦 岭上升形成山地。
黄山玉屏卧 佛(睡美人)
黄山双 笋峰
人字瀑
天上玉屏
张家界
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面积 398 km2 ,有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和 杨家界四个主要景区和黄龙洞等构成。
张家界
• 总的为较为稳定的陆地台块,以上下升降运动 为主,褶皱运动不强烈,也没有岩浆活动出露
•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 来漫长的地史时间,由于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 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其发展演 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 林4个主要阶段。
党项人的西夏王陵
• 东峰是华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顶有朝台可以观看日出、美景, 故又名朝阳峰。
• 北峰也叫云台峰,山势峥嵘,三面绝壁,只有一条山道通往 南面山岭,电影 《智取华山》即取材于此
• 西峰叫莲花峰, 峰顶有一块“斧劈石”,相传神话传 说故事《宝莲灯》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发生在这里。
• 南峰即落雁峰,是华山主峰,海拔2083米,也是华山 最险峰,峰上苍松翠柏,林木葱郁,峰东有凌空飞架 的长空栈道,
黄山构造地貌类型
• 断块山 • 断陷盆地 • 断层谷 • 悬谷
断块山
• 黄山主体自燕山运动以来,历经数度间 歇性的断块隆起,它自隆起中心的莲花 峰、天都峰和光明顶一带,向山地边缘 呈阶梯状下降,它的南北两侧为断裂所 切,形成巨大断崖。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上不同地质单元之间的形成、演化和相互作用。

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其中一些基本类型包括:
1.褶皱构造:褶皱是由地壳板块的挤压而形成的地质结构。

在褶皱带,地层被挤压形成褶皱,通常出现在大型山脉的形成过程中。

2.断裂构造:断裂是地壳中由于应力而发生的裂隙或断开,导致地层的相对运动。

断裂带可以形成断层、裂隙或者地震。

在板块边界和地震带,断裂构造很常见。

3.地块构造:地块是相对较大的地壳块,它们的边界通常由断裂或褶皱形成。

地块构造是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和交互作用。

4.火山构造:火山构造是由地壳中岩浆的喷发而形成的地质结构。

火山口、熔岩流和火山锥都是火山构造的典型特征。

5.地溃塌和沉陷:由于地下溶解、岩层坍塌或地下矿物资源开采而导致的地表沉陷,形成地溃塌和沉陷构造。

6.板块边界:地球的外部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它们在板块边界相互作用。

板块边界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边界、拓展边界和转换边界。

7.盆地和拗陷:盆地是由于地壳的沉降而形成的凹陷区域,拗陷则是由于地壳的伸展而形成的地质结构。

这两者都可能是沉积盆地,收集了沉积物。

8.隆起:隆起是地壳中区域性上升形成的地质结构,可能是由于岩石的加厚或地壳的隆升而产生。

这些地质构造类型之间相互关联,通过时间演化和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地貌和地壳结构。

地质构造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演化、资源分布、地震和火山活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质构造—水平、倾斜、直立构造(工程地质课件)

地质构造—水平、倾斜、直立构造(工程地质课件)

四、直立构造
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垂直时,称 直立构造(又称直立岩层)。
其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相等,与地 形特征无关。

水平、倾斜、直立构造
一、 地质构造概念
地质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 在地壳运动中,由于构造应力 长期作用使之发生永久性变
形、变位的现象。
二、水平构造
水平构造(又称水平岩层)是指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一 般倾角小于5°)的构造。
三、倾斜构造
水平岩层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后 发生倾斜,使岩层层面和大地水平 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时,称为倾 斜构造(又称倾斜岩层或称单斜构 造)。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

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水平构造:这种构造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表现为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
新岩层在上,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状态。

2.单斜构造:这是指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形成
单一倾斜的状态。

3.倾斜构造:这是指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表现为顺倾斜方向岩
层逐渐变新。

4.褶皱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包括背斜
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5.断层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断裂错动的现象,包括正断
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类型。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岩层的产状,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岩层的变形特征。

2.分析岩层的层序和相对年代关系,了解岩层的形成顺序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3.注意观察岩层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
环境和过程。

4.结合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资料,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地质构造类型及简介.pdf

地质构造类型及简介.pdf

第三节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

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

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

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

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

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

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

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

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

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

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

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产生原因
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 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 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主要分类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 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
感谢观看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 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 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 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 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理
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 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其特点是:(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2)变形 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 (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 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 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 起伏的间断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由于地壳中存在有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的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我们把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

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则如前边讲过的岩石的片理等。

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因而它们在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有密切的内部联系。

本节着重就一些简单的和典型的基本构造形态进行讨论。

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水平构造未经构造变动
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
状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
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称为
水平构造。

分布:只是局限于受地壳运
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单斜构造原来水平的岩
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
产状发生变动,当岩层向同一个
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图
1-11)。

分布:单斜构造往往是褶曲
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局部
地层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
起。

(一)岩层产状
产状定义: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称为岩层产状。

产状三要素:岩层层面的走向、倾
向和倾角(图1-12)。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
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

岩层的走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
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
位角,称为岩层的倾向。

岩层的倾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
角,称为岩层的倾角。

岩层的倾角表示
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

用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二)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测定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坚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表示方法:(一组走向为北西320°,倾向南西230°,倾角35°的岩层产状)一般写成:
(1)N320°W,SW230°W,<35°。

的形式,在地质图上,岩层的产状用符号""表示,长线表示岩层的走向,与长线垂直的短线表示岩层的倾向(长短线所示的均为实测方位),数字表示岩层的倾角。

(2)可记录为SW230°<35°的形式。

(3)230°<35°。

二、褶皱构造
定义: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