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鲜为人知的“房陵文化圈”
解读房陵文化 房县西关印象旅游区

■二
川剧变脸 推荐书籍: 《房陵文化丛书》《川鄂古盐道》 BEBa十堰市房县小西关街西入口周南广场 IHIia 0719—3256666
老物件与街头雕塑完美再现老街巷
在西关印象旅游景区,学生可 以品尝特色小吃,也可以在茶馆里 品尝当地高山茶;在黄酒坊里,了 解当年唐中宗李显被贬为庐陵王后 潜心酿制黄酒的历史典故。房县小 花菇、房县卷卷、房县黑木耳等山 里的特产,则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气 候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植物种类。
西关街所处的西关印象旅游景Fra bibliotek,位于湖北省“一江两山”黄金旅游圈核心板块上,是武当山、神农架游 客互通的必经之地。景区内古建风格独特,人文底蕴深厚,忠孝文化、家风民俗和现存的古迹遗迹在鄂西北乃 至湖北省内都具有代表性。
西关印象以“诗经文化” “黄酒文化” “忠孝文化”和“茶马文化”等房县特色文化为地标,围绕着“城 市会客厅”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两个核心布局打造,具体包括“诗韵九雅、房陵十八馆、五大文化广场、 十大文化客栈、常态演艺诗经九幕”等内容,全面融入历史、文化、商业、旅游诸多元素,复活驿站古建筑、 再现井字四合院、还原历史街巷生活场景,构成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画卷。前不久,一批作家到此游览后赞不 绝口,有人写下文章,名曰《壮丽的时空雕塑》!
西关老街还有许多非遗项目展 示,如皮影戏、川剧变脸、谭氏木 雕、房陵烙画等,让非遗传统文化 触手可及,把老技艺与研学实践活 动相结合,吸引学生参与。■
□责任编辑/吴阿娉版式/徐颖哲35
特别策划
Special Tours
解读房陵文化
文/金歌 图/房县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房县西关街,始建于唐,盛于明清,建筑大多属于明清风格,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从西向东依次分为 小西关、中西关、下西关,曾是一条贯通鄂豫川陕的古盐道,是通川入陕必经之路,被称为“川陕锁钥”。这 条老街,承载了无数人的乡愁。
房县:帝王曾沐浴饮酒吟诗的地方

房县县城全景图絲 :帝王曾沐浴饮酒吟诗的地方策划/段爽文/曹巍图/房县旅游局提供丨人文底蕴旅游兵富房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后有 尧帝之子丹朱、赵国国王迀、秦国丞相吕不韦、唐中宗李显等 14位帝王将相流放此地;房县有博大精深的“诗经文化”, 它是中华诗祖、《诗经》采录人尹吉甫的故乡。
不仅如此,房 县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黄酒文化、光彩夺目的革 命文化、神秘莫测的野人文化,使房县成为鄂西文化旅游圏中 的瑰宝。
房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全县森林覆盖率 77.5%,堪称“天然氧吧”。
世界著名的青峰大断裂带以及由 此而造就的溶洞、峡谷、古树、名木等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有 以天悦温泉为主的五处温泉常流不断;有挂榜岩、望佛山等奇 峰异石;有野人谷、野人洞、岩屋沟等峡谷溶洞;有观音洞、 显圣殿、宝堂寺(尹吉甫祠堂)等文物古迹。
房县物产丰饶,特产众多。
有黄酒、黑木耳、香菇、娃娃 鱼、胭脂米、山野菜、绞股兰、虎杖、奇石等。
房县木耳、香 菇驰名中外;房县黄酒历史悠久、品质卓越;房县娃娃鱼“源 生态,类野生”,食用价值极高;房县胭脂米品质优良、营养 丰富。
房县旅游环境舒适优雅,正在创建“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 区”。
全县现有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5家,社会旅馆110家,“农家乐” 3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97家,曰住宿接待能力 可达1万人。
房县区位交通优势独特。
是湖北省“两山一江”黄金旅游 线上的神秘驿站,也是游客来往于神农架、武当山两大名山之 间的必经之地,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健康 城”建设目标,深入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以“一城两带三88HUBEI PICTORIAL房县,古称“房陵”,因山林四塞,素有“蜀西孔道,楚北边 疆,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巩固有如房室而得名。
该县居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接合部,东扼荆襄,西通川陕,南依神农架,北抵武当山,是“一江两山”(长江三峡一神农架一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连节点。
房陵流放文化

发布时间:11-04-25 来源:秦楚网流放自远古时期产生,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流放这种形式对流人的管理相对宽松,且流人的品级较高、流放规模较大以及上层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等,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放文化。
鄂西北的房陵,曾是王公贵族特放之地,流放文化底蕴深厚——流放,从远古时期作为一种少量慎用的“放”、“逐”、“迁”、“谪”惩戒手段,一直到作为刑罚的“迁徙”、“徒放”、“流刑”、“发配”、“三流”、“发遣”等,因朝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
我国古代有六大流放地,即鄂西北的房陵(含上庸、郧乡、均县)、西北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岭南地区、海南岛三亚、西南黔州及蜀地巴州、东北黑龙江漠河及海林县宁古塔。
在这六大流放地中,房陵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人数最多、品级最高的宫廷帝王皇亲特放地。
鄂西北房县,古为房子国、彭部落方国、防渚、古麇庸二国、房陵、房陵郡、新城郡、光迁国、房州等。
从尧子丹朱避舜特放房陵,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秦始皇九年,长信侯嫪毐作乱被处死,株连四千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被赐死,株连万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九年,秦灭赵国,赵王迁献地图投降,被迀徙房陵;汉代有汉高祖刘邦长女鲁元公主的驸马赵王张傲、济川王刘明等位6位贵族流放房陵;唐代有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唐中宗皇帝李显、唐太宗女高阳公主及驸马、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等12位王公贵族流放房州,其中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州十四年半后被接回京城复当皇帝;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流放房州,后汉高祖弟慕容彦超流放房州,后梁太祖侄儿惠王朱友能降封房陵侯;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贬居房州,宋太祖弟秦王赵廷美流放房陵;赵匡胤心腹大将田钦祚被贬房州;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被贬房州;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贬居房州;明代有大臣母德纯落职戍房县。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共有40余位帝王皇亲将相被流放房陵(房州),其中有16位帝王、16名皇亲、13名将相及刺史流放房陵(房州),总体概括就是:丹朱特放房陵开先河,秦代大规模,汉代帝王多,唐代集中地,五代两宋人物多,大明收尾清代移北方,历代流放特殊地。
房县太子贡黄酒有限公司生态园区规划

概况:房县:中国生态“绿核”的秦巴山区腹地。
背山面路的未来县城发展中心地区。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
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 “黄酒之乡”。
东北与丹江口市相交, 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
黄酒背景简述:一、房县黄酒历史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房陵黄酒”源远流长,古称“封疆御酒”、“帝封皇酒”。
据史料记载,绍兴黄酒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酒”。
其用曲制酒、复式发酵酿造方法,堪称世界一绝。
中国黄酒以绍兴黄酒为最,天下尽知,但在祖国深处,有一种“房陵黄酒”却比绍兴黄酒还早400年,至今盛产不衰。
具有千年历史的房县黄酒,正在由过去自酿、自酌、自品、自享、进贡、送情到现在的走进市场远销全国及国外,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正所谓“昔日深闺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
然而,房县黄酒的生产特点就在于它的酿造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只能使用房县的糯米、房县的小曲、房县的溪水或地下水,在房县的土地上,才能酿制出独特的珍贵佳品。
黄酒的养生与药用价值:黄酒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
黄酒的营养价值很高,如果说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黄酒就是“液体蛋糕”。
黄酒酒精度低、酒的度数一般在11—20 度之间,且酒性和顺;酯香浓而不冲,不但可直接饮用,而且可以冰镇、添加糖块或兑水后饮,冬夏皆宜。
黄酒作为药酒、烹饪调料都发挥最佳效果。
其药性有着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增加胃肠吸收功能的疗效,特别对老年人的抗衰老和妇女美容更适宜。
古代中国名人与黄酒文化太子贡黄酒以房县盛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配之以神农架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天然山泉水,辅之以五十余种名贵中草药制成的小曲结合传统工艺精酿而成。
诗经溯源(三)房县是古老《诗经》的采风地

诗经溯源(三)房县是古老《诗经》的采风地《诗经》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十堰专家学者考证认为,《诗经》的采风者、编撰者-—28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的西周太师尹吉甫是房县人。
那么,房县和《诗经》民歌有着什么关系呢?编撰《诗经》堪称国家级文化工程尹吉甫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比杜甫早1563年,比白居易早1654年。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编写中华诗史,恐怕要将他排在首位,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尹吉甫可以当之无愧地堪称“中华诗祖”.经过学者们多年的考证,2800多年前的一位古人——尹吉甫的面貌变得逐渐清晰。
他是西周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南征北伐维护周朝统治,深受宣王器重,被封为西周太师。
太师,是周天子下面最重要的辅弼之官,和太保、太傅,并称为“三公”,三公之中,太师的地位最为尊贵.《诗经·小雅·节南山》说“尹氏太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意思是像尹家这样的太师,把握国家权力,维系四方诸侯,天子赖以辅助,由此可见,太师的职责是多么重要。
周宣王时期,史称“宣王中兴”,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是因为任用了像仲山甫、尹吉甫这样一批有能力的重臣。
周朝重视建立礼乐制度,推行教化来巩固统治,《诗经》便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
古人说:“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
”《诗经》仿佛一幅周朝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画卷,既有全国各地,山野乡村的民间歌谣,也有天子诸侯的宫廷雅乐,为规范社会伦理,建立礼乐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周朝是如何推行《诗经》编撰这一堪称国家级的文化工程的呢?据史料记载,周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普遍的采诗和献诗制度。
《汉书·食货志》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房县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
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黄酒之乡”。
中文名称:房县外文名称:fangxian county别名:房陵,房州,新城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华中地区湖北十堰下辖地区:城关,军店,化龙堰等20个乡镇场政府驻地:城关镇电话区号:442100邮政区码:0719地理位置:十堰市南部面积:5115平方公里人口:390991人(2010年)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房陵话气候条件:区著名景点:野人谷野人洞,温泉度假村,挂榜岩,显圣殿,庐陵王故居。
车牌代码:鄂c-7特色文化:诗经文化特产:燕耳,黄酒区划代码:420325县委书记:沈明云县长:朱光洪78982 68 东大街、八里望、白土、三海、炳公、晓阳。
军店镇33976 160.7 军店、易沟、小峪、军马、指北、中村。
化龙堰镇33976 157.9 化龙堰、长望。
门古寺镇31371 531.1 门古寺、红星、仓鱼河。
大木厂镇32218 421 大木厂、安羊沟、高船。
野人谷镇15552 391 桥上、千坪、鱼鳃、黄粮、杜家川、大庙。
青峰镇34710 411.7 青峰街、八里扁。
土城镇20565 367.5 土城、大河湾、黄泥沟。
窑淮镇17325 247.2 横水、长峪河、化鱼河、阳坪、后河。
37315 222.5 大榆树、付家畈、五将山、营盘、谢家湾、马栏。
白鹤镇30034 230 伏溪堰、三棵树、雷冲、东浪、黄杨树。
沙河乡10874 236 张家大店。
尹吉甫镇10612 203.2 榔口榔口、榔峪河、玉堤店、七井沟、珠藏洞、沈家湾万峪河乡9325 192.4 旱田坪白米凹、中院、雷坪、谷场、大堰、长滩河、旱田坪、老人坪、小坪、栗子坪。
湖北房县《诗经》文化的产业开发价值——以《诗经》中的动植物为例

湖北房县《诗经》文化的产业开发价值——以《诗经》中的
动植物为例
胡小莲;李桂生
【期刊名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3(033)002
【摘要】房县是《诗经》的产生地,是《诗经》整理者”诗祖”尹吉甫的故里.《诗经》中的一些诗歌采自古房陵一带,从周、召二风的语词看,其诗歌多出自包括房陵在内的江汉地区,也有周公、召公治下的洛阳民歌.《诗经》中的动物有103种,植物有158种.拥有如此丰富的《诗经》文化资源,房县完全可以大手笔地书写《诗经》产业开发篇章,可以以《诗经》中的动植物为主要载体,进行相关方面的产业开发.【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胡小莲;李桂生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黄冈 438000;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2010中国诗经文化旅游节在房县隆重举行 [J],
2.试论《诗经》成语中的动植物文化 [J], 周锦国;张洁
3.《诗经》中的植物文化及其与古今气候变化关系初探——以圆明园内《诗经》植
物为例 [J], 吴青蔚[1];夏焕春(指导)[2]
4.刍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作法——以湖北省房县五台乡(“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张莉莉
5.麟趾瓜瓞俎豆馨香——以两幅石刻对联为例浅谈诗经文化在房县的传承 [J], 龚光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绍家乡房县PPT

房县概述
房县概述
房县,古称房陵,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介于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 32°31′之间,总面积5110平方千米。 [1]截至2021年10月,房县下辖12个镇、8个乡, [2]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房陵西大道南侧。 [5]截至2021
街区分为新街和老街两大功能板块,新街 680米为精品旅游体验区,老街 1000 米为传统文化风貌区, 包括有“诗韵九雅、房陵十八馆、五大文化广场、十大文化驿站”等内容。
第叁章
房县观音洞风景区
房县观音洞风景区位于房县城南3公里处 。前揖凤岭,后枕龙岗,群山起伏,雄风壮 观,紫蔼弥漫,鸟语花香。景区有一殿、两 洞、三星、四景。祖师殿,飞檐翘角,古朴 典雅;观音关帝,二洞并列,春桂作伴;福 、禄、寿星面目慈祥;卧虎山、情人谷、玄 武宫、观景亭、四景照应。
第四章
野人洞风景区
三、野人洞风景区,指的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野人洞,该景区与神农架紧邻,位于房县桥上乡209国道旁,距县城45公里,这里山雄水美、谷幽 峡险、古老的原始森林,成为自然博物馆。峡谷内有换彩峡、野浴滩、躲军洞、龙胆崖、瀑布群、野人睽谷、天绳攀崖、龙门顿开、绝壁城堡多 处景点。
年末,房县总户籍人口为46.6万人,常住人口为36.9万人。
第二章
西关印象街区
西关印象街区是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印象街区。整个街区古建堪称“建 筑国保”之典范、“荆楚文化”之瑰宝,“大 国工匠”之精神。
西关印象街区
街区最大限度再现昔日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戏楼亭台的繁华街景,从建筑的外观上重檐叠角、青砖 黛瓦、木屋木楼的容颜,街道两旁绿荫斑驳,花团锦簇的繁华景象,全面演绎“中国诗意生活·微度假目的 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县:鲜为人知的“房陵文化圈”
房县古称房陵,介于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素称“千里房县”,为湖北省第一大县。
房县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房陵文化圈。
其中心地域在房县,整个地域范围大致可以概括为“东西两康,南北两江”。
即东起湖北保康,西至陕西安康;南起长江,北至汉江。
房陵文化圈有如下四个特点:
1.神农文化是房陵文化的根基。
历史上神农架系房县辖地(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神农架从房县划出设立县级神农架林区),炎帝在这里“斫木以耜,揉木为耒“,采集草药,医治病患,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体现在民歌里有采药歌、农耕歌。
被称为汉民族文化创世史诗《黑暗传》在此发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原始信息。
此外尧子丹朱被封为房邑候,他为儿子取名为房陵,因此,房陵的来历与其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直接关系,应在神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2.诗经文化渊源流长。
房陵人有好歌传统,其地又紧傍西周五畿之地,周王室定期派“行人”(行人是西周王室定期派出的到民间采风搜集民间歌谣的人)到这里采风,使诗经文化承载着民间诗歌和宫廷诗风互动与整合的轨迹,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作者和编撰者是西周周宣王时期的大臣尹吉甫。
他是房县青峰镇人,有“宝堂寺”、“天官坟”和有关墓碑佐证。
至今这里还有诗经有关民歌的传唱。
3.流放文化是房陵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
房陵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流放地。
从秦朝到明朝的1400年里,史书记载有14位帝王被流放到这里,此外还有几千户的亲戚、誊属的整体流放也有多起。
被流放的帝王把宫廷文化带到了这里,使这块并不是陪都的地域成为当朝的“文化陪都”。
尽管历史上全国有不少的流放地,但像房陵这样的几乎是专供王室成员和高品级人等流放的地域,全国是唯一的。
4.秦巴文化颇具特色。
它不等同于大巴山山脉地域的文化,它蕴涵着楚文化,秦文化,巴文化及汉水文化。
房陵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属陕西
汉中郡管辖,尤其是地处秦巴交界,朝秦暮楚,其民俗文化具有“楚调、巴音、秦韵”等。
总之,房陵文化圈所产生的神农文化,流放文化、巴山文化和诗经文化在湖北地域是唯一的。
一个并不很大的地域,能蕴涵着四种“唯一”存在的文化,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知识链接
房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境内有著名的兔子凹古人类活动遗迹点,出土的石器经考古专家鉴定为四、五十万年前人类使用的工具,相当于北京周口店猿人时期;还有羊鼻岭旧石器时代、七里河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和樟脑洞珍稀动物化石、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据《房县志》载:房县古为彭氏族集居区,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属梁州域。
春秋为防渚,属麋、庸二国之地。
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西汉因之。
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所,改属荆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合房陵、上庸二郡置新城郡,房陵为治所,领房陵、夷陵、上粉、秭归、昌魏等六县。
梁末置歧州,房陵为歧州治兼新城郡治所。
西魏为光迁国,隋为房陵郡,唐为房州。
宋升房州为保康军,领房陵、竹山二县。
元复称房州。
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
明孝宗宏治五年割房县东修文、宜阳各二乡置保康县,属郧阳府。
清代房县属郧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