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九九重阳节》

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九九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引言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这一节日源自中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故事和意义的节日。

在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中,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向幼儿传授关于九九重阳节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让幼儿了解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传统节日的重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准备工作: 1. PPT或教学板书。

2. 相关九九重阳节的图片和故事书籍。

3. 纸、颜料、画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4. 音乐和歌曲。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活动1:引入1.利用PPT或教学板书,展示与九九重阳节相关的图片,并介绍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给幼儿讲解九九重阳节的由来,例如:九九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诗人屈原,人们会登高、插茱萸和赏菊等习俗。

活动2:手工制作茱萸1.给每个幼儿分发纸、颜料、画笔和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2.教师示范如何用纸、颜料和剪刀制作茱萸的样子。

3.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茱萸,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3:传统游戏和歌曲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传统九九重阳节的游戏,例如:踩高跷、赛龙舟等。

2.引导幼儿一起唱九九重阳节相关的歌曲,例如:《重阳阳光灿烂》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九九重阳节的知识和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手工制作茱萸的活动中,幼儿们展示了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而在传统游戏和歌曲的环节中,幼儿们积极参与,体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乐趣。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完善以下方面: 1.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在引入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九九重阳节的图片和视频,从而更加生动地介绍节日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活动的多样性:除了手工制作茱萸和传统游戏,可以增加其他与九九重阳节相关的活动,如观赏菊花、学习吟诵诗歌等,以提供更多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反思范本

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反思范本

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反思一、教学设计过程1.1 教学目标在本次社会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包括:1.重阳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2.庆祝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敬老、登高、赏菊等。

1.3 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2.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的重阳节习俗。

3.走进社区:走进社区,带领学生向老人们敬献鲜花、献出自己制作的礼品等。

1.4 教学活动设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1.分组制作重阳节贺卡。

每组学生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喜好创作贺卡,向他们送上祝福和感恩。

2.登高远足。

学生们在学校附近登高,亲身体验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3.赏菊活动。

老师在教室内栽植了菊花,让学生欣赏菊花的美丽,研究重阳节与菊花的传统关联。

4.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老师讲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5.向老人们敬献。

学生们将自制的贺卡、鲜花等送给老人,并向他们传达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效果2.1 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掌握了重阳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了解重阳节传统习俗,提高了对老年人的尊敬和敬爱之情。

2.2 教学不足虽然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要求。

2.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

3.教学效果难以衡量,需要更多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策略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我们需要加强以下策略:1.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如问答、互动、小组合作等。

2.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如介绍重阳节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风俗等。

3.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完善,如学生作品的评估和互评。

3.2 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我们需要更完善的教学资源,如:1.视频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一、教案概述主题:九九重阳节适用年龄:3—6岁(大班)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九九重阳节的由来和意义;2.学习重阳节的相关诗句和歌曲;3.提高幼儿的爱国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4.培育幼儿的感恩和孝敬家长的情感。

教学内容:1.重阳节简介2.听取摘菊花和唱《高山流水》3.制作菊花粥4.共享家庭感恩的事情教学准备:1.重阳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菊花、糯米等食材和口碑良好的厨房;3.适合幼儿赏识的重阳节诗句和歌曲;4.家长支持材料(如感恩卡等)。

二、教学步骤及反思步骤一:引入(5分钟)介绍重阳节背景,让幼儿了解这个节日是哪天,干什么的。

反思:在开始教学前,我先制作了一份PPT,并收集了一些图片,让幼儿通过这些视觉资源感受重阳节的气氛,也更加简单理解这个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步骤二:听取摘菊花和唱《高山流水》(10分钟)通过听取诗歌和歌曲来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反思:这部分引导幼儿在赏识诗歌和歌曲的同时,全身心地感受到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情感认知本领。

步骤三:制作菊花粥(20分钟)通过制作菊花粥来体验重阳节的习俗,也可以培育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口味的品位。

反思:菊花粥是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之一,为了让幼儿更真切地体验这种传统,我特地备好了菊花和糯米等材料,让幼儿尝试本身动手制作,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

步骤四:共享家庭感恩的事情(10分钟)通过互动让幼儿共享他们感恩家庭的事情,培育幼儿对家庭的感恩之情,也可以增长亲子间的情感。

反思:在每次教学之后,我都会在教室门口贴一份反思表格,激励家长在接孩子时留下本身的感受和建议,帮忙我更好地跟进教学。

三、总结通过这堂课,幼儿们能够深入了解重阳节的历史文化传统,并能够在感受中感悟和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同时,我也从当中得到了不少引导和建议,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发挥老师的职能。

大班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为九九重阳节。

起源于汉代,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含义和意义,本教案旨在引导幼儿认识九九重阳节及其传统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庆祝方式和习俗。

2.能够简单描述九九重阳节的含义及其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并加深九九重阳节在幼儿心中的印象。

2.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懂得关爱家庭、关爱长辈、珍惜生命。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教师为幼儿们讲解重阳节的来龙去脉,并引导幼儿们展开想象,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重阳节。

2. 九九重阳节1.介绍九九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起源于汉代,相传有一位长寿老人,因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照顾自己的母亲,受到神仙的赏赐,长寿不老,自此便流传下来重阳节。

2.介绍九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在重阳节,人们热衷于登高望远、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挂艾叶、佩茱萸等传统习俗,寓意着祛病延年、团圆祈福。

3.观看九九重阳节的视频和照片,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九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3. 学习写“九”1.学习抄写数字9。

让幼儿们用手写出数字9的形状,并在黑板上演示。

2.在手指上使用彩笔或涂色笔画出数字“9”的形状,让幼儿们在毛笔字帖上练习描红、抄写数字“9”,并进行巩固训练。

4. 制作重阳花环1.教师向幼儿展示所需的材料,包括红色和黄色的软纸和软绵线,让幼儿制作花环。

2.花环制作完成后,让幼儿们将花环戴在头上,品尝食物,感受这个传统节日所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介绍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庆祝方式和习俗,学习写数字“九”,制作重阳花环,让幼儿们充分了解到九九重阳节的含义与内涵。

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写数字“9”和制作花环时也表现得非常投入。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优质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优质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优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围绕“重阳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我们传统节日》第二节“重阳节”,详细内容涉及重阳节起源、习俗、意义以及相关诗词、故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重阳节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认识。

2. 培养幼儿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优秀品质。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重阳节意义,培养尊老爱幼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重阳节起源、习俗和相关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重阳节故事音频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重阳节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节日是什?”2. 讲解重阳节起源和习俗(10分钟)介绍重阳节起源、习俗,让幼儿解这个传统节日意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唐诗,让幼儿感受重阳节氛围。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重阳节活动安排,鼓励他们发表自己想法。

2)手工制作:指导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重阳节贺卡,表达对长辈祝福。

5. 故事分享(5分钟)播放重阳节故事音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人物和情节,培养他们倾听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重阳节起源、习俗和意义。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重阳节”为主题,画一幅画,表达对长辈祝福。

2. 答案:幼儿作品,无需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解重阳节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重阳节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为长辈做件事”,将重阳节精神内涵融入幼儿日常生活。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重阳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重阳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重阳节》含反思一、课程背景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始于唐朝,每年阳历九月初九日,一般是在秋分前后。

重阳节是一个紧要的传统习俗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纪念老人,祭祖和敬老,也被指定为中华全国爱老助残公益活动日,是我国紧要的文化传统之一、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阳节,明白它的来源和传统习俗。

2.了解老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紧要性。

3.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培育幼儿的孝道和感恩心。

4.磨练幼儿语言表达、手工制作等综合素养本领。

三、教学内容分析1. 带领孩子们了解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和习俗传统。

如九层重楼、登高、赛狗、喝菊花酒等。

2. 向孩子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敬重和挂念老年人,培育幼儿的孝道和感恩之心。

3. 引导幼儿制作手工作品,体验传统手工艺和制作技巧。

如制作重阳节的祝福卡片、树叶和菊花等。

四、教学步骤和方法1. 导入环节老师首先通过一张图片铺陈幼儿面前,带着孩子们回顾中华民族作为传统国粹的节日文化,引导孩子们回忆,激发孩子们的喜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概念介绍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概括重阳节的基本内容和传统。

带领幼儿们了解并把握重阳节的一些基本学问,激发幼儿的命题活动和探究的喜好。

3. 尊老敬老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尊老敬老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老师引入孩子们对尊老敬老的认知,情感价值的培育,让幼儿们在情感上得到了正向充分和精神的劝慰。

4. 制作手工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的切实体验,了解到趣味性,可操作性和赏识性。

让幼儿从手工作品中找到乐趣和感动,加深幼儿对重阳节和尊老敬老的认知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的一个紧要环节,只有通过反思和总结,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步步提高。

在上述“重阳节”这一节课中,我们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孩子们对节日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得,对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孩子对本身祖国文化的酷爱热诚。

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九九重阳节》

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九九重阳节》

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九九重阳节》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九九重阳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九九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九九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相关活动。

3.手工制作“菊花饼干”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教具准备1.九九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相关的手工材料:面粉、砂糖、黄油、鸡蛋、菊花等。

3.宣传海报或PPT。

四、教学过程1. 课前热身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九九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

2. 讲解九九重阳节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

3. 制作“菊花饼干”1.告诉学生,长辈们在九九重阳节的时候会品尝菊花饼干,这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哦!2.将材料准备好,根据其使用教授制作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制作“菊花饼干”。

3.制作完成后,可以将自己制作的饼干分享给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4. 师生互动老师可以以互动的形式来考验学生,例如:老师问:“大家知不知道九九重阳节除了吃‘菊花饼干’以外,还有其他的传统习俗?”学生可以回答“爬山”、“赏菊”、“饮菊花酒”等。

5. 总结1.总结九九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2.总结制作“菊花饼干”的过程,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地领会到了教学中主题、内容、目标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亲手制作“菊花饼干”这个环节,通过这些才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还要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认识,并逐渐形成习惯和认知。

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总结,让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更好地提高吸收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主题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大班主题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关心孩子的,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以及古今重阳的不同含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九九重阳节》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以及古今重阳的不同含义。

2、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是如何关心孩子的。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1.实物:茱萸,重阳糕。

2.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录音及图片。

3.录像:人们在敬老院为老人做事的片段。

4.白纸、记号笔、油画棒、半成品材料、橡皮泥。

5.与部分幼儿的爷爷奶奶联系准备好有关的资料,请所有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参加本次的活动。

活动过程:1.欣赏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放录音并出示图片)师: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1)请一幼儿的爷爷介绍一下重阳节的来历。

(2)听爷爷讲个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1)以前人们的庆祝方式。

(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

)(2)现在人们的庆祝方式。

(看录像,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介绍现在人们把重阳节这天定为老人节,进行尊老活动。

)(3)认识茱萸及重阳糕。

出示茱萸,让幼儿观察这是一种绿色的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茎直直的。

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天用来辟邪。

出示重阳糕,请幼儿观察他的外形,一层又一层,上面还有红绿丝和一些核桃仁、花生仁等点缀。

4.品尝重阳糕。

小朋友,老师请你们品尝重阳糕,吃吃它有什么味道想想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品尝,自由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九九重阳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如何帮助老人,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九九重阳节》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学习如何帮助老人。

3、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课前和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他们请来。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
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据说这样可以避邪。

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

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做诗来纪念。

2、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3、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给老人送礼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爱老活动。

1、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是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可以给老人买许多东西,和他们一块过节。

我们这里的爷爷奶奶们天天为我们做菜做饭很辛苦,我们一起来孝敬一下他们吧。

2、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

3、请小朋友一起跟爷爷奶奶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常回家看看》乐曲声中结束。

四、延伸活动。

1、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和幼儿一块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礼物,表达孝心。

2、在家中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反思】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我们很容易做到“爱幼”,但幼儿却往往不懂得“尊老”。

即使知道“尊老”,很多时候也并不能真正做到关心
和爱护老人,不知道如何尊重老人。

所以,对幼儿实施“尊老”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正逢“九九重阳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敬老意识,我们举办了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主题活动。

我们从孩子们的身边的老人开始讲起,孩子们热情高涨,分分介绍自己家里的老人,当问到他们是如何尊敬老人的时候,孩子们沉默了,有几个孩子说“我给爷爷捶背”,“我给奶奶倒水喝”,“我逗奶奶笑”。

于是,我播放事先做好的PPT,请孩子们观看,这里有多种方式:搀扶老人的、给老人过生日的、和老人聊天、陪伴老人过节、带老人出去转转、帮老人做家务、关心老人身体经常问问情况、给老人泡泡脚、父母给老人买舒服的衣服等等。

孩子们看过后好像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分分讨论着自己最想做的事。

为了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又组织孩子们制作了敬老爱心卡,孩子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了,孩子们好像还意犹未尽。

今天活动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没有请来我们孩子家里的老人,没能让孩子们更直接的表达自己对老人的爱。

相信这次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也让孩子们体验一份爱的情感,感受着爷爷、奶奶们的辛苦,学会感恩和尊敬长辈,从而萌发关心老人的美好情感。

小百科: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