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教育要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高中美术教育要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本 上 转 变 到 以人 为 本 的全 面 发 展 为 中心 , 分 体 现 对 学 生 的 人 充
文 关 怀 . 学 生 通 过 美 术 学 习 加 深 对 美 术 文 化 和 历 史 及 美 术 的 让
人 文价 值 的认 识 , 进 其 情 感 、 度 和价 值 观 的发 展 。 促 态
文霸堂黯希
V02 . N0 . 3
LI BERAL ARTS F ANS
教 育教 学 3
.. _ 加 强人 文精 神 培养
侍 林
230 ) 2 0 ] ( 苏省 淮 安 市 北 京 路 中学 江 苏 淮 安 江
【 摘 要 】 通 高 中 美术 课 程 具 有 人 文 学 科 的特 征 。 普 美术 教 育 责 无 旁 贷 地 担 负着 培 养 学 生人 文精 神 的 重任 , 美术 教 育 从 根 本 上 转 变 使
文 素养 对 美 术 教 育 而 言 如 同鸟 之 双 翼 ,缺 少 了其 中一 个 都 不 完
整。
第 二 , 升 高 中美 术 教育 内涵 需 要 人 文 知 识 。 文 知 识 的学 提 人
习 。 学 生 在 丰 富 和 提 高 自身 素质 的 同 时 , 方 面 能 更 深 入 地 把 使 一
长期 以 来 , 于 种 种 原 因 , 术 教 育 的 发 展 是 不 平 衡 的 , 由 美 尤 其是 在 高 中美 术 教 育 中 , 文 精 神 被 极 大 忽 视 , 致 美 术 教 育 重 人 导 模 仿 轻 创 造 、 功 利 轻 价 值 、 实 用 轻 生 活 、 理性 轻人 性 。 术 重 重 重 美 教 育 中人 文 精 神 缺 失 的 问题 日趋 显现 , 现 在 以 下 几方 面 : 体 第 一 , 想 观 念 上 , 分 重 视 对 技 术 性 的 需 求 , 致 了思 想 思 过 导

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论文

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论文

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探析摘要: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在课堂和课外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由于美术教育人文性质的界定,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状况的现状分析,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高中美术人文精神教育一、高中美术教育之人文精神缺失现状分析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尤其是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受到很大忽视,结果导致重模仿轻创造、重功利轻价值、重实用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误区。

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日趋显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思想观念上:过分重视对技术性本能潜在的需求,导致了思想性和观念性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削弱。

2.内容上:目前参加高考的绝大部分美术学生都是通过应试的方法来学习美术的,美术应试教育的操作实质是进行公式化的强化训练。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只局限在应试的技术和技巧上,使他们对技术和技巧具有了本能的嗜好和需求,而文化变得边缘和破碎,人文价值有所失落。

3.教、学双方关注度上:高中美术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教、学双方关注度不足,甚至连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将学校变成了“技能培训”的场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4.情感体验上:美术从它形成那天起就注入了人类情感,美术教育价值也是在情感完善中得到最大的发挥。

忽略作品与学生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联系,很难使学生从内心去真正感受美术作品带给人的精神慰藉,也享受不到欣赏的喜悦。

因此这样的鉴赏课也就谈不上是真正的审美体验,学生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兴趣。

5.教学模式上:现代高中美术教育所倡导的程序化、规范化、集体化的教学模式本身是一种共性铸型教育,而艺术教育恰好是一种个性铸型教育。

教学过程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个性教育。

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

人文精神生发和积淀的不可能性。

人文精神意识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

人文精神意识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

人文精神意识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的课程;美术欣赏实践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活动,它具有使人释放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升华情感,促进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唯因如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其序言部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在于“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通过艺术教学,要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一、理论认识在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运用心理上的通感、联想,或以文学作为情感的入口,或以音乐为阶梯,或运用美术作品间的相互对比,定能更好地把学生引向人文的高山。

作为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音乐欣赏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中音乐欣赏教材,语文读本的补充,丰富的阅览室资源都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做法,还望能一起和各位同仁探讨。

二、主要教学过程(以凡·高的油画《有朝阳的山景》为例)1.创设情景(学会感动)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多媒体技术联系有关的音乐、文学、故事、戏剧、角色的体验等方式创设情景,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为体验作品人文性渲染气氛,感受作品中的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审视画面中情感因子,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意境美,被他人的情感动,从而把人文意识化作春雨滋润学生,使学生深受教育。

以中国当代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音乐《月光曲》渲染气氛。

(可以适当介绍命运与凡·高有点相同的海子的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凡高其人。

)2.实践(学会感受)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一般的同学切入作品时,往往是急匆匆地把精力用在寻找画面中画了什么东西,这东西画得像不像上,这是老师首先要注意的,欣赏者首先应从如点、线、面、形等美术语言入手。

论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论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 . 宏 观 方 面
的“ 收藏热” , 教 师 还 要 进 一 步 讲 述 该 画 作 八 百 多 年 的 流传 史 。 作 为帝 王权 贵争 夺 的 目标 , 它曾辗转飘零 , 演 绎 出许 多 传 奇 故
事。 在 这 些 悬 念 迭起 的故 事 中 , 学生 听得 津 津 有 味 。 因此 , 欣 赏 这类作 品时, 教 师 不 仅 可 以 把 作 品 放 在 社 会 背 景 中进 行分 析 、 解 读 。让 学 生 了解 历 史 事 实 .还 可 以通 过 对 其 收 藏 历 史 的梳 理, 加 深 学 生对 文物 收藏 的理 性 理 解 , 以及 对 国宝 的认 同感 。 值得一提的是 , 教 师 可 以借 助 文 学 知识 诠 释 绘 画 譬 如 在 鉴 赏南 宋 山 水 画 家 马 远 的 《 寒 江 独 钓 图》 时, 教 师 除 了 讲 解 画 面 的色彩搭配 、 构 图等 外 , 还 应 引 导 学 生 回忆 相 关 的 诗 句 , 如 唐 朝诗 人 柳 宗 元 的《 江雪 》 : “ 千 山 鸟 飞绝 , 万 径人 踪 灭 。 孤舟 蓑 笠翁 , 独钓寒山雪。 ” 进 而讲 述 该 诗 的 创 作 背 景 , 将 诗人 虽然 政 治失意 、 处境孤独 , 但 仍 傲 岸 不 屈 的性 格 介 绍 给学 生 。这 样 搭 配欣赏 , 便可以让学生轻松领略到“ 诗是无形 画. 画是有形诗” 的艺术趣味。 二、 激发情感认同 。 培 养 人 文 精神 在 讲述 人 文 知 识 的基 础 上 ,美 术 鉴 赏 课 还 应 大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人 文精 神 。 毕竟 , 运 用 美 术形 式 传 递 情 感 和 思 想是 人 类 的 种 重 要 文化 行 为 ,教 师 的任 务 之 一 便 是 将 作 品蕴 含 的思 想 准 确传 达 给学 生 ,通 过激 发学 生 的情 感 认 同来 培 育其 人 文 精 神 。具 体 而 言 , 这可以从情感的微观( 个体 、 日常 生 活 ) 和宏 观 ( 民族 、 国家 ) 两 方 面 分析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帮助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提倡学生在作品中体验情感和文化,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此能获得更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人生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人文素养,审美能力,艺术家创作意图,人生哲理,情感体验,文化体验,跨文化欣赏,综合素质,人生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拓展审美视野,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载体,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素养,包括对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认同和理解。

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只有在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感受到人文情怀,拓展人生视野,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个人综合素质。

1.2 说明人文素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人文素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在修养,还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人生格局。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对人类文化传统、历史、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是一个人在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还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4修订版第一部分:课程目标和理念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美术作品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要求美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美术史等方面,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艺术的基本技能,又要了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1.绘画:学生要学习素描、水彩、油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掌握色彩、构图、透视等基本绘画原理,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表现力。

2.雕塑:学生要学习泥塑、石膏、木雕等不同的雕塑材料和技法,掌握雕塑的基本造型原理,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三维表现能力。

3.摄影:学生要学习基本的摄影技术和器材的使用,掌握光影、构图、色彩等摄影原理,培养他们的摄影技能和表现力。

4.美术史:学生要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对艺术历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和评价美术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1.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和情感。

2.教学资源:学校要提供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和设备,如美术教室、绘画材料、雕塑工具、摄影器材等,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3.评价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实际水平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览、评比活动等。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摘要:本文以人文精神为主题,阐释了人文精神的涵义及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作者就如何通过教育内容和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符合道德。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中学生需要人文素质的涵养。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极力倡导人文教育,他在写给《语文报》主编任彦钧的信中指出:“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在人文主义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才能够发挥其艺术本体作用,具有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教育力量,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核心课程。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其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新的美术教育走出了过去传统美术教育重技法、重专业,轻文化、轻学生的误区。

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一重要人文思想。

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精神所在。

一、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注重发掘人文精神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点、概念,更要传递文化、文明、理念。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阐述了当前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并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案例为引子,探讨了高中美术欣赏课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缺失;案例随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美术学科也由单纯地培养学生技能转化为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美术教师一定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从而导致人文精神在美术教学中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1.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以高考为教学中心。

在教师的眼中,应付高考才是高中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人文教育一直在夹缝中生存。

教师在观念上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素质非常薄弱,人文知识浅薄。

2.高中美术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教学内容忽视了人文意识的培养。

很多文化基础不好的学生通过公式化的美术技巧强化训练,可以取得不错的高考成绩,这就使得美术教育的人文培养功能荡然无存。

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向技能靠拢,远离人文精神。

3.高中美术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模仿。

这种教学方法的程序化、标准化,取代了人文精神本该拥有的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案例分析:梵高是荷兰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是美术史上非常有名的画家。

本文以梵高作品为例,一起探讨如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1.教师为学生讲述画家相关生活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这节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技术。

随着缓慢而又略带低沉的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开始介绍梵高的生平。

梵高虽然是引领艺术先锋的人,可是他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却不被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发表时间:2018-04-09T10:14:01.23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作者:杨明林[导读] 美术新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明林(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美术新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要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要重视主体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多元文化和生活环境中,体现美术人文精神;改变教学中传统的评价尺度。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25-01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内涵所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揭示。

一、人文精神概述
人文精神具有五个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 “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二是人文指 “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审美情趣、人文模式、价值取向、理想、信仰,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渡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能力。

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二、在高中美术课堂融入“人文精神”的作用
美术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美术课程凝聚着人的思想,情感价值等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关注人的精神境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术作品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

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美术作品往往是各个独特时代的展现,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比如敦煌的壁画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审美的体现和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再比如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古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所有这些美术作品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中美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受生活多姿多彩
美术教学有其特殊性,并非一种简单的技能灌输和理论说教,对美术作品的内涵领悟、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要紧紧围绕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

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生活,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绘画点、线、面、形状、色彩、空间、结构、明暗、质感、表情等绘画要素,有效运用绘画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与抒发自己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抓住生活中的美,将自己的生活发现和阅历与现实中的美感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自己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世界的深切感受、真情体验,尝试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绘画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要把生活这种取之不尽的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使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生活世界中尽情感受美术活动的喜悦。

2.学习美术人文知识,全面提升道德修养
美术并非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绘画要素所叠加而成的作品,很多的人文知识蕴含在这些绘画的要素之中。

这也是作为人文精神组成部分的美术学科的意义所在。

美术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触及美术作品的表层描绘,评价作品也只是浅尝辄止。

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表现人物和风景的写实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知识。

就这个意义的层面而言,要使美术展现其特有的魅力,美术欣赏应该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

3.有效提问,努力挖掘美术作品的人文知识
艺术理论毕竟是枯燥的,教师要尽量避免以单纯介绍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为主要教学内容,当着重介绍美术作品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

比如对于古代陶器的鉴赏,教师直接阐述古代陶瓷的工具作用、发展历史等,无疑只能引起学生厌烦。

正确的做法是启发学生明白陶瓷器皿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陶器中的雕刻、图纹、符号是古人对大自然与生活的探索与思考。

4.提升校园美术环境的人文价值,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
校园美术环境包含了学校的校风校训、社会心理、行为方式、道德准则、价值取向等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学校应通过特定的活动方式与物质实体来充实校园美术环境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活动来创造浓厚艺术文化气氛与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在条件允许得情况下,可以举办美术教师的个人画展,举行学生绘画、书法比赛,邀请校外专家开设艺术研讨会或者讲座,还可以举办其他相关美术活动。

四、结束语
人文精神是在慢慢的培养与酝酿中形成的,美术对人文精神的影响也一定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会因为美术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通过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们在熏陶中感受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气氛,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高中美术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主,对于艺术的追求就是在追求美感,追求一种精神。

参考文献
[1]朱鸿涛.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M].神州,2012(03).
[2]王婷婷.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人文培养探析[M].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11).
[3]夏永梅.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M].美术教育研究,20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