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王鑫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教学总结——教材分析与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总结——教材分析与心得
撰写要求指导
指导学生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美术学习情况,避免夸大或缩小事实,同时提 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目标。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学生作品展示、他人意见收集和自我评价报告的结果, 确定学生美术学习的持续改进方向。
目标设定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所在,设定具体、可行的美术学 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
论等,实现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个性化辅导与答疑策略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美术辅导和指导。
答疑策略
设立固定的答疑时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消除 学习障碍。
学习反馈
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03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水平评估
1 2
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有时过于注 重技能表现,而忽略了创意和表 现力等方面,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
未来展望:明确方向,持续努力提升
加强教材研究
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 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 更加适合的教材和教学 内容。
提高课堂互动水平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 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 的见解和想法,营造更 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多元化评价方式
除了技能表现外,还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意 、表现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建立多元化评 价体系。
06
成果展示与评价反馈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设定
学生作品展示
将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分类展示,包 括素描、色彩、速写、创作等,以便 全面展示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
评价标准设定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构图、色 彩、造型、创意等方面,以便对学生 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双新”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双新”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双新”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探究作者:邱敏君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3年第11期“双新”(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化的改革举措,包括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方式、新评价和新高考等方面。

“双新”的全面实施,对未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

面对“双新”政策、高考改革以及学生现状,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如何守正创新?一、践行“双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面对“双新”改革,当务之急是践行“双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作为高中一线美术教师,必须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梳理学习内容、坚持目标导向。

以两个小时的速写命题创作课堂为例:首先,对单个人物的刻画能力考核学生的基础,决定主体画面;其次,速写创作的草图质量决定创作思路;再次,构图必须要以美术鉴赏为范围。

例如,教师通过组织名画临摹《夯歌》课堂学习活动,讲解美术作品资料,学生真实速写体验,在欣赏、了解、创作、展示四个层次活动中感受速写之美。

学生在这种迁移和运用中强化了学科知识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互化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面对“双新”改革和新高考,美术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注重因材施教,有趣味性地把知识作纵横引申、扩展,实事求是地践行“双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二、统整教材内容,建网格知识链“双新”背景下美术课堂学习不能仅限于知识单元、内容单元,而是要求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学习。

因此,教师要尝试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统整,打通教材的边界、学科的边界,在学习的大概念引领下构建大单元教学,构建网格知识链。

高中《美术鉴赏》必修共有六单元,第一单元共分两个主题: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意义?”的引领下,根据本单元学习目标,优化美术课堂实效性,主动打破教材单元边界,进行大单元有效统整,在单元教学实施中进行横向贯通,同时纵向推进,实行网格化研读,整合、对比重要的知识点,帮助提升美术学科联网式学习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论述高中美术教学在学生综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作用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的发展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的课堂设计- 研究高中美术课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分析不同课堂设计对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探讨高中美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如何准确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发展潜力- 探索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 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探讨如何在跨学科融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第六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研究数字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探索数字技术如何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第七篇:高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和融合方式- 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第八篇:高中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论述高中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第九篇:高中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研究高中美术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式和效果- 探讨如何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十篇:高中美术教学的终身研究价值- 探讨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终身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修养,使其成为终生的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创作者以上是《高中美术教学论文10篇》的论文题目,每篇论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展开研究和论述。

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者:汪燕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03期摘要:美术学科是一门传达情感的艺术学科,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并且立足于教学方法的改善。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这是创新教学的观念,因此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出分析研究,争取可以更好地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让新时期的新教学得到拓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可以在美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美术创作也可以产生更新的思维,有开放性的构想,面对艺术作品当中的不同类别还需要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结构上寻找要素与资源,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也没有限制性的束缚,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开放性和扩散性思维的提升。

因此本文对美术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做出分析研究,更好地转变思维方式。

一、教师关注教学参与与引导,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探索性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参考意见,学生可以在接受教师的点拨之后完善自己的学习。

学生的思维需要开发和点拨,为了减少惯性思维占据学生的大脑,还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预设思考题,让学生可以自由创作,也让学生面对美术作品游刃有余。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包含感知、记忆、思考和联想,还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因此综合探索性和求新性成为学生思维创造的主要特点。

在高中美术课堂当中,教师首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也可以主动创造。

创造是美术学习的主要特点,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不断提升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有了较大的释放空间。

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出一个水杯,让学生观察,说出从水杯中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说出,这就是一个水杯,简单的喝水的水杯,有的学生却能看到水杯背后隐藏的深意,看到了水杯中温暖的水,也看到了浓浓的情感。

理想与现实之间——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思考

理想与现实之间——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思考

理想与现实之间——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思考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期,对美术专业教师来说,有无数壮志凌云的梦想,但只有将理想与现实贴合起来,才能成就瞩目时代的美术教育。

当前,有许多美术教师面临着无穷无尽的工作压力,但由于学生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不同,很难做出满足要求的作品,这是现实中的一大挑战。

同时,新课标对理解和运用技术的帮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技术和美学要素融合得更加合理。

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工具,以更多的支持给学生。

究竟说,美术教师要注重阐述形象,利用不同术语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加强学生视觉上、实践上、理论上的学习,提升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感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现实社会工作做好准备,同时要不懈努力拓展理论教学内容,注重技术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身体力行方面的实践经验,使他们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享受创造的乐趣。

总之,在新课标下,美术教师要把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加深刻的教学处理,以更精准的学习指导,为新时代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努力将理想和现实相结合,共建完美的艺术世界。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 Reflections on the Art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profound and transforming changes. For art teachers, there are myriad lofty aspirations, yet only by aligning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can they realize the splendors of this time-honored profession.Currently, many art teachers are facing immense workloads, and due to the low level and the different qualities of the students, it is immensely difficult to produce works of a certain stand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s more skills to interpret and apply techniques harmoniously, integrating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s. It necessitates art teachers to keep upgrading their knowledge and tools to better give supports to the students.In this regards, art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clarifying the visual dictions with multiple terms and strengthen students’learning visually, physically,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y should als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practical working of the real world. Besides, art teachers should ceaselessly expand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s, intensify the technicaltrainings, foster the abilities to solve practical issues and cultivate the phys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both enriching knowledge and delightful creating.In conclus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rt teachers should bind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together, so as to penetrate deep into teaching, direct precisely study and inject vigor into the art education of the new era. Moreover, with a tryst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a perfect art world can be erected.。

理想与现实之间——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思考

理想与现实之间——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思考

理想与现实之间——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课程改革也步入正轨。

新课标正式实施,对中国教育体制有着重大突破,也为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如何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成为高中美术教师和管理者一直牵动着的话题。

首先,要能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教师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既要考虑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美术技能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其次,高中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重点从老师讲授到学生思考,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究、探索美术的过程中自我完善,大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发掘自身的潜能。

此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艺术审美,在教学过程中多宣传艺术作品,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理论,及时引导学生完成艺术作品,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动,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最后,教师和学校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打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管理模式,加强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以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总而言之,实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统一,关键在于加强教师的整
体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实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

实施新课标,推进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新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未来,高中美术教学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也将更上一层楼。

大连王鑫标志设计参评教案.doc

大连王鑫标志设计参评教案.doc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评教案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鑫【课题】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课型】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教材分析】《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

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学科中的设计部分的第二课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

本课的内容很多,在阐明标志概念的前提下又介绍了标志的由来,分类,优秀标志的特点,以及制作标志的四个阶段,并举例说明了标志的形成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大致把本课分成了三个部分来讲,第一部分:明确标志的概念、标志的由来、标志的分类并欣赏身边的生活中的标志;第二部分:优秀标志的特点、标志形成的四个阶段、并用例子来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第三部分就是自己设计标志(课后作业)(就为所在的班级或学校来设计标志,对原来的标志推翻说明或修改或另辟蹊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我认为这一部分是很必要的。

)【学生分析】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标志似乎很简单但并不易理解,概念比较模糊,但学生的记忆力很强,理解能力也很强,学生也好张扬个性,思维活跃,大胆创新。

(这也是新课改需要学生突破的点)这节课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从图片的直观上入手,多以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欣赏,多发表自己的审美观点,真正意义上去理解标志。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能运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搜集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导入:当我们在陌生的地方,或者不知方向的情况下,除了语言我们靠什么达到目的地,同学们会马上回答出来。

有效实施高中美术教案的关键在哪里?总结与思考

有效实施高中美术教案的关键在哪里?总结与思考

有效实施高中美术教案的关键在哪里?总结与思考高中美术教学是一门既需要艺术培养,也需要审美教育,同时还有美术史知识传递的复合性课程。

而有效实施高中美术教案的关键则是在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促进其艺术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以此达到让学生真正了解美术并愿意深入学习的目的。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课程设计、教师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四个方面谈谈有效实施高中美术教案的关键。

一、教学策略对于美术教师来讲,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与其说美术教师是教师,不如说应该是学生的艺术导师。

良好的教学策略意味着对于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方式和维度,从而激发其内在的艺术潜质。

教师应该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不仅有益于启发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因此,在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这一点在线上教学中,更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要掌握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语言。

这样有利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和表达,并减少因语言障碍产生的误解或误会。

教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内容来丰富学生的选择和视野。

他们需要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并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尤其是接触到的那些艺术品对初学者而言比较陌生的时候。

同时根据疫情的发展趋势,线上教学已经成为新常态,因此将艺术资源与艺术学习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点。

二、课程设计是次完成课程设计的教师,需要对整个学期教学的内容进行规划。

而在规划时,主要是要考虑到如何将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如何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从而达到对美术的更好理解。

一方面是要明确常识与艺术的关联。

学生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才是真正具有启迪和引导作用的。

常识一定程度上是媒介,它将抽象的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常识,设计各种艺术制作题,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王鑫
摘要: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作品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技法陈旧,没有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笔者经由多年的美术教学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是美术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想象、创造力、美术教学
美术创作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是很好途径,特别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通过美术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美术创作教学虽然呈现出可喜的结果。

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深入还显得稚嫩,还缺少从自己与自然、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积累感性经验和创作素材,触及到创作画,不少学生以重复性的卡通形象和简笔式的图解的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生活是的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家,如果离开生活这个宽阔的海洋,那他们的艺术之源便会干涸。

元代画家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中生,意态忽忽,人不测为何,乐而忘返。

”唐代画家王默“扁舟泛海,”以尽览“海中之水”为趣。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年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广泛的游历人生…这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们以丰富的人生告诉酷爱艺术的年轻一代应该学习自然,走进生活。

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体验,得出如下体验:
一、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学问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生活对创作的作用。

大诗人歌德主张依靠体验,认为现实比天才更富于天才。

鲁迅先生也说:“作者写出作品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

”诚然,每个中学生不一定都成为艺术家,但是培养创作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它能诱导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让一个人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

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

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做一个有心人,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其中美好的东西;3,找出其中的新,奇,趣。

平时上课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我们学校地处郊区,田园风光优美。

曾经,观察回来后,有一位同学描绘了几位农民在麦田里割麦的情景,他们的脸上是陶醉的笑容,他们的眼里流淌着幸福,画面以大片的麦田为背景,没有任何点缀的东西,表面上看显得“意犹未尽”,其实不然,这位同学独具匠心,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寓意深刻,连笔者都叹为观止,试想,如果不能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出,他们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吗?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想象则是开启创作的钥匙。

将感受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德国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也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

”“灵通八极,心接万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联想等方式出现。

”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神思的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艺术创作将有着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

“俄国画家苏里科夫偶尔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停驻在白色的雪地上,后来竟成了创作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意象。

古埃及
狮身人面像是想象的产物,古印度的千手湿婆婆是想象的参物;中国的美女蛇白娘
娘也是想象的产物。

所以,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神仙鬼怪,花鸟虫鱼都任艺术家驰骋
想象。

具象反映,意象变异,抽象显现,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

”作为中学生,要想有较强的创作能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没有想象力的画如同一朵没有水分
的玫瑰,一条不流动的河流,一轮不发光的月亮,缺少生命之源,只有具有丰富想象力
的画面才如同注入新鲜的血液,魅力四射,韵味无穷。

而想象力的培养,源于生活中
情景的创设,构思的独到,学生由于平时进行美术创作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创设情景
方面有一定难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了解绘画创作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绘画创作教学是发展学生如何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
创造力的一个极好途径,它能促进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巩固已
学过的知识和技巧,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广阔而多
彩的,创作时需要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能对自然美、现实美和艺术美进
行鉴赏和评价,并能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而在现
在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创作创新能力的匮乏。

在构图
过程中缺少截取生活典型与形象特征的捕捉,导致作品平铺直叙,空洞概念和面
面俱到。

真正的艺术创造是源于生活,所谓的艺术也要表现生活,自然山川,花
鸟虫鱼,人事百态,劳动场景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描绘素材。

培养学生对生活
观察的习惯和对形体色彩线条的敏感,是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自然现象中所蕴
藏的事物形态美是无穷的,认真地加以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新奇的美妙的事物的
存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由心出发,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入手,抓住零碎细小的感受,这样容易表达作者的
切身体会,也就不难发现美在哪里。

总之,高中生的审美观念逐步得到形成,有了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广泛
体验,是培养创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更主要是形成发现的眼光,自觉的在平凡生
活中寻找或发现创作目标,并能以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